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隐世医女 >

第141部分

隐世医女-第141部分

小说: 隐世医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低低叹息了一句:“其实从前的鹰骑军,得过江湖高手相助,虽没有在其中配合得如此精妙,却是帮了大忙的。只是后来,军中将士武艺高绝者并不多,主要还是依靠骑兵和步兵转换阵仗迎战。”

    说到这里,王爷才又肯定了一句:“这是好事,若是真能在军中训出高手,是天大的好事。你们准备怎么做?这兵如何挑?”

    童将军有些无奈道:“现如今是用的激将法,但是显然,这个激将好像没太成,昨天那个兵被灌了尿,今天也没人来跟我提这个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现在的兵都怂的很。”

    王爷看了眼有些尴尬的六皇子,只哈哈笑出了声:“这已经不怂了,六哥儿这金尊玉贵的,都差点着了道儿……”

    六皇子干脆转移话题道:“澈儿是想,不如来轮选拔或者是比武,把彩头放大点,要练这样的兵,首先得这兵自身有勇气,悍不畏死,若是连勇气都没有,训也白训了。”

    童将军道:“要不干脆就不让他们琢磨了,直接宣布,鹰腹的副将位置,谁能打赢六爷,就归谁。”

    王爷挑了挑眉道:“六哥儿觉得呢?”

    六皇子答得十分笃定:“这几天澈也看了看,能在澈手底下过五十招的,兴许都能调教调教。”

    王爷和童将军同时一脸讶然,王爷想了想才道:“既然这样,让护卫营的将士,也跳进池子里游一游,看看能不能尽量多挑几个出来。”

    说着又看了六皇子一眼,又问道:“这人如果选出来了,六哥儿待如何训练?”

    六皇子解释道:“虽说是由我来训,但前期还是要借助张家老祖宗的帮忙。

    六皇子看了看一脸不解的童将军和王爷,便又继续道:“不若我们去瞧瞧前军营那几位将军,兴许王爷和将军就能知道了。”

    王爷摇了摇头道:“我昨儿夜里还去瞧了他们练功,果然和从前不大一样,但是难道你这好端端的人,也能行洗筋伐髓?”

    六皇子点头道:“如今离秋收不远,估摸着过了这十来日,那几位将军身上当有奇迹出现。我们比武选人先行,到秋收那些天,不用练兵,正好行洗筋伐髓之法。”

    王爷看着一脸疑问的童将军,有些无奈道:“你去军帐里瞧瞧那几个,就知道了。行了,这事儿就这样,你们回去办吧,到时候我去看。”

    安远城里,各路流言开始沸腾发酵。

    讨论最热烈的,是关于长公主的病,一路说是中毒,朝廷派来的女医已经说了的。

    一路说朝廷这是要把长公主不育的锅,甩到北地,甩到安远城,甩到安北王府,或者说,是要甩到谁的身上。

    将来万一有个万一,说不定安北王府还会因此获罪。

    中毒派就说,既然南边来的医女已经公开了公主的病情,必定是有法子治的,既然能治好,那怎么就能说是甩锅呢?

    甩锅派又说了,一个医女而已,不就是个医婆,几时医婆说的话还作得数的?就是治好了又怎样,难不成还能让只下不了蛋的鸡,能顺顺当当把蛋下出来?朝廷就是飞鸟尽良弓藏,说不得这时候会安排长公主死了,便可以借此卸了安北王府的兵权。

    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帮着解释了一句,君仙山的医女,确实极厉害,治了好多孩童和妇人的病,连弱症的孩童都能治好。

    甩锅派切了一声,又接着说,不管怎样,朝廷就是觉得北地就是小娘养的,不然的话,为何当年要立那么个规矩,非长公主嫡出不能袭爵?这不是明摆着瞧不起安北王吗?

    有那喜欢看书读史的,又摇头晃脑怼了回去,你一个升斗小民,知道什么是朝堂风波?异姓王那么好封的?今上当时是顶着多大的压力,才用长公主嫁入安北王府这一招,取得了朝臣同意,实际上是在抬举我们北地和安北王府好吧?

    甩锅派又问了,你说朝廷不是把我们当小娘养的,那凭什么我们自己种的粮不能自己吃,要拖到京城去送给朝廷那些当官的吃?

    于是这话题,又从长公主的病扯到了换粮的事情上,甩锅派变成了阴谋派,中毒派变成了破谣派。

    有人极鄙视回了句:“好像你种了一粒米一样,你要吃我们北地种的粮,你有银子哪里买不到啊?来来来,我带你去米行瞧瞧,看看买不买得到?”

    “你拉我干什么,我虽然不种粮,但是我有我的活计,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种粮啊。”阴谋派跟着附和,无论如何,我们北地本来就缺粮,凭什么我们自己种的粮不能自己吃。

    破谣派大声喝叱:你们这就是胡搅蛮缠,你愿意吃北地产的米,谁能拦着你,谁也没去你家里砸锅,米店还会不卖米给你?换粮的是大军,我们北地天气寒冷,一年只能产一季大米,养不活大军这么多人,还有那么多军户。

    军中米粮也是粮商先行无偿补足军需的,没有这换粮的法子,安北军这么多人,从前也不是没饿过肚子吧?

    阴谋派捂着耳朵摇头,再胡搅蛮缠,不管不管不管,反正我北地的大米,就应该让我北地人民享用,就应该哺育我北地儿郎……

    你这是不讲理……

    你们才不讲理……

 第209章

    各处茶楼酒肆里,从来都不乏言语如刀之人,当然也掺杂了各种带节奏的人。吵到不讲理这件事,阴谋派有人就想了起来,安北王府太妃身边的嬷嬷,竟被长公主府就这样不明不白给扣了。

    破谣派当即反驳了出来,什么叫不明不白扣了,她犯的可是藐视皇权,污蔑皇族的重罪,没被当场打杀了,就是王妃仁慈了。

    那一下没跪,说了点过头的话,只能说明那婆子不懂规矩,没见过世面,何必小题大做,没听说吗?她是老太妃跟前得用的嬷嬷,一刻也离不了,这不是平白累得老太妃挂念嘛!

    你都说了她是老太妃跟前得用的嬷嬷,这样的嬷嬷你说她没见过世面?不懂规矩?只怕是已经忘乎所以了吧?

    什么叫忘乎所以?老太妃菩萨一样慈悲的人,她身边的人定然都是虚怀若谷的。我们这些人,当年要是没有老太妃,只怕都活不下来吧。

    想当年,北地青黄不接,南方涝灾严重,运粮不及,安北王府太妃开银库拿嫁妆梯己救灾,北地官员女眷及有钱人家纷纷效仿,这是何等的气魄。

    破谣派一幅人间清醒的模样,翻了个白眼满脸嘲笑,却是丝毫颜面不留:没想到,你们这些信口雌黄的,用银子就能当饭吃。

    你怎么说话的?

    他说的有错吗?那时候北地没粮,有钱也买不到粮,你硬要说那位太妃捐了嫁妆银子,所以你们得了救,可你真知道,那米是怎么来的吗?

    你知道?你都看见了?

    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最后是南边的粮运了过来,才没有饿死人,至于这些粮,要不要花钱买,我还真不知道。但是那些年,朝廷年年要往我们北边调粮,从来就没停过。

    难道就因为从前调了粮来,如今朝廷就要收利息?把我们北地的好米运到南方去,换些二季稻三季稻,甚至是陈粮来吃?凭什么?

    凭什么?不凭什么,就凭不这么做,北地的粮养活不了北地的军民,我看你是挨饿挨少了。

    那是以前养不起,现在祁城往前,田地越来越多,怎么就养不起了?

    你怎么不说人还越来越多了呢?那时候连年战乱,我北地儿郎损失殆尽,如今休养生息,人口比从前翻了五倍不止,可田地翻了五倍吗?粮产翻了五倍吗?要我说,想出这种给米定品级的人,才是真的救了我们北地的人。

    是是是,我也觉得这招妙极,要知道,虽说从前我们北地的米没有多余能往南边运的,可是就算运过去,也不过是按斤卖,哪有什么品级?还直接把我们一季稻的产量换成了三季稻的粮食,这是多大的事,多高超的手腕。

    你们就是瞎扯,纯属认贼作父,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一群蠢蛋,蠢不可及。

    ……

    ……

    安北城里的各种流言甚嚣尘上,秦念西和王医女胡玉婷三人,只埋头给长公主治病。

    秦念西从韵嬷嬷和孟嬷嬷口中,得知了外头这些消息,想了想,还是派了孟嬷嬷悄悄儿往君山医行走了一趟,带了些话给孙大。

    这日逢十,安北王府太妃那处,天擦黑之后,来了两个新面孔。

    安北王府荣福堂里,亭台楼阁修得大气华美,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园子,园中引水做溪流一侧,有座四下不靠的水阁,远远便能闻见香火味儿。

    安北王太妃每日晨昏日落,都要往那水阁待上半个时辰,不过往常往那处去的时候,都是屏退了左右,今日却是带了两个瞧上去十六七岁的娇俏女孩儿。

    韵嬷嬷隐在园子里的一棵大树上,借着水阁里的烛光,远远瞧了那两个女孩儿一眼,虽说弄不清究竟为什么,却总能感觉到一丝怪异。

    望着水阁紧闭的门窗,韵嬷嬷思忖了许久,才回了长公主府,悄悄儿禀到秦念西面前,半刻钟之后,韵嬷嬷带了秦念西和楼然一起,往安北王府荣福堂潜了回去。

    三人成守望之势围着那处水阁找了地方藏身,韵嬷嬷和秦念西离得比较心静气之后,秦念西似乎听到了一丝儿不同寻常的响动,极为讶然抬头看了眼韵嬷嬷,韵嬷嬷显然也听到了这点响动,抬头看见秦念西眼中的不确定和讶然,有些笃定地点了点头。

    再过了一刻钟,那两个女孩儿从水阁里出来,秦念西眯起眼,借着水阁里的烛火和月光,仔细打量了他们许久,又示意了韵嬷嬷带着楼然跟了上去,才回了长公主府。

    胡玉婷侍候着秦念西脱了夜行衣,见她面色极不好看,便轻声问道:“是出了何事?”

    秦念西嗓音有些暗哑,愣怔了半天,还能感觉到一颗心在怦怦跳,犹豫了许久,还是摇了头道:“现在还弄不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等事情清楚了,再和你说。”

    胡玉婷知道这几日夜里,韵嬷嬷都是悄无声息不走门出了长公主府的,必然是有些不太好说的事情,当下也不再多问,只自去煮了碗安神汤,端到秦念西面前,哄着他喝了下去。

    当日夜里,韵嬷嬷和楼然半夜三更天才回来,韵嬷嬷安排了楼然去睡了,自己进了秦念西房中,两人细细低语商量了许久,到天明之前,屋里才没了动静。

    第二日一早,韵嬷嬷和秦念西领着胡玉婷练完了功,便悄悄儿出了门,往君山药行去了。

    一转眼到了秋收,安远城各处虽说还是流言如刀,但因为有了些刻意的引导,尽管日日跟打擂台一般,却也没闹出什么事来。

    敕造长公主府只闭门不开,竟也消停了些日子,长公主已经被秦念西三人调养得能吃能睡,人也胖了一些,精神比从前好了许多。

    倒是安北大军中,一场擂台比武已经落下了帷幕,围观者不多,仅就鹰骑军和护卫营两处人马,这两处或自己报名,或推选出的一共一百余位将士,抽签比试过后,胜者进入下一轮,在抽签淘汰了一半,六皇子一人单挑了下剩的三十余人。

    张家老祖跟在安北王身边看热闹,前军那几位已经大好,功力在大幅度进境的将领也帮着参详,最终选定了首批十位青年,待秋收之时,接受洗筋伐髓之术。

    别的不说,只这一战之后,那位被灌了自己尿的兵卒,被自家营中的校尉带着,往六皇子跟前赔了罪。

    六皇子对这位名叫齐宣的校尉印象极深,只有他一人,在自家手底下过了百招。也难怪他手底下的兵卒,会为他鸣不平,还敢去找别人岔子,归根结底,还是这校尉是有些底气的。

    齐宣抱拳道:“不知尊驾贵姓大名,实是我手底下这兵当日过分鲁莽,还请尊驾多多原谅。”

    六皇子也笑着抱拳道:“小弟吴澈,当日之事,说起来也都是误会加误会,都过去了,无须过多介怀,都是袍泽兄弟,往后大家吃住都在一起,小弟新来,还请多多关照。”

    齐宣点头笑道:“没想到,吴兄弟除了身手好,气度也如此出众,年龄应该比我们这些校尉都小,实在是叫我等汗颜,往后还请多多指教。”

    二人相视一笑,六皇子也从这日开始,逐渐融入了安北军中。

    那夜之后,韵嬷嬷在君山药行大掌柜的帮助下,大体厘清了安北王太妃和那两个娇俏女儿家的关系。

    安北王太妃极好翡翠玉器,因此和城里的珠宝商人都极熟,安远城里但凡有点新鲜材料或是样式的首饰,一定要送到安北王太妃面前选过一回,筛落了,才敢去做别家生意。

    当然了,安北王太妃还是真的真金白银地买,不是白拿,这就让这些商人有些趋之若鹜,巴结起这位太妃来,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安北王太妃五十五整寿那年,也就是前年,有个珠宝商人把这姐妹二人用金线和极细的翡翠珠子用织锦之法,织成的一幅万寿图,送到了安北王太妃面前。

    那一幅万寿图端的是精美大气、手艺精湛、心思灵巧,两个貌美如花的及笄少女,穿着葱绿色的裙裾,各执一端,竟有些人和锦不相上下之感,赏心悦目至极。

    那个珠宝商人称,这一对儿姐妹花,是他一个远房表亲家的女儿,在安远城里是做布料成衣生意的,家学渊源,不仅是这两个女孩儿,这家的女孩儿都极擅织锦、刺绣、做衣裙等针线上的活儿。

    安北王太妃心情极愉悦,当日便重赏了这两个女孩儿,后头又曾多次召见,竟发现这两个女孩儿,最擅长的还不是那个万寿图,反而是用针线绣佛经。

    安北王太妃偶尔会召她们帮着手抄或是刺绣经文,时间长了,她们竟成了唯二能陪伴安北王太妃礼佛的女孩儿,安北王太妃这样的抬举,让这一对儿姐妹和她们家的女孩儿,从在安远城里悄无声息,到突然声名鹊起,不过也就是这短短的一两年时间。

    这对儿姐妹花家中姓朱,祖籍在蜀地,举家迁到这北地之后,多半在岐雍城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