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三嫁咸鱼 >

第63部分

三嫁咸鱼-第63部分

小说: 三嫁咸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境王在请安折子上提到了此事,说这是无稽之谈,他的王妃是货真价实的女儿身。”皇后道,“他还说他会严查此事,找到散布流言者必将重惩。”

    张世全办完事后,一早就带着自己人离开了北境,北境王便是想查也无从查起。北境王这么做,无非是想保护静淳,同时也可避免和京师产生嫌隙。

    林清羽问:“皇上信了么。”

    “北境王亲笔所言,皇上自然是信的。”

    “未必。”林清羽道,“娘娘还要再查下去么。”

    皇后奇怪道:“真相既已大白,还有什么可查的。”

    “若是北境王欺君了呢。”

    皇后不解:“北境王为何要在此事上说谎?”

    林清羽道:“为了让京师放松警惕,攻其不备。”

    皇后面色一沉:“此事事关重大,切不能胡言。”

    “正因为事关重大,皇上更应明察,不可听信北境王的片面之词。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娘娘身为一国之母,有纠正圣听之责。还请娘娘提醒皇上,未雨绸缪,方能临兵不乱。”

    皇后若有所思:“本宫知道了。”

    林清羽退下后,皇后便起驾去了皇帝的寝宫。彼时太医院刚好送了药来,皇后一边喂皇帝喝药,一边将林清羽所言一一复述。“依臣妾所见,此事还当一查到底。”

    皇帝看皇后的眼色带着几分探究。皇后勉力笑道:“可是臣妾说的有哪里不对?”

    “不是,朕只是没想到皇后和朕想到一处去了。”皇帝眉眼间疑虑重重,“北境王言之凿凿,反倒有欲盖弥彰之嫌。皇后说的没错,此事要一查到底,但不能声张,暗中探查即可。”

    皇后点点头:“皇上放心,臣妾会查清楚的。”

    皇帝握住皇后的手,温声道:“后宫之中,也就只有皇后能为朕分忧了。”

    皇后颇为动容:“皇上……”

    夫妻之间难得的温情被前来通传的薛英打断:“皇上,皇后,国师求见。”

    皇后惊讶道:“国师突然进宫,想必是有要事。”

    皇帝坐起身:“快请他进来。”

    徐君愿遗世独立,超脱红尘,除非皇帝亲召,他极少主动求见。皇帝素来待徐君愿为上宾,盖因数十年前,徐君愿曾为大瑜的国运起了一卦,解卦曰:储位之争,北境和亲,西夏鬼帅。

    十余年来,徐君愿所言相继应验。皇帝本就推崇天象之说,如今更是对徐君愿礼遇有加。在皇帝面前,徐君愿随口一句话可能都比诸多言官一席话来得有用。

    徐君愿进殿后,皇帝立即免礼赐座。徐君愿对皇帝说不上毕恭毕敬,但也礼数周全:“皇上似乎气色不佳,望皇上保重龙体。”

    “朕的头风是老毛病了,时好时坏,也不知何时是个头。”皇帝殷切道,“国师此次进宫,可是算到了什么?朕的身子可还有治愈的可能?”

    徐君愿道:“陛下乃真龙天子,臣不过一介凡人,浮云蔽目,又怎能窥见天子之道。”

    皇帝沉下肩,稍显失望。他不是头一回让徐君愿帮他易占,徐君愿每次的回答都大同小异。

    皇后问:“既然如此,国师是为何而来?可是璃儿的失魂之症……”

    皇帝斜睨皇后一眼,眼中柔情不复。皇后察觉到他的不悦,只好闭上了嘴。

    徐君愿好似没听见皇后后半句话。他道:“昨日,微臣夜观天象,窥见四星连珠之兆。四星若合,是为大汤。兵丧并起,君子忧,小人流。①”

    皇帝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皇后亦是皱起了眉:“国师的意思是,大瑜恐有兵衅?这是在说西北,还是……”

    徐君愿不置可否,又道:“更离奇的是,正南方有阴阳颠倒之相。而阳者,竟是凤銮高飞的命数。”

    阳者……凤銮高飞?

    皇后不安地看向皇帝:“皇上,这……”

    皇帝面无血色,全身绷紧,沉声道:“皇后,朕限你在三日之内查清静淳的真实身份。你若查不出来,朕就让陈贵妃去查。日后你的凤印册宝,也不用留着了。”

    皇后连忙跪地:“臣妾领命。”

    林清羽出了宫,在门口看到了将军府的马车。他和顾扶洲默契渐浓,只要两人都入了宫,便会等对方一道回府。林清羽上了马车,顾扶洲果然在车上架着两条长腿小憩。见他来了,顾扶洲把腿放下,道:“林大夫辛苦了,今日我们出去用晚膳。”

    林清羽问:“去哪。”

    顾扶洲拉着他在身边坐下:“锦绣轩。”

    锦绣轩是京城最负盛名的酒楼。顾扶洲还是陆晚丞时,两人造访过此地。故地重游,锦绣轩还是那座楼外楼,他身边也还是这位江公子。

    顾大将军携夫人大驾光临,锦绣轩便是腾也要腾出一间雅间来。然而顾扶洲却婉拒了掌柜好意,带着林清羽来到一间隔间。隔间被一扇屏风一分为二,林清羽方坐下,就听见另一头传来声音:“乌雅姑姑,许久未见。姑姑在宫外一切可好?”

    这是奚容的声音。

    林清羽向顾扶洲投去询问的目光,顾扶洲压低声音道:“别急,你听着听着就会明白了。”

    一个怯生生,听起来应有三四十岁的女声响起:“都好,都好,多谢奚公公挂怀。”

    奚容声音阴冷了几分:“我既然已经跟着王爷出了宫,便不再是什么公公,姑姑唤我‘奚管家’即可。”

    “是,奚管家。”那位名叫乌雅的女子一副如履薄冰的语调,“不知宁王殿下找奴婢,是有什么吩咐。”

    奚容道:“我依稀记得,当年静淳郡主在尚仪局,是由你一手教导的?”

    “……是。”

    “那么,你应该很清楚静淳郡主究竟是男是女了。”

    乌雅忙道:“静淳郡主既然是尚仪局女使,又怎么可能会是男儿身。”

    奚容道:“你如此确信,可是亲眼见过他的身体?”

    乌雅讷讷道:“我虽未见过,但女使入宫,都要由掌事姑姑亲自验身。”

    “可惜,那位给静淳郡主验身的前尚仪局掌事姑姑早已死无对证。若非有人做贼心虚,又何必杀人灭口。”

    乌雅骇然:“死了?”

    “皇后正在调查此事,不日就会查到你身上。”奚容不紧不慢道,“王爷希望,你能给皇后提供一些有用的线索。当然,事成之后,王爷定少不了你的好处。就说你那个病入膏肓的女儿,你难道不想找个好太医去救她的命么。”

    乌雅慌慌张张道:“我、我不明白王爷的意思。”

    乌雅不明白,林清羽差不多都明白了。他问顾扶洲:“你是要她去作伪证?”

    “虽是伪证,但她所证,皆为事实。”

    “就算有了人证,那物证……”林清羽想到了顾扶洲让他从沈淮识处拿到的信物,恍然道,“那条宫绦?”

    “宫绦一共有三条,分别在沈淮识,静淳和萧琤那。他们三人一直将象征幼时情谊的信物随身携带,也不会想到有一日信物会变成催命符吧。”

    另一头,奚容说明自己的来意后,乌雅没有立刻答应。奚容也不逼她,道:“此事你回去好好考虑。不过,最好别考虑太久。不是王爷等不了,是你的女儿等不了。”

    乌雅走后,奚容从屏风后头绕了过来:“见过将军,夫人。”

    林清羽道:“有劳奚管家走这么一遭——可要留下一同用膳?”

    “不必,王爷还在等我。”奚容作揖道,“在下先告辞了。”

    萧玠将军饷一事办得又快又好,让皇帝刮目相看。皇帝交予他的差事越来越多,萧玠对朝政一窍不通,凡事只能依仗奚容。林清羽可以想象得出来,日后萧玠登基,执御笔朱批的人真正会是谁。

    宦官当道,古往今来,皆是国难。萧琤气数将尽之际,他也该为自己和顾扶洲准备一条退路,以防万一。

    锦绣轩的菜色精致多样,顾扶洲难得来一次,把他们的招牌菜全点了个遍。两人用到一半,顾扶洲忽然放下筷子,神色骤变:“糟了。”

    “怎么了?”林清羽一惊,“菜里有毒?”

    “那倒不是。”顾扶洲慢吞吞道,“鱼刺卡喉咙了。”

    林清羽:“……”

    顾扶洲闷闷不乐:“所以我才讨厌吃鱼,鱼为什么要有骨头。”

    “别废话了。”林清羽托起顾扶洲的下巴,“张嘴,我看看。”

    顾扶洲依言照做。鱼刺卡在比较深的地方,肉眼难见,林清羽给他倒了杯茶:“试试能不能把鱼刺吞进去。”

    顾扶洲喝了一壶水才把鱼刺咽下。林清羽看着他,意味深长道:“果然,上次不是错觉。”

    顾扶洲有种不好的预感:“什么错觉?”

    林清羽缓声道:“大将军身形高大,威武挺拔,舌头却似乎比平常人的要小上一些。”

    顾扶洲一懵:“啊?”

    林清羽嘴角微扬,戏谑道:“难怪,上回你……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顾扶洲:“……”

    舌头最大的用处在于说话和进食,顾扶洲这两样都和常人无异,所以他从未关注过自己的舌头的大小。如今被林清羽这么一说,他才惊觉这具身体的舌头好像是挺小的,至少比陆晚丞和他自己的都短都小,去扮吊死鬼都没人信。

    林清羽若无其事道:“你也不必太介怀此事。你的舌头虽然小了些,但不会影响你日常生活。”甚至,还挺可爱的。

    顾扶洲表情相当之复杂:“谢谢,没被安慰到。”

    两日后,宫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生母,盛宠多年的陈贵妃以权谋私,祸乱后宫,被圣上褫夺贵妃封号,打入冷宫。

    这一事来得猝不及防,表面上看是后宫之事,却和前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萧琤抱病在勤政殿门口跪了一夜,皇帝却见都不见他,不给他们母子丝毫情分。

    太子渐失圣心,又失了母妃的助力。反观萧玠,又是封亲王,又是被委以重任。一向和太子交好的文臣言官人人自危,不敢轻举妄动。这些人连贵妃是因何事被废都不知道,遑论为她进言求情。

    当日在宫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宫内外众说纷纭,知晓真相者不过寥寥数人,其中便包括那位叫乌雅的宫女。后来,林清羽从奚容口中得知了整件事的经过。

    皇后奉命调查静淳郡主一案,宫里查不到线索,只能去宫外查。静淳郡主于十年前入宫,那时的尚仪宫女使如今大多出宫嫁了人,乌雅则是其中之一。

    皇帝如此看重此事,甚至搬出凤印册宝说事。皇后不敢怠慢,事事亲力亲为,乌雅便是由她亲自审问。

    乌雅没有直言静淳的身份,只道静淳是和其他宫女不太一样。静淳从未有过月信,不论春夏秋冬,都穿高领的衣裳。后来,她偶然见到静淳更衣,才发现静淳喉间有不同寻常女子之处。她将此事告知当时的掌事女使,掌事女使却坚称她看错了,还勒令她不得将此事宣扬出去。

    “如此说来,是掌事女使在包庇静淳?”皇后道,“她一个宫女,哪来这等瞒天过海的本事。”

    乌雅拿出一条紫色的宫绦:“静淳郡主出嫁之后,奴婢奉命打扫他之前住的屋子,在里头发现了这个物件。这种宫绦用的丝带是宫中特制,只有妃位以上的后妃和皇子才能用。奴婢本想将此物交给娘娘,谁料尚仪局忽然就换了掌事女使,奴婢也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打发出了宫。”

    皇后接过宫绦仔细瞧了瞧,觉得十分眼熟:“这种样式的宫绦,十年前在宫中盛行过一段时日,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来福眼尖道:“太子玉佩上系着的宫绦和这个一模一样——这应该是一对啊!”

    皇后神色凝重,再三确认:“你可认清楚了?”

    “太子每日都戴着那枚玉佩来凤仪宫请安,奴才肯定没认错。”

    “好……好。”皇后难掩激动,“摆驾,本宫要去见皇上。”

    乌雅又道:“娘娘!娘娘,奴婢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说。”

    皇后迫不及待:“你还有何线索?”

    “娘娘说到太子殿下,奴婢这才想起来。以前,太子殿下宫中的笔墨纸砚都是由静淳郡主送去的。奴婢曾经撞见他们二人在御花园交谈,提到什么幼时,长生寺……”

    来福灵光一闪:“太子幼时为了避疾曾和陈贵妃在长生寺小住过一段时日,这其中会不会有关系?娘娘稍安勿躁,先把事情查清楚再去回禀圣上不迟。”

    很快,长生寺那也有了消息。据寺内的僧人所说,太子在长生寺避疾时,身边除去宫女太监,还有两个岁数相差不大的幼童相伴。其中一人,是天狱门送到太子身边的小护卫,沈淮识;而另一个,则是长生寺收养的一个小和尚,小小年纪剃度出家,是个爱笑的,惹人怜爱的小和尚。纵使身份有别,三人也常玩在一处,可谓是总角之交,言笑晏晏。

    后来,小和尚的亲生父母寻到寺中,让他还了俗。皇后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查到小和尚的父亲嗜赌成性,之所以将小和尚要回,是为了把他卖进宫里当太监。谁想小和尚进宫后就再没了消息,皇后命司礼监去查,竟查不到任何有关小和尚的蛛丝马迹。

    查到这里,皇后再也坐不住,带着人证和物证求见皇帝。

    “静淳进宫后,从一个小太监,摇身一变成了宫女。若非沾亲带故,谁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帮他。”皇后道,“而论亲故,他在宫中只认识太子和沈淮识,当时的沈淮识又对太子唯命是从……皇上,静淳一事,太子定然脱不了干系。”

    皇帝听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看着那条宫绦,沉默半晌,道:“宣陈贵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