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39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39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无需担忧,有君恩遮身,巩使者必然无恙!”

    “此时大事,还是陛下和皇后的大婚啊!”

    马冲在旁边打断朱见济的思绪,让他着眼现在。

    朱见济心想也对。

    船队一出海,基本就“自生自灭”了,他想管都管不着,与其徒增烦恼,不如想想自己的人生大事。

    于是朱见济顿悟,再次翻看起了经典文学。

    乾圣四年的七月一日,是皇帝大婚的日子。

    这是大明朝第二次给皇帝举办婚礼。

    第一次是给徽宗正统皇帝和他的钱皇后办,目前这两位,一个躺在陵墓里发烂发臭,一个被安排着跟荣王朱见清住在一块,受其供养。

    虽然朱见济很想对这个全身心贴在土木帝身上的婶婶撒手不管,让她给后者守陵算了,可后面想想,这人的悲剧主要也不在于她自己,便松了口,让朱见清把人给领了回去。

    虽然荣王他妈万氏还在,但这女人并不能把儿子管好。

    当年把土木帝打包扔去凤阳,朱见济曾经以大伯留在京城的儿子年幼,允许其生母自行选择是跟老公还是跟儿子。

    周氏和高氏那样的情况,必然是不能再待在土木帝身边了的。

    但万氏却是常受土木帝疼爱,原历史上还是给人生过最多孩子的妃子,人美声甜,对外形象长期保持着白莲花形态。

    结果最后眼瞧着一去凤阳这个老朱家专属的圈禁之地,土木帝必然是没有翻身机会了,也跟着儿子跑了,抛弃了过去的恩爱时光。

    气的朱祁镇大骂这个女人忘恩负义,转过去又把钱氏打了一顿。

    而她和朱见清入住荣王府后,对儿子极为娇纵,让朱见清长成了个十足的纨绔,年初考核都没过,被皇帝责令面壁思过,布置了各种作业。

    对于这种家长,朱见济是不报希望了的。

    上次钱氏跟着土木帝灵柩返回,他干脆就把荣王的教育问题扔给了对方的嫡母钱氏,让其管理。

    谁让朱见济还有个广封诸侯的计划呢?

    要是朱见清太菜了,怎么能给大明守住以后的海外领土?

    我要做明世祖

 第226 大婚之日(上)

    “今天是真的热闹啊……”

    周大福一手一个儿子,老婆跟在他旁边,也抱着一个。

    周万福推着装了他爹周老头的轮椅,一家老小都进了城,蹭蹭皇帝大婚的喜气。

    对于他们这些从赤贫到衣食有依的老百姓来说,朱见济是一个很好的统治者。

    要不是因为这个年轻的皇帝,他们家估计还在贫困线挣扎,周老头也无法看到孙子出生了。

    现在全家进了农会,每个人都找到了点小工作,凭劳动吃饭,精气神都饱满了许多。

    甚至周老头那简陋的轮椅,都是农会的人一块帮忙弄的。

    “等会要快点去超市,这好日子肯定有不少人跟咱们抢东西!”

    周家媳妇指挥着一家老小,“咱们去找个小店落脚,万福守下爹跟孩子,我跟你哥去超市抢购!”

    因为是自己大喜的日子,朱见济为了“与民同乐”,特意让已经扩建改装多次,成为了京城周边居民常来采购地的超市进行全方面的打折,还有满减活动,鼓励百姓消费。

    这样一来,不仅老百姓觉得自己赚了,官府这边也可以通过超市,把一些囤积下来的物件卖出去。

    利虽薄,但多销,还能清库存。

    反正是双赢的好事。

    除了这件事,朱见济还让内府的宫人们活动起来,在城里划定了几个地方,派人去那儿给孩子发喜糖。

    虽然只是一些粗制的麦芽糖,但它量大,能够让每个孩子都能尝点。

    中下层的人家,平时连盐都省着在用,是很少会给小孩买糖吃的。

    这样的消息一出来,还有专人打着锣去乡下昭告,自然吸引了许多人,以至于朱见济大婚这天,早早的就有人进城,预备好开抢了。

    毕竟乾圣天子在民间的信用度还是挺高的,他们相信朝廷真能给他们发好处。

    像周大福他们,口口声声说着来见证“圣天子的婚礼”,其实主要目的还是来占朱见济的便宜。

    至于这么多人口一下子涌入京城,自然也给首都的安保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顺天府尹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清白之躯,多次对着手下巡捕们耳提面命,就差给他们跪下了。

    还有锦衣卫。

    这个身份特殊的机构在建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还兼职城管工作,到现在还没结束。

    也许是混在人堆里适合收集情报的缘故。

    总而言之,在朱见济为自己定下王氏这个大老婆,并且对外宣布了大婚之日的同庆计划后,整个北京城管事的都忙活了起来。

    以刑部和都督府为首,对京城的治安进行了长达一月有余的严格管控。

    由于发糖行为,使得孩子的数量有很大比例,所以针对拍花子这等人贩子,更是严厉打击。

    大明律法中对于贩卖人口,本就严重,现在一发现,更是直接把人捉到大牢里面,等着秋后问斩。

    毕竟在天子大婚,为皇家履行繁衍职责之时,发生拐卖孩童的事情,总归不是啥好象征。

    由此,周家人对让周万福一人带三孩,还是挺放心的。

    风口浪尖上,要是真有人贩子,估计不用等巡逻的过来,就有无数热心群众去把人捶死了。

    “明白!”周万福严肃的应下,然后带着爹跟侄子认真的坐在某家茶楼的角落,点了盘便宜的下酒菜消磨时间。

    这个店子所在的区域正是福利区,等会儿就会有发喜糖的宫人过来。

    周大福夫妻两个则是转战到超市那边,见到了意料之中的人山人海。

    由于归属于太府寺管理,超市中所有货物的价格基本没有什么涨落,是其应该有的价位。

    这样的稳定,曾经打击过不少次企图哄抬物价操纵市场的家伙,也让老百姓对超市信任起来,买东西都习惯来这边了。

    周大福跟他老婆辛苦挤进大门,耳边除了人群的嘈杂声,还有努力维持秩序的超市保安的嘶吼。

    这种混乱场景最容易出事了,只要谁不经意的推一下周围的人,就可能引发踩踏事故,还会有人趁乱在超市里搞零元购,偷东西。

    必然需要防备!

    “票!”

    在一番“厮杀”后,周大福他老婆带着一股尚未褪去的杀气,手提一个巨大的竹篮,冲到了结账的柜台边。

    超市在获得民众认可后就改整了多次,可就算再多的柜台,也没办法满足眼下的需求。

    已经忙出一头汗的柜员只能匆忙的抬头瞧了周氏递过来的工分票一眼。

    周大福立马意会,掏出自己的农会成员证件给他看——

    在农会普遍建立起来后,如何管理其中的人又成了新的问题。

    毕竟人一多,事就多了,矛盾也会跟着多起来。

    就算让他们各司其职,也总会有人觉得自己做的多,别人做的少,不公平。

    好在后世有经验,能让朱见济直接套用过来给大明用。

    把所有事情都“明码标价”,完成能获得多少贡献点,跟搞游戏工会似的,给人把账算清楚。

    农会的管理人员会根据接下来一段时间需要干的事情,在一个醒目的地方竖个招牌,招人去做。

    而这一套操作的雏形,就是当年朱见济在皇庄里奖励发明功臣之时,为了解决大量银两不好直接交给人保管的问题,而给对方开出的小纸条。

    皇帝的私印就盖在上面,是他和底层百姓间的直接联系,让下面人没有保证感都不行。

    而且记录点数的票子材质特殊,好像还掺杂了棉花等等东西,不容易撕烂泡发,的确跟宝钞不同。

    这个制度流行之初,还有人颇为不适应,担心到了百姓手里就用不出去了,没人认这玩意儿。

    好在过了这么多年,朱见济总会用坚持换得百姓的信任。

    而且通过超市中也可以使用贡献点的政策,促进了农会内部对这种新纸币的认可。

    不过由于还不是所有人都加入农会,仍旧有很多个体户农民独立在外,梦想着当上地主享福,所以使用分数,还需要配上当事人所在农会的证件牌子,以免被人冒用,出了问题还能找到具体的农会解决。

    柜员手忙脚乱的接过那张记录了贡献点的精致小票,先是核对上面的印章花纹和农会号码,揉了一把验证其材料质地,确认不是假币后,给周大福夫妻结了帐。

    随即,他又在小票的背面用沾了红墨的竹管笔记录下何年何月何人用了这上面的多少点数,再盖上超市柜台的印象,交还给周万福。

    等他回去,负责核算贡献点的农会管理会给他发新的小票,自然会扣除花出去了的分额。

    “超市也够忙的。”

    两手空空的进去,大包小包的出来,又是一阵兵荒马乱。

    等走上了街,周大福才跟媳妇感叹道,“来的人这么多,我看那算账的眼睛都快看花了。”

    “谁让皇帝是个实在人呢,要让咱们占便宜,肯定就得让他手下的人受累!”

    他媳妇看的倒是明白,说的也是直白话。

    听说这皇帝还年轻的很,只希望他能多活一点,别像他爹一样英年早逝。

    先帝也是个好皇帝啊。

    “不知道六福那边怎么样。”

    提着包裹返回集合的路上,周大福又想起了在外面当兵的弟弟。

    他在京城里蹭皇帝结婚的热闹,全家出动,不知道军队里面又是如何。

    我要做明世祖

 第227章 大婚之日(下)

    关于如何把恩泽覆盖到军队上面,朱见济也是有考虑到的。

    如今国内太平,周边也没什么要防备抗击的对手,但对军队的管理还是不能松懈。

    一个国家,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再怎么舒坦,也不能放下警惕。

    不然等野狼来了,就后悔莫及了。

    驻扎在内部各省地方上的队伍还好,周围的资源丰富,倒不至于让他们受太多苦,觉得过分无聊。

    但边关的驻守士卒就不行了。

    因为边境本来就很荒凉,人口密度越往边上去就越小,能提供的环境资源也就越少。

    所以边关士卒的生活是很无聊,很困苦的。

    朱见济本着好领导的心思,在大婚前两个月就组织了德云社名下的各种社团班子,下旨派他们去对边关士卒们表示慰问,进行文艺汇演,丰富下他们的生活。

    用的理由也是极有“圣光”拂面之感——

    太后过年时传召了德云社进宫表演,皇帝亲身感受了一下这个名声斐然的艺术团队的功底水平,随后便自己掏腰包,要他们去边关,让士卒们能与君同乐。

    在努力保证了士卒的生活物品供给后,他们的精神生活也是需要抚慰的。

    到了今天,德云社的人应该已经走完了一半的边镇。

    周六福八成也是蹭到了皇帝大婚的光的。

    等钦天监算好的吉时一到,已然热闹不少的北京城里更加沸腾了起来。

    犹如滚开的油里落入了一滴水。

    依正统皇帝当年大婚的例子,朱见济要先穿着厚重的礼服在宫里走一遍流程,告诉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自己要娶老婆了这事,然后才让使者带着奉节和召令出宫,去王氏于城中落脚的“行宫”处迎接皇后。

    成国公、定国公、英国公,三公作为正使开路,随后又是各种身份显贵的副使紧跟,敲锣打鼓的往目的地前去。

    早有准备的特派宫人也扛着几个大麻袋,前往指定地区给小孩儿发糖。

    这一路上的风光,引起了不少人喝彩。

    这样的场面,比起朱见济他大伯结婚时还隆重。

    待在荣王府里的钱氏估计也是有感而发,站在小阁楼上朝着埋葬丈夫的裕陵方向看了一眼,然后又忙着捉偷溜出门想玩,不肯学习的朱见清去了。

    来到安排王氏暂留的行宫之处,徐永宁作为皇帝使者,同样是走了一大套流程,然后又按照古代的结婚礼节,额外送上了一对活力十足的大雁。

    这是朱见济为了表示自己对皇后的看重,特意带队出宫抓的。

    虽然大雁是别人早就准备好放那儿等着皇帝来射的,但朱见济好歹是把体面全给做到了。

    以后再有别的妃子入宫,那可是想都别想。

    王镇早就恭候在此,惊喜的接过大雁。

    既然皇帝愿意为女儿花费如此心思,想来王氏以后在宫里是可以轻松一些的。

    一入宫廷深似海,宫里的女人一旦失去君主宠爱,下场是可想而知的凄凉。

    哪个疼爱女儿的父亲希望孩子这样?

    如今一看,皇帝是个好女婿。

    “这是?”

    接完了大雁,王镇就想走下一个流程,着人去请王氏出来,结果被徐永宁偷偷拉住了袖子。

    国丈疑惑的一看,发现徐永宁又让人提溜过来了一只身上套了红丝带,显得极为喜庆的……肥硕橘猫。

    估计是知道自己难逃此劫,橘猪满脸都是“随你”的倔强表情,四只爪子和尾巴柔软无力的垂下。

    它是完全放弃了,即便周围再怎么热闹都没反抗过。

    “可是陛下身边养着的狸奴?”

    王镇听女儿讲过,皇帝是有一只大橘当宠物的。

    “不是,是太后养着的那只猫祖宗!”

    徐永宁为其解释道。

    这只橘猪最早被送给杭太后解闷,至今都十岁了,已然是宫中群猫的老祖宗,身份高贵,饱受太后宠爱。

    奈何它跟朱见济一直过不去。

    每次朱见济去他妈那边,这只猪总会拿屁股对着他。

    就算后面被朱见济想办法绝育了,仍然死性不改。

    倾囊相授,好不要脸。

    等王氏进宫后,杭太后经常带着未来儿媳玩,结果这猫又黏上了王氏,小夫妻俩在一只猫面前,享受到了完全相反的待遇。

    根据朱见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