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74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74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朱见济撑得住。

    “现在让他们知道怕,后面就不会有人去引火烧身了。”

    朱见济让商辂退下去,不用再提这事。

    一些学子罢考,他根本不在乎。

    反正哭的又不会是自己。

    “唉,也不知道那些人怎么这么倔强,明明对官绅而言,田税又不是很多。”

    傍晚时分,固怀跑过来跟哥哥嫂嫂一块用饭,听王氏说大哥近来因为让地方豪强不愿依法缴税的事忙活的不行,不由得捧着脸叹气。

    她今年还是没有成功的嫁出去。

    一个是因为固怀没她姐那么活泼,会主动出击。

    固怀更喜欢宅着听人说书,或者和佐安公主天天把臂同游,所以自己就没看上过合眼的男人。

    二来,今年开始,朱见济的事情就很多了,先是弄了个银行发行新的钱币,再是去嘉峪关督军,又是搞眼下这事的……一直在忙,从未停过。

    皇帝那边没空,公主的婚事自然也得拖一拖。

    没人敢背着朱见济,偷偷把他妹妹嫁出去。

    因此固怀完全有空,时不时跑来兄嫂这边交流感情。

    她读过书,也会算账,知道官绅家里一般都有积蓄。

    所以这些人宁可全家被流放处死也不缴税的行为,让固怀非常疑惑。

    王氏也弄不懂。

    有很多人托关系找上了她父亲那边,企图走国丈皇后的门路,让皇帝网开一面。

    虽然王镇闭门谢客,一直不愿意见这群人,但总有风声会传到王氏的耳朵里。

    要不然运动完了,她怎么会和朱见济提起“操之过急”的话呢?

    朱见济吃完了饭,才得空笑着说道,“他们看重的不全是钱,人家看中的是体面。”

    对于有身份地位的官绅来说,钱财还真是小事。

    但面子很重要!

    官绅不纳粮缴税,除了涉及经济利益外,更特别的一点,便是把“官绅”和“平民”划分成了两个阶级。

    后者苦哈哈的要负担国家施加下来的各种压力,前者则是作壁上观,不染凡尘。

    这么一对比,不就显得老子高高在上了吗?

    官绅享受这种特殊带给他们的快感,并且不愿意放手。

    他们要钱要权,也要名!

    按照田亩纳税那是小事,可要打破这个界限,把官绅老爷放到和平民一样的位置上对待,就让他们被刺激的跟疯狗一样。

    而朱见济仗着手里有兵权,此时大明的国家机器还在高效运转着,也不跟他们客气。

    你要体面,朕就给你体面!

    要说起来,即便是在原历史轨迹上,大明中期也没到一定要推行“官绅缴税”的地步,毕竟人口还没有因为高产农作物的流入迎来大爆发,人地矛盾还没变得很尖锐。

    小冰河的威力还得等到一百年后才彻底显露,此时的天灾程度,在朱见济重视防疫和水利修建下,总是控制住了点的,国家财政也顶得住,甚至可以留出很多钱去办其他事。

    朱见济不需要这么莽上去,跟官绅们开战。

    可有些事情,总得要人来做的。

    不趁着有能力去办,以后等人膨胀起来了,再想去拔草,那可就难了。

    未雨绸缪忙活几年,以后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算得上是一件好买卖。

    “体面就那么重要?”固安还是不解,“有这个挣面子的时间,还不如给朝廷多做点实事呢!”

    “以后我要是嫁人,不能嫁给好面子的,那样子光是看着他,我就得被气死!”

    朱见济对着妹子发誓,“这个你放心,为兄肯定给你选个如意郎君出来!”

    “实在不行,学着汉唐公主那样,养几个好看面首也可以。”

    “三条腿的蛤蟆难找,可三条腿的男人多的是!”

    王氏在桌下小小的捏了下朱见济的腿,“胡说八道呢,固怀才不是那样的人!”

    不知想到了什么,固怀也红了脸,“……就是,我才不会养几个面首!”

    “不过哥哥,佐安那边托我问问你,多久才会见一下那些西方使者啊?”

    从巩珍年初带着人回来,都过去半年有余了,再拖下去,指不定还得请这群人过年吃顿好的。

    对泰西使者们来说,如果他们是游历而来的传教士,那自有其他地方可以行动,没必要纠结皇帝的召见。

    可他们是国家使者,有政治任务在身,无法轻举妄动。

    对罗马教廷派来的人而言,也是这样。

    在大明的首都待久了,辛苦学了些汉话,扩大自己的交流面后,这群人对这个古老东方帝国的惊讶越来越多。

    各种各样的好东西,放在欧洲都得被人抢着当做传家宝,编入贵族家谱大书特书,在后世把它炒作成一个传奇,搁在东方却是随处可见。

    “物华天宝”、“中央之国”,这八个好不容易理解的汉字所代表的意思,完全烙入了泰西使者的脑子里。

    虽然在明面上,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天主的虔诚,他们不可能承认东方帝国位于世界的中央,可身体总比嘴巴诚实。

    使馆中的一些饰品仍旧在时不时的消失,已经让鸿胪寺的官员见怪不怪了。

    而比起富裕平和到整个欧洲加起来翻几倍都比不上大明的生活水平,更冲击他们世界观的,是大明皇帝的高度集权。

    他是整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一切权力和荣光都归于皇帝。

    他也是东方世界的“天子”,是世间行走的神明。

    各种宗教都要承认他的地位,并且奉之为主,按照他制定的法律行事,才可以在大明土地上自由传教。

    听说就在几年前,皇帝还对宗教界进行过一次大清理,要给皇帝纳税,不服从的人都被处决了。

    知道这件事的泰西鬼佬被惊吓得久久不能平静,比知道大明有很多宗教,信奉不同神灵的宗教间还能和平共处更惊讶。

 第288章 泰西使者的最新动向

    泰西的教会和王权混杂在一起,在不少时间里,还是前者居于上风。

    过去欧洲人大多称颂天主的荣光,歌颂教皇的伟大,给教会缴什一税,但却不一定会给国王缴纳。

    这自然引得国王的不满。

    虽然他们统治的地方远远不及大明,统治的方式也远远比不上中国人的早熟,思维方法还残留了不少日耳曼蛮夷时代的痕迹。

    但他们到底是统治者啊!

    真正聪明的人,也不会全然的相信一个人格化的神,而且还是个天天找你要东要西的“无所不能的主”。

    想当初日耳曼人宣布皈依天主教,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借助在西欧影响力本就强大的教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不过教会势力根深蒂固,王权在日耳曼蛮族体系下,也一直磕磕绊绊的,无法实现大范围且高效的集权。

    西方雄主如法兰克帝国的查理曼,死后就迎来了三个搞分裂的孙子。

    所谓的帝国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只有教会屹立不倒,这让欧洲人如何去相信国王的强大?

    好在时间过去这么久,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故土上扎根久了,总能被历史长河的浪花,推着往前走一点点。

    像后世人送外号的“天主孝子”的法兰西,就是率先踏出强化王权这一步的国家。

    一百多年前,法王腓力四世就召开三级会议的机会,扩张了自己的权力,削弱了教会影响。

    后面更是发生了“阿维农之囚”,让教皇见识了一下什么叫做霸道总裁。

    ……

    所以见识到朱见济在东方帝国的地位后,法国代表也不由感慨,“不知道我国的君主,何时能像大明的皇帝一样,拥有如此权威。”

    文艺复兴在西方也已经展开了,不说其中有多少水货,折腾出来了多少“借古讽今”的典籍,但能搞起来,起码证明“西欧不直罗马教廷久矣”,是有群众基础存在的。

    而且那些抨击教廷的人能好好活下来,背后八成也有势力为之依靠。

    像法兰西这等西方大国,派使者来东方,想要通过它获得的不止是钱,还有权——

    光是巩珍一支外交队伍就能够轻松击败令人头疼不已的海盗,那如果是正式军队呢?

    自己跟大明建立军事友好关系,岂不是真能开山立派了?

    “还有一件好笑的事呢!”

    固怀想起最近发生的事情,笑着跟兄嫂分享道,“罗马教廷的跟和京城里的景教徒打起来了!”

    朱见济疑惑了,“这怎么回事?”

    罗马教廷跟景教为何突然起冲突了?

    人性扭曲,道德沦丧?

    原来,在朱见济率军出行后不久,眼见皇帝都不在北京城里,这些外国使团便于四周多活动了起来,想要更深入了解下大明的生活情况。

    而教廷使者久闻东方有一支基督教派存在,想着能在这边扎根数百年之久,影响力估计有点,自己可以通过与之交流,替天主在东方传播光辉。

    但他根本没有预料到中国文化强大的同化能力,早就把景教改造了多次。

    影响力最为广泛的佛道二教在中国都得跟着这边的规矩来,何况景教一个唐朝时期才传入的外来户?

    眼下,除了还承认“天主”,景教跟基督教原教义早就相差出十万八千里了。

    只是在接触之初,教廷使者只会说一点中文,听也听不太懂,北京这边的景教徒对蛮夷外语更是一窍不通,念的经都是汉语“信达雅”翻译出来的。

    所以在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双方用微笑勉强维持了短暂的融洽时光。

    毕竟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后面卖笑卖的多了,双方也就加深了了解。

    然后,他们就打起来了。

    要说景教的来源,其开山祖师本就是东正教分支,乃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一手创立的。

    可惜其人在提出“神、人二性二位”、不承认玛利亚为天主之母,否认炼狱存在等等教义后,当即被东正教视为异端,驱逐出了罗马境内,部分教徒逃至波斯,由此发展壮大,再传入东土大唐。

    及至明朝,景教还在原教义上吸收了儒释道的一些观念,形成了崇尚祖先,提倡礼教道德等新教义。

    这对罗马教廷来说,如何能忍?!

    异端就该被烧死!

    而景教这玩意,更是异端中的异端!

    基督教自从东西二分后,就把对方各自视为异端邪说,有的时候斗争起来,比异教徒还难以容忍。

    罗马教廷之所以能够接受佐安一家,一来是馋他们家的排面,企图借机重新一统基督教。

    二来,则是因为东罗马已亡,东正教也苟延残喘,不成气候。

    周边的异教徒步步紧逼,自然也不值得教廷把它放到眼里了。

    在罗马方面看来,自己是一家独大!

    可谁他妈知道,在东方还有这么个诡异的基督分支?!

    混杂了东方文化,并且在生活上还习惯以中国思维为主的景教徒简直是不可饶恕的,恶魔般的存在!

    教廷使者恨不得当场就给他们用圣火驱邪,骨灰都给他扬了!

    而在中华皇帝的铁棒之下,景教已经习惯了跟其他宗教和睦相处,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激烈的斗争了。

    但来而不往非礼也,

    一个色目杂种竟然敢在大明都城里对自己动手,必然是恶徒!

    打这种垃圾是没必要多说话的。

    于是双方互殴了一顿,最后闹到了大理寺手里。

    执掌大理寺的朱骧表示“任何人到了大明都得遵守国法”,先动手的又是罗马教廷的使者,自家国民只是正当防卫,所以结果是把前者打了十几大板,关押了起来,后者放回了家。

    教廷使者何尝受过这等对待?

    当即在牢里搞了绝食,不断的向着天主祷告,希望祂降下神罚,惩处这里的异端。

    如果不是因为饿到后面受不了东方饭菜的香味,养尊处优的使者还会继续他阶段性的绝食,以示抗议。

    “那人放出去了吗?”

    到底关乎到东西方往来,朱见济虽然对朱骧的做法很赞同,也免不得过问一句。

    固怀继续笑,“肯定放出去了,这都多久了啊?”

    “他们只是打了一架,受了点皮外伤,关也关不了多久的。”

    “那个使者放出去的时候,还明显长胖了十几斤呢!”

    而佐安跟固怀分享这个笑话的时候,笑得比她还夸张。

    佐安信的是东正教,也的确认为景教发展成现在这样,比最开始还难以让基督徒接受。

    但她可比教廷的人识相多了,知道这是谁的地方,自己还有求于对方,根本不会去多事。

    见到教廷出这么大的丑事,她没当面嘲笑算是有礼貌了。

    “啊,这……”

    朱见济也哭笑不得,“挺好的,说明咱们大明的水土养人,就算是把个泰西的关牢里,也能让他胖这么多。”

    这是好事啊!

 第289章 皇帝召见了泰西使者

    关于何时接见外国使者一事,朱见济想着把人都晾了小一年了,也到时候见人一面了。

    毕竟对方不是以自由人身份过来的外国佬,而是国家使节。

    要说立威,朱见济对自己治下的大明很有信心——

    本就不是明末那种残破落败的背景,虽然有个把往前数代帝王辛苦缔造的盛世拦腰斩断的明徽宗在,可瓦剌也是抢一波就跑了,以地方上的底子,伤害是不大的。

    民间社会,还停留在过去的荣光里。

    而以东西方的社会发展差距,即便没有景泰中兴,没有朱见济的各种操作,拼爹也是足够碾压西方的。

    朱见济相信,有了他跟他爹将近二十年的努力执政,大明只会变得更好!

    明朝,从建立到灭亡,即便有各种缺点,却仍然牢牢地站在世界之巅,甚至在都城沦陷后的国姓爷时代,也可以击败利用新航路称雄的西方殖民者。

    这是个伟大的国家!

    只是依靠文化来征服别人,那绝对没问题!

    更何况,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