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76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76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知道他们忍了多久!

    每每想对来拜神的人说自家不承办送财送子的业务,可一想到这些人是为数不多的浅信徒,便闭上了嘴巴。

    现在,西部的狂热绿绿们正在被朝廷大力镇压,以朝廷喉舌闻名的《文政杂谈》也暗示皇帝意图在西部扶持其他教派,以扼绿教。

    这怎能让他们不激动?

    那是一片精神世界荒芜的处女地啊!

    于是从去年至今,各种教派都在京城中活动频繁了起来。

    彭时暗中观察了一阵,随后对这群不尊圣人教化,就知道信一个虚无缥缈之神的家伙眼露寒光。

 第291章 皇帝拒绝了来自罗马的传教

    彭时是打算仿效唐初傅奕的做法,跟这些外域之教做斗争的

    虽然傅奕斗争的是佛教,而眼下佛教已经融入中华,乖顺的劝人向善,早就不是像南北朝那样广建佛寺,侵占土地,引起不少中国学者反感的异教了。

    在彭时看来,除了佛道,中国没必要再有多余的教派出来扰乱人心。

    西域那边,不就是因为回教作乱,频繁圣战而引得天兵降临的吗?

    由此可见,宗教实在害人!

    特别是教义和中原迥异,违背中华传统道德教派!

    华夏这么大,总有愚民容易被带上歪路。

    有一个以造反为终身事业的白莲教已经足够烦心了,中国不需要再有企图干涉政治的教派!

    只是彭时此前意图针对的,并非天主教,而是想对那些小教派进行打包处理,结果教廷使者的所作所为,成功吸引到了彭时的火力。

    教使来到大明后,便把传播天主荣光的事提上了日程,时常对京城里的人进行传教,企图拉拢信徒。

    奈何他汉话说的不通畅,长的也跟个杂毛鬼似的,没成功招到几个人。

    彭老头有天下班,步行回家,却是遇到了对方。

    因为知道此人乃是泰西使者,彭时便停下脚步,打算跟他聊聊。

    彭时想问他关于泰西的事情,那里风物如何,增加一点见识。

    对方把这老头当成一个“迷途的羔羊”,只是用磕巴的汉话跟他介绍天主教义。

    双方说的牛头不对马嘴。

    特别是当彭时听到“主无所不能”,“不信主就得下炼狱”之言时,直接甩袖而去。

    “不信便有罪,此必是邪神!”

    而且这神还自称“天主”,已经严重涉及了东方的政治正确。

    皇帝自称“天子”。

    从古至今,自颛顼帝绝地天通后,君主便是天神在凡间的法定发言人,是行走凡间的神。

    任何教派在华夏君主面前,都得承认这一点。

    何来“天之主”?

    你是要给大明皇帝找个失散多年的爷爷过来吗?

    一想到这样的教派在泰西影响深远,而皇帝有意和泰西开发一条贯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出来,肯定会促进双方往来,估计还被这垃圾染上,彭时回去后便着重收集起了天主教的资料。

    佐安也被这老头找上门咨询过的。

    等到教使殴打景教徒一事发生,彭时更是拍案而起。

    景教徒再怎么说,那也是大明人。

    现在有外国人在大明的地盘,因为点教义问题就打了大明的人,虽说还没打赢但性质绝对非常恶劣!

    在前几天,彭时就预备着写奏疏给朱见济,痛陈“异教之害”,想要皇帝防微杜渐了。

    然后他还没写完,就被锦衣卫报告给了皇帝。

    朱见济于是转手就把这老头捞到了宴会上陪坐,负责给人下马威。

    毕竟引发矛盾这种事,总不能皇帝亲自下场。

    朱见济是需要让自己当一个清清白白的莲花的。

    而彭时也按照计划走,一听天主教意图“趁着皇帝不懂事”蛊惑人心,立马站了出来。

    “竟是如此!”

    朱见济当即拉下脸,质问教使,“尔等宗教,当真有这种大逆不道之言论?!”

    回教再怎么激进,但在政治红线上,踩的是没天主教这么狠的。

    因为绿绿们提倡,政治上的领导,也就是宗教上的教主。

    臣服大明的统治后,按照这个条件反推回去,朱见济自然也得被其拥戴。

    除非回回们在被杀一顿后,还要作死。

    而天主教人家是强调“君权神授”的。

    不是东方的“老天爷”,而是他们家的耶和华。

    你能统治,那得亏了天主给你这样的命运!

    不管你身份多尊贵,做出了怎样的伟大事迹,也得给老子跪着!

    这种高姿态,在西方搞了这么久,引来了以法兰西为代表的国家强烈反感,意大利都出现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学者流派,更何况在大明?

    所以朱见济生气,理所应当。

    其他的国使眼观鼻鼻观心,不涉入这场突如其来的吵架里。

    他们代表的可是国王,又不是罗马教廷的狂热教徒,没必要为了它,去惹怒一个庞大帝国的统治者。

    面对如此直白的质问,教使想着要如何回答才能挽救一下局面。

    但他忘了旁边还有个佐安。

    东正教同样主张,虽然教义也有点不合东方特色,但比起天主教来还是有底气的。

    “的确是这样!”佐安直接道,“不只于此,他们还认为教皇比起国家君主更要高贵。”

    “陛下,我想你应该不能容忍这种事情。”

    朱见济面无表情了,“朕是无法容忍!”

    他转头对教使说道,“贵使要在大明传教,当尊大明法统!”

    “若是尔教能改一下教义,朕自然欢迎!”

    “这怎么可能!”教使惊呼,“这是主绝对无法忍受的!”

    “你的主子无法忍受,关朕何事?”

    “如果拒绝天主,必然会遭到天启!”

    “放肆!”朱见济大声呵斥道,“朕是天子,万民福祉所依,哪里会因为不信你这个教派就受罪?”

    “朕看你是念经书念傻了!看在你是国使的份上,且先下去朕以后再看你!”

    朱见济不由分说,就让人把教使拖了下去。

    这样冷硬的态度,和他出场时的和善截然相反。

    彭时直接跪倒,三呼万岁,还想趁热打铁,让朱见济贬斥其他的教派。

    好在皇帝见好就收,没让他过分发挥。

    “宗教之事,朕很尊重各人的想法毕竟我华夏也曾有玄奘、鉴真等法师,为传真法不畏艰辛。”

    “只是人活一世,到底要关注世俗生活的,念经祷告静一时之心,然富贵在身,则是可以安一世之心。”

    在当着泰西诸使的面表示出自己对天主教原教义的排斥后,朱见济又来打圆场。

    而他说的这通话,正好与西欧艺复兴的主题贴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王权强化和世俗力量崛起是不可避免的。

    人不可能靠着信仰活一辈子。

    法兰西特使对朱见济丝毫不给罗马教廷面子的行为极为赞同,“如陛下所说,让天主的归天主,世俗的归世俗。”

    “国王才该是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卢卡斯也点头道,“是这样的道理!”

    “既然生活在世俗中,就该追求俗世生活的快乐!”

    本来就不怎么鸟罗马教廷的国使们纷纷附和,打算用这样的例子,回国后给自家国王的集权添砖加瓦。

    他们当然会继续信仰天主教,但教皇朝着他们的王冠伸来的手,必须打断!

    在法兰西弄了个阿维农教廷,操纵教皇几十年后,这样的想法差不多印在了泰西大国的君主脑子里。

    虽说后面格里高利十一世还是顶着压力迁回罗马,重新恢复罗马教廷的统治,但数代教皇成为法兰西禁脔一事,已经让人意识到,教皇并非不可超越。

    等见识到大明皇帝的统治后,更加验证了这些国家君臣心中,对集权后繁荣强大的预想。

    当然了,为了打压这群鬼佬,朱见济还是摆出天子的威势,对其说道,“大明自有大明的规矩,任何人要挑衅我朝制度,只会有一个下场!”

    “朕等会儿便下旨,未有朝廷准许,禁止罗马教会于大明的传播,以防涌出不忠不孝之徒!”

    这差不多是把天主教到处打光的想法给打骨折了。

    即便后面出了如利玛窦这种把天主教教义改造成更附和中国人传统的,利于在东方流行的传教士,想来也不会比原历史上发展的更好。

    “诸位使者也要牢记朕的话,以免后面出现误会!”

    大明的拳头都不是吃素的!

    既然巩珍能带着船队去欧洲,那朱见济也不介意派军舰过去。

    反正等帮佐安复国成功,大明就在地中海沿岸有落脚的地方了。

 第292章 皇帝和佐安达成了共识

    “陛下对那些使者真是友好。”

    “不像欧罗巴本土的国王一样,守着小小的地方,连自己的庄园都无法彻底掌握,却还自视甚高。”

    在和泰西使者团商议了一些做生意的流程,又互相承诺以国书形式,将要求明确合规后,朱见济结束了宴会,带着老婆妹子一块去旁边的小花园散步。

    裹着一身羊绒在冷风微拂的夜晚观赏风景,也别有一番趣味。

    反正穿的厚,也不怕感冒了。

    几十个宫人举着灯笼在一侧随侍,为天下最尊贵的家庭提供星火灯光。

    佐安继续陪同。

    她也不把自己当外人,趁着固怀又跟王氏抱怨起杭、汪两位长辈天天对她催婚之时,佐安对着朱见济笑道。

    “家业越小,就越容易斤斤计较,觉得谁都馋他们家的东西。”

    虽然朱见济的确馋西方那不要钱的劳动力和市场,但他还是笑得十分正直。

    “大明富有四海,文化绵长,华夏先民提倡道德的时候,泰西的蛮夷都不知道在哪个山洞里藏着呢。”

    “朕贵为天下之主,没必要跟他们计较太多东西。”

    佐安嘴角含笑,跟朱见济附和几句,直到灯火摇曳,周边更冷了,才沉不住气。

    “大明是中央之国,是要引导世界前进的……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您的权威。”

    “总有一些偏安一隅的国家,认为自己跟您一样伟大。”

    朱见济知道她指的哪个,并不是对着泰西各国开地图炮,“你说奥斯曼?”

    “没错!”佐安大胆的正视朱见济,“罗马和华夏帝国有长久的友谊,我听巩珍大使说,他当初去欧罗巴,也是有陛下特殊吩咐,去照应罗马的……”

    “我知道大明的力量非常强大,也听固怀说起过您的雄心——”

    “既然几百年前的大唐能够帮助波斯复国,那大明能否帮罗马复国?”

    过去一年,这姑娘总算是把话说开了。

    在收复西域的那几个月里,虽然没有去前线观战,但佐安很热衷收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回的战报。

    一次次的报捷,足够让她相信大明有这样的力量。

    更妙的是,她现在已经跟一位大明亲王打好了关系,有了基本的感情基础,只等再进一步,这生意就更值得大明投资了。

    朱见济闻言,也直白起来。

    “当年大唐援助波斯,后者将西方沿用千年的万王之王称号送给了唐高宗,其后复国,也是建了个大唐的波斯都护府。”

    “罗马能给朕什么?”

    “若是只论华夏与罗马的情谊,在罗马亡国后,朕可以把你一家接来安置,封以爵位富贵。”

    “但要千里迢迢的出兵,送大明的士卒去异域作战,没有点东西,朕是不想做这笔买卖的!”

    佐安也早就想好了说辞。

    她从被父亲带去罗马成为教廷的掌中之物,还被轻易定下婚约,要嫁给罗斯的野蛮人起,就意识到了现实的力量。

    她在绝境里强调罗马帝国末代公主的尊严,但如果可以用尊严换取国家重生,那佐安并非不能换上另一副面孔。

    毕竟强调帝国的尊贵,那本就是因为她已然什么都没有了。

    而且东正教比起天主教,虽说在形式上拘泥于旧制,但实际上是更为世俗化的。

    因为东罗马比起西欧来,稳定一些的政治环境更利于皇帝的集权。

    在强大的君主面前,传教士说的再好,也不会轻易的凌驾在统治者头上。

    所以偶尔响应皇帝要求,更改一下教义,再增添些其他内容,对东正教而言,并不是很难做到。

    反正它本身就不承认有哪个“绝对”的世俗存在,可以统领教派,号称至高无上,更尊重世俗君主的地位。

    罗马那边的教皇,可从未获得过东正教的认可,甚至后者还分成了几大教区,有各自的牧首管理,其传教时也会“因地制宜”。

    一旦大明插手进去,佐安可以在政治和信仰上,做出很大让步。

    复国是她的第一目标。

    其他的都可以往后稍稍。

    “罗马复国之后,愿意仿效波斯的例子,尊大明为宗主国。”

    “如果您还不放心,我还可以和一位大明的亲王联姻,以他的名义复国,让他成为罗马的王夫。”

    合着弄完你当女皇是吧?

    朱见济摇头,“只是王夫还不行,朕听说罗马并不介意有多位君主,还有夫妻母子一同执政的例子……我大明的王爷,去了你们那儿,也算配得上个元首称号了。”

    “而且不只于此。”

    “你我都心知肚明,以地中海之遥远,即便罗马尊奉大明,那也是鞭长难及的。”

    “朕的士卒,兄弟去了那里,水土不服怎么办?”

    “你得答应些事,让朕更放心才好。”

    除了认大明为大哥,让老朱家的人去统治外,景教,也必须成为罗马的正统教派。

    这个教派虽然是被当做异端让东正教驱逐出来的,现在也被华夏文化魔改的不成样子了,但好歹还挂着个“基督分支”的牌子在。

    这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代表产物。

    罗马复国之后,把它出口转内销,挺有利于华夏对罗马进行文化输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