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81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81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几个侍卫站门口,的确防住了外来人探究房内动静,可也挡不住特务们围了整栋楼啊!

    在他们堵大街的时候,就有人跑过来给朱见济通报了。

    “最好就是在今年为京里的某位王爷办场婚事,把一切都定下来。”

    “朕也能去喝杯喜酒!”

    当年沂王迎娶万贞儿为王妃,那是挑战了很多人世界观的。

    谁会娶一个比自己亲妈还大的女人?!

    导致朱见济成人之美,下了圣旨给堂兄赐婚后,就被杭太后她们拦着,不让皇帝亲自过去主婚喝酒,使朱见济痛失看热闹的机会。

    这一次,总不能还错过吧?

 第300章 大内政弘

    兄弟姐妹谈恋爱的事,暂且放在一边。

    反正朱见济自己是有几个老婆陪着的,他用不着急。

    乾圣七年,他要关注的,是日本那边。

    石见银山所在的石见国,已经被大明成功染指了——

    石见国的所有者乃是日本大名大内氏,如今在位的家主,乃是以文化水平高深而闻名日本本土的大内政弘。

    大明方面,经过数年准备,位于平户的松浦丰久已经成功上了天朝上国的船,每天沉浸在和大明商人的互惠互利中不可自拔。

    作为一个地方势力,还有家族的海上发展传统,松浦丰久在和大明做生意的巨大利润面前,对去本土争权夺利,并没有过多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他好色!

    起先松浦丰久还在思考要不要把平户港口租给明人,最后是在他一个爱妾的枕边风下,才下定决心的。

    后面明人投桃报李,给这位妾室送了不少奢侈品,让她更努力的吹风,直接把松浦丰久的骨头给吹软了。

    这两年来,这位妾室还给松浦丰久生了个儿子,有了夺嫡的想法。

    可惜随着家业渐大,松浦丰久也多了不少新女人,“喜新厌旧”这种事,自然就发生了。

    妾室面对这种变故,很慌张。

    如果没有了最基础的宠爱,也没有家室依靠,她怎么让儿子夺嫡?

    好在明人又向她递来了橄榄枝。

    丈夫睡别的女人不要紧,只要后者是跟自己站在一块的,那受宠爱一方就没有改变!

    大明那边表示,自己可以跟她短暂的“结盟”,维护她的地位,但条件就是继续给松浦家吹枕头风。

    妾室同意了。

    然后她身边就多出来了两个从大明来的美貌“女仆”,继而被松浦丰久看上,纳为新的侧室。

    虽然没能完全把人迷倒在床榻上,可后院里有三个女人联手一块给松浦丰久灌迷魂汤,儿子也越长越聪明,比起温吞的长子更讨喜,便使得松浦家从里到外,都成了大明忠实的“伙伴”。

    能做大明的狗,多幸福啊!

    女人都有人给他送过来!

    所以当明人去往石见国时,松浦丰久还特别热情的向大内当代家主大内政弘表示推荐。

    大内政弘本就深爱文学,就算是日本那些混吃等死的京都公家,都被他以礼相待,对于天朝上国的文化,自然更为仰慕。

    毕竟大明在主动强化和日本的往来后,由朱见济指导,格外注重形象宣传。

    不管事实如何,反正要让大明在舆论层面上,成为世界文明的引导者。

    这可是后世漂亮国的经验!

    君不见骗了多少公知过去,自带狗粮的为漂亮国歌功颂德。

    而除了大内政弘本人有和明人往来,学习先进文化的需求外,整个大内氏也是有加深和明朝关系的需要的。

    因为就在两年前,大内政弘的父亲去世,趁着这个机会,幕府三管领之一的细川胜元与之抢夺勘合贸易的名额,引起了双方对立。

    如今大明和日本的贸易频繁,但旧时定下的勘合制度并没有改变,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放开了不少限制,但数量仍有规定。

    因为勘合贸易,是属于官方间的交易。

    以小国朝贡天朝的习惯,是会有回赐的。

    拿点土特产和小玩意儿就能获得大明额外丰厚的回赐,走的还是官方通道,简单有效又格外有体面,这种买**起民间来,利润要庞大的多。

    特别是随着大明不断朝着日本贩卖军火,加剧了日本国内紧张局势的同时,各地方的大名也企图从明朝那儿获得支持。

    大内政弘就希望能够借助明朝水师的力量,驱逐北九州和濑户内海的众多海贼,以扩大大内氏在西国的力量。

    跟细川胜元对立起来后,前者对大内氏发出了追讨令,可以说完全撕破了脸,也让大内政弘站到了山名宗全一边。

    而山名宗全则是支持日野富子所生的小孩子当下一任将军的。

    别忘了,日野富子能够生下这儿子,还得归功于大明来的“妇科圣手”的功劳!

    在内外双重条件下,大内政弘对明朝来人,亦是热情。

    他接待了据说从大明来的儒学大师,与之讨教一番后,尊为上宾,并且允许明朝商人在自己的地盘较为自由的往来。

    于是继在松浦家传播“自由、文明”后,大明又把天朝的光辉,带给了大内氏。

    等到乾圣七年,大内政弘已经习惯了自己身边那位来自大明的先生,不仅常常和他交流文学,唱和诗歌,偶尔还会与之分享关于国内混乱局势的苦恼。

    “今年正月,畠山氏的内斗越来越严重了。”

    府邸之内,穿着一身公家服侍的大内政弘对自己的家臣们感叹道。

    正月爆发的御灵之战,名义上看起来,只是畠山氏为了争夺总领职位而掀起的内乱。

    可对日本大名情况有点了解的,都知道这是两大势力打着畠山氏的旗号,进行的权力角逐。

    畠山政长支持的是细川胜元,而畠山义就支持的,则是山名宗全。

    利用这次动乱,山名宗全包围了将军御所和皇宫,要求幕府放逐畠山政长和细川胜元,被足利义政拒绝。

    不过这将军也不是什么铁骨铮铮的人物。

    如果不是因为他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摇摆不定,迟迟无法下定决心,铲除另一方的势力让手下的大名们安心,也不会使得局势发展到这一地步。

    面对山名宗全的刀兵,足利义政表示自己虽然不能放逐别人,但可以禁止其他大名插手畠山氏的内斗,随便他们折腾。

    山名宗全和女婿细川胜元的斗争由此彻底展开。

    双方大战一触即发,等到现在,再耳目闭塞的人,也能听到他们磨刀霍霍的声音。

    就在前几天,大内政弘收到了山名宗全的邀请,希望他能够加入这刺激战场,帮自己解决细川胜元。

    大内政弘心里想要同意,却又担心自己走后,自家地盘出现动荡,而且无法及时返回。

    关东军和关西军已经集结起了共二十多万的兵力,远超以往的大名战斗。

    这是要掀开日本百年战国时代的大乱斗,即便是朱见济喜欢嘲笑日本是“村长械斗”,也无法完全蔑视。

    毕竟,他还得在日本做生意呢!

    军事上打得越激烈,大明的军火贸易就能做得更火热。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大内政弘把自己的意向和家臣说了,自然又是一阵大讨论。

    有些支持家主响应山名宗全号召上洛参战,有些却是以“家主安危为重”反对。

    大内氏也不是铁板一块。

    大内政弘继位后,他的兄弟叔伯也还在馋着家主的位子。

    如果走了,前方战斗未止,自家后院又着火,怎么办?

    大内政弘面色淡定,但心里也因为家臣们的争论而纠结着。

    好在时间已经到了五月底,他没多少时间纠结了。

    “古来正统之争,本就是要斗个你死我活的。”

    “为人臣、为人君者,若是不能以正统立身,那于天下、圣人面前,如何自处?”

    在日本打得愈发血肉纷飞,大内政弘也蠢蠢欲动之时,他那位明儒大师说的一句话,终于成功让大内政弘下定了决心。

    他要参与进去!

    如此大战,本就不该少了大内氏的身影!

 第301章 石见银山入手

    这位儒学大师长的极为和善,一看就知道是满腹经纶的那种。

    他一句话,让大内政弘做出了最后的决定,自己却仍然是一副不甚了解的模样,只是在大内氏给他的客院中潜心读书,并且应大内政弘的邀请,将各种儒家典籍,翻译成日本文字——

    在武士集团崛起后,隋唐之时,日本人以会说汉话为荣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回。

    加上以日本古来的,那种奇葩又浓烈的莫名“自尊心”,让国内流行起了自家的东西。

    虽然从根源算起,日本仍然是由华夏文化演变来的次生文明,不少高雅之物,还是照搬中国的,但这并不妨碍日本自己面皮厚。

    此时除了公家和崇尚“风雅”的地方大名会说几句汉话外,他们手底下的武士家臣们,说的基本都是日本土语,连字都不会写。

    大内政弘其实是不满于这种现状的。

    大内家已经传承多年,老早就成了日本有名的“文学家族”,比起京都的公家来,也不诚惶多让。

    结果手下都是一帮大老粗,何其打脸?

    所以大内政弘请求对方翻译一些中华典籍,来教导家臣们读书明理。

    大师当然很乐意。

    而等到大内政弘对外宣布自己即将率领兵马上洛,支援山名宗全之后,“闭关苦读”的大师方才惊讶的找到他。

    “阁下要搅入这乱局了?”

    “不错!”大内政弘正想找他呢,“军情急迫,鄙人正好想请先生,联络一下大明方面,为我出售一些兵器铠甲,以防不测。”

    “这是应有之意,老夫自然不可!”大师说罢,转而哀叹一声。

    “只是这两年来,于石见等地活动的大明商人渐多,引起的问题也不小……阁下在这里坐镇,尚可以平复一二,若是离去了,只怕老夫也要走了……”

    大内氏的地盘在日本大名之中并不算小,自然也有各种利益交织在其中。

    对于守旧古板的家臣来说,他们也不是很欢迎越来越多的明朝商人。

    大内政弘对面前这位儒学老朽的推崇,亦是让一些人不满良久。

    但大内政弘对商贸往来赚取的钱财很满意,将这些意见压制了下去。

    一旦他离开,没有了主事人,的确会有些冲突浮出水面,无法掩盖。

    “那先生对此有什么要求呢?”大内政弘主动提出。

    他的确尊重读书人。

    大师摇头,“老夫在大明时,便是无儿无女独身一人,于日本能得阁下盛情,哪里他求?”

    “老夫且为阁下去求取一些兵甲来,若是大明有话,那再转达给阁下,如何?”

    大内政弘最欣赏大师这种谦虚淡然的态度,跟崇尚“风华高贵”的公卿对比起来,完全是一股清流。

    而且要安抚好矛盾,避免自己打完仗回来后,老家的钱包都给跑了,是需要双方进行一次交流。

    于是他同意了大师的话。

    过了两天,大师回来,成功的带回来了一些兵甲,同时还有大明商人们的诉求。

    他们表示,既然新旧势力有冲突,又不能爆发破坏市场经济,那就把人隔开,免得继续摩擦生热。

    大内氏需要像松浦家一样,给一块地方出来,让商人停留集居。

    “这个可以有。”面对这样的要求,大内政弘反而很淡定。

    因为日本在很大程度上,还在使用当年从唐朝学来的制度。

    像“市”这种,更是普遍。

    所谓市集市集,在中国以前,本就是商业活动集中之处,而不是指什么行政单位。

    直到两宋商贸发达,方才打破空间限制,让市集能普遍开办起来,崛起了一大批商业城市。

    可在日本,“市”就一直是“市”,未曾有过改变。

    商人不会生活在大名的城中,会自己报团住在市里,成为日本一股特殊的势力。

    等日本的战国时代持续,市里的商人们也会成为大名争相笼络的对象,甚至还有大名打仗缺钱,找他们借的事例出现。

    所以大明商人请求划分一块地方让他们聚居,这在日本本就是一种常见情况。

    唯一的问题,是指定哪里给他们住?

    根据大明商人的要求,既然松浦家那边给了他们一个港口,也任由其在平户岛上往来,那大内氏应该也差不多。

    大内政弘当然不会愿意。

    松浦丰久那是穷惯了,能挣钱自然什么都肯,可自己却是日本大户!

    “不如在益田附近,让他们建一个市吧?”

    经过各种讨论,最后有人提出,“益田位于石见国,而石见国沿海,利于大明和日本往来。况且此地本就多山地树木,不怕大明商人过多的居住。若是让他们把地方建好了,以后于大内家也是有利的!”

    益田?

    大内政弘挑眉,“我记得,这附近是否有一座银山?”

    石见银山的开采历史还是有点的。

    作为一个优质银矿待在那儿不动,不可能一直明珠蒙尘。

    “是有,可它不是被开采完了吗?而且品质不高,有什么价值?”提出这一点的家臣无所谓道。

    受限于日本落后的开采技术,以及对于银矿的了解不足,石见银山虽说有过开采历史,但没多久又没人去动了——

    因为日本没那个能力去开发它,提炼出来的银子也多有杂质,难以花出去。

    石见银山要想大方光彩,还得等到将近百年之后。

    眼下,大名之间还真是普遍认为这矿废了,没必要花大力气去争夺。

    要不然,大内氏也不会轻易的将领地扩张到石见国内。

    “就算明人能开采银矿又如何?他们能够召集那么多人手吗?”

    “大不了,等他们一开,我们就把地方收回来!”

    大内政弘敲了敲手里的折扇,沉思良久。

    最后在家臣的努力推荐下,点头同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