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87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87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佐安用热毛巾敷了敷眼睛,不再拈酸,问起了固怀近来的情况。

    王华得到了大舅哥召见后,两人更加亲密,他还第一时间写信回老家余姚,告知家人自己即将尚主之事。

    随后,针对朱见济的要求,王华也鼓气提神,为自己做起了舆论宣传。

    他要出名还是可以的。

    本事放在那里,年纪轻轻就成了太学生中的翘楚,搁哪儿都能得到别人重视。

    更何况,在闭门苦思二十来天,熬夜翻看了《文政杂谈》历来对政务的点评,王华把握住上层领导,特别是大舅哥的爽点,写成了一篇文章——

    《道法并用论》。

    在这篇文章里,王华明确提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古来的儒学,还得要有“法治”。

    “人君之治天下,有体焉,有用焉。体者何?道是也。用者何?法是也。道原于天而不可易,所以根抵乎法者也。法因乎时而制其宜,所以品节乎道者也……”

    圣贤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也不是轻轻松松就可以修成正果的。

    人生不满百,熙熙攘攘之间,能沉的下心学习圣人之道的少,所以一味推崇圣贤,只希望读几本典籍就能感化天下,实在是空虚清谈,异想天开。

    针对这一点,需要“执道而用之”,在不偏离孔夫子指导下,坚持“入世、仁慈”的理念,用法度为补充手段,来纠正世人的错误。

    有些恶人,不把他打疼了,他是不会知道错的,更别提改正了。

    这一文章新鲜出炉,不仅为朱见济采取强硬手段推广自己的各种政策做出了法理解释,还成功迎合了近些年来文学界的“复古思潮”。

    别忘了,

    朱见济兴办报纸,改革太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大明朝波澜不兴,有点死水迹象的思想界里掀起一阵狂浪,让内卷僵硬起来的儒家士人们找回汉唐之时的活力。

    从“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的那一年起,他打出来的旗号,可一直是“尊孔复古”!

 第311章 大明朝的思想运动

    何谓“尊孔”?

    单尊孔老夫子一人,而不敬其子孙,要响应古人“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号召。

    虽然这句话出自于《孟子》,但朱见济贯彻拿来主义的精神,跟人装糊涂,硬是要把这道理摁在孔家身上,谁敢违背?

    要知道,在去年泰西使团来大明呼吸香甜空气的时候,朱见济为了给人普及西方的基本知识,特意拉着群臣兼当代奉圣公,讲了一遍“卡诺莎之辱”的故事。

    大臣们也都是聪明人。

    当即表示天底下唯有君主可为万民统帅,哪里能让一个搞宗教的爬到皇帝脑子上去,还因为思想分批意见不合,让君主给教主赔礼道歉?

    简直是大逆不道!

    谁敢在大明复刻这种事情,谁就该碎尸万段!

    孔公诚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退下舔狗舞台了,没成想西边的祸水东引到了自家身上,只能迅速的滑跪在地,大声感恩皇帝。

    “忆当年先祖周游列国,自嘲为丧家之犬,及至秦皇亦有坑儒之祸……孔氏全族能得今日风光,天下士子能受圣人教诲,虽有孔圣为源头,然泽被天下者,自是浩荡皇恩!”

    北孔做的糟心事,早就传遍天下了,光是“不敬皇明”这点,就足够丢掉它手里的话语权。

    只有皇帝能被士人追随!

    朱见济更是在世圣贤,只有孔家人和所有教派的首脑滚过来给他磕头的份!

    所以当朱见济说“尊孔”,把孔子之下的儒家代表人们排除在外,要看皇帝心情再给他们排序后,没几个敢跟他对抗的。

    反正孔夫子的招牌还在嘛!

    又没说不要以儒治国了!

    何谓“复古”?

    当然是在“尊孔”的基础上,响应过去儒家的号召,像什么六艺的,都得搞上。

    毕竟孔夫子身高九尺,周游列国很大程度上也是一路打过去的,士人既然以孔子为偶像,哪里能一副抓不了鸡的样子?

    仲由年轻时候可是个狂战士,最后怎么被孔子感化成儒门贤人的?

    当然是用拳头!

    当朱见济同样用拳头把这两个口号摆出来时,自然会涌现出一批支持他的人。

    不管那些人是真心还是假意,总归是成功撬动了一下自两宋以来的僵化儒家体统,没让这古老的学派真黑化成僵尸。

    因为一旦讲究起复古,汉唐时佩剑习武,崇尚建功立业,高歌进取的儒家士人能把宋明的士大夫们吊起来打。

    从法理和作风上,跟强调清修和各种礼教的理学系统格格不入。

    配合朱见济在政治上提出的“去虚务实”,频繁考成,以及他皇帝的权势,这三板斧打得理学家愣是憋不出屁来。

    而在这一场“复古运动”之下,乾圣元年的状元公陈献章已然成了领头人。

    在下放地方工作数年,在此期间还和皇帝保持书信往来,论述各自道理后,本该成为心学大佬,开启宋明理学新篇章的陈献章成功被朱见济带歪了路。

    虽然陈献章被皇帝强制灌输新思想之时,已经三十来岁,形成了自己的三观和理论雏形,但大佬终究是大佬,一旦发现自身理论有缺陷,而对方又正好填补,自然会去修正和改良。

    这修正主义一走,肯定是要跟原来有所不同的!

    比如他赶在王守仁出生之前,就提出来了“知行合一”,还因为朱见济的掺和,偏离了应有的唯心主义倾向,转而成了单纯的实践主义。

    陈献章的知行合一,就是在强调所知所学需要反应实际,需要用行动来形成具体影响。

    其中的“知”,在认识论上,还被陈献章衍生出了“良知”之意,以“人性善”为基础,提出要做符合道德观念的事,实践以后也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道德。

    这是他对程朱理学发起的一次重大挑战,引得复古运动的响应者,特别是年轻气盛的太学生极为兴奋。

    学生从古至今,本来就是一群容易被煽动的人。

    更何况,朱见济引导他们走的,还是一条庄康大道。

    在北孔家族的烂事被翻出来后,在皇帝采取强硬手段,对内改革对外进攻,让国力蒸蒸日上后,在得知以前儒家的豪迈后,年轻人很不满于眼下理学的束缚。

    太学内部的小报上,就屡屡出现抨击卫道士的文章。

    只是太学生的声音多而杂乱,年轻群体里也少有能沉下心,把自己观念干净利落表述出来的,所以仍需要领头羊来进行舆论导向。

    陈献章是一个,

    王华写了《道法并用论》,显然会成长为下一个。

    没跟老陈一样,直接和程朱理学搞掰头,但王华在文章里提出的不能只靠道德感化之言论,肯定跟理学合不来。

    不管小王在以后会不会还走上心学的路子,起码此时此刻,他的主义之间,已经有了汉家治天下,“王霸道杂之”的味道了!

    朱见济见到他这篇文章后,乐的哈哈大笑,趁着朝会,还捧着给大臣们轮流欣赏,直说这人要是在殿试上写出来这么一份作文,自己一定会把他当堂点为状元。

    朝臣们早就知道了皇帝的口味,也不惊讶,只是心里暗暗把王华的名字记住,打算找机会拉拢。

    于是小王在朝堂上的名声也传开了。

    时机已到,朱见济又是大手一挥——

    为了表彰人才,赐婚!

    “……哥哥已经在和嫂子商量,给我怎么办婚事了!”

    赐婚的消息还没传开,但固怀身为当事人,哪里不清楚?

    不然,她现在应该跑过去找心上人,而不是过来佐安这边。

    按照规矩,结婚之前男女双方可不能亲密往来,得先享受一下最后的单身时光!

    王华那边也是把自己关在小院子里闭门谢客,没来得及享受出名之后的风光和吹捧,就迎来了婚前焦虑,天天抓着养的鸽子喂食,让这鸟肥的更像走地鸡了。

    余姚那边还没有回信呢,他可急着家里打钱来京城,让他买座房子结婚!

    “你呢,你跟顺义王怎么样?”

    自己的好事将近,固怀也没忘记好闺蜜,捧着脸问佐安。

    佐安同样无聊的捧脸,“还行吧……”

    在跟朱见泽熟悉起来,又得知朱见澍是个打小报告能手后,佐安的态度再次摇摆起来。

    朱见泽跟佐安聊了几次,知道这位公主亦是博学多才之人,还敢于逃脱束缚,骨子里有点英武气息,忍不住心生好感。

    他幼年生活在困境里,母亲也一直让他学会自强不能堕落,所以对佐安这种性格的女子,朱见泽是很欣赏的。

    等后面跟荣王交流了一通,被朱见清抱怨佐安有心机后,他更对佐安好奇了。

    朱见澍则是你来就来,本王躺平的态度。

    他估摸着这位公主没事接触老朱家的王爷,还没什么人传她小话,背后是有缘由的,很大可能是有皇帝的授意在。

    聪明的秀王就看她想要怎样。

    不过朱见澍有妈宝特质,当佐安跟他犯了点冲之后,仍旧会毫不留情的打她的报告,找他妈跟朱见济抱怨。

    而且他在私生活上类似于荣王,年纪轻轻,王府里已经有好几个暖床婢女了。

    两者对比,让佐安明知“顺义王”代表什么,也忍不住偏向朱见泽。

    他的兄弟跟他完全没得比。

    “要是赶得来,咱们还能一块出嫁呢!”

    固怀不懂佐安的苦恼,幻想着佐安跟自己堂兄定情后,姐妹俩一同结婚的美好画面。

    只是一想到结婚以后,佐安身为王妃,肯定要和丈夫外出就藩,两人又要分开,便皱起了眉头。

 第312章 皇室有喜

    想得再怎么好,固怀和佐安也没能凑在一块出嫁。

    谁让后者感情线进展的太慢,完全比不上固怀的猪突猛进?

    而当妹子结婚的那天,朱见济给她的待遇,也是不逊于固安的。

    固安当年的结婚对象是英国公,属于皇家和顶级勋贵的联姻,规格之高自有道理。

    王家在余姚固然是诗礼传家,世代文人,但论起权势,跟英国公可是一点都配不上。

    但皇帝还是一视同仁,可见他对这两个妹妹的宠爱。

    有人嫉妒王华的狗屎运。

    毕竟凭借这裙带关系,他以后的仕途肯定是能保障的。

    虽然太祖有规定,老朱家的驸马不能当大官,以防对方干政掌权。

    可太祖以前也嘀咕过皇帝不能娶高门之女防备外戚呢!

    他防了吗?

    懿文太子、太宗皇帝跟大明一代王的老婆……有几个是真小家出身?

    西宁侯宋城他奶奶不也是公主?

    所以祖宗规矩这东西,对皇帝来说本就有灵活的执行方式。

    此前朱见济在大殿上对王华的文章做出了那样的评价,可见天子是有重用其人心思的。

    顺手赐婚,那叫以示荣宠。

    在御赐的公主府里,英国公家的大胖世子张钦在婚床上面滚了一圈,客串了把福娃的戏份。

    “要是那家伙欺负你了,一定要记得和家里说!”

    固安不舍得拉着妹妹的手,对其叮嘱道。

    她和张懋好歹是认识几年,熟悉了之后走到的一块,固怀却只有一年不到的恋爱时光……

    这让固安对王华有点担忧。

    “哥哥那边不方便下手,我直接让你姐夫上门帮你出气,千万不能委屈自己!”

    固怀娇羞的听完姐姐念叨,才表示道,“没事……他打不过我的。”

    王华自己守男德,面对固怀本就要弱三分,而公主出嫁,宫里也是要出几个老人陪同,服侍公主驸马生活的,以皇帝对妹子的看重,他们哪里会坐视固怀被磨搓?

    “姐姐快出去吧,姐夫还在外面等着呢!”

    婚房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地方,能入场的异性,除了新郎官,就张钦这个尿尿都得手扶一下的娃娃了。

    因为他娘一直拖着不动,小世子滚完了床单,就捏着床上撒落的红枣桂圆磨牙,偶尔还好奇的拿着手里的圆球球跟自己开裆裤下露出来的小鸡比划两下,好奇二者的区别。

    固安被妹妹和儿子搞得待不下去,抱起张钦哼笑,“这么急着让我走,是只想等新郎过来吧?”

    “行了行了,你快去吧!”

    ……

    宫里,朱见济忙活完了妹妹的婚事,终于放下心来。

    他跟王氏躺在床上,忍不住回想起了小时候自己带着两个妹子骑羊车的场景。

    三个小孩挤在小巧牢固的羊车之上,让拉车的高大山羊不堪重负,累死了一头又一头。

    现在他从圆润的小胖墩长成了英武之君,妹妹也都有了好人家。

    那辆羊车因为没有小孩用了,也被闲置在库房里面吃灰,很久没有出场了。

    喜羊羊们摆脱了负重前行的噩梦。

    王氏听着皇帝小时候的趣事,也露出了笑意。

    她慢慢的爬上朱见济的身子,稳稳坐上了龙体。

    因为入夏热了起来,两人都没有穿厚实挡风的亵衣,而是着了轻纱所织的薄薄纱衣,清凉中又充满了情趣。

    特别是当王氏脐橙之后,朱见济从下往上一看,子弹立马上好了膛!

    妹妹今晚入洞房,他也抱着老婆回味一下这滋味,不过分吧?!

    结果正要上手,王氏突然坏笑起来。

    朱见济有了不好的预感。

    “不行,我有孕了,可不能让孩儿没出生就受棍棒之苦!”

    ???!

    “什么时候发现的?”朱见济差点从床上跳起来,只是想到老婆孩子还坐在他肚子上,又手忙脚乱的去扶王氏,让她别因为自己的举动滚下去。

    “早就怀疑了!”

    “上个月葵水没来,我便找了太医把脉,只是月份太小,没有查出来。”

    “这个月同样没来……你又忙着固怀出嫁的事,我就拖到了现在。”

    王氏故意磨蹭着朱见济,让皇帝实在受不了了。

    他哪能打孩子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