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189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189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东北大米来源于外国,可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几十代,也早就同化了。

    他不介意在当皇帝后,也引进一下这种稻子,改善下三辽省份的百姓生活。

    粳稻耐寒,挺能适应东北那边寒冷气候的。

    轻轻捏过一株稻穗,朱见济问道。

    随侍的农博士摇头叹息,“还是有些不足……虽然可以在辽东边寒之地种植,可产量还是太少。”

    “我跟其他农博士商议,想试着用一些御稻与之杂交,希望能结出新种子。”

    要真能强强结合,那新稻种会足够抗寒,产量也能撑起辽东那边的人口活动。

    三辽之中,辽东最北,面积也最大,是朱见济比较了下蒙元之时的辽阳行省后绘制的,最北边已经是超出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的范围了——

    反正地图开疆又不要钱,趁着罗斯诸国还没开拓过来,先从法理上把北边的土地多要点过来,等以后人多了,总能去那边建立驻点进行真正的统治。

    后世东北出海口的丢失,那可是想想都让人心痛的事。

    而东北方面,旅顺港已经修缮完毕,大可从北京打马,一日之内行驶到天津,随后登船满帆再过两天,就能到达辽阳布政司。

    极大的缩短了从直隶去东北的路程,也使得犁庭之后,大明朝能够遥控好当地情况,稳扎稳打的进行统治,以免出现女真一去,又兴起其他少数民族势力的事。

    农学院的人就是通过这条路,去东北那边开发起了皇帝口里的三大平原。

    皇帝告诉他们,那里虽然寒冷,可却拥有肥沃无比的黑土地,是老农民梦寐以求的好地方。

    农学博士们对此并不怀疑。

    皇帝有多么先知,他们这些最先跟过来的农人最清楚。

    如果不是天子英明神武,他们哪里当的起这农博士?

    于是一拿到日本传来的粳稻,就有人手去了辽阳,经过大面积的育种插秧,总算是折腾活了一批。

    奈何收获比不上付出,产量不够,便意味着农学院还得再接再厉。

    “粮食天生天长,长起来要好几个月,着急也是没用的。”

    朱见济反过去劝慰失落的农博士们,“慢慢来,以后日子多的是,千万不能用拔苗助长的心思去做农活。”

    放开了手里的稻穗,朱见济没在乎鞋上沾满了稻田中湿润的泥土,顺路看完了其他的豆田,麦田等育种实验田,又去了另一边看望牲畜们。

    吃饭,是民生大计。

    而肉蛋奶,也是老百姓不可以忽略的口粮!

    人能不能长得高大威武,有精神气,那可离不开肉食。

    但凡谁企图阻止中华子民吃肉蛋奶,那他绝对是在心里憋着坏水,是民族败类!

    如今朱见济广建农会,鼓励百姓开养鸡场,每年都要派人过去指点鸡舍的维护和鸡仔的扶养,教导农会里的人养殖蚯蚓,把技术倒贴钱交给百姓。

    他虽说没怎么出过直隶,但每天都会跟地方上的农会有大量的书信往来。

    这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终于打破了“皇帝会用金锄头”这种落后思想,成功认识到,原来皇帝不仅会自己试着种地,还会问自家肥发酵的好不好,鸡仔能成活几成这样的问题。

    朱见济如此的接地气,取得的成果自然也是有的。

    起码在没受灾,没有官员过度盘剥,地方上的官绅地主才被皇帝折腾的有气无力的情况下,农会里的小孩的确能做到每顿饭都吃个鸡蛋。

    在负责孩子启蒙的蒙学馆中,孩子隔两天,还能免费吃到一顿肉汤泡饭,每年还有免费的量体裁衣活动,由当地官府出钱,给小孩做件粗糙的衣服——

    虽说朝廷拨款下来,平摊到蒙学馆里的钱也不多,以至于肉没多少,但好歹能尝个味道,汤饭里的盐也是足够的。

    海水晒盐法用起来后,大明朝的盐是绝对够用的,没必要再扣扣搜搜的不让人吃。

    蛋的问题,可以说缓解了不少,以后继续推进就好。

    但肉和奶还没有。

    华夏族农耕久了,对喝奶这事并不热衷,还普遍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放在后世,让大家都去喝奶,仍然是个任重道远的事。

    可肉食,朱见济还是能搏一搏的。

    正如德云社在宣扬帝王思想之时提出的口号:

    想要富,先修路。

    多生孩子多养猪!

 第315章 皇帝对养好猪羊很关注

    牛要用于耕种,放开吃那是肯定不行的。

    羊的产肉率又不高,繁衍起来也不够劲,一胎也就一两个。

    所以算来算去,养猪,是让大明人都能吃上肉的最好办法。

    虽然后世流行的大白猪还没传入中国,但中国本土的猪种也是很多很好的。

    像太湖猪,其繁殖能力举世闻名,猪仔一串一串的下。

    金华两头乌更是金华火腿的重要原材料,那肉质想想都让人流口水。

    其他的猪种,朱见济也懒得列举。

    毕竟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可不是吹出来的。

    大明领土抵得上大半个欧洲,要凑不出一双手的猪类,那才叫扯淡。

    而那英国大白猪,本身也是人为选种出来的。

    朱见济相信,以中华猪类之多,自己之重视,选育出属于中国的优质猪种,不会是问题!

    所以朱见济特意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农院,让其中的配种天才为大明解决肉食来源的烦恼。

    没有嫌弃脏乱差的环境,皇帝亲自去看了眼猪圈,看着正在喂奶的母猪和抢食的猪仔,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宫里怀胎安养的老婆,心里生出了一阵父爱。

    好在他迅速的反应过来场景和对象都不正确,父爱刚升起就被朱见济无情掐断了。

    “朕让太府寺的人统计过,这些年来地方养猪食肉的人家增加了很多……”

    国势上升,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国力和官方那边,一层层的向外拓展大明朝的影响力,为国家开疆拓土。

    国内的社会也繁荣起来。

    水泥不仅能拿去修路,也能拿去建房子,毕竟这玩意弄起来,比起烧砖砌屋可方便不少。

    老百姓手头有了余钱后,就喜欢修这种房子,暴发户还会想尽办法弄几块玻璃过来装点门面,显示自家的阔气。

    有朱见济此前的种种措施和政策,衣食住行这样的基础要求得到了满足,老百姓追求的自然会变得更好。

    菜吃多了,就要吃肉了!

    市面上的猪肉佬也多了起来,从附近的农会买些养肥了的猪,再转手拖去集市上买。

    有超市开设的城里,会有物价局的人专程去跟农会商量这些东西,减少物品流通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尽量降低物价。

    而这些情况,也会有人特意收集起来,摆上朱见济的桌案。

    皇帝知道老百姓能吃上肉后,自然非常高兴。

    “有人跟朕说,天下是姓朱的,得禁止这种养猪吃猪的风气……”

    “这种屁话,哪个会听?”

    “要朕说,皇帝是要来扶育万民的,太祖之时封了那么多藩王宗室在地方,也给当地百姓增加了不少负担。”

    “百姓不负辛劳的供养了宗室和朝廷,杀几头猪很正常!”

    “人要多吃肉,不吃肉是不行的!”

    朱见济从育种的猪圈里出来,换了身衣服,一手拿着扇子扇风去残余的味道,一边捧着茶水说道。

    “劳烦你们辛苦一点,给大明朝养批长肉快的大猪出来……等朕的皇嗣出来了,朕就天天给他喂肉吃!”

    农博士们跟着皇帝走了一大圈,亲眼见证了天子对畜牧民生的重视,心里也觉得亲近和敬佩。

    能有这样的君主,这是他们的荣幸!

    他们继续大胆的跟皇帝交流畜牧经验。

    “陛下所言甚是,吃饱吃好,的确是大家都想要的……”

    “只是现在农会多了,投喂鸡鸭猪羊不是太大的问题,可畜牲生病总解决不了,还是很棘手。”

    畜牲一多,鸡瘟、猪瘟等病一出来,那能弄死一大片。

    虽然朱见济一开始就强调过,工场养殖一定要注意卫生,减少脏乱,一旦发现有疑似患病的就得立马处理,可也没防住这种情况的出现。

    而老百姓手头宽松起来也没多久,一看这肉瞧着还行,舍不得把得病的畜牲杀死掩埋,还会偷偷割了吃点,使得自己也变成病患。

    “所以还请陛下下个旨,找几个善于医治畜牲的兽医过来……”

    朱见济听完点头,“是这么个道理,总不能让人辛苦把畜牲养大,结果死掉赔光了老本。”

    “朕之前还没想到这点,幸好你们说了!”

    皇帝一挥手,让随侍的秘书处人员把这件事记下来,又安排人去收集古来的各种兽医学著作,计划把兽医也放进医学院的学习范围里面。

    “还有羊……虽说肉没有多少,但现在羊毛纺织搞的很热闹,北边天一冷,棉袄里面还得裹件毛衣才舒服。”

    讲完了猪,朱见济又念叨起了另一个畜牲。

    还是跟养猪一样的道理,

    既然外国能折腾出各种专门的牲畜,那大明也可以!

    中国本土的绵羊品种同样优质,经过细心培育,肯定能选育出产毛量大的。

    到现在为止,毛衣比起棉布,价格还是高很多的。

    种棉花的地方多,一年下来能收不少,大明的纺织商人靠着眼下的产量,还是能吃得满嘴流油,没到去外面进行资源掠夺的地步。

    可羊毛不一样。

    大面积驯养绵羊的,仍旧在蒙古草原那一块地方。

    那里天冷,每年总会冻死一些牛羊,加上偶尔爆发的牲畜病,让羊毛的供给充满了不稳定性。

    已经习惯靠养牛羊和内地做交易的蒙古贵人们为这事也发愁。

    自打朱见济把蒙古草原划为辽西布政司后,它就成了大明正规的统治地区,原来的边市自然也会跟着开放,鼓励两边往来贸易。

    一些放弃骑射弓马,安心做生意的蒙古贵人也借助朝拜皇帝,给朱见济上供的机会来过内地,了解了把北边的市场有多大。

    跳出水井后,这群贵人算是小刀拉屁股——彻底开眼了。

    过去光是大明设立的几个边镇,每年过冬向自己索取的羊毛就足够蒙古产生不少暴发户,要是同样寒冷的北边,以及辽东辽阳那一块都穿上了毛衣……

    自己能赚多少?

    掐着手指头算不清楚,但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一回去,他们就扩大了绵羊养殖,恨不得把天下产草的地方,都放牧上自家的羊。

    只可惜,即便为了这事,辽西那边还爆发了不少次部落间的火并斗殴,逼的朝廷出面才安抚下去,可一头羊能产出的羊毛,还是只有那么多。

    如果农学院真能培育出多毛绵羊,那辽西的那堆蒙古土豪说什么也得请一头种公过去给羊群配种。

    “都是花时间的事,朕也不会驯养牲畜跟种地,只能等你们的好消息!”

    结束了一整天的视察,朱见济离开农学院的时候,拉着农博士的手勉励他们。

    “另外这边朕再多调点钱过来,强化一下管理……”

    想起来时见到的那名不幸挂科的农院学子,朱见济只能表示自己这个幕后大老板,会在以后尽力防止类似情况出现。

    让他再去种新的菜吧!

    挂科,是逃不过的!

    之后,朱见济又在周边转了转,看了下自己治下的百姓风貌,才回了宫里。

    天色黑了,王氏点了灯,正坐着看朱见济为了给龙种胎教,从而命翰林院整理出来的各种古代故事。

    “还不睡?”

    “睡什么睡?”

    王氏把书一放,对皇帝说道,“总不能你出门的时候我在床上躺着,你回来了我还在床上躺着吧?”

    “我是怀胎,又不是变猪了!”

    这话一出,朱见济又忍不住想起自己在观看母猪喂奶时溢散出来的父爱,心虚的根本不敢多话。

    “快睡吧,今晚不去别的妃子那边,还陪着你!”

    他赶紧转移话题,让宫人帮自己宽衣洗漱,回窝里躺尸了。

 第316章 大明的军队来到了波斯

    波斯湾上,马云志得意满,站在船头眺望已然快要接近的陆地。

    受皇命率领船队远征至此,别人有点嫌弃这地方偏远蛮荒,还战乱频频,但马云的响应却很积极——

    他参与过剿灭满者伯夷的那场仗。

    起初,南边那群小国的人总跟大明打报告,说满者伯夷有多蛮横无理,霸占南洋有多厉害,唬得马云和李继业都挺严肃,以为会是个强敌。

    谁知道天兵一至,地方诸岛太守望风而降,看上去领土不小的南洋大国数月之间,土崩瓦解,连国王的首级都在不久之后,被臣服大明的当地酋长献来旧港。

    其主身死国灭,朱见济这个大明皇帝连他的脑袋都懒得看一眼,听说这事后只撩了下眼皮,让旧港宣慰司把首级送去广州那边进行验证,便彻底结束了“满者伯夷”国的存在。

    以对方那落后的文明,连专门的历史记载都没有,后世人要是想了解一下这南洋岛国的兴亡盛衰,估计还得从大明的史册里得知。

    只是以大明重视修史的风气,区区一个岛国,在海量文字中,也许只能占个一两行。

    如此差距,加上后面持续打击南洋周边小国,严禁他们伪装成海盗来阻碍大明商船往来,还有收复西域等等事物,让以马云为代表的一批将领,积累起了强大的自信心。

    海外诸国,皆是小丑,不足为惧!

    大明是天下无敌的!

    年轻的时候,马云还有点抗拒去别国地盘晃悠,就算是当时大明朝少见的翻译人才,马云也不想瞎出风头。

    因为他知道,当时的天子是不喜战事的,只想安心守着大明朝的辽阔疆土,等着附属国来朝贡。

    乱跑去别国,那叫“政治不正确”!

    在宣德朝,将领反击蒙古入侵,一个不小心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