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27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27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济在英烈祠动土的那一天出行,站在马车上看着不远处热火朝天的地方。

    也有不少百姓凑在附近张望。

    “君臣生前相得,死后相望,应该会传成一段佳话吧?”

    “那是自然,而且英烈祠中还有偏殿,以祭奠那些普通将士……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旁边骑着马的徐永宁说道,“殿下只要用这等心思来执政,哪里用得着担心后世之名?”

    没看见那些在保卫战中牺牲的将士家人都聚在那边感动到哭泣吗?

    “你想的比我还远,只怕以后是我来担心你的身后名了。”

    徐永宁可比朱见济好了好几岁呢!

    这家伙嘴上就没个把门的,后世史书指不定就要说他脑子有问题了。

    相处久了,朱见济都懒得在小伙伴面前摆太子的架子了。

    他退回马车内,对着探头出窗看外面的张懋和柳承庆说道,“好了,去皇庄那边吧,说了带你们出来看看我地盘的!”

    成员尊贵到让人惊讶的马车队伍缓缓调头,去了已经差不多建好的皇庄。

    因为这处庄子属于皇太子,所以为了区别其他皇庄,就将之称为“咸阳庄”。

    经历了快两个月的建设,咸阳庄此时已经大变模样。

    先前权贵们侵占了这块地方,心知距离京城不远,难免有天会被更厉害的贵人征用,因此根本没用多少心思,只要佃户们准备交租就好。

    但朱见济在这里是有梦想的,他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样搞摸鱼式管理。

    他安排在这里的管庄宦官都要进行严格挑选,用不着太机灵,但一定要踏实诚恳,每个月还要掌握了算账技能的马冲来两次,检查各种事务。

    被搬到这边的农人和匠户们原本也以为自己只是换了个贵人打工,没想到太子在昌平县画了个圈,直接带他们走入了新时代,迎来了春天。

    只可惜北方很少有人种水稻。

    因为赶时间,所以朱见济首先着人设立了一批房屋,如果佃户中有成家的,就独自一间小屋,没有成家的其他人就住大通铺,让他们可以早点进入工作状态。

    对于佃户们而言,睡的是不是通铺并非问题,因为小太子给他们的住宿标准是每人发了被褥和配对的杂物柜,房间也宽敞明亮,不比小户差。

    吃饭可以去食堂,隔壁有澡房,只是多了些室友而已。

    而且朱见济考虑到小冰河期已经到来,给他们都盘了炕,春天乍暖还寒的时候窝在炕上,心里都是暖的。

    更何况朱见济还许诺,只要他们做工努力,一年之后都会为他们发放“员工房”,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成家,也可以单独住房。

    除此之外,只要完成了每个月的“全勤”,还会有工资发下,即便数量不多,但这是佃户的纯收入了。

    对比寻常人家的支出花费,这笔钱积攒起来也是可观的。

    而朱见济对佃户们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们听话——

    每天几点几时干活,要怎么做,都要按着计划来。

    在朱见济发下的农业指导小册子里,有很多让佃户弄不懂的东西,而且指点他们的还是胯下少了东西的宦官。

    不过有了以上的福利,只要朱见济继续包吃包住,佃户们就坚决的跟着他走!

    就算哪天小册子上说要他们去拔苗助长,佃户们也是可以干的。

    匠户那边也是一样,只是多了个“研发奖励”。

    只要做出小太子想要的东西,朱见济不但会帮他们脱籍发钱,甚至还有可能安排他们当官!

    这是匠户们想也不敢想的奖励!

    于是他们发奋图强,立志要为儿孙后代挣一个光明的未来,为自己挣一个远大前程。

    朱见济带着徐永宁他们来到皇庄的时候,正好见到打工人热血澎湃的一幕。

    农人在一大片整齐的田地上春耕种,旁边有瞪大眼睛的宦官盯着不让人偷懒,抓住了就扣他工分,连带那人所在的小生产队都要跟着受罚。

    马冲已经提前一步赶过来组织人手迎接太子。

    在朱见济的吩咐下,他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布太子殿下驾到的好消息,以免降低皇庄的工作效率。

    毕竟打工人每付出一份汗水,老板就能多买一辆新车。

    只见马冲小跑着过来,在遇到道路上的小土块时还有明显的跨栏动作,显露出他激动的心情。

    而在马冲身后,管庄宦官跟其他被朱见济安排来的宫人,都步调一致的跟随着马公公。

 第四十七章 太子拥有了四轮马车

    “这场面有点意思啊。”

    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徐永宁感叹着。

    张懋和柳承庆还是在哇,已然是养成了习惯。

    “殿下!”

    “您之前吩咐下来的东西,有人做出来了!”

    朱见济接见了他忠实的土狗,而等他听完话,算是明白马冲为何喜悦了。

    他高兴的让马冲细细道来。

    原来就在两天前,已经有匠人研究出了四轮马车——

    那是一位参与过郑和宝船制作的匠户,被朱见济调来皇庄后,没有忍住太子殿下开出的高额悬赏,正好孙子病了也需要钱,干脆将研究专业从海上转移到了陆地。

    好在人老手艺高,四轮马车的转向技术也并不是太难,以中世纪西方人的死脑筋都能弄出来,放在东方古国的老牌工匠身上,更是“俺寻思”一下就行了。

    以前没有四轮马车出现,很大程度是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二轮车,出行方式更有坐轿子这种装逼利器,马车有没有多几个轮子,对于乘客而言并不是必须思考的问题。

    现在朱见济把这玩意拿来鼓励开发,一个来月就被人摸索出来了,而且在老匠人的手下,四轮马车的制造技术直接奔着“成熟”而去。

    而马冲之所以说“两天”,那是因为经历了多次技术调整后,在那一天终于造出来了一辆完整版的四轮马车。

    马冲试着坐过,感觉是配得上皇太子的。

    “是吗?带孤去看看!”

    朱见济让马冲开道,一行人熙攘着来到匠户们住着的“研发院”——这是朱见济特意开辟出来给技术人员住的地方,基本按着园林布置。

    在大院门前,一辆精致的马车正停在那里,四个轮子的配置让车厢比起朱见济过来时坐的那辆还大上不少。

    小太子喜新忘旧,当即让马冲给自己安排踩脚凳,带着小伙伴都钻了进去,指使着旁边一个小宦官来驾车。

    体重都很敦实的五人并没有给拉车的大马造成多大负担,在宦官挥动的鞭子下,很轻松的拖着马车动了起来。

    “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嘛,”徐永宁坐在车厢里面东摸西摸,最后一撇嘴说道,“殿下你还给做这玩意儿的发百两银子?”

    钱多了没地方花给自己嘛!

    徐永宁前几天刚因为乱说话被他管家的老娘扣了零花钱。

    “你懂什么?我给你的小本子看完了吗?”

    朱见济不客气的让徐永宁一边去,然后问“哇派”左护法柳承庆,让他想想看四轮马车可以用在哪些地方。

    柳承庆努力思考了一番。

    “按照殿下秘籍上面【力学】的部分,有了四个轮子,马受的负担小了,同样的力气,它可以拉更多的东西。”

    “以后运输粮草就方便多了!”

    “的确如此!”朱见济含笑肯定了柳承庆的回答。

    毕竟马车这东西,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交通运输。

    不仅仅是运输粮草,还能运人运物。

    马匹放在中原还算得上是一种比较珍贵的资源了。

    朱见济作为大明未来的掌控者,自然需要物尽其用,能多压榨就多压榨。

    等以后发展起来,道路设施弄好了,马拉公交也可以安排上了。

    当然,除却连畜牲都不放过之外,朱见济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诱导偏重于实用制造的大明匠人调转方向,走上研究发明这条路。

    他并不介意在转型初期,匠人们弄出来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掏钱,只要他们习惯了思考新事物,探究其中原理,那就是绝对的收获。

    比如说这次的四轮马车,那个制造它的匠户还顺便强化了“减震”能力,让朱见济坐着马车转了几圈都没有感觉到多颠簸。

    于是朱见济下了车以后,就让马冲将那位匠人带过来,同时召集其他人聚集于院中的大空地上,他要当众嘉奖发明者。

    不久后,一位六十来岁的老者畏畏缩缩的进入厅堂,看着上面坐着的几位年少贵人,一点都不敢把他们当成普通小孩,弯着膝盖就要跪下去。

    “不要跪,”朱见济拦住了他,“你做了孤想要的东西出来,是功臣,无需下跪。以后在皇庄内,也没人可以让你下跪!”

    老者感动的挺直了腰。

    然后朱见济带着人走出去,让老者站在自己的身边,开始发表演讲。

    他其实是不喜欢废话的,但老人家总归是第一位响应号召搞出来他“发明小目标”的,所以这排场必须摆起来。

    他要让其他匠人亲眼见证皇太子的“言出必行”,利用那白花花的银子勾起别人心里的渴望,从而疯狂的卷起来!

    而匠人们越执着于完成太子的发明目标,越疯狂的内卷,最后的收益者只会是朱见济。

    因为他们的发明……是被朱见济用奖励金给买断了的!

    老者今天拿了一百两,四轮马车就只能让皇庄来制造了,然后对外售卖,收入也只会流到东宫的账本上。

    朱见济从不怀疑,当他以皇太子的身份推广四轮马车,会不引起其他权贵的跟随。

    一百两银子对于老百姓,那是一辈子都不敢期盼的巨款。

    但是对于权贵,也不过是用来讨好上级的几顿饭钱。

    毕竟在处处特权的封建时代,贫富差距比现代还要严重。

    当着所有匠人的面,朱见济让人抬出来了一箱子的白花花银两,简直要亮瞎人的眼睛。

    朱见济要的就是这效果!

    老人作为匠户,世代都要为了朝廷服务,地位低微收获微薄,哪里见过这么多钱?哪里值得被太子注视?

    “我……我拿一两就好,我为了给我孙子治病才琢磨马车的……”

    老者原本还有点的胆子被银子给戳破了。

    他害怕自己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死。

    徐永宁他们完全不能理解他的举动。

    拿钱不好吗?

    朱见济看着面前激动到情绪崩溃,说话开始颠三倒四的老人,微微一笑,胖脸整得跟个福娃似的。

    “无需多虑,孤给你的,就是你的!”

    他站在台阶最高处,环视了一圈底下羡慕到眼红的人,“谁想要,就给孤好好办事,自然有赏钱。”

    反之,那可不止要对方给太子赔钱了。

    连匠户都别做了,直接去打入奴籍,全家抄没。

    底下人眼神游移,不敢吱声。

    老者那边不停的自我安慰,过了许久才冷静下来。

    他的确想要钱,可是……

    “太子爷,这么多银子……我拿不起。”

    老匠人六十来岁,一百两白银折算一下也有六七斤了,还不算装它的箱子。

    怎么拿?

    而且拿了放哪儿?这么多钱,就算当着太子的面谁都不敢吭声,可背后呢?

    老人支支吾吾的,把自己的担忧说了,最后可能也认命自己配不上这么多钱,请朱见济给他抹零,拿十两就满足了。

    毕竟一百两指不定就要他们全家赔命进去了。

    于是朱见济再次伸出了援手。

    他表示既然老人家身体撑不住这份量,那么可以暂时寄存在皇庄财政处,有皇太子亲手拟写一些不同额度的凭条,盖上太子私印,可以随时去管庄宦官处领取。

    当然,必须是他本人过去才有用。

    他强调了一遍违反皇庄制度,连自己的话都不听的后果。

    底下的人始终不敢乱看,到底是把眼神从银子上面挪开了。

    “好好管着他们,只要不出问题,以后有你的好处!”旁边,马冲对着管庄宦官吩咐着。

    “多谢公公调拨!”管庄宦官也是马冲选出来的机灵人,当然明白自己前程在哪儿。

    “回头给孤做一个小点的四轮车,让羊拉着。”朱见济拟好凭条盖上章子后,又对着老匠人说道,“宫里地方大,孤可不习惯天天让人抬着。”

    想朱见济连畜牲都想着多让它拉几辆车,哪里能忍受人这种高级劳动力被浪费来抬轿子?

    他宁可把人拉去摘棉花,都不想让他们来做“抬轿子”这种费劲又低效率的事。

    于是在吸取了古人经验后,朱见济决定给自己弄一辆羊车。

    虽然没有那么多美人望着自己宠幸,但朱见济有大臣啊!

 第四十八章 太子提出了考成法

    “皇庄里还要多找一些有经验的纺织户来,纺纱机这东西还是需要他们出点子的。”

    实践出真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家好像有不少是老手艺人了。

    朱见济在其后看了下皇庄研究院的其他发明进展后,吩咐管庄的曹宦官。

    纺纱机是很重要的东西,而且日后对付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有大用。

    草原游牧民族为何年年都要南下“打草谷”?

    扣除民族情绪只从客观层面分析,也在于他们的游牧经济过于脆弱,支撑不起人好好过日子。

    他们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但一场大雪就足够让草原人士损失惨痛了,当生活问题变成了生存问题,游牧民族就必须南下获得维持所需的资源。

    要么抢,要么死。

    而农耕文明对自己地里长出来的粮食是很看重的,就连华夏老祖宗嫌弃别人,都是骂他们“茹毛饮血”,都不会吃香喷喷大米饭的。

    更何况农耕民族就不要吃东西啊?

    游牧要抢活命的资源,农耕也要保护自己的财产,于是千百年下来,双方仇恨深重。

    但朱见济心胸宽广心怀天下,不介意在小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