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30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30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转过身,将写满姓名的纸高高举过头顶,就要呈交给景泰帝。

    景泰帝一时震惊,不知道是接过来好,还是不接为好。

    太祖的剥皮萱草之刑,对于景泰帝这个最高统治者来说也是很恐怖的。

    他看了一眼儿子,朱见济则是安抚性的对好爸爸眨了眨眼,再对着周围拱卫奉天殿的禁卫们一挥手——

    禁卫们顿时围了上来,腰间的佩刀被拔出来一部分,透出雪白寒冷的光。

    只等着皇帝点头,他们就要一拥而上,把名单上的贪官都给揪出来。

    底下的大臣忍不了!

    这样的祖宗成法谁受得了?!

    都怪杨善这个嘴碎的家伙!

    好端端的提什么老祖宗?

    朱家大魔王就这样被你引出来了!

    看着朱见济手里的那张纸,朝堂之上除了鲜少几位问心无愧的面色如常之外,都骚乱起来。

 第五十二章 太子把杨善叉了出去

    做官这么多年,谁敢说自己没有贪污?

    小太子手上的名单也许是假的,但禁卫抽出来的刀却是真的。

    再说了,万一那名单就……就真的查出来了一些人呢?

    在考成法实行的风口浪尖,在皇帝手里还有团营这样的武装力量时,他们可不敢赌啊!

    老朱家是真的扒过人皮的!

    “臣请治御史杨善御前失仪之罪!”

    有一名官员带着一脑门的汗站出来,都没来得及咳嗽一声。

    好在他声音够大,一句话就让慌张中的士大夫们听了一耳朵。

    “考成法乃是太子想出的为国为民之法,而为国履职,本就是我等应当之分!”

    “杨善之前所言,是着实的严于律人宽以待己,是私心满怀,借口舌之利而冒犯陛下与太子,坏公家之利成己之私。”

    “故而臣特此弹劾右都御史杨善,请将此等做作虚伪之人逐出朝堂,以成正气!”

    那人说得磕磕绊绊,明显是现编的词。

    不过当第二个人站出来弹劾杨善时,说话就流利果断多了。

    “臣也请逐杨善,以正视听!”

    “臣附议!”

    “臣附议……”

    呼啦啦的,在第一个人惊慌失措的后,文武两班中接连不断的站出来官员,疯狂的将矛头对准了杨善。

    杨御史被气的满脸通红,声音颤抖的大声为自己辩驳。

    “我之所行,皆出于公心,你们怎可如此血口喷人!”

    但是他只长了一张嘴,如何说的过这么多人?

    以前这些站在后排的官员,也许会尊重杨善的资历地位,或者他在清流中的名声,从而对其礼遇有加。

    可现在却是这家伙把火引上了自己身上,

    利益受损的官僚们怎么可能还对他和颜悦色?

    这群人恨不得直接堵上杨善的嘴,让他再也说不出话,以免给小太子制造抓他们去“剥皮萱草”的机会。

    如果在明末,已经死皮不要脸了的士大夫对于朱见济这一通操作,也许会装傻混过去,但现在哪里是崇祯帝的明朝?

    金台之上,看着底下乱哄哄的场面,景泰帝目瞪口呆。

    他惊讶的指了指下面,看着儿子用眼神发问。

    朱见济自信一笑,偷偷把纸打开,景泰帝便看见这不过是一张普通的,儿子练字废掉的纸宣纸罢了。

    景泰帝哑然失笑,随后彻底放了心。

    “够了!”

    “朝堂之上乱成这样,成何体统!”

    等着杨善被人怼了一阵时间后,感悟圣心的王竑王文他们才站出来,恢复朝堂秩序。

    此时的杨善,脸色青里透紫紫里透黑,就差被气到脑溢血了。

    想他以口舌功夫闻名于世,没想到今天却是迎来了如此场面。

    “鸿胪寺将刚刚哄闹的人记下,各自罚俸半月。”景泰帝放松的坐在龙椅之上,摆了摆手,“剩下的太子来做吧!”

    朝臣们各归其位,但眼神还是不时扫过小太子手里的纸。

    朱见济再次露出人畜无害的微笑,笑得让别人心头发麻。

    “看来不用杨御史多话,大家都知道祖宗成法要做什么。”

    “孤并不是固执己见的人,杨御史说要遵祖宗成法,孤便遵;刚刚那么多大臣弹劾杨御史,孤也不会当没听见。”

    “来人!”

    “将右都御史杨善给孤叉出去,廷杖六十,依钟同例,将他的事给孤张榜宣扬出去,让两京百姓来评评理,到底是谁对谁错!”

    朱见济陡然拉下脸,语带杀气的指挥禁卫上前,摘了杨善的乌纱帽和笏板,堵住他的嘴,拖起他的双臂,真把人“叉”出了奉天殿。

    “至于这份名单……”

    朱见济摇了摇它,心里有鬼的官员都像条狗看见了骨头一样,跟着一块眼神游移。

    这些人真的好像狗啊~

    朱见济心里暗道。

    只是这些狗不像阮伯山和卢忠那样,是可以被收留爱抚的流浪忠犬。

    他们只是想吃肉而已。

    而且你要是不把他们喂饱,那他们就会扑上来吃你的肉喝你的血。

    他捏着“名单”把玩了一阵,最后笑道,“诸君皆是朝廷栋梁,孤和陛下可不会因为随便几个名字就质疑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是贪官。”

    “成公公,为孤取一捧火来!”

    初春的北京还是有些寒冷的,早朝时间更是在天亮之前,所以奉天殿里通常会点上一些烛火红碳用来照明和取暖。

    景泰帝迅速的让成敬去夹了一盆子烧红的碳过来。

    “诸位卿家,还请多多自省修身。如今孤与父皇,还有太上皇都艰苦奋斗着呢,大家也不要过于放纵自我了。”

    朱见济说着笑着,将手里的那张纸扔到了火盆里。

    熊熊火焰瞬间出现,不过几个呼吸又熄灭了个干净。

    不少人终于松了口气。

    有冷峭春风从奉天殿的大门吹过来,才让他们恍然发觉自己的背部已经积攒了许多汗水。

    再看看四周同僚,十个里有八个是脸上带汗的。

    “太子仁德,陛下圣明!”

    随着火盆里的纸张彻底化为灰烬,朝臣们齐声呼喊起来。

    他们脸上都带着“为国高兴”的表情。

    但心里却是紧得很。

    因为不管小太子拿出来的那份名单是真是假,起码透露出来了一个消息,那就是——

    皇权的代表人要重新重用锦衣卫了!

    从宣德朝开始,东厂和锦衣卫这两个“皇权特许”的部门,其实一直呈现着前者压倒后者的趋势。

    因为锦衣卫在太祖时代的名声就在文官中臭了,后继之君顶着政治压力,也不见得重用,所以宣德皇帝培植起来了宦官们来帮自己和朝臣玩拔河游戏。

    正统朝以来,有王振这个大明第一权宦在,锦衣卫都是给狗当狗的。

    景泰帝此前也说过,压制东厂经常使唤锦衣卫,但他本人却是个儒雅随和爱好涩情的老实人,有事多半还是找于谦这些大臣做,锦衣卫也只能打下手。

    因此锦衣卫在朱太祖之时满电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后来的主子一直都没给他们充多少电,以至于一些底层锦衣卫都成流氓去发展第二春了。

    现在,

    小太子找到了锦衣卫的正确使用方法!

    鬼知道他在私底下培植了多少锦衣卫盯着?!

    特别是石亨难得有脑子想到这一点,心中焦躁起来。

    他是武官,考核是归五军都督府管,管理上比文官要放松一些,所以石亨并没有荣获批评,但那种被人翻来覆去,从上摸到下的感觉仍旧让嚣张了一辈子的石亨感觉非常不愉快。

    他讨厌考成法,

    讨厌朱见济这个太子!

    想当初这小屁孩没起来的时候,景泰帝对他是荣宠不断的,要田给田要钱给钱。

    结果从今年开始,景泰帝被儿子劝着节俭,也不再恩赐石亨好东西了,让他的金库少了一笔进账。

    而且在锦衣卫奉命巡捕的过程中,总有机会发现自己养在京城周边的那些人……

    一想到自己大事未成就要摔坑里的可能,石亨的脸又黑了一层。

 第五十三章 太子觉得石亨真得彪

    回到宫里,于谦求见了正在夸儿子会折腾官员的景泰帝。

    “太子今日行事颇为不妥。”

    对着皇帝和太子,于谦耿直的指出,“太子既然有了贪污受贿之人的名录,自然公布于众,不然何必推行考成法?”

    “只是太祖剥皮萱草之刑法着实可怖,陛下仁爱,可按照国法将贪污之人下狱受审,不必复此恶法。”

    ……

    所以于谦是真的以为朱见济抄了几个贪官的底细吗?

    景泰帝没忍住,哈哈大笑起来。

    难得看于少保出糗,他才不会轻易告诉对方,朱见济只是拿着自己练字练废了的纸出来吓唬人的。

    朱见济也跟着笑。

    直到于谦满头雾水的问他们为何发笑的时候,景泰帝才大发慈悲的把真相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

    于谦听完之后也是稍微尴尬了一下,但想到太子没有恢复剥皮萱草的意图,便松了口气。

    “另外还有一事……”他尴尬完了,又说道,“太子推行考成法,鼓励言官上疏弹劾有过失之人,这是好事。”

    “只是一定要按照弹劾的数量和程度给言官发所谓的奖金吗?”

    万一有人贪财而肆意构陷同僚怎么办?

    “根据太子之前所言,考成法推行之后,还要核实官员资产,以防止他们贪污,可又何必发什么补贴?”

    这多费钱啊!

    于谦整顿政治是一把好手,工作上也是绝对的好员工。

    他的德行是值得肯定的。

    但他也只是个符合儒家思想的官员罢了。

    也许他能文能武,两袖清风,但于谦根本没有“经济”这个意识。

    有地方陷入困难了,那就找国库要钱,国库没钱就想办法抓贪官和豪商,总是可以掏钱出来的。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原因没有被触及。

    而官员的工资待遇上,于谦也认为国家规定多少俸禄那就拿多少,什么补贴绩效完全没必要。

    此前于谦只觉得这不过一时之需,用来推动考成法的普及,也利用言官来整顿官场,便没有多说。

    结果后面却发现,太子殿下有把这种事定为常规的迹象,便为国库担忧了起来。

    因为朝廷要花钱,就得找百姓多收赋税。

    如今天灾人祸到处都有,老百姓要是加之重税,情何以堪?

    “这个不必担心,财政问题不过开源节流这个两个办法。”

    “一味节省是省不出来泼天富贵的,孤此前减免两京课税,也是为了方便朝廷多收些通宝回来……”

    铜钱和银子才是目前被市场认可的货币。

    “孤在皇庄内也有研究,想着弄些赚钱的法子出来……”

    生产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源头因素!

    税制是需要改革,但此时正处于大明朝发展的缓冲期,社会矛盾并不大,民间百姓的生活也算过得去,所以并不急于一时。

    而且对朱见济来说,折腾平民掏他们的钱,哪里比得上掏富商和官员的钱来的痛快?

    朱见济需要继续培植势力和威望,等待时机跳过一条鞭法,直接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而现在,可以趁着有空去尝试着改一改封建时代的小农生产。

    希望在朱见济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工业革命在大明爆发。

    皇庄那里已经有准备了。

    其他地方可以缓缓改之。

    不过今天杨善的上蹿下跳的确让朱见济不太高兴,见识到了顽固的士大夫是多么不会看清形势。

    好在有“祖制”在,某些官员们算是恨死了杨善,为了确保自己不被扒皮,这些人估计会主动为太子把杨善清除出朝堂。

    可朱见济仍然感觉很可惜,

    因为这是他利用太祖高皇帝的手段才做到的。

    这是朱见济威望还不够高的表现。

    小太子对此不太高兴。

    如果他有足够的威望,哪里有人敢瞎比比?直接把整个官场换了都可以。

    现在考成法只是让官僚们对他产生了一些畏惧,要说有威严和名望,还远远不及。

    不过没关系,提高个人威望的方法很多。

    比如说打一场胜仗,写一篇锦绣文章,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以及拿个有点地位的人开刀,杀鸡儆猴。

    石亨的镣铐朱见济已经为他准备好了。

    本来没想给人送一对黑手镯,奈何在考功法的执行过程中,石家人还给了自己一个惊喜——

    石亨的侄子竟然在边境向瓦剌贩卖米粮各种及物资!

    追查之下,朱见济发现石家人是真的彪悍。

    景泰二年的时候,石亨、武安侯郑宏和武进伯朱瑛让在太原的家人去领了官库银帛,再充当倒爷儿买米卖到边境去,公然侵吞公家钱财,遭到了当时巡抚大同的右副都御史年富的弹劾。

    只是当时景泰帝屁股还没在皇位上坐热,石亨又在保卫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皇帝需要他的武力支持,所以景泰帝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景泰三年,年富再一次弹劾石亨的侄子石彪,控诉他在镇守大同的过程中违法乱纪,这件事也在石亨的求情下,被景泰帝轻拿轻放了——

    还是那个原因,对自己看重的人,好爸爸是真掏心窝子的。

    但年富显然是个很有毅力的人,连续两次弹劾都失败的结果,显然激起了他的叛逆。

    只要石家人犯了点错,基本上都会引来年富给皇帝打小报告。

    今年二月,年富又一次弹劾石彪和石亨。

    这引起了朱见济的注意。

    他特意去翻了翻这位执着御史的往年奏疏,发现他跟石亨算是彻底的死对头了,一年下来一大摞的奏疏,要么弹劾石彪,要么弹劾石亨,石家老小他全都要!

    再找人打听了一下这位年御史的风评,感觉是个靠得住的人后,朱见济就意识到他抓到石家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