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60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60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瑛不愧是当世名将,为父听说宋诚表现的也不错,这两人都该好好封赏!”

    “至于其他将士,依照青哥儿之前的提议,得给他们发钱。这笔钱国库拿不出来,就从内帑里拿,总不能让将士们打仗卖命,连个铜板都见不着……”

    景泰帝一向是照顾儿子脸面的。

    如果儿子信誓旦旦的保证要给将士发工资却囊中羞涩,那好爸爸必须给他顶上,不能让儿子落一个“言而无信”的污名。

    于是,

    今天仍然是小太子享受着如山父爱的一天。

    “没想到也先死的那么容易!”

    内阁中,接到消息也急匆匆赶到文渊阁的朝廷重臣们摸着胡子感叹道。

    那个家伙领导着瓦剌给大明带来了多大的伤痛?

    现在大明只是出征了一次,他就……死了?

    于谦仍然觉得有些迷幻,仿佛自己活在梦里。

    但面前堆满了的战报偏偏又告诉他,也先真的挂了,被本应该保护他的侍卫一刀割喉。

    真的太戏剧性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六章 战后处理

    “……战果如何?”

    于谦哼哼两声,把众人从梦中惊醒。

    高谷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镜,翻开一份战报读了起来,“带回牛羊两万头,良马两千三百匹,斩首一千六百余人……”

    这其中有不少是也先的遗产,还有被阿剌知院卖掉的队友的。

    方瑛和李秉根本就不客气,能拿多少拿多少,在大军压境,联合阿剌知院包住瓦剌部队后,直接开始了无双割草模式,把人除掉后,接收了其他的财产。

    特别是后者,之前要他把攒了好几年的物资掏出去打仗的时候,成天不见个好脸色。

    现在成群的牛羊被驱赶着入关,李秉直接笑得年轻了好几岁。

    “此外,还有太上皇当年在瓦剌所娶的妻子……”

    念到这一段时,高谷的声音低了下去。

    于谦和王文这种耿直人物一齐皱眉,有些难堪。

    毕竟前任老板被俘虏后给人当倒插门的事,放在随便一个大臣身上都觉得不好意思。

    “那女子是也先的妹妹,阿剌知院自述,本应将之一起处死的,可是对方自陈身份,身边还有一个五岁幼童……”

    高谷越说越小声,最后也沉默了。

    原来太上皇在瓦剌还有野生的孩子?

    怎么回来后没听他提过啊?

    如果阿剌知院偷偷帮大明处理了,那是绝对的好事,但他把人摆到了眼前,面对有可能是太上皇骨血的小孩子,让内阁成员都感觉颇为棘手。

    更别说现在太上皇都囚禁凤阳了,

    这个孩子能有什么好下场?

    “先等陛下过来再说吧,讲讲其他的!”陈循开口缓和气氛,自己伸手拿了一份报表过来。

    然后一看他自己更吓到不顾风度,打了一个嗝出来。

    “阿剌知院说他杀死也先后,从其手里拿回来传国玉玺,并且有意将之送还大明……”

    憋气说完这要命的一段,陈循又忍不住继续打嗝。

    这次的战果,

    好像有些强的离谱了。

    被蒙元带走的传国玉玺,其实一直都是大明心里的一根刺。

    当年为了追回这个宝贝,太祖皇帝连打下来的地盘都没来得及收拾,命人一路狂奔,抓捕北逃的元顺帝。

    可惜后面终究是晚了一步,玉玺没有重回大明的怀抱,而是保留在了“北元”手里。

    现在,从也先手里抢来玉玺的阿剌知院说……

    要把这宝贝送回来?

    “怎么了?”

    “今日遇到了如此好事,为何大家都面色沉重?”

    景泰帝带着朱见济一入,见到的不是阁臣笑成一朵花的老脸,而是他们的面无表情。

    他轻快的步伐都跟着变稳重了。

    “陛下……”

    于谦拱手,将最新的那一份情报告诉了皇帝太子。

    陈循在一边抬袖捂脸,还是憋不住嗝。

    他很尴尬的退去一边,不在旁边破坏气氛。

    “臣等担忧,阿剌知院如此行事,必然有其他原因。”

    “若是他以此为威胁,臣等不知如何是好。”

    传国玉玺的重要性实在太大了。

    虽然因为宋朝自己没有传国玉玺,所以使其在百年多的时间里一直鼓吹“在德不在险”之类的酸话,可人一直口嫌体直,基本每一位宋帝登基后,都会给自己定制一枚玉玺充场面。

    而且太上皇的子嗣也是大明皇统,岂能任其流落塞外?

    要知道,景泰帝“礼送”太上皇去凤阳一事,至今还有一些顽固派不肯低头,仍然在私底下说人坏话。

    也就是景泰帝不计较罢了。

    “皇侄一事,让阿剌知院连同其母一起送回吧,总不能让世人再说天家闲话。”

    接侄子回来和接大哥的意义不是同一等级的,于是在这件事上,景泰帝只是微微沉吟,便做出了决断。

    “至于玉玺……”

    景泰帝低头看了看儿子。

    他其实很想要的。

    毕竟这能让他跟土木帝的差距拉的更远,还有一点,便是传国玉玺在手,能让朱见济以后掌权,更有大义去统治其他地方。

    景泰帝上次在家宴上喝酒放飞了自己,但还没到喝断片的地步,酒醒后还是记得自己说了什么话。

    他对那个庞大的“九州”印象深刻,并且对自己儿子去统治它很有信心。

    宝贝儿子这么好,难道不值得用个玉玺来衬托一下?

    “青哥儿,你怎么看?”

    “儿子觉得不妥!”朱见济对好爸爸说道,“传国玉玺事关重大,哪里能凭阿剌知院一张嘴就印证?”

    “不论真假,蒙古都有可能借机勒索大明。依儿子看来,在此事上,我们不能过于关注……”

    有时候你表现出“超想要”的渴望来,就很容易给别人下手的机会。

    更何况朱见济什么见识?

    他根本不会为了拿到传国玉玺,而牺牲大明的利益!

    “不错,臣读史书,关于玉玺的下落本就言论不一,谁都无法断定草原上的那枚真假如何……太子所言甚是!”

    于谦等着朱见济表明立场,立刻跟上。

    他是个很务实的人,玉玺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若是主动送回,那自然无有不可。

    但若是给了蒙古敲诈勒索的机会,那就不必谈了!

    此前没有表态,那是考虑到玉玺对皇帝的诱惑。

    太祖都有些忍不住,何况喜爱收藏的景泰帝。

    他作为臣子,是不能在皇帝面前直言“不能要玉玺”这种话的,起码在景泰帝为了个名头做傻事前,不能说。

    好在太子位同副君,更有皇帝信重,他开了金口,那就相当于景泰帝表露了意向。

    “臣等也是如此!”

    只能说,大宋一代先后跟辽、金互称亲戚的行为很严重的挑战了传统儒家的“正统观念”。

    再有从秦至今,常有假玉玺事件发生,已然引发了“狼来了”效应,让大明清醒的士大夫们不再过度的看重传国玉玺这玩意了——

    即便大宋很有可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可做了事喊了话,传到后世总归有影响。

    “当真不要?”

    景泰帝脸上不舍,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只是朱见济和于谦这一内一外的两大支柱都和景泰帝说了“不行”,前者还拉着好爸爸的袖子对他摆出卖萌姿态,让景泰帝根本狠不下心。

    “那……那就告诉阿剌知院,若是他有意送回,朕除了给他封蒙古可汗,再给他封个顺义王。若是他提其他的要求,居心不良,便不必封王了。”

    大明给草原上臣服的首领封王也算是一种传统了,像太宗之时,哈密国的安克帖木儿就被册封为忠顺王,脱欢帖木儿为忠义王,甚至第二任忠顺王脱脱还是太宗皇帝的义子,可谓是正常操作。

    如今阿剌知院杀了也先,又向大明表示臣服,已经达到了拥有这种待遇的门槛,唯一的黑点,就是他抓过大明的太上皇。

    不过没关系,

    只要他安分的把玉玺跟人打包邮回来,那这个可以不管。

    “给方瑛回信吧!”

    朱见济从战报里挑出有关于战争收获的部分,再传给马冲,让他抄写一份,整理成文档报表。

    他要核算一下这次赚回来多少,好在心里有个底。

    毕竟后面还要给士兵发奖金,以及建设收复回来的卫所,如果只出不进,那朱见济都得吐血。

    “要重建大宁、开平诸卫,还要遣流民过去屯田,一二年间,也得朝廷出钱资助。”

    朱见济坐上自己专属的高凳,开口说道。

    仗已经打完了,但后续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小太子又要带着大臣们算账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一百零七章 关外卫所重建的问题

    “去年六月,兀良哈三卫便上表请求内附,以大宁城为其驻地……”

    小太子口中的“兀良哈三卫”,便是后世着名的朵颜三卫,由朵颜、泰宁、福余三个部分组成,只是因为三者之中朵颜势力后来居上,便逐渐的以一称三。

    而“朵颜”在蒙古语中,便是“兀良哈”。

    想当年太祖平定蒙古东部诸王,采取的是羁縻制度,在那边设立卫所,由当地有才的蒙古人担任长官。

    随后又命宁王统帅,巩固大明的北疆防线。

    那个时候,朵颜三卫还算听话。

    只是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太宗靖难,宁王内迁。

    朵颜三卫没有了人时刻盯着,便时附时叛,以至于太宗皇帝北征鞑靼之时,就抓过不少跑过去的三卫人。

    宣宗之时,三卫南迁,被宣德皇帝亲征击败,方才安分了一段时间。

    但小冰河期的到来,终究是不可抗力,草原上面的降水逐年减少,部落民众只能继续南下。

    宣宗后来也着眼于内政,放松了对外的军事部署,使得三卫逐渐的从东蒙古迁移到大同关外的地方,并且渴求起了土地肥沃,可耕可牧的原大宁卫地区。

    本来这些人的态度是很嚣张的。

    可惜也先带着瓦剌崛起,向东不断的扩张,还迫使女真臣服,威胁到了朝鲜,挤压了三卫的生活环境,所以这几年间,这群桀骜不驯的蒙古人对大明还是很恭顺的——

    不是怕了,

    而是他们需要大明的军事支持,不然部落都要被也先吞并。

    但该要的特权还得要。

    去年三卫上表请求归顺,结果大嘴一张就要求大明把大宁城给他,还要赏赐甲胄,可以说是“站着要饭”。

    这种态度让大明官方觉得很不舒服,正好当时国库充足,朝廷上下都同意了在明年出征瓦剌,便没有通过对方的要求。

    毕竟等瓦剌都被打垮了,兀良哈又算什么?

    听说宋诚方面,因为距离主战场有些距离,方瑛又提前叮嘱清扫靠近大明城关方面的蛮夷,便着重对兀良哈动了刀子,战果不菲。

    估计再过不久,这些人又要来请求归顺,不过态度会改变改善很多。

    朱见济决定在他们表现出听话后,接纳这群养不熟的狼崽。

    谁让重建边境卫所需要人口?

    不过朱见济相信,等大明恢复对蒙古的军事战备,又时不时对生活困苦的少数民族同胞进行“经济支援”以后,这群狼终究会被驯化成大明爱犬的。

    在经济侵略……不,是援助之下,当大明的狗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于谦他们也相信,在这次的巨大收获下,足够压制住某些人的野心,但是钱,仍旧有问题。

    “此战之后,国库积蓄消耗近乎殆尽,今年的赋税还没有收齐,如何支撑起北方诸卫重设?”

    朱见济表示,没有问题,他可以撑住。

    虽然好爸爸在来的路上就表示,儿子遇到难题,他可以慷概解囊出动内帑,可皇家的钱袋子也是储量有限的。

    作为一名好大儿,朱见济自然不愿意好爸爸一门心思的倒贴,自己也做不出厚脸皮啃老的事。

    景泰帝愿意出钱,那他可以出一点点,来释放一下父爱。

    其他的,朱见济则是要出动锦衣卫和东厂了——

    去年车马行一建立,他就在收集年猪名单,到了现在,上面已经记录了不少的肥猪姓名,两京的达官显贵们,基本上都榜上有名。

    只要杀几头,那这个钱就多起来了。

    而且太祖时期推行的开中法也可以用起来,用一点点利益换取商人们主动资助边境建设,这的确是个减轻政府负担的很好方法。

    “不过开中法也要改改,不能依照过去的模样!”

    朱见济讲到这里的时候,忽然提出要求。

    景泰帝本来在一旁边听边点头支持,到这里不由一顿,疑惑的举手,“太祖开中法收效显着,哪里还需要改?”

    好大儿当然要为老爹讲解一番,

    “自然是有问题的,比如说盐引需要户部认证方才有用,一些奸商难免会买通官员,以从中牟利。”

    “而且到了如今,常有官员闲不住,从朝廷手中奏讨盐引,转卖给地方上的大商人,做起了暴利买卖。”

    “竟有这事?”景泰帝非常惊讶,感觉又被儿子灌输了一些新知识。

    “当然,民间还把这种行为叫做‘占窝’呢!”

    景泰帝随之感叹,“果然还是青哥儿聪明,连这种问题都能发现!”

    而对于这事,天真的皇帝会问问题,

    但不天真的臣子会咳嗽。

    陈循才停止打嗝,就嗓子痒起来了。

    江渊也跟着一块发出噪音。

    于谦不满的瞪了这两人一眼,然后请太子继续讲。

    朱见济扫了那两个破坏气氛的一眼。

    陈循和江渊都低了头,生怕小太子借机发难。

    正如景泰帝去年料想的,在取得良好战果后,宝贝儿子由于是力主出击的发起人,还是为解决后勤问题出力显着者,已经取得了足够的政治威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