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82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82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秉抚须而笑,“首领当真是客气……”

    “老夫前几日巡查至大宁城,受了此地百姓的请求,才大胆邀首领前来一会。”

    “如此突兀请求,首领千万不要怪罪啊!”

    在大宁城修复期间,因为李秉一力主持,水泥路最先连通的也是宣府,于是朝廷决议,让李秉这个宣府巡抚兼职管理大宁城,等以后关外的旧城繁荣起来,再做他算。

    所以李秉可以经常跟小太子书信往来,从东宫那里掏钱。

    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大宁城怎么能迅速的恢复?

    前段日子杜新的抱怨被朱见济记到了心里,随后便发书信给了李老头,让他想办法“帮”兀良哈多养一点羊。

    天冷了,

    大明的子民也是需要毛衣保暖的。

    李秉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沙不丹都能意识到双方间的力量差距而选择乖乖接受,那作为一名传统的天朝上国官员,李秉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兀良哈去圈地养羊。

    只是想到小太子此前给的手册里,多番叮嘱他一定要“徐徐图之”,温水煮青蛙,动作激烈了,容易引起对方反抗,让大家都爽不了。

    李秉便打着巡视大宁城建设的旗号,打算对兀良哈来一场先礼后兵。

    “这是?”

    沙不丹被李秉客气的敬了几回酒,各种歌舞也让人迷醉,便逐渐的放开了胆子,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自己还带着护卫在身旁,大明不会直接动手。

    他开始打量起周边的人与物。

    沙不丹注意到,旁边的很多大明将士,腰间都配了比起火铳还要精巧的新武器,好奇发问。

    “这也是火铳,只是因为星火由燧石点燃,故而被太子赐名燧发枪……”

    李秉笑容和善的让一名士卒上前,为沙不丹演示了一下什么叫做“真理”。

    只见那人完全没有过去使用火铳之前复杂的手段,单纯的将枪拿在手中,瞄准了前方的某个目标后,便是扣动扳机。

    百步之外,被他瞄准的小木块应声而碎,看的沙不丹脸色非常不好。

    只是一枪,那兀良哈的勇士们也能用弓箭做到这样的程度。

    可弓箭要拉要发,射出去后威力还会随之衰弱,本身就比不上火铳。

    而火铳……

    中国老早就使用火器了。

    在蒙元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古人就吃了不少火器的亏,蒙元一统天下后,也研制过自己的火器,“火铳”也是元朝时期出现的武器。

    更别提永乐时期,朱太宗还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火枪队”神机营。

    蒙古人是了解火铳的,毕竟挨打了这么多年。

    所以沙不丹知道,当需要起手时间而且瞄准有问题的火铳被换成这种中小型的,可以手持并且速发的新火枪时,能对蒙古勇士造成多大的打击。

    而他望去,基本上人人都拿着把燧发枪,足以见得大明此时对于这种火器的研制已经走上了正规,可以量产,配给军队。

    排队枪毙不是梦想了!

    “沙首领看这燧发枪,感觉如何?”

    李秉继续笑眯眯,问的沙不丹坐立不安。

    “妙,妙极了!”

    老沙局促的又喝了几口酒,感觉此时入口的酒水,远远没有之前那般浓烈美味了。

    我要做明世祖

 第139章 神威将军炮

    ……

    酒足饭饱,李秉又提议,带着沙不丹看一看他先祖生活的地方。

    “大宁城自去年修缮,沙首领应该还没见过它此时的样子吧!”

    李秉拉住沙不丹的小手,在对方半推半就之下,走出了舒适圈,来到了仍被太阳笼罩的大宁城城区。

    沙不丹进城的时候就有见识过市区规划,并没有被大宁城内的水泥路吓到——

    连通关外各卫所的水泥路早就修好了,要惊讶也不至于放在这时候惊讶。

    沙不丹只是配合着李秉,夸赞他作为这里的巡抚,一年之内把荒废已久的大宁城建设成这样,实在是大大滴能臣。

    李秉谦虚的接受了,不过也表示这是朝廷关注,一年到头都打钱过来,方才撑起了城池的重建。

    钱财并不是万能的,

    但做事情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沙不丹听了心寒。

    作为一名统治者,年幼时还在大宁城里住过,他知道建立起一座位于边境的雄城需要花费多少精力。

    听到大明朝廷时刻对这边表示着关切,那它对兀良哈乃至于其他蒙古部落的态度,已经彻底显露了。

    但李秉还在继续凡尔赛。

    他带着沙不丹来到了城墙附近,带他参观了下大宁城的防卫措施。

    沙不丹呼吸有些急促。

    因为继燧发枪之后,他又在城墙上面看到了类似的东西,就像放大了很多的火铳。

    这是大铳。

    他以前骚扰大明边关去打秋风,见识过这玩意儿。

    “这个看上去,与以前我见过的大铳不同啊!”

    沙不丹迫切想知道那东西是不是和燧发枪一样,威力增加了。

    “此乃陛下赐名的神威将军炮,听说发射起来,能轰炸到两百丈远的地方……不过这也只是工部那边发来的数据,具体的嘛……”

    李秉拢袖笑道,“九边也没有尝试过呢。”

    当然,如果有机会,李秉也想体会一下这些新式大铳的厉害。

    可惜持续一年的“打草谷”行动见效良好,近来也没有胆大的蒙古部落犯边,让李秉只能失望了。

    可亲眼见证了这玩意儿诞生的朱见济则是能够肯定,它绝对会给企图攻城的敌军带来巨大的杀伤力。

    这种大炮,是后世着名武器“红夷大炮”的仿制品。

    毕竟大炮的结构比起燧发枪来说有些复杂,制造它的材料也更加挑剔,这给一向自豪于自己知识储备量的小太子带来不少麻烦。

    不过他有几百年的眼界加持,即便无法像燧发枪那样熟悉炮体结构,却也知道后世流行的大炮长什么样子——

    无数电视剧上的火炮,基本都是前长后粗的模样。

    在燧发枪成功研制出来以后,朱见济便召集了工部的工匠,继续琢磨如何制造出大炮来。

    以此时的大明情况,他们把大炮称之为“大铳”,后世影视剧里,那种固定在城墙上对人攻击的炮还没有出现,并且形制也不一样,炮体是直来直去的那种。

    不过太宗皇帝对于研制“大型火铳”很有想法,还特意组织人手对其进行过改造。

    如果这种政策坚持下来,大明此时的火炮应该会发展的更好。

    可惜后面不是迎来了搞战略收缩的仁宣二帝嘛!

    他们为了减少国家财政支出,从太宗朝的“穷兵黩武”中走出来,不但放弃了大明边关的众多卫所,破坏了太宗为子孙打下来的战略纵深,还废掉了各种“劳民伤财”的政策。

    像研究大铳这种没用的东西,也被下令停止。

    这让得知情况后的朱见济非常感叹。

    虽然“仁宣之治”的确有利于国库攒钱,可钱赚来就是为了花的!

    如果没有土木帝的意外,两位祖宗留下的遗产能顺利落到自己手里,那朱见济还能开心笑纳。

    但现在……

    小太子只能祈祷太祖太宗把这两位打一顿屁股了。

    毕竟放弃大明建国以来的尚武雄风,对于整个国家气质来说,是有影响的。

    好在朱见济来的早。

    他再一次庆幸自己没穿越到明末那种大乱斗战场后,便请来了当初参与过研究的老匠人,把自己关于大炮的想法说了出来。

    就像那些制造过郑和宝船的老匠户一般,这群军工匠户也是有些本事在身上的。

    当朱见济召见他们后,还有一个年老到牙只剩几颗的匠户激动的差点中风。

    因为他以前就尝试过改良大铳的形状,让它更有利于火药的发射。

    奈何朝廷不再提供资金,以大明匠户的身份,他也不可能凑出昂贵的研发费用,只能遗憾到了今天。

    作为为官方服务的匠人,他们是被禁止接私活的。

    没有了掌权者规定的工作项目,匠人们连微薄的基本工资都时有时无。

    就在小太子找到他们之前,这群人还有不少挣扎在温饱线上。

    匠户们,穷啊!

    可朱见济有钱。

    他对于自己能用的人,总是非常大方。

    造船业的人才被他养的面色红润,军工匠人们也不会落下。

    所以为了报答小太子的仁德,匠户们很努力的按照朱见济的思路,尝试着做出大炮。

    直到今年七八月份,暑热正当头的时候,大炮宣布研制成功。

    第一发就放在了皇城一个荒废的角落,观众席上站满了大明尊贵的君臣。

    看着远处巨大的烟尘,景泰帝高兴的合不拢嘴。

    他又不傻,

    这种威力,能在战场上发挥多大作用,简直显而易见!

    于是他下令工部赶紧的多做几尊这种形制的大炮出来,运去南北边关,对蛮夷们进行“友好交流”,并且亲自赐名,“神威将军炮”!

    之后,圣心大悦的景泰帝还在儿子的提议下,对研制出燧发枪和大炮的那些匠户进行封赏,免除了他们身上的户籍限制,赐金封官。

    如果这两样新武器能在实战中为大明立下更大的功劳,这些人就能得到朱见济最初的承诺——

    “封爵!”

    匠户封爵!

    这种优待让于谦等臣子试图劝谏,可皇帝太子都表现的颇为坚决,便不多言语了。

    大明朝也不是养不起几个不世袭的爵爷。

    对于这件事,后世常有一些智障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只会啃老本。

    每次听到这种言论,朱见济理都不会理他。

    毕竟跟这种人争论,只会拉低自己的水平。

    只要人多读点书,就能知道古人有多么的机智好学。

    在原历史记载中,像弗朗机炮流入大明,本就是由于大明海军击败了企图进犯的葡萄牙海盗,随后获得的战利品。

    在那次海上驱逐战中,大明军方很明显的注意到了西式大炮的先进,然后更高兴的把弗朗机炮拉回去仿制了起来,并且迅速的出现了相应的生产线。

    更后面流入明朝的红夷大炮也有同样的待遇,在大明制作出来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面前,即便是身为火炮专家的葡萄牙人,也不得不承认它的精良和强大,将其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而这,还都是明中后期的事情。

    在各方面都走向固化衰退的情况下,还能做出这种创新发展,反过去痛殴一顿当时的海上强国,还逼的人承认“后起之秀”,足以见得中国古人本身的优秀。

    如此,后人做的,立国还没百年,一切都还在良好运转,国势蒸蒸日上的大明就做不得?

    别开玩笑了!

    这又不是被鞑清禁锢思想数百年后的时代!

    朱见济一想到明明很聪明的人,却因为鞑清的落后统治,在鸦片战争之时,竟然把敌人的坚船利炮当做妖术,还让道士和尚登城做法以求退敌,无数百姓把西方洋人当做神魔降世,就心生悲凉。

    这也是他明知统治一片区域需要充足的人口和稳定的秩序,可仍然暗自下决心要把辽东那片地区“犁庭扫穴”的原因之一。

    和鞑清一比,只知道压榨钱财以供自己享乐的蒙元都显得颇为纯良了。

    而当沙不丹被李秉告知将军炮的用途,那钢铁铸造的将军炮看着也是“名副其实”后,便跟他的祖先一样纯良起来。

    他知道,即便不动用这种新武器,光是大明此刻的军队就足够兀良哈好受的了。

    他拒绝不了大明的要求。

    更别说李秉的语气里貌似还挺遗憾没人挑事,让他怼人开炮了!

    这个老头子,

    心眼坏得很!

    我要做明世祖

 第140章 大明需要牧羊人

    “我们这边,需要更多的羊毛。”

    带着沙不丹见识了一番大明的新式武器,李秉这才缓缓开口,将自己的目的说了出来。

    沙不丹大松一口气。

    他还以为什么呢,

    原来只是想要他们的羊毛,并非让兀良哈彻底归顺,为大明充当攻击其他蒙古部落的马前卒。

    可既然是要羊毛,又何必做这么多事?

    沙不丹疑问道,“此前大明有商人来过兀良哈,和我们签订了很多收购羊毛的和约……”

    “这一年来,兀良哈的牧民们都有按和约售卖羊毛,没有残缺遗漏。我也严格管理其他人,让他们不敢欺压大明来的商人……不知道上官今日言语,又是怎么说的?”

    兀良哈没有拖欠大明要买的羊毛,甚至考虑到自己就在真理的覆盖范围内,就算眼红来往商人携带的钱财,也只敢敲诈一下,不敢像以前一样,直接杀人截货。

    沙不丹觉得,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

    何至于李秉今天特意如此?

    李老头捻着胡子,眼睛眯眯,“沙首领还是没听懂老夫的意思……”

    “老夫是说,大明要更多的羊毛,而兀良哈——为了满足大明的需求,需要养更多的羊!”

    一个正常的草原部族,他们除了会放牧牛羊之外,最重要的是马匹。

    毕竟在广阔的草原之上,只有骑马才能纵横,骑马的人多了,机动力强,也相当于增强了实力。

    马匹对于草原人来说,就跟刀枪于中原人一样的重要,牛羊在不得已的时候,是可以抛弃的——

    邻居屯粮不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这在草原上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道理。

    可现在,李秉直接对着沙不丹说,“你们兀良哈别养什么马匹了,要多养羊!”

    这让沙不丹怎么接受?

    没有骑兵,兀良哈就要沦落成粮仓了!

    “沙首领不必担忧!”李秉高举酒杯安抚他,“老夫也是有诚意的!”

    “此前朝廷已经来了消息,如果兀良哈愿意多多驯养牛羊,那大明必然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