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91部分

我要做明世祖-第91部分

小说: 我要做明世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负责制作这些丝绸的蜀中百姓也因为改土归流过程中需要各种劳动力,而获得了新的谋生手段,无需担忧。

    这是天大的好事!

    难道以大明承平十年的积蓄,还不能让天家父子享受一下绸缎贴在局部的丝滑?

    难道以大明天子那样珍贵的身份,就一定要用原材料为废纸和桑麻的粗黄纸巾吗?

    这都是为了天下百姓啊!

    如此节省,如此朴实。

    纵使站在紫禁之巅,却仍然初心不改,接着地气。

    这哪里会是士大夫们嘴里的“奢靡天子”?

    这简直是大明的道德楷模!

    然后孔公诚再一次抛出了政治正确——

    蒙元之时,那些皇帝也拿纸擦屁股,还是造价高昂的珍贵纸张,怎么就没有人说话?!

    他是不怕说这个问题的。

    毕竟有负面黑料的是北孔,南孔却是婉拒过蒙元招揽的真正清流。

    有的时候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站在道德高地,孔公诚也常会举出类似的例子,说的对方辩手闻之掩面。

    就是偶尔会把北孔亲戚给波及一下,不过这群家伙目前被管在曲阜洗心革面,对于孔公诚的讽刺,也没力气去反驳了。

    孔公诚言辞尖锐,骂那些不敢说蒙元却敢于对大明天子哔哔赖赖的家伙是“小人”,让其他人根本不敢啃声,看得看报的百姓拍手叫好。

    百姓的看法是极为简单的。

    作为可能一辈子都穿不起丝绸衣服的人,他们一看到皇帝用真丝擦屁股,都忍不住心疼,然后感慨皇帝们是不是不用自己种田。

    但归根结底,能省着钱用,而且还让自己过上了比往年好上许多的好日子,那景泰帝肯定是绝对正确的存在。

    反对他的人也许是不想让纸触碰到天子局部,而是想自己亲自上阵。

    百姓们对此又多了一份新的谈资。

    ……

    反正,

    在孔公诚一通输出以后,士大夫们闭了嘴,皇家的造纸厂也弄起来了。

    这是一个规模完全比不上其他“国企”的小机构,作用也不是为了跟宣纸等老牌子抢市场。

    它只是小太子随手设置的,专门生产一次性用纸的地方罢了。

    不过吃喝拉撒,人之常情。

    这个厂子开起来后,有不少贵人跑过来订购,也的确为皇家又添了一笔新的收入。

    也让皇家的局部体验良好了一些。

    那时候景泰帝就曾经感叹,“说不能玷污纸的是这些人,现在买纸的还是这些人,人呐……”

    朱见济淡定的给好爸爸剥着底下人新进贡的螃蟹,嘴上说道,“人是上下两张口,各做各的活。”

    嘴里长泡,尚可忍受。

    可局部出了问题,那是真让人坐立不安的。

    根据卢忠的情报,朝堂上近一半的臣子有着痔疮问题,也是绝了。

    ……

    “这就是传国玉玺?”

    回去之后,还是觉得鼻子发痒的景泰帝命人把刚送到的玉玺拿出来,跟儿子一块欣赏。

    四四方方的一块,有朱见济巴掌那么大,上面阴刻着几个扭来扭去的字。

    朱见济跟好爸爸发现……他们都看不懂。

    但旁边的商辂指出,玉玺上的文字应该是“皇帝恭膺天命之宝”,而不是秦始皇玉玺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而且李贤也指出,先代玉玺体积应当不大,以便于携带,不像宋徽宗那样,因为一口气弄了八枚玉玺出来,到哪儿都能拿一个来用,所以转为大体积,显摆威风。

    真正的秦玺估计只有常人手心那般大小。

    最重要的,秦汉传国玉玺可是“金镶玉”!

    这枚玉玺看来看去,也没有缺了一个角然后被金子补上啊!

    “果然是假玉玺!”

    景泰帝笑道。

    “就说了,蒙元怎么配有传国玉玺?只怕真的在五代之时就没了。”朱见济也扶腰带说道。

    如果那枚玉玺当真有灵性,那在五代乱世消失也颇为应和中华国运。

    毕竟宋代和前边朝代的风格差太远了。

    怂成那样,估计传国玺也不想待在大宋天子的手里。

    等大明“远迈汉唐”,到时候再慢慢寻找新的也不迟。

    不过那样也只是锦上添花了,

    大明天命所在,得国之正自古未有,玉玺在手,也就是个好看好听的吉祥物,没必要让它来证明自身的正统地位。

    也就大宋君臣因为被辽、金压的喘不过气,才会因为有人供上了一枚据说是真货的玉玺而大搞特搞,弄了个“元符受玺”出来。

    真是钱多的没处花了!

    “那还要不要对达巴拉干?”

    “还是要得!”朱见济看着好爸爸把玉玺拿起来瞧稀奇,没有继续说下去。

    景泰帝先是疑惑,然后就懂了。

    他拍拍儿子肩膀说道,“青哥儿自己说就是了,为父先玩着!”

    要说景泰帝作为一名帝王,一直没有因为自己被儿子“架空”而生气,除了他就这么一个大宝贝之外,还得益于朱见济的态度非常好。

    太子要做什么大决定,都会等着皇帝先表了态再说的。

    虽然这只是个流程,但充分证明了太子是个讲礼貌的好储君。

    于是朱见济便对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发下话,让他们尽力维持瓦剌跟毛里孩等人的势力平衡。

    达巴拉干的确是个很好的扶持对象。

    阿剌知院到底被大明册封为大汗过,之后的表现也一直温驯,除了偶尔会打一打兀良哈,抢走他们的牛羊之外,基本没有给大明带来过其他问题。

    这是一条好狗。

    带着他的儿子玩一玩,也算大明展示一下“父爱”了。

    而且名正言顺,不是吗?

    我要做明世祖

 第155章 痢疾

    这几年,除了兀良哈因为大明有意的经济渗透,从而维持住了大体稳定外,草原上的其他势力其实没消停过。

    也先死后,汗位被阿剌知院夺取,但其残余势力没有被剿灭。

    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都试图向着阿剌知院发起报复。

    毛里孩、孛来带着小王子也自称蒙古太师,要把阿剌知院这个离经叛道,背叛了伟大黄金家族的家伙干掉。

    如果不是因为这老头死死抱住了大明的腿,让方瑛帮了他好几次,阿剌知院的老婆孩子估计早就在围攻之下,被人用盐腌入味了。

    “不过,如果那达巴拉干不够听话,可以从瓦剌部中重新选个机灵的。”

    草原的稳定,那是势力需要平衡,也需要大明扩张影响力。

    朱见济并不是很关心具体是谁来当大汗。

    “阿嚏——”

    就在太子殿下跟臣子商量对草原新的干涉行为时,旁边把玩玉玺的景泰帝忽然打了个喷嚏。

    他的鼻下流出来了难堪的液体,让周围的宫人立马慌张的送上一张纸巾。

    “无妨,只是觉得有些冷意……”

    景泰帝笑笑,不以为意。

    但说话却带上了一些鼻音,显然是鼻道堵塞了。

    朱见济眉头一皱,察觉到了不妙。

    他觉得好爸爸是因为吹风吹久了,有些感冒了。

    在没有感康、感冒灵这种药剂的时代,一个小感冒也是可以给人带来巨大伤害的。

    懿文太子朱标,好像就是死于风寒?

    于是朱见济没多久就让臣子退下,然后把太医叫过来给景泰帝诊断。

    景泰帝觉得儿子有些大题小做,但一片孝心,自己又不能拒绝,最后还是伸手让老太医诊脉问安。

    可惜时间太短,景泰帝也只是有些流鼻水,并没有多余的症状,让太医不敢断言。

    距离祭天到现在也才几个时辰,

    哪有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诊断出病情的?

    为了保险起见,太医还是给景泰帝开了几个防寒暖身的方子,跪请皇帝自己保重龙体。

    这些任性的贵人,是真的能折腾他这个老头子。

    “你下去吧!”

    “没什么事情,青哥儿莫要如此慌张!”

    景泰帝呵呵一笑,让太医退下。

    不过他知道,好大儿为什么会如此紧张。

    不就是因为三年前他得的那场大病吗?

    “青哥儿放心,为父长命百岁,还要看着你加冠,娶媳生子呢!”

    景泰帝反过去安慰神经紧张的儿子。

    朱见济看他的脸色还是有些红润,想着也许是小感冒,没多久就能靠免疫力给解决了,方才松了口气。

    他爹是真的让人不省心。

    这体质比自己这个小孩子还差。

    好在果然是虚惊一场——

    景泰帝之后几天,虽然的确由于寒风入体感冒了,还发了低烧,但这几年里被儿子天天拉着做锻炼,还是能撑一撑的。

    苦着脸喝了半个月药,景泰帝又成了生龙活虎的一条好汉。

    儿子用来拉车的羊又被累死了,常年的负重跑让那头羊活的非常辛苦,就算包吃包住,也无法阻止它追求灵魂自由的脚步。

    朱见济对此并没有反思过。

    他只是对照着东宫里的一棵树比了比自己的身高,然后摸着小肚子,决定把羊车升级成了马车。

    马总比羊能承载起更多的重量。

    于是小太子坐着羊车在皇宫里驰骋的身影消失了,转成了他骑马遛弯的场面。

    四月份的春光明媚,朱见济就架着马车去内阁开会去了。

    景泰帝没有跟着过去。

    前几天他带着真爱的唐妃一块玩,结果后者从马上面摔了下来,吓得花容失色,哭哭啼啼的缠着景泰帝要安慰,到现在还是动不动就西子捧心。

    景泰帝知道这是小女人缺爱了,让他疼呢,也半推半就的从了她。

    两人就在未央宫里说着风月闲情,吃着从外地进贡来的海产品。

    景泰帝是颇爱吃海鲜的。

    以前交通不行,即便也冰块冻着,也无法让新鲜的海产被迅速的运送到京城供皇帝享用,景泰帝也不想学“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为了点小爱好就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于是只能偶尔解馋。

    但随着天津卫那边修好了水泥路,还在皇太子的要求下建立起来了一个港口,景泰帝的嘴瘾总算能得到缓解。

    听儿子说他在天津卫建设新港口,为得是像南京那样,也弄一个造船厂出来,再来一次下西洋。

    毕竟这两年朝廷有钱了,甩掉了宗室这个包袱,朱见济已经在进行自己的计划,预备向着星辰大海发起挑战了。

    而景泰帝也早从地球仪上面了解过世界有多大,《寰宇通志》也修的差不多了,只是对于外国的各种事物还不够详细,让他颇为遗憾。

    想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时,还是宣德五年。

    那时候景泰帝才两岁左右,是不记事的。

    所以他只能从别人嘴里听说当年三宝太监的壮举,在没有当皇帝之前,甚至还幻想过能去海边走走。

    毕竟内陆孩子,对传闻里接天连日的海洋还是很好奇的。

    当然,景泰帝珍爱生命和喜欢享乐,去海外冒险这事就别叫他了。

    由于这些原因,对于造船下海一事,他也是很赞成的。

    反正现在有钱!

    “陛下,你尝尝这个!”

    唐妃剥下一只虾,沾了沾酱就要喂给景泰帝。

    后者当然欣然笑纳。

    两人甜甜蜜蜜的吃了好一顿海鲜,用的还是福建那边的鱼生吃法。

    吃着吃着,那动作就放开了。

    景泰帝这次患风寒,朱见济建议他少做操来着,好爸爸听进去了一点,但有时还是忍不住去后宫爱妃的房里转转。

    现在身体好了,更加不能委屈自己。

    旁边的宫人低着头,不敢乱看。

    亲了没一会,景泰帝就带着唐妃去了殿内,两人亲亲密密的,一看就知道要去深入交流。

    成敬在背后小声叹气。

    他读过书,自然知道“白日宣淫”这个东西。

    正常的皇帝被贴上这个标签,要么说明他好色,要么说明他身体好。

    很显然,景泰帝并不是后者。

    但这在宫廷里已经成常见风景了,所以成敬也懒得再进谏了。

    反正有小太子管着呢!

    可惜,意外来的总是太快。

    还没等朱见济跑过来跟好爸爸念叨“吃生食不好”,景泰帝在当天夜里就出现了腹痛、腹泻的症状。

    唐妃原本躺在皇帝身上睡着呢,被景泰帝的动静给惊醒了。

    一睁眼,便是天子满额头的汗珠。

    她吓得连衣服都没穿好,就大声召唤宫人过来给景泰帝看看。

    “来人!”

    “传太医!”

    大半夜的,不止太医署被扰动的群体出动,就连睡意正浓的朱见济都被叫起来。

    杭皇后和皇帝生母吴贤妃也到了场。

    两个女人都惊慌失措,满脸焦虑。

    “青哥儿!”

    “太医说你父皇得了痢疾,难以医治!”

    “这可如何是好?”

    我要做明世祖

 第156章 景泰帝病重

    “这怎么可能!”

    “父皇的饮食都有内府管着,怎么突然患上了痢疾?!”

    朱见济气恼的握拳,往旁边跪着的成敬身上踢了一脚,“是不是你们伺候的不上心,让陛下吃了脏东西?”

    痢疾作为一种古代的常见病,被称之为“肠辟”或者“泄下”,通常是由于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引起的。

    皇太子虽然不知道更加具体的缘由,但明白“病从口入”的道理,有阮伯山和成敬这些人陪在身边的景泰帝,不可能有人敢对之下毒,只能是吃坏了东西。

    成敬匍匐在地上磕头不止,“老奴有罪!”

    他把白天景泰帝跟唐妃吃了大量海鲜的事转告给了朱见济,额头都磕出了血。

    朱见济气得一身肥肉都在抖,恨不得取下腰带给人抽几下,但理智还是没有让他这么做。

    他抬脚,就想进入内室看望景泰帝。

    但围在旁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