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医卫 >

第258部分

锦医卫-第258部分

小说: 锦医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侄儿,戚金非常高兴的把它插在腰间。
    胖子满头大汗的从家里跑了来,果然取了两只还没卖出去的新缅铃,戚继光登时大乐,叫戚金取了锦盒,珍而重之的装起来,又取笔墨,工工整整的把礼物名目添注在礼单上面。
    姚八从里头走出,戚继光赶上一步,将锦盒递给他:“多亏秦老弟肯帮忙,这才幸不辱命。”
    “秦长官神通广大,戚老哥,你和他来往,越到后头才越晓得好处多哩”,姚八笑着将锦盒收起,通知他们张相爷已经送走了申阁老和王天官,这就请两位一块进去。
    张居正等在正堂,戚继光这番又不一样,秦林还在不紧不慢的走着,这位大帅就一溜小跑着上前,推金山倒玉柱纳头便拜,口称“门下沐恩小的戚继光叩头跪禀”大串阿谀之词滔滔不绝,又双手高举将礼单呈上。
    秦林虽早有心理准备,见状也不禁哑然失笑。
    不过一样米养百样人,谁说抗倭英雄就一定傲气自负、意态睥睨?为什么战无不胜的戚继光就不能向提拔赏识他的首辅帝师张居正猛拍马屁?
    倒是张居正看了看礼单,看到末尾添注着的缅铃,这位相爷就会心的一笑,将礼单放进袖子里面,双手把戚继光搀扶起来:“我的戚大帅啊,你也算用心良苦了,老夫多承惠赐,哈哈,多承惠赐。”
    秦林却照老规矩没跪,戚继光见状颇为讶异,当着张居正的面自然什么也没说。
    新春贺喜,倒没什么紧要的事情,东拉西扯说些吉祥话儿,张居正不爱搭理秦林,几句话就吹胡子瞪眼睛把他堵回去,又叫戚继光见了觉着好笑。
    对戚继光,张居正说的话就多了,不过军事上的一句话都没有问,只问他军饷足备不、编练新军还需多少银钱、和总督杨兆相处如何。
    看来,在军事上张居正百分之百的信任戚继光。
    别的问题,戚继光问一答十,唯独到杨兆这里,他稍微犹豫了一下:“杨总督嘛,对沐恩是没有什么掣肘的……”,“那就好,那就好!”张居正捋着胡须,这时候阿古丽和布丽雅两位波斯胡姬笑眯眯的从外头走过,张居正微微一笑,无暇细问戚继光,这就端茶送客。
    秦林却是若有所思,从相府出来,就邀约戚继光去便宜坊吃烤鸭!~!
荆湖卷 404章 烤鸭立功
    404章烤鸭立功
    听说吃便宜坊的烤鸭,旁人倒也罢了,戚金头一个乐了,扯扯戚继光的袖子:“大伯,咱们去吧!自打您到蓟镇赴任,这十多年侄儿也往京师跑了几十趟了,还一次都没尝过便宜坊的鸭子呢。”
    陆远志和牛大力互相看看,两个家伙笑得贼眉鼠眼,暗道戚大帅给张相爷送礼是无所不用其极,对自己侄儿却抠门得很,到蓟镇十几年居然连京师最有名的烤鸭都没吃过,嘿嘿,咱哥俩跟着秦长官,可是连御宴都尝过了呢,便宜坊算个啥?
    戚继光略为沉吟,便冲着秦林笑道:“好啊!我和秦老弟一见如故,正该小酌一番。”
    正月初二,京师大多数商铺饭馆都歇业过年,但便宜坊、宜春居、八仙酒楼这种专做官宦显贵生意的馆子还照常营业,并且宾客盈门,比平日的生意还要好上几倍。
    此时日头偏西,正是晚饭时间,众人还在门外就看见便宜坊里头人满为患,不晓得有多少食客,尽是京师各衙门的官员。
    “呵,全是些衣冠禽兽啊!”陆远志撇撇嘴。
    这时候“衣冠禽兽”并不是贬义词,因明朝官员胸口的补服,文官是孔雀白鹇等飞禽,武官是狮子虎豹等走兽,所以便以衣冠禽兽来借指朝廷官员。
    没有空座,戚继光顿时面露为难之色,戚金则鼓嘟着嘴巴闷闷不乐,眼巴巴的看了看秦林,指望他换一家馆子请客。
    戚金是个直肠子,自小给戚继光做亲兵,追随戚少保学习兵法韬略,打仗的本事已得了伯父的七分真传,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攀交情、拍马屁等等做官的本事,却赶戚继光差了十万八千里,有什么心思全都写在了脸上。 免费 提供 ^^
    客满?难不倒秦林。
    他轻描淡写的使个眼色,陆胖子就径直走到便宜坊,和那同样胖乎乎的掌柜说了几句什么,掌柜立马一溜小跑到门口,点头哈腰的道:“秦长官,您订的雅间在楼上,请,这边请!”
    这会儿还有好多食客排队等着呢,可人家胖掌柜说的清楚,这位秦长官是事先订好的位置,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啊呀,原来秦长官提前就把位置订好了!”戚金兴高采烈。
    本来照戚继光和秦林平辈论交,他就该叫声秦老叔,可戚金的年纪足足比秦林大了十岁,所以他只肯叫声长官。
    戚继光则笑了笑,朝秦林拱拱手:“姚老八说的是,秦老弟在京师果然神通广大。”
    像便宜坊之类的头等馆子,比如张鲸、徐爵这种惹不起的大爷突然来吃,却没有位置了,一怒之下搞不好就把你店封掉、人抓走,所以得事先留着一两间雅室,出现万一的时候好应急。
    便宜坊的食客多是京师官员,譬如它的招牌,还是嘉靖年间弹劾严嵩的大忠臣杨继盛题写的呢,等闲的官员人家是不会动那预留雅室的。
    可秦林秦长官不同,且不说他锯头验伤的凶名已传遍京师,就是锦衣卫掌南衙的官职也足以叫外人胆寒,外间甚至传说冯督公为了他,把自己侄儿、原来的掌南衙冯邦宁打得屁股开花呢。
    得罪了秦长官还想在京师做生意吗?
    那胖掌柜脸上堆着的笑,把眼睛鼻子都挤得看不见了。
    戚金是个直心肠,不懂这里头的套套,戚继光却是心知肚明,越发晓得秦林在京师颇有些手笔。
    雅间中宾主落座,秦林和戚继光对坐,牛大力、陆远志、戚金两边打横。
    胖掌柜加意讨好,还没喝完半盏茶,香喷喷油亮亮的三只烤鸭就端了上来,胖掌柜亲自操刀片皮,刀光直如雪花纷飞,瞧得众人眼花缭乱,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儿,三只烤鸭的皮肉就被片了下来,只剩下鸭架子了。
    还在胖掌柜片鸭子的时候,戚金就瞧得口水滴答,等一片完就伸出筷子。
    啪的一声,戚继光用自己筷子把戚金的拨开,“夯货!这是包着荷叶饼、大葱蘸酱吃的。”
    说罢戚继光朝秦林笑笑,面有得色:“不瞒秦老弟,老哥哥还是大前年在相爷府上吃过烤鸭,所以晓得这点子排场。”
    秦林点头笑笑,心下却是纳罕:听戚继光的口气,身为武职一品的左都督、少保、总兵大将,在京师十几年就只在张居正府上吃过烤鸭?莫非是他不喜此物?
    可看后来,戚继光虽然吃相斯文,仍一个接一个的包了荷叶饼细细品尝,几番赞不绝口;戚金更是风卷残云般不停手,他身子虽不像牛大力高大魁梧,却是常年战阵练出来的,肩膀宽、胸口阔,格外结实,肚量也大得很,牛大力、陆胖子两个吃货,居然还没他吃得多。
    饶是秦林智计多端,也搞不懂戚家两爷子这是唱的哪一出了。
    不过他本来也不是为了看戚继光吃鸭子才请客的,等到吃的有五六分饱,鸭架子熬的汤也端了上来,便慢慢推杯换盏,说些当年抗倭、现在御虏的事情。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是东南沿海百姓流传的民谣,戚继光抗倭立下殊勋,乃是他平生最得意之事,秦林既然有意提起,他也很愿意说几句。
    不过戚继光说话总是格外自谦,不是朝廷运筹帷幄,恩相处理机宜,就是督抚指挥得力,说到他自己的功劳就立马一笔带过,若是光听他的说法,简直就在战场上寸功未立。
    早知道戚继光的性子,秦林倒也不觉奇怪了。
    倒是戚金说话直率,不过他年轻,打倭寇时还是个小孩子,说的主要是在蓟镇打小王子、董狐狸的事情,虽然口齿不如伯父那么灵便,却是战场上实打实的血火厮杀,几句话就把众人引到了那个碧血黄沙的战场上,叫陆远志、牛大力听得热血沸腾,一扫方才对戚家两位的些许轻视。
    等酒过三巡,大家面上都有了几分红晕,秦林突然发问:“杨兆杨总督贪污怕是很厉害吧?”
    戚金正说得嘴滑,冷不防被秦林问起,登时冲口而出:“咦,你怎么知道?”
    戚继光眉头大皱,极其严厉的把侄儿瞪了一眼,看了看秦林,神情颇为不安。
    秦林摸了摸下巴,嘴角往上一翘,嘿嘿的笑起来,忽然伸手把桌子重重一拍:“戚老哥,你还要把老弟瞒到几时?!”RO!~!
荆湖卷 405章 戚帅的苦衷
    405章戚帅的苦衷
    戚继光愕然,接着摇头苦笑半晌,无可奈何的道:“秦老弟从哪儿听来的消息?竟然借酒相欺,哄赚起老哥哥来了。**  **”
    秦林何曾听说过什么消息?
    他鼓捣出来的掣电枪、迅雷枪,除开俞大猷的京师车营之外,就轮到蓟镇新军装备了,算算日子蓟镇数万大军不可能全部装备,总该有几批样品先发过去吧,怎么戚继光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新式枪械?
    这是第一个疑点。
    然后问起这几年作战的功绩不如辽东李成梁,戚继光似有隐衷,而戚金愤愤不平,秦林越发疑心。
    须知戚继光乃当世无敌的帅才,还是著下《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这种军事理论著作的才能卓异的军事家,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他要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作战风格更是被誉为“飙发电举”、“雷霆万钧”,数十年间号称所向无敌。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写下如此诗句的将军,会壮志消磨、不思进取吗?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在蓟镇专职防守,极少出动出击呢?
    这是第二个疑点。
    最后在张居正府邸,当首辅帝师问到蓟辽总督是否掣肘时,戚继光稍微犹豫了一下,落在了秦林眼中。
    张居正对戚继光十分信任,戚继光也竭力奉承,言必自称“门下沐恩小的”,这一相一将的关系极好,是什么原因让戚继光犹豫那么一下呢?若是杨兆掣肘,何不直言?
    这就是第三个疑点。
    三个疑点结合起来,再加上秦林在办理“陈铭豪殴杀麻师爷”案件中,对杨府横行霸道逼迫军民投献田土的所见所闻,结论也就呼之欲出:
    蓟辽总督杨兆是个丧心病狂的大贪官,他贪污军粮饷银,以至于拖延了蓟镇新军的装备,同时粮饷匮乏使得戚继光无力主动出击,只能在过去几年以防守为主!
    至于他为什么犹豫着不肯对张居正直言,秦林也猜到了几分原委……
    把这番分析和盘托出,戚继光一时间哑口无言,睁着眼睛看看秦林,叹道:“秦老弟果真神目如电,分毫也瞒不过你,唉~~”
    戚金腾的一下站起来:“伯父,秦长官也不是外人,咱们就说了又如何?杨总督如此上下其手,您还替他遮遮掩掩……”
    “官场上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哪,”戚继光没有像前几次那样训斥侄儿,而是无奈的挥了挥手,声音暗沉下去,神情带着万般疲倦,甚至比他在浙东九战九捷打倭寇连续八天没合眼,比他在蓟门外与土蛮部十万铁骑周旋时还要疲惫。
    曾几何时,戚继光也有过少年意气,自以为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可挡百万兵,可现实渐渐磨平了他的棱角:
    抗倭大帅胡宗宪,运筹帷幄、指挥机宜,差点儿就能平息倭乱,结果含冤入狱,死于狱中;狼山总兵刘显,身经百战功勋卓著,一生三起三落,屡被贬官;和他戚继光齐名、年纪更大也更早开始领兵作战的俞大猷,七次蒙冤受屈、四次贬官夺荫、一次含冤入狱,甚至差点儿被开刀问斩……
    现实让戚继光明白了,如果不圆滑、不会长袖善舞拉关系找靠山拍马屁,在这个官场上是根本混不走的,非但做不了统兵大将,胸中的万里平戎策变得百无一用,而且连身家性命都难以保全。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可以不封侯,但如果不能在统帅位置上指挥大军作战,他又拿什么去平海波?赤手空拳,还是一人一剑?
    俞大猷选择了洁身自好,举世皆浊我独清,于是终其一生保住了清名,却无法建立大的功业,终老于京师车营参将的职位;
    戚继光选择了更为艰难的一条路,他把自己的峥嵘棱角通通藏起来,他给上司送礼行贿,他到处拉关系找靠山……为的都只有一条:保住统兵之权,继续留在能让他精忠报国的位置上!
    所以当张居正给予戚继光绝对的信任,让他放手施展,替他把掣肘的文官调开,给他筹备充足的粮饷时,戚继光内心的感激也就可想而知了。
    抗倭大英雄戚继光心甘情愿的跪在张居正脚下,卑微的自称“门下沐恩小的”,只因他知道,当朝只有这位帝师首辅会如此对待自己!
    偏偏蓟辽总督杨兆……
    “我明白了,”秦林点点头,他从戚继光的眼神中读懂了一切:“杨兆是帝师首辅张老先生重用的官员,并且大力支持改革新政,所以戚老哥不想张相爷为难,更害怕杨兆用贪污得来的钱贿赂了张相爷。”
    戚继光神色大变,饶是他常年统兵作战,面对东南沿海穷凶极恶的倭寇、北方土蛮部的十万控弦之士也不曾有丝毫动摇,此时也惶恐不安之极。
    他的确很担心顾虑杨兆会影响到张居正的新政改革大业,他更担心一旦事情闹大,张居正会在他和杨兆之间选择后者!
    “不、不可能!”戚金以前只知道杨兆贪污粮饷,只道是伯父碍着面子不便揭开,此时才晓得还有这许多内情。
    他嘶喊的声音带着沙哑,几乎是恳求的看着伯父:“张相爷是千古贤相,侄儿听人说他是当世的伊尹、周公,他绝不可能包庇坏人的!”
    戚继光缓慢而坚决的摇了摇头。
    他早已不是戚金这种冲动的年纪,早已明白了很多好的和不好的道理。
    庙堂之上、柄国之臣,岂可以寻常人的道德来评价?所谓为政者无私德,做到张居正的位置上,一举一动便能决定成千上万人的生死,一切思虑皆从常人难及的高度出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