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三皇子 >

第118部分

十三皇子-第118部分

小说: 十三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巨先生,邱某和手下合一会八千余兄弟,加入哪一个势力都是会很受欢迎的,为何不加入一个强大的势力中,反而跟随一个在朝中不受人待见的皇子呢?”邱泽笑着说道。

    “我想邱会长一定明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道理。你要想加入其它一个王爷的势力,以你们合一会这几千人,他们可能都看不上眼。”巨远光施施然说道。

    “还有,我们吴王殿下,特别重视有才华的人,向邱会长这样的人物,一定会得到重用的。只有吴王殿下,才会给邱会长和您手下的几千兄弟,一个光明的未来。”见邱泽没有说话,巨远光接着说道。

    邱泽和巨远光的这一番谈话,知道的人很少,这些人都是邱泽最信任的手下,所以没有人将这消息传出去。

    三天之后。一个让杨县百姓震惊的消息,忽然传开了。

    合一会会长邱泽,突然向大家宣布,解散和一会,并宣布向吴王殿下效忠。而原合一会中绝大多数成员,纷纷和邱泽一起,归顺了吴王杨云。

    这一消息,在吴县境内造成了极大的反响,本来还想倚靠着合一会,一起和吴王杨云抗衡的杨氏家族残余势力,见此情况,也只得宣布向吴王效忠。

    紧接着,杨氏家族杨洪和家族一些核心人物,终于被吴王派出的士兵给“解救”了出来,只不过遗憾的是,杨洪等人所带的巨额财产全部被土匪带走了。

    杨洪等人回到家族之后,很快被家族长老会免去了族中的一切职务,并将他们赶出杨氏家族。

    随着合一会和杨氏家族先后向宣布向吴王杨云效忠,由两家控制的盐井也全部交到杨云的手中。

    杨云在和众人商议之后,决定还是将盐井的开采权交由杨氏家族和原合一会人员管理。

    不同的是,杨云要求,所有盐井管理人员,每个季度公布一次盐井收入情况。杨县县衙可以随时派人,检查和核实收入情况是否属实。

    此外,对采盐的收入,吴王杨云提出了一个,大家之前闻所未闻的股份制。

    按照杨云的建议,把杨县所有盐井的收入,分成若干股份,所有参与管理的人只,甚至所有参与下井挖盐的所有百姓,都拥有自己的股份,每个人的收入都根据盐井的总收入来决定。

    这样一来,所有参与盐井管理和劳作的人,他们的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因为整个盐井收入越高,他们所得的利润就越多。

    在这种形势下,所有的盐井出现了开采销售的热潮。许多商人也加入了其中,积极的把杨县产出来的食盐运送到大涪各地,甚至还送到周边一些国家。

    终于使杨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彻底归心,杨云十分高兴,有了杨县,可以使自己的实力大幅度的增长。要知道,光凭杨县这一个县每年的收入,都超出吴县和石洞县两县总和许多。

    在杨云封地上发生的事情,很快传到千里之外的西京城中。

    杨云封地上的事情处理得这样好,大大出乎西京城中一些大人物的预料。

    本来,杨云在得到新增两个县的封地之后,好多人还在等着看笑话。因为杨云新得的这两个县的封地,一个是出了名的穷县,还有一个则是地方势力远远强于县衙,出了名的难缠县。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杨云接到这两块封地之后,居然这么快就打开了局面,将这两个县完全囊括于自己手中。

    事情往往总是祸福相依的,就在杨云彻底控制了石洞县和杨县,正轰轰烈烈的进行这两个发县展的时候。

    燕飞飞从千里之外的西京城,发回了消息,说是由于杨云的实力的不断壮大,已经引起了西京城中一些大势力的注意。

    西京城中一些势力已经行动起来,据说已经有人开始收买,杨云在西京城中的一些属下,好些势力还准备派出大量人手,到杨云的封地,了解杨云的真实实力。

    接到这些消息,杨云不由得苦笑连连,自己根本没有和西京城这些人一比高低的想法,但是依然被他们惦记了。

    当西京城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时候,又有消息从杨云的封地传到西京城。

    杨云的封地遭到土匪袭击,据说一伙活动在吴王封地的土匪,前不久袭击杨氏家族族长杨洪,获得了大量财宝。

    这群土匪的头目,马上利用这笔财富,招兵买马扩充了实力。在近段时间里,这些土匪多次袭击,吴王封地的三个县,给吴王杨云造成了巨大的困扰。

    当这一消息传到西京城时,西京城内这些势力首脑们大大的松了一口气。有这样大一股土匪,杨云的封地要想顺利地发展,那显然是不容易的。

    后来,西京城还有些势力派出人,想尽千方百计的办法,联络道这群土匪的匪首颜雄和刘海妮。要给他们提供武器和银两,让他们更加强大。但是要求是,他们必须在,杨云三个县的封地不断造起事端。

    当颜雄和刘海妮将这消息传递到杨云那里的时候,正在下棋的杨云和巨远光,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最后,杨云让人告诉严雄和刘海妮。对于这些势力提出的条件全部答应。当然,他们所提供的武器和银两,甚至还有粮食都照单全收。

    按照这些势力的要求,严雄和刘海妮率领的土匪,又多次在杨云封地所辖的三个县造起事端,给杨云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朝廷很快收到杨云遭遇的详细报告,在报告中。杨云还向朝廷提出,由于土匪的不断骚扰。封地现有的兵力,不足以应付这些,四处流窜的土匪,要求朝廷同意增加封地兵力。

    在大涪,为了避免封地各王爷拥兵自重,所以每块封地都明确规定了士兵的数量,如果士兵数量超过朝廷要求,朝廷会以企图谋反的罪名予以严惩。

    本章完

 第一百九十八章 争分夺秒

    按照大涪的规定,杨云封地的士兵人数不能超过两万人。但当杨云将封地匪患严重,申请增加封地征兵人数的请求送到涪皇面前时,担心儿子生命安全的涪皇马上同意了。

    朝廷的圣旨马上发出,吴王封地由于匪患严重,征兵人数可以达到三万人。这对杨云而言,真是一个好消息。

    三个县可以常驻三万士卒,这几个县山高林密,“土匪”的人数也可以增加到两万人,再多就易容被人发现端疑了。

    有了这些兵力,杨云用兵就有了很大的空间,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派出三万多人的队伍随时出去征战。

    吴王杨云的封地出现了大量的土匪,不断袭扰吴王封地中的三个县,搞得吴王焦头烂额。

    这一消息很快,在西京城内悄悄的传开了。在众多平头老百姓痛恨土匪的同时,那些对皇位有企图的众皇子们,却高兴起来。

    这位在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皇子,终于遇上麻烦。就算他们以前对,杨云还有一些担心的想法,现在也彻底放弃了。

    这杨云,在京城中除了他的老丈人,现在被封为尚书令之外,其他没有可以依仗的势力。而今封地,又遇麻烦,那根本不可能对皇位发起冲击。

    有了这些想法,京城这些皇子们继续开始了彼此间明争暗斗。由于胜王杨明如日中天,给其他皇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现在,除胜王外,所有对皇位有想法的皇子,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集中精力,先对付这位赫赫有名的胜王。

    而在胜王杨明这边,似乎并未将这些团结起来的皇子们放在眼里。在杨明和他手下智囊的眼中,这些明争暗斗都是小打小闹,只有将兵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是制胜的关键。

    历朝历代,哪一个最终掌握权力的人不是手握重兵的人。所以杨明所属势力,对于朝中许多大臣对她的诋毁,不理不睬。暗中却加大力量,让自己势力中的一些将官,悄悄的担任个军中的要职。

    杨明所属势力的一些小动作,起初并没引起其他皇子的警觉。但随着军中许多职务被杨明的人拿下。这些皇子们才幡然惊醒,手忙脚乱地开始实施许多补救措施。

    西京城中发生的这些没有硝烟的战斗,杨云虽然通过自己的眼线知道了一些,但他却对这一切,没有怎么关注,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实际上,此时的杨云就算想采取什么行动,他也没有这个精力,因为他已陷入了空前的忙碌之中。

    彻底控制了杨县,并且获得了众多盐井的管理权,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他去解决。

    比如,他提出的盐井管理股份制的方案,无论杨氏家族还是前合一会的人,这两个负责盐井具体管理的组织,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连他手下,这些最信任的人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解释工作只有落在杨云自己的头上。这些日子里,杨云组织负责盐井管理的,具体下井人员的代表,还有县衙进行监管的代表,在一起交流了许多次。

    在这些人面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详细的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阐述给众人。他这些想法对这个时代的人,那确实是太难理解了,所以他又苦口婆心的给这些人一一进行讲解。

    费了好多天的时间,花了大量的时间,终于把一些相关的章程列了出来。然后又把这些章程在杨县各个地方进行张贴,专门请杨县的一些秀才把章程的内容,讲给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听。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努力,杨县的老百姓才算大题了解了杨云的想法。当然,这样也大大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为他们知道,盐井的收入越高,他们的收入就越多。

    除盐井这边的事情,还有大把大把的事情需要杨云去操心。

    比如说,涪皇已经同意。自己的封地最多可以招三万士卒,可是目前的封地,人口总数才十万多一点,哪里能够招到这么多的兵。

    与此同时,这些士兵招来了,由谁来带领,由谁来训练?这也是个让杨云和他手下的人头疼的问题。

    还有,目前封地的三个县,需要大量的官员。可是这三个县读书人少,适合出来做官的更少,为了选拔这些地方的官员,杨云也挠破了脑袋。

    没办法,杨云只好在大涪各地,甚至到周边一些国家招募人才。

    虽然招募的人都派人去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但是杨云和巨远光等人都知道。招来的这些人中间,很有可能有人是各大势力,甚至是其他国家派出来的。

    但是,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杨云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暂时把这些人用上。

    所以,对于自己势力中的一些机密,特别是颜雄和刘海妮的身份。现在属于高度机密,除了杨云手下几个最核心的人物外,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些事情。

    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当然也得增加。

    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杨云也费尽心思,几块封地都属于山多地少的地区,所以提高粮食的产量,是最大的难题。

    严龙平带着他手下的一帮人,几乎把封地的每一块地都走遍,给百姓们提出了合理的种植方案,并且时常指导百姓用最合理的办法来种庄稼。

    这期间,还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杨云派出寻找玉米种子的人,到了于月西北的毛子国,又从毛子国往西,历经近万里的路程。终于,在一个叫塞斯帝国的地方,找到了玉米种子。

    成功带回了玉米种子,对封地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玉米这东西对水分的要求比较少,可以在山中的坡地广泛种植。

    并且玉米的产量比较高,种植周期又比也不是特别长,成本也比较低。它的作用又比较多,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酿酒、喂养家畜,很快受到封地百姓的欢迎。

    玉米的成功引入,大大的缓解了封地百姓粮食的需求,让杨云和手下的人,可以腾出手关注其他方面的事情。

    比如说武器的事情,由于百姓人数增加,拥有士兵人数也相应增加,可是武器相对制造速度还比较缓慢。

    因为杨云对兵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要求一直比较高,抱着宁缺勿滥的态度,一些不合格的兵器,被打回去重造,导致兵器制造速度的缓慢。

    为了解决这一办法,杨云又派人到京城。让铁山把雄狮部一些善于打造铁器的铁匠招了过来,既提升打造兵器的速度和质量,又让他们培养出一批新的铁匠。

    还有,就是商业发展的问题,为了统筹安排。在杨云的要求下,所有来封地的商人成立了商盟,在商盟的统一调度下,商业得到更加有序更加合理的发展。

    生产的东西可以很快卖出去换成银子,大大调动了封地百姓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制造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以前,在封地,取得老百姓制造一些东西都是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生产的,规模小,质量也达不到保障。

    在杨云的倡导下,一些家庭作坊逐渐扩大了规模,吸收了一些工人,然后相互之间也进行了交流。进行了技术的沟通,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也得到很快的提升。

    这些东西通过商盟,卖到大涪各地,甚至到周边一些国家。由于这些产品有专人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所以好多用到这些东西的人都十分满意。

    这样一来,吴王封地生产出来的东西知名度迅速提升了,使得好多人开始喜欢购买吴王封地制造出来的东西。

    现在的封地,逐渐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发展事态。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手,许多人通过努力,很快就可以得到回报。这样街面上就少了许多游手好闲的人,封地的治安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只靠吴县的百姓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在吴王封地劳作,除了必要的税收之外,没有其它苛捐杂税,也没有地方势力和官员的盘剥。

    这些外地来的人,很快尝到了甜头,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吴王封地进行发展。

    在杨云和手下一帮志同道合兄弟的共同努力下,封地各行各业都在稳步的发展,三个县街道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了一点欣欣向荣的景象。

    各项事务都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