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三皇子 >

第158部分

十三皇子-第158部分

小说: 十三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清于鲜的旗语之后,楚军士兵大感意外,但是在战场上,军人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先。所以楚国士兵马上行动起来,按照于鲜的指挥,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于鲜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见对方骑兵离自己的中军已经不远了,站在高高的战车上,于先甚至能看清楚大夫士兵脸上的神情。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正常情况下,于鲜应该指挥前面的士兵回声救援。可是于鲜却把令旗一挥,命令前方士兵不许返回,继续进攻锋矢阵中突前的士兵。

    而中军的士兵,则立即转身,所有人站成了一个月牙的形状,借助阵法的相互配合。

    “这于鲜果然不凡,居然能摆出这却月阵,看来我军占不到多大的便宜。”站在战车上的杨明,看见于鲜摆出这样的阵法,顿时觉得头痛。

    “看这阵法就象一个月亮,感觉有些单薄,步兵对付骑兵又很吃亏,这样的阵法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一旁的副将有些疑惑的问道。

    “你可别小看这却月阵,此阵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是一种非对称的阵形,大将本阵通常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作战时注重攻击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杨明却脸色凝重地说道。

    “一百多年前,有一个叫刘裕的将军,使用这却月阵,仅仅凭借八千步兵,硬是力克敌军三万铁旗。经过此战,“却月阵”威名大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以至一谈及如何“以步制骑”,必言“却月阵”。”见副将有些不信,杨明又道。

    “那照这样说,我军的骑兵一遇上麻烦了,快让他们撤回来吧!”听杨明这些一说,副将有些着急地说道。

    “道也没有那么凶险,于鲜这阵和正规的却月阵形似,但看他这阵法,还没掌握此阵法的精髓,再加上他又准备不充分,我们有人数优势,吃不了多大亏的。”杨明淡淡的说道。

    由于鱼先使用了却月阵,使得先前的鱼鳞阵就不完整了,攻击能力显然下降了许多,被围在中间的大涪士兵压力也就小了不少,使得双方陷入了僵持阶段。

    而于鲜的中军,仓促使用却月阵迎接大涪骑兵,虽然没有能克敌致胜,但是总算将大涪的两万铁骑拦在外围,始终无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前进一步。

    这一日的大战,足足进行了三四个时辰,眼看天色将黑。双方便互击战鼓,约定暂时休战,然后双方士兵各自撤出战场,回营休息。

    第一日的阵法大战,双方都有一些伤亡,但都不算严重。但两方的领军将领,都已经知道对方是颇具实力的人物,所以第二日的大战,彼此间都谨慎了许多。

    第二日大战,于鲜使用的阵法名为鹤翼阵,此阵法要求大将应有较高的战术指挥能力,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大将本阵防卫应严,防止被敌突破;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否则就不能达到目的。

    而杨明却使用了一个比较常见的阵法,名唤长蛇阵,此阵有三种变化,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

    双方都是阵法高手,在第二日的战斗中,均利用不同的变化,调动士兵进行攻击和防守。大战了一日,依然是双方都没讨到什么便宜,战了个平分秋色。

    之后的几天,依然是双方直接开战,又涌现出许多不同的阵法,雁形阵、勾形阵、太公阵、方圆阵、衡轭阵、鹤翼阵……

    两个阵法高手奇阵怪阵层出不穷,可谓是将遇良才棋逢对手,这场阵法大战一直进行了六七天,都没有分出胜负。

    这几天连续大战,双方士兵都有些疲劳了,杨明便和于鲜约定,休息几日再重新开战。有了这个约定,疲惫不堪的双方士兵,才有机会在各自营地休息了三日。

    三日之后,大战又一次开始了,可这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大涪胜王杨明又摆出了几种奇异的阵法,这一下于鲜也识别不了,不明白对方阵法妙用的于鲜,连连吃了好几次亏,损失了好些兵马。

    眼看已方连吃败仗,楚国士兵的士气受到严重的打击,于鲜见势不妙,干脆组织手下士兵向后方撤退,在原营地后方二十里外的一个山坡处扎下了营。

    见于鲜的大军向后方撤退,杨明却不愿意放过他们,紧紧跟在楚军后面,也在楚军的后方扎下了营寨。

    于鲜的做法,得到了他手下众将的支持,因为他们现在的营地是背山而建,这个地方地势并不平整,也不开阔,很不适合摆出阵法进行战斗。

    可是众人都忘了士气可用这个说法了,虽然杨明现在无法摆出利于与攻击的好阵法,但是大涪士兵打了胜仗,士气很足。再次开战后,大涪士兵嗷嗷叫着,奋不顾身的朝楚军冲去。

    但楚国士兵却不一样,因为吃了败仗,他们看见这些气势很足的大涪士兵,心里隐约有一种畏惧情绪,作战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不能将自己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

    楚军这样的情绪,对作战十分不利,在新的战场又作战两日,楚兵依然被大涪士兵死死压制,每一次作战损失人数都比大涪多。

    无可奈何之下,于鲜只好带着楚国士兵又向后方退二十里,可是杨明率领的大涪士兵却如同影子一般,紧紧跟随楚国士兵的步伐,又一次跟在楚兵后边逼着楚军应战,可是士气大减的楚兵更不是对手了。

    无奈之下,于鲜只得又重新拔寨,队伍又向后方退了十几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选择一个高地安营扎寨。这一次于鲜学聪明了,他在高地加固了自己的营寨,不管大涪士兵如何挑战,他们都紧闭寨门,死守营寨,坚决不出寨营地。

    由于于鲜这一次选择驻扎营寨位于高地,刻意加固了防守设施,再加上地形优势,使得大涪士兵也无法前进一步。

    见楚国士兵不出门接战,大涪士兵便选择了骂阵的方式,派出一些牙尖嘴利的士兵,围在楚军营寨门口,使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对楚军将领和士兵进行谩骂,企图激怒他们。

    面对大涪士兵的谩骂,楚兵怒不可遏,几名将领多次想带兵冲出营寨和大涪人进行生死搏杀。可是于鲜却下令,所有人不得私自出寨迎战,违者定斩不饶。

    见楚军怎么也不愿意出寨迎战,杨明只得改变了作战策略,他让大涪士兵将楚军的营寨团团围住。让他们无法运送粮食,也无法取水,企图让他们活活困死在高地上。

    杨明不愧为高明的统军大将,他这个做法很合符兵法,在此时使用十分有效。按大家估算,在这种策略之下,被团团围住的楚国士兵,不出十日将会断水断粮,那么他们将会不战而溃了。

    为了将楚兵困死在营寨中,杨明还让手下士兵在包围圈中加入了许多设施,使得这包围圈更加牢固,到时候楚兵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冒死冲出,那将会给他们造成极大的伤亡。

    做完这一切之后,杨云便让大涪士兵分做几部分,留一部分监督楚军的动向。随时做好迎战的准备。而其余士兵则轮流进行休息,调整精神状态,等楚军突围之时,以最佳的状态给楚军迎头痛击。

    就在杨云和于鲜率领大军斗阵之时,泉州战场这边,平静了几日的库班,突然又像吃了兴奋剂似的,指挥大军疯狂的像拓跋度的地盘发起攻击。

    流夷人作战的方式和大涪与楚国甚至韩国都不相同,他们根本不讲求什么阵法,什么队形?他们的兵种也十分单一,全是清一色的骑兵。

    在这种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骑兵的战力的确要比步兵强的多,人数相等的情况下,步兵基本上无法阻拦住已经冲起来的骑兵。

    但像流夷这样,全部是骑兵也有一些弊端,他们的战斗就少了许多变化,总是万年不变的彪悍作战风格,他们的作战方式一般只有很少几种,远距离的骑射,近距离的奔袭,或者利用马匹速度快的优势,迂回包抄对手。

    因为战术比较单一,库班的队伍和拓跋度的士兵遭遇之后,立即开始了没有任何取巧的苦战,这样的战斗双方伤亡都比较严重。

    刘成率领的少量大涪士兵,则不善于这种作战方式,再加上为了保存实力,他便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在战场外进行策应,使得兵力相对少的拓跋度,不至于在战场上被库班击败。

    这样的战斗,实在是残酷无比,经常出现有人被斩下马去,还被奔跑的战马踩成一瘫烂泥,还有人身子已经被砍掉半块,或是头颅已经掉在地上,还被战马拖着在战场上四处奔跑,又或是作战双方,都倒在在马之下,被受惊的战马活活拖死。

    两个本是同一民族的势力,现在却成了生死大敌,每一场战斗都拼尽全力,都有无数鲜活的生命留在草原之上。

    (本章完)

 第二百五十八章 围与突

    双方经过连日大战,都损失了不少人马,看到这么多族人和兄弟就此失去了生命,库班和拓跋度终于冷静下来,他们相互协商,决定暂时停战几日。

    这场战势已经打成了持久战,这样的战事将耗损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流夷经过前段时间的夺王变故,死了不少的人,钱粮也几乎消耗殆尽。

    特别是拓跋度所率所部,初期被库班的人追着东奔西跑,跟本没有几会带上多少财物,好不容易聚在泉州附近可以稍微喘上一口气,没想到战争又开始了。

    拓跋度不是不想击败库班,夺回整个万古大草原,但是看着百姓由于连年战火,都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心中焦虑万分。

    想要以很小的代价很快击败库班,经过很多时间的思考,终于有了一个计划,在和手下众将官商议之后,觉得这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这句话需要的兵力支持比较多,单靠泉州这一点人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拓跋度把目光放在州的杨明身上,杨明是自己妻子杨莺的亲哥哥,手下有几十万大涪精兵,若有他协助的话,这计划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想到这里拓跋度便书信一封,让人快马加鞭送给云州的胜王杨明。

    书信很快送到杨明手中,此时的杨明正忙于和于鲜进行阵法大战,接到拓跋度的书信之后。他只是匆匆的看了一遍,便递给一旁的副将。

    “拓跋汗王这计划很详细,照他的计划,我们一起击败库班的概率很大,到时候泉州那边没有了压力,再让他们协助我们对付楚兵,那么我们的胜算便会大了许多。”副将看了拓跋度的信之后,高兴地说道。

    “流夷乃蛮夷之邦,我堂堂大涪天朝还与他协同作战,这样即便是打了胜仗也遭天下人耻笑。何况帮他们击败了库班,整个万古草原还是属于流夷人的,现在等他们相互厮杀,消耗他们的实力,到时候我们腾出手来,消灭整个流夷那不是唾手可得的事情吗?”杨明淡淡的笑道。

    杨明一直看不起流夷这个民族,认为他们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几次大战击败流夷之后,更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

    后来,涪皇将自己同胞妹妹嫁给拓跋度之后,杨明的心中十分不快,但碍于涪皇的面子,他只得将这些不快压在心中。

    这些年来,杨明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以一种方式,直接将流夷全部征服,让他完全成为大涪的属国,现在流夷发动内战,正好让他们自己消耗,杨明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出兵相助。

    “既然殿下有这个想法,那何不让泉州刘成的兵马全部撤回,等他们自己内战就行了。”副将疑惑的问道。

    “呵呵,这你就不懂了吧!若是我们不帮助拓跋度,一旦库班消灭了拓跋度的势力,统一整个万古草原,那他们的国力一定会迅速恢复,再要收拾他们就很困难了。”杨明又笑着说道。

    “我明白将殿下的意思了,就是让他们双方进行内战,但谁也消灭不了谁?这样长久下去,流夷的国力将会越来越弱,到时候我们要消灭他们就轻而易举了。”

    “殿下真是高瞻远瞩,属下等望尘莫!”几名属下终于弄清楚杨明的意思,并适时的送上马屁。

    于是杨明便让一名文官代自己写了一封书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信中的意思就是云州这边战事十分吃紧,确实抽不出兵马援助,并将责成泉州刺史刘成,尽最大努力配合拓跋度的行动。

    当信转到拓跋度手中的时候,拓跋度十分失望,自己这位大舅哥居然这么不给面子。

    无奈之下,拓跋度只得再次收缩兵力,放弃一部分草原,尽量不挑起战事,留出时间让流夷百姓发展经济。

    从这之后,流夷战场又恢复了平静,分属两边势力的流夷百姓,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抓紧时间好的喂一喂因为战争饿瘦的牛羊马匹。

    但是杨明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种策略,给了于鲜可乘之机,让他狠狠地吃了一顿自己给自己酿的苦果。

    围住楚兵的营寨已经有七天时间了,照先前的估计,最多十天时间,于鲜军队所带的水和粮食就会消耗完。

    “让兄弟们这几天都精神点,他们肯定会在这几天想办法突围,再晚的话,他们便饿的没有精神打仗了。”杨明有些得意的说道。

    杨明估计得不错,躲在云在之中的楚兵,现在已经在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了。

    “通知伙夫,今天晚上给所有兄弟加餐,让大家都吃得饱饱的,明天我们就一起冲出去,让杨明那小子看看我们楚国人也是不好欺负的。”于鲜也发布了命令。

    这一夜天气很好,月朗星稀,无论是在外围包围的大涪士兵,还是在包围圈之中的楚国将士,都显得异常安静。因为他们好些人都知道,明日注定是无法平静的一天。

    也许老天爷都知道,第二天是大战的一天,所以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一大早,楚军士兵便全副武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出现在营寨的外围。

    看见楚兵的动向,早有准备的大涪士兵也行动起来,按照杨云的命令,将楚军的营寨围得水泄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