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三皇子 >

第199部分

十三皇子-第199部分

小说: 十三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自己的封地。

    “众位爱卿,这事你们看如何啊?”这太监念完书信之后,杨献抬头看着下面众大臣,大声问道。

    “陛下,那就答应他们吧,都是您的亲兄弟亲侄儿,何必兵戎相见这么严重啊。”太保周闻立即说道。

    “其实他们的要求也不算过分,也符合我大涪以往的规定,那就答应他们,让他们撤兵吧!”这一次说话的是太尉尹正。

    紧接着,陆续又有好些官员发言,表示支持杨献答应众位王爷的条件。

    这些官员能够成为朝中重臣,都是精明无比的人,这是从杨献的表情就能看出他准备答应王爷们的要求的,所以就争着表达自己的态度。

    “宇文司徒,你怎么看这事呢?”见朝中许多大臣都支持答应王爷们的条件,杨献十分高兴,他一转头向站在左下手第一位的司徒宇文护问道。

    “陛下,微臣不同意大家的看法。”宇文护的声音不大,可是听在在场众人的耳中却如同霹雳。

    “那以宇文大人的想法,我们如何处理这件事情呢?”杨献有些意外的向宇文护问道。

    宇文护抬头看了看坐在上首的杨献,又转过头看了看大殿上的众位大臣,脸色十分严峻。

    “陛下,诸位同僚,在下认为,此例不可开,如果因为他们兵临城下,我们就答应他的条件。那陛下的威严何在?我大涪的威严何在?陛下是我大涪的皇帝,应该是至高无上的,我所有的大涪百姓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宇文护的声音铿锵有力,一时之间,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好半天之后,才有人有些犹豫的说道。

    “宇文大人说的十分在理,可是王爷们已经兵临城下,若等他们攻进西京城,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正如陛下所言,我等食大涪俸禄,就应该为朝廷卖命。我们这么多装备精良的京城守卫,难道还对付不了这几十万乌合之众。我宇文护把话撂在这里,若真有城破的那一天,我就站在城门口,任凭敌人的铁蹄将我踩成肉酱。”

    宇文护狠狠的盯着发言的那个大臣,嘴里大声说道,使得那个大臣低下了头,不敢再多言一句。

    “宇文大人说得微臣热血沸腾,微臣虽为一介书生,但也是有血性的,若真有那一天,微臣就和宇文大人站在一起,让他们看看我大涪朝臣是不怕死的。”

    文官的后方,又有一个声音传来,大家转头一看,原来是杨献为帝后封的吏部侍郎陈远航。

    司徒宇文护目前权倾朝野,而吏部侍郎陈远航也是新皇杨献眼中的红人,他们的话影响了一大批人。紧接着,许多大臣都开始发言,一边倒的支持死守西京城。

    这一次发言的大臣很多,朝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好半天才慢慢平息。

    “城外带兵的都是陛下的兄弟子侄,闹到现在这地步已经不该,这仗没有必要再打下去了,死的都是我大涪的热血男儿,老臣愿意亲赴城外,为陛下协调此事。”

    正当朝堂上,众大臣认为大事已定的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响起。众人寻声望去,原来是老迈不已的太傳赵乾。

    赵乾的年事已高,先皇在世的时候已经允许他不用随时上朝,所以他现在已经很少出现在朝堂上。

    赵乾的话代表了一部分大臣的观点,毕竟这样,大涪自己人产生内耗,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赵大人,我知道您也是为了陛下着想。如果陛下是平民老百姓,为了家庭的和睦兄弟的团结,作为哥哥或叔父可以做出让步。但陛下现在是一国之君,皇帝的威严是不容侵犯的,所以这时候,陛下必须用铁血的手段,来震慑这些企图挑战皇帝权威的人。”

    要是其他人,宇文护可能给他一顿呵斥,但是面对在大臣们心中威望很高的太傅赵乾,他只得很耐心的说道。

    宇文护说完这话,目光随意地扫向了文官队伍的后方。

    “是啊!太傅大人,若是此时陛下容忍了,以后朝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样学样,那陛下的威严何在?”远处的陈远航立即心领神会,轻轻地说道。

    “好了,众位爱卿都不要再说了,朕心意已决,宇文大人,朕马上就把龙首令牌传于你,由你负责调度大涪所有兵马,给这些企图谋逆作乱的人沉痛的打击。”

    这时,坐在龙椅上的杨献大声说道。

    “陛下不可,这龙首令牌乃是可以调动我大涪所有兵马的最高兵符,还是留在陛下手中,是最为合适的。”这时,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众人寻声望去,却见说话的竟然是尚书令池尚文。这些年来,在朝堂上讨论许多事情,池尚文都不怎么发言,只是默默的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见大家的目光都看着自己,池尚文默默在心里说道:“女婿呀,你让我在朝中大事上少发言,但这种时候,看到朝廷有可能处于危险之中,我怎么也无法控制住自己。”

    “池大人,你说这话,老夫就不想听了,难道老夫会贪这兵权吗,城池已被团团包围,我没有绝对的调动兵马的权利,怎么能让有限的兵马发挥最大的作用?要不然,让陛下将这兵符交给你,只要你能够击退敌人,老夫没有丝毫意见。”

    听到池尚文的话,宇文护很不满意,他对池尚文冷冷的说道。

    “前日陛下已经给了你充分的权利,相信城中各部兵马一定会听从大人的指挥,大人何必又要将这龙首令牌握在你手中呢?”

    从宇文护的语气中,池尚文能够明显的听出他的不满。近一年来,这宇文护在朝中权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霸道,朝中许多官员都是他的党羽,很少有人敢和他作对。

    但这龙首令牌,对大涪而言太重要了,如果大涪的兵权全部控制在宇文护手上,若有什么变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池尚文不得不站出来表示反对。

    “宇文大人对朝廷忠心耿耿,在敌兵围城之时,他勇敢的站出来。池大人这样说,明显是对他老人家的不信任,你这不是让忠臣寒心吗?”一旁又有官员大声说道。

    这官员的话,显然得到朝中许多大臣的赞同,好些人纷纷发言,都是指责池尚文的声音。

    “微臣不是质疑宇文大人的忠心,对于宇文大人的所作所为,在下也很佩服。微臣虽然是一介文士,但若有需要,微臣也愿意亲自上战场和敌人殊死搏斗。但这龙首令牌,象征着皇帝的最高权力,从来没有交给大臣的先例,还请陛下三思而行。”

    对于众多反对自己的声音,池尚文并没有予以理睬,他向皇位上的杨献施了一礼,大声说道。

    “好了好了,诸位都是我大涪肱骨之臣,你们所言都是为我大涪考虑,朕十分欣慰。朕意已决,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先将龙首令牌赐予司徒宇文护,令其统领除守卫皇宫蓝衣卫外的全国兵马,待击溃叛军之后,再将令牌交回。”

    “多谢陛下,臣一定竭尽全力,击溃围城之敌,以感念陛下知遇之恩。”宇文护大声说道,语气中充满得意之色。

    池尚文本来还想说些什么,他身前的老太傅赵乾轻咳一声,池尚文立即心领神会,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这司徒宇文护自从司空李悦被刺之后,成了新皇杨献最信任的大臣,本来权利就很大了,现在杨献还将龙首令牌交给他,在朝中更是他一方独大了。

    “赵大人,您刚才为什么制止在下据理力争?这宇文护有了龙首令牌,可能连陛下都没法再控制住他了。”

    退朝之后,池尚文专门找上了赵乾,有些着急的和他边走边说。

    “唉,池大人难道没有看出来?陛下的心意已决,你说的再多也没有作用,徒增宇文护和他手下人对你的憎恨而已。”

    “可是这样眼睁睁看着宇文护的权利越来越大,若是他忠于朝廷还好,若是他心生叛逆之心,这朝廷将会大乱啊!”

    “池大人,现在陛下对这宇文护信任有加,你说的再多也没有用处,反而遭人记恨。现在来看,我们只有走一步看一步,找机会提醒陛下,让他提前想好应对之策。”

    “唉,老太傅您说的对,咱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 老谋深算

    叛军围困西京城已经多日,杨献心急如焚,他专程将司徒宇文护和吏部侍郎陈远航召到荣华殿,要求他们尽快击溃王爷联军,结束这一乱局。

    宇文护倒是一个办事利落的人,得到杨献的命令之后,他立即调兵遣将,将城中可以调动的兵力,全部调到城墙之上。

    城下的众王爷见到城墙上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守城士兵,心中也暗暗叫苦。但现在是箭在弦上,已经由不得他们退缩,所以大家只有硬着头皮指挥手下士兵,做好大战的准备。

    宇文护能够成为大涪的一品大员,坐上司徒的位置,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不像李悦那样完全靠着关系升上来的。

    宇文护深知“攻心为上”这一道理,他深知自己手下士兵人数不如叛军,如果出城和敌人硬拼的话,肯定占不了便宜。

    反过来,如果叛军主动攻城,他们可以依托城墙,还有城中完备的防御设施,可以最大程度的打击敌人。

    所以,宇文护认为,要想尽快结束此战,最好是叛军能主动攻城,城中士兵才能凭借天时地利的优势,尽早击溃敌人。

    为了促使叛军尽快攻城,宇文护经杨献同意之后,让人在城中四处散布消息。

    消息说泉州、遂州和云州几地已集齐了大量勤王的援兵,正在向西京城赶来,这些援兵不日就将到达西京城,到时候与城中守兵内外夹击,定可将叛军击溃。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很快传到城外,城外的杨勇等王爷,听到这一消息可犯了愁。

    杨勇将众王爷召集,在自己的中军帐中,让大家一起想想办法。

    “为今之计,我认为我们应该赶紧攻城,大家破釜沉舟,只要在援军赶到之前将城池攻破,我们自然可以让朝廷下旨,让这些援兵自行退去。”率先发言的是燕王杨河。

    “可是十五叔,这西京城的城墙又高又厚,城中各种防御设施又比较齐全,城内士兵的人数虽然比我们少,但他们装备精良,又是骁勇善战的精兵,短时间内要攻下这城池无异登天。”

    听了杨河的话,福王杨顺第一时间表示反对,他是有“战神”之称的原胜王杨明的儿子,耳濡目染之下,对于领兵作战还是有一些心得。

    “那我们干脆在各地援兵赶到之前,带着各自手下的士兵撤回封地去。”这一次说话的是郑王杨泽。

    “撤回封地倒可以暂时离开危险,但是我担心,等朝廷缓过劲来之后,会对我们实行各个击破。”福王杨河又说道。

    “要不我们将手下士兵分成两支队伍,一部分人负责攻城,而另一部分人负责阻击军。”杨勇想了想,说道,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个好办法,所以说话也没有多少底气。

    几个办法都有弊端,几位王爷暂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一名士兵匆匆走进大帐,将一封书信递给坐在中间的齐王杨勇。杨勇,立即拆开信纸,认真的看了起来。

    看杨勇一副严肃的样子,其他几人知道,这封信一定很重要,大家都安静下来,静等杨勇将信中的内容告诉大家。

    看完信之后,杨勇的脸上有了明显喜悦的神情,这一下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杨勇看完信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顺手把信递给坐在他身旁的燕王杨河,杨河看完之后,也开始高兴起来,又将手中的信递给郑王杨泽,之后杨泽又把信递给福王杨顺。

    很快,几位王爷都读完了此信,脸上不约而同的带着笑容。

    “九叔,既然这样,我们就按照他们的意思,马上行动。”最后一个读完信的福王杨顺,却是第一个发言的。

    “你们两位呢?”杨勇却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询问尚未发言的郑王杨泽和燕王杨河。

    “我也同意!”

    “我没有意见!”

    郑王杨泽和燕王杨河几乎同声说道。

    “就目前来看,我们也没有其他办法,只好按照写信人的意思办,希望他不要坑我们,那大家先回去让各自的属下做好准备,我们明日一早就开始行动。”杨勇看了看在场的众人,大声说道。

    第二日一早,守城的将士惊奇的发现,这几日来一直没有攻城的王爷联军,居然向城墙一步步逼来。

    “叛军要攻城了!”有人在城头上大声喊道,所有的守城士兵立即紧张起来,拿起手中的兵器,准备迎接即将来临的战斗。

    很快,王爷联军士兵便带着各种攻城器械,向西京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王爷联军几日来只是围着城池,并没有发起攻击,没想到他们一开始进攻,便是猛烈无比。

    三十万士兵,在五位王爷的亲自指挥下,从不同方向一起向城池发起攻击。

    王爷联军的指挥官们,显然十分聪明,他们知道,自己目前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数多。所以他们采取了这种全方位的进攻方式,从各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使得人员较少的守城方十分被动。

    “司徒大人,敌人这样进攻,使我们的士兵不得不全方位的进行防守,大家都得参与到战斗中,没法进行轮换,这对我们很不利啊!”担任军师的吏部侍郎陈远航来到宇文护面前,着急地说道。

    “我们人数比较少,这样打起来是很吃亏,先观察一下吧!估计他们的进攻,也持续不了多久,毕竟这样的进攻就是靠人数拼,会使他们的伤亡很大,估计他们也坚持不了太久。”宇文护看了看正在作战的双方,大声说道。

    宇文护带着朝中的一些重要官员,密切的关注战场上的动向。可是战局却并没有向宇文护预料的那样,攻城的王爷联军,虽然伤亡很大,但进攻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时辰,依然没有要收兵的迹象。

    远看天就快要黑了,守城的将士们长长的松了一口气,这一天的战斗他们都没来得及休息,趁天黑敌人不再攻城,终于可以好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