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三皇子 >

第227部分

十三皇子-第227部分

小说: 十三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门生,若是这些人在云州为官,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大涪官员,来云州发展的。

    所以,这些官员来到云州之后,杨云抽出时间专门接待,带着他们来到属于自己封地的三县,四处进行参观。

    杨云封地的三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效。

    杨云先带他们去看了各处的农田,看着田地里整整齐齐的庄稼,只看长势就知道这些庄稼的收成明显高于大涪其它地方。

    接下来,又带他们去看了杨云,这些年精心发展起来的许多小作坊。不少大涪其它地方没见过的新奇玩意儿,都从这里边一个个的小作坊里生产出来。

    又带他们去看了山边的一个个大型蓄水库,还有一台台巨大的水车。这一切,都颠覆了这些官员们的想象。

    还带这些官员去了鹿儿坡和原楚国流民的聚居地,看到这些本来属于其它各地的百姓,现在在这里安居乐业。

    更让这些官员深为感触的是,封地这些官员们,好多都跟大涪其它地方的官员不一样。因为他们好多都真心的在为百姓们做事,无论是哪一个县的官员,大家去看的时候,它们都处于忙碌状态之中,很少有无所事事的人。

    杨云告诉众人,这里的老百姓都有弹劾官员的权利,如果一个官员引起众多老百姓的不满,弹劾他的百姓到了一定数目,这官员就有可能被就地免职。

    在这种监督机制之下,绝大多数官员都能够做到约束自己,不做伤害老百姓利益的事。并尽可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真心的为老百姓办事。

    这些日子来,杨云带着这几名官员,在封地三个县走了很多地方,看到许多老百姓。绝大多数老百姓脸上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同时也有着十足的干劲。

    当官员问起这些百姓快乐原因的时候,这些百姓高兴的告诉他们,在吴王的封地,干的多,就得的多,封地除了规定的税收之外,没有其他盘剥百姓的苛捐杂税。

    这些官员随着杨云在封地转了好几天,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大涪好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是周边国家的百姓,好多都跑到吴王封地来发展。

    这一批官员都跟池尚文一样,是大涪的清流官员,他们有一颗真心为老百姓做事的心。看到这里的老百姓过得这么开心,他们也十分欣慰。

    接下来,杨云就势提出,希望他们在云州为官,为云州百姓服务的时候,这几名官员没有一人犹豫,纷纷决定留下来在云州做事。

    这些官员们的决定,让杨云非常高兴,因为云州十分缺少处理内政的官员。就连杨云势力中文官的第一人军师巨远光,他只是更擅长行军打仗时的出谋划策,处理内政的经验也十分稀少。

    现在有了以池尚文为首这一批官员,对杨云而言无异于如鱼得水。杨云很快把这些官员派到云州各大城市,让他们把这些地方的政务给负责起来。

    而这些官员中,居首位的池尚文,责被杨云委以重任:任用官吏,或是向杨云荐举人才;对于地方官的守、相有考课和黜陟、诛赏的权力;主管律、令及有关刑狱事务。

    这样一来,巨远光身上的担子就轻了许多,他主要负

    责在军事或边防方面承担主要的责任,还有地方上若有暴动等事,巨远光负责选派属官前往镇压。

    在这样的调整之下,如果把现在云州看成一个国家,池尚文和巨远光就如同左右二丞相,辅佐杨云,处理好云州境内的军政大事。

    这一下,杨云就轻松多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喜欢闲散日子的个性,所以当年他才会对皇位没有任何兴趣。

    在池尚文等人来到云州之前,杨云每天都会将大量时间放在处理政务上面,经常都累得疲惫不堪,现在好了,他终于可以闲下来,抽出时间陪陪小杨健,或者在池丽的衣冠冢前,和她谈谈心。

    相对于杨云的清闲日子,远在西京城的宇文护,可没有这样好的命。这个一心想当皇帝的人,现在可有些焦头烂额。

    朝廷内,支持宇文护登基为帝的官员和要维持杨氏皇族的官员,整日里吵得不可开交,让宇文护烦不胜烦。

    而在大涪其它各地,也是闹得不可开交,持两种观点的官员,要么互相指责,要么干脆大大出手,兵戎相见。

    这一段时间以来,朝廷收到许多折子,都是官员们互相弹劾的奏章,看到这每日里堆得厚厚的折子,杨光干脆不管了。反正自己没有做主的权利,于是让太监将这些奏折全部送到司徒府上,让他进行处理。

    这一下,可把宇文护给忙坏了,朝中局势现在混乱不堪,白天有许多事情需要宇文护亲自去处理,等他忙碌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府中的时候,还有大堆奏章需要他处理。

    这时候的宇文护,才发现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围在他身边的那一大班官员,好多都是只会阿谀奉承的家伙,真正要处理起国家大事来,他们便显得束手无策。

    每当处理奏折到一大夜的时候,宇文护就开始想念池尚文等一帮清流官员。这些人才是真正能为朝廷做事,有真本事的能吏。

    终日的忙碌,很少能有清闲的时间,终于让宇文护有些坚持不住了。他终于做出决定,要自己登上帝位,在大涪全境选拔真正能干的官员,将朝廷许多空缺的官位补齐,这样才能真正减轻他的压力。

    当宇文护将这一想法,和他最得力的一些智囊进行商议的时候,得到大家一致的赞同。

    因为他们认为,现在宇文护登基为帝的心思,在大涪上下几乎人人都十分清楚了。那些忠于杨氏皇族的官员,已经不再会对宇文护存侥幸心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宇文护还不如直接登位,将不支持他的官员全部替换。然后在大涪全境名正言顺的选拨官员,填补朝廷中的众多空位。

    做出决定之后,支持宇文护的官员纷纷行动起来。

    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大涪各地频出“祥瑞”,于是在大涪上下传出风声。这些“祥瑞”昭示着,杨氏皇族已经不适合在坐在皇位上,大涪已到更改朝换代的时候。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这种言论很快在大涪传开,先是一部分人小心的传播。最后变成了街头巷尾,朝野上下人人谈论的话题。

    宇文护手下一些重要官员,便开始向涪皇杨光上书,要让他主动禅位,将皇位传于司徒宇文护。

 第三百五十六章 宇文称帝

    这一次呈上折子的这一批官员,与上一批呈上奏章的官员不一样,他们都是大涪各部门的重要官员,甚至连同为一品官员的司空陈远航也呈上了折子。

    在朝中大多数官员联合施压之下,杨光终于承受不住压力,让人拟了诏书,禅位于司徒杨光。

    可是杨光的诏书颁布送到司徒府之后,司徒宇文护却拒绝了这一诏令,表示要忠于大涪,忠于涪皇杨光。

    见宇文护拒绝为帝,杨光心里还有一点小小的高兴,因为他看见了一丝保住皇位的希望。

    但很快,杨光便知道希望破灭了,因为朝中大多数忠于宇文护的人,这些人再一次向杨光施压,要求他再一次下诏。

    无奈之下,杨光第二次颁下诏书,称自己能力不足,“不愿意”在坐在这帝王位上,希望司徒宇文护能为大涪百姓着想,登基为帝。

    第二次诏书送达司徒府之后,宇文护依然拒绝了。

    杨光现在也明白了宇文护的意图,明显是很想当这皇帝,但是却要故意再三推脱,做出一副忠于大涪的样子。

    但此时的他,身边只有很少一部分真正可以信任的手下,相比起之朝中支持宇文护的官员而言,这力量的确太弱了。

    到了这一局面,杨光干脆铁下心来,你不是要将忠臣样子做足吗?那我就配合你演这一场戏吧,这样多多少少还能保护一些忠于杨氏皇族的官员。

    在这种心态之下,杨光又连续几次下诏,语气一次比一次“情真意切”,希望宇文护为黎明考虑,不辞辛劳,坐上皇位,带领大涪走向繁荣昌盛。

    就这样,杨光一连下了五道诏书,司徒宇文护连续拒绝了四道诏令之后,在杨光发出第五道诏令的时候,终于“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出来当这个皇帝。

    就这样,在杨光当上皇帝的第二年,他便将皇位禅让给司徒宇文护。

    宇文护答应登基之后,新皇登位大典很快举行,西京城中群臣“雀跃”,大多数百姓都“自发”来到街头,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庆祝新的皇帝诞生。

    宇文护登上皇位之后,改国号为梁,都城仍定为西京城,封前大涪皇帝杨光为涪王。

    宇文护登上皇位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撤掉了一大批忠于杨氏皇族,对宇文护谋权篡位深表不满,该官员。

    而后,他有大势提拔忠于自己的官员,让他们担任朝中重要职务,并且很快组织了文武两次科考,准备为他的大梁帝国选拨能独挡一面的文武官员。

    只不过让宇文护有些失望的事,这两次的科举考试,效果并不明显,参加这两次考试的文人和武将报名并不踊跃,选拔出来的人才也比较少。

    在选拔官员的同时,宇文护还以最快速度调集忠于自己的统兵将领,准备向这之前反对自己的各地城市和驻军,发起猛烈的攻击。

    宇文护登基为帝的事情,很快传遍大涪各州各府,各地的官员很快做出反应。

    见宇文护的势力庞大,

    大部分官员纷纷表示,支持宇文护登上帝位,并忠于新的大梁帝国。

    而那些忠于杨氏皇族的官员,还有一些自己觉得有一定实力,有一些想法的官员纷纷行动起来,表达出他们的态度。

    遂州刺史王琪,立杨氏皇族旁支弟子杨丹为帝,号称要复兴大涪帝国,与叛乱篡位的宇文护抗争到底,并以大涪皇帝的名义下旨,号召终于大涪的官员,听从大涪帝王的旨意。

    有了王琪的带头,好些地方官员或者统兵将军也有样学样,立下一个杨氏皇族的弟子为帝,都以杨家皇族正统自居,希望忠于大涪的官员,听从皇帝旨意。

    东南的东羌族,羌王朵兀宣布,立杨润为帝,定都东羌族最大城佰川。

    临海的红岛府,定远将军廖力生带领手下五万大涪将士,立皇族弟子杨启顺为帝,定都红岛城,呼吁大家起来声讨宇文护。

    西河都护府都护陈国抗,立杨氏皇族旁支子弟杨威为帝,表示要和宇文护抗争到底。

    梓州东山县县令、红远县县令、白山县县令,三县联合发声,立杨氏皇族旁支弟子杨东为帝……

    一时间,原大涪的领土上多了很多皇帝,而这些官员在立杨氏皇族旁支弟子为帝的时候,似乎都忘记了,在云州还有杨云、杨勇和杨延这三位杨氏皇族嫡系子弟。

    “老十三,现在这局面,得有人站出来领导我大涪将士,与这野心勃勃的宇文护所谓的大梁帝国抗争,夺回我大涪的江山了,而这人非老十三你莫属。”

    杨云得到宇文护建立大梁帝国消息的时候,他正在和自己的九哥齐王杨勇,十二哥宁王杨延讨论目前的局势。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杨勇立即激动的说道。

    “是啊!十三弟,十二哥我以前对你多有误会,经历这么多事情,我看得出来,在我们兄弟中,你是最有才华的一个。现在只有你能够站出来,领导大家重新夺回我大涪的江山。”杨延也立即站起来,真诚的说道。

    这两个人自从来到云州之后,看到杨云封地,和云州的一系列变化,在惊叹不已的同时,也真正开始佩服起,这一个他们以前看不起的“懦弱胆小”的弟弟。

    杨勇和杨延的话,让杨云陷入沉思之中,三哥杨光还在大涪皇帝位置上的时候,杨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不容回避了。

    目前这一局面,宇文护得到原大涪境内大多数人的支持,支持杨氏皇族的人,目前是一盘散沙,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打着支持杨氏皇族的旗号,结果心里想的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这种情况的确需要有人站出来,呼吁真正忠于大涪的人,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宇文护和他手下那一般只图个人私利,而不顾老百姓生死人了。

    纵观大涪全境,在反对宇文护的势力中,也只有自己的实力最强,杨云知道,现在是自己站出来,公开声讨宇文护的时候了。

    杨云找到自己的老丈人池尚文,和他谈到目前的现状,和自己心中的一

    些想法。

    对于这个女婿,池尚文是越来越满意了,女儿此时已经永远离开了大家,但杨云却没有再娶的心思,依然十分尊重自己,池尚文十分欣慰。

    对于杨云的想法,池尚文是持赞成态度的,池尚文是文官,对于行军打仗不太在行。但他也知道目前的形式,如果没有人把一盘散沙的忠于大涪的力量集中起来,想夺回大涪的江山,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杨云和手下的一帮官员,巨远光、姚侠、戚威、铁峰、司权等,还有刚刚从罗汉岭赶回来的郭龙,经过一番商议之后,终于做出了决定。

    宇文护的大梁帝国成立刚刚一个月,身在云州的杨云,发出了一份讨贼檄文。

    檄文是由巨远光亲自起草的,其中罗列了宇文护三十八条大罪,檄文言词激烈,其中不带一个脏字,但却驳得宇文护体无完肤,让世人都看清了宇文护的狼子野心。

    檄文发出之后不久,杨云便将云州大部分兵马,调至云州靠近大涪境内的各关口,准备讨伐宇文护。

    但是云州现在的兵马有限,还得随时防备着身后的楚国人,就算加上杨勇和杨延带过来的士兵,也只能凑上十多万出征士兵而已。

    不过这时候,倒是传来一个好消息,楚王赵元让差人送来一封书信。

    信中的意思很简单,楚国和大涪这么多年虽然敌对。在打斗中,建立了情谊,今大涪朝中逆臣叛乱,楚国也为之焦心。楚国支持吴王杨云,讨伐宇文护,收复大涪江山,在此期间,楚国不会主动进攻云州,还可以提供有限的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