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三皇子 >

第271部分

十三皇子-第271部分

小说: 十三皇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皇帝陛下到天牢,居然只是想见一个犯人,官员们劝阻失败之后,只得带着杨云来到昏暗潮湿,还充满异味的地底牢房之中。

    在天牢的最后一间牢房中,杨云见到了陈远航,可是他却已经用自己的腰带自尽了。显然,他在送出书信的时候,已经做出了决定。

    重要犯人死在牢房之中,还被皇帝陛下亲自看到,否则天牢的官员和狱卒吓得面如土色,在牢房外跪倒了一大片。

    杨云没有理睬跪得满地的众人,陈远航选择自尽,他们虽然没有太大的责任。但是也难逃玩忽职守之责,自然有人根据他们的责任进行处罚。

    陈远航之死,让杨云觉得十分遗憾,但是也无可奈何。他让人按照一品大员的礼仪,对陈远航进行厚葬。

    接下来,杨云让人找来郭龙、巨远光和吴远昱,将陈远航的书信递给他们,让他们参考陈远航的想法,制定出对付楚国的策略。

    楚国是大涪多年来的宿敌,趁他目前最虚弱的时候,一定要给予他沉痛的打击。杨云既然登上了帝位,就不想被这一强敌将大涪拖入长期战争,要知道打仗是最消耗国家国力的。

    杨云登基为帝不到三月,大涪便向楚国发动了规模前所未有的进攻。

    青龙军统帅司权,率领十五万青龙军,从旬阳关出发,准备强渡楚江,对楚国发起进攻。

    玄武军统帅乔顺,带着十万玄武军,穿过凄江大峡谷,从凄国关口出兵,直接攻进楚国腹地。

    而在万古草原,拓跋度和袁腾的泉州兵,在灭掉库班之后,几乎没有进行修整,两部兵马汇合在一起,一共十二万大军,从流夷和楚国交界处,向楚国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位于楚国后方的于月,居然也出动六万大军,在新任骠骑大将军端木傲月的带领下,并出青龙关,向楚国发起进攻。

    一时之间,以前强大的楚国,目前却是四处兵锋,很快损失了不少地盘。

    楚国各地官员一边收缩兵力,抵挡前来进攻的敌人,一边派出快马,将前方的战况传往楚阳城,希望朝廷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派出援军。

    一匹匹飞奔的快马,很快奔进了楚阳城,也将楚国四面楚歌的消息,带到了楚国的都城。

    一时之间,楚国朝野上振动,百姓们议论纷纷,对楚国今后的命运,开始担心起来。

    楚王赵元让以最快的速度将朝臣召进王宫,让太监将一封封求救的信函,当众读给在场所有的大臣,让他们想出应对的办法。

 第四百一十八章 暗潮汹涌

    朝中众大臣虽然隐隐知道这一消息,但实实在在听到这一封封,十万火急的求救信,还是控制不住有些慌乱,七嘴八舌的乱成一团。

    朝中重臣的意见主要分两种,一种属于激进派,认为就算形势对己方不利,哪怕战至最后一个人,也要血战到底。

    但另一派则认为,现在要和强大的大涪作战,无异于自取灭亡。还不如干脆求和,哪怕是个让一些城池,缴纳一些银两,也要求得缓和的机会。

    持两方观点的人针锋相对,在大堂上吵成一团,坐在上方的楚王赵元让,气的脸色铁青,重重的将龙案一拍。

    响声惊动了朝堂上所有的官员,他们立即安静下来,抬起头看着满脸怒色的楚王赵元让。

    “此事不用再议了,本王立即下旨,将楚国中十三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招入军中,要让涪国人看一看,我楚国的两百年底蕴,不是他们可以撼动的。”赵元让的语气很坚决,总反对出兵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半天没有人再发声。

    “王仁,赶紧拟旨。”见没有人在说话,赵元让转头向身旁一名太监说道。

    “王侄,你难道真的想让我楚国男儿全部死光,断了我楚国的传承吗?”这时一个声音在朝堂上,突然响起。

    这声音惊动了朝堂上所有的人,大家转过头,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望去,看清楚发声之人,那些主和的官员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

    发声的是一名年纪约摸五六十岁的官员,他的身份可不凡,他是老楚王最小的弟弟,楚王赵元让的亲叔叔德阳王赵清玄。

    赵清玄虽然身份高贵,但以往在朝中向来比较低调,因为他知道楚王赵元让深得朝中重臣的支持,自己若是表露出有什么野心的话,那可能会落得和以前的亲王赵元任同样的下场。

    要是以往,赵清玄一定不敢对楚王赵元让的决定有什么异意。但现在,楚兵在云州兵败,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使得赵元让在朝中的威信一下子到了谷底,赵清玄也趁机拉拢了许多支持者。

    最让赵清玄有胆气站出来说话的原因,则是因为大涪来人表示对他支持,承诺将全力扶持他坐上储王之位。

    “那按王叔的意思,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赵元让按捺住心中的怒火,缓缓问道。

    “依本王看,将楚江对岸的地盘全部割让给涪国,大不了再给他们一些银两和物资,求得大涪退兵,只要能给我们五到十年的缓和时间,等现在的小男孩成人,我楚国还是以前那个强大的国家。”

    赵清玄大声说道,心中暗暗得意,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在朝堂上这么强势地发表过意见。

    赵清玄的话,深得朝中一些求和派官员的赞同,他们又开始纷纷发言,表示附合赵清玄的意见。

    而朝中那些主战的官员也开始反驳,认为楚国尚有一战之力,一旦割地赔款,楚国国力将会越来越弱,会彻底失去和大涪抗衡的能力。

    双方又开始在朝堂上争执起来,这是赵元让坐上王位以来,朝堂上争论得最厉害的一次。

    楚王赵元让脸色严峻的看着朝上众臣,他知道由于吃了败仗,他对朝廷的掌控力度已经大大降低。

    一定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如果继续这样的话,坐在王位上的自己,会慢慢变成傀儡。

    “肃静。”赵元让一生断喝,又让朝堂安静下来。

    “大家不用再说啦,本王意已决,要和涪国一决死战,若是三月之内,不能击退所有进犯的敌人,本王亲自带着降书去涪国求和。”

    赵元让坚定的说道,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其它的办法,只能用这种方式堵住反对者的口。等到击败入侵敌人之后,再慢慢清理这些关键时刻不和自己一条心的家伙。

    “既然这样,那我们便静待捷报。”话说到这个份上,赵清玄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这样说道。

    “本王先把话说清楚,这三个月,楚国所有的军民,必须齐心一致对敌,若有三心二意搞小动作的,本王一定诛了他的九族。”赵元让狠狠的说道,听得朝堂上众多官员心头一震。

    赵元让在楚国的威望,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他既然发了狠话,朝中众臣便不敢再出言反对。

    楚王赵元让将楚国现在能够派出的兵力,组成四支大军。分别选派四位作战经历丰富的武将,让他们分别对抗四支来犯之敌。

    除此之外,他还诏令楚国全境,将十三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召集起来,将他们全部集中训练,准备训练有成之时,将他们全部派往前线战场。

    楚国前次入侵云州虽然遭到重创,但他们强盛多年,还是有缴强底蕴的。

    楚王赵元让排出了四支大军,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很快依托一些城池和关卡要塞,遏制住了几支进犯军队进攻的势头,双方展开了,你来我往的拉锯战。

    前方的局势,让楚王赵元让十分满意,按照他的计划,等新军训练出一定成效,楚国就展开全面的反击。

    对于战争的前景,楚王赵元让进行了全盘考虑,制定出一系列自认为很完美的计划。准备在即将来临的决战中,给入侵的几路敌军予以重创。

    可是赵元让虽然拥有雄才大略,可是他却忽略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民心。

    前一次楚国大军进攻云州,六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让许多家庭失去了顶梁柱。虽然朝廷也给阵亡的士兵家属一些安抚,但由于阵亡人数实在太多,能够发给每个家庭的东西实在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百姓对赵元让的不满情绪开始滋生,并且越来越严重。

    这一次,楚王赵元让更是穷兵黩武,把每家每户的成年男子,全部招入军中,使得百姓的不满程度,又一次达到高潮。

    老百姓对朝廷素有敬畏之心,就算心中有所不满,也不敢表达出来,只是私下里发一些牢骚。

    这时候,如果有人站出来,公开替他们说话,表示要给他们撑腰的话,他们的不满便会化作行动,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个站出来的人,正是德阳王赵清玄,在陈远航给杨云的书信中,提到的攻楚之略,这赵清玄就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陈远航给杨云的攻楚之略,主要就是包括两个方面,外部攻伐和内部瓦解。

    德阳王赵清玄胆子很小,但不代表他没有野心,楚王赵元让在楚国威望很高,要是放在以前,赵清玄肯定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

    可是现在,一次兵败让楚国陷入危机之中,楚王赵元让在朝中的威信大幅度降低,让赵清玄开始对楚王的位置有了想法。

    最终让赵清玄下定决心的,是一个来自楚国的女子。

    这女子正是燕飞飞,得到杨云的指示,要他拉拢一位在楚国朝中地位不凡,能够对楚王赵元让产生影响的人物。

    燕飞飞来到楚阳城已经有好几年了,对楚国的重要人物已经了如指掌。得到杨云的指示之后,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权倾朝野的德阳王。

    得到大涪全力支持他成为楚国大王的承诺之后,赵清玄欣喜若狂,他马上行动起来。将自己可以依重的智囊招集起来,开始了精心地布局。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自己造势,利用百姓的反战情绪,将自己营造成一个为民请命,真心为百姓着想的王爷。

    在有心人的传播下,好多人都知道德阳王赵清玄,为了不让百姓陷入战争之苦,甚至在朝堂上和王上发生争执。

    还有一则消息也在坊间不断传送着,说是德阳王赵清玄一直在争取,想要给战死的楚兵家属多一些抚恤,但是却被朝中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阻挠。

    关于德阳王一心为民的许多事迹,在百姓中很快传播开来,使得他在楚国的威望很快如日中天。本来对楚王赵元让就不满的楚国百姓,开始在私下里偷偷谈论,德阳王才应该坐上楚国大王的位置。

    赵清玄的这些小动作,正常情况下很快会被楚王赵元让发现。可是赵元让,如今将全部精力放在前方的战事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所以让赵清玄钻了一个空子。

    在获取民心的同时,赵清玄又开始将触手伸入军队中。前方正在作战的几路大军,领兵将领都是楚王赵元让最信任的心腹,赵清玄只好把目光放在正在训练的新军中。

    赵清玄和他的亲信们,想了好些办法,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新军中拉拢了好多将领,为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做好了准备。

    转眼间,这场战事已经经历了快两个月了,按照楚王赵元让最初的结束战斗的期限,还剩下最后的一个月。

    在这两个月时间里,兵力严重捉襟见肘,士兵战力又不强的楚国,又处于多线作战的局面,战事进行得十分艰苦。

    四条战线的战斗,虽然都没有出现溃败,但楚军总体上是吃亏的,陆续又丢失了不少的地盘。

 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方平定

    在这四路大军中,战得最艰苦的是赵岳指挥的守江之战。

    赵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所以被楚王赵元让派到鹿栖渡,镇守在楚江江岸上,阻挡企图渡江的大涪军队。

    赵岳的经验十分丰富,他带来的士兵虽然人数和战力都不如对面的大涪军队,但他依然靠着地形优势,顶住敌人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没让他们渡过楚江。

    负责渡江战役的大涪军队,是司权率领的青龙军,这支十五万人的大军,是以杨云以前云州封地士兵为班底组成的,他们作战勇猛,装备精良,是目前大涪的王牌军队。

    司权率领大军,发动了几次猛烈的渡江战斗,好几次都差点强渡楚江,但是由于兵力折损得比较厉害,司权只好率领大军退回江岸。

    杨云多次对手下将领说到,一个优秀的统兵将领,应该既能取得战役的胜利,又尽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

    司权对杨云的这种思路十分赞同,要靠消耗大量将士生命为代价,取得这场渡江战役的胜利,她是实在不愿意的。

    不过,在开战之初,司权也没有计划要用这种方式渡过楚江,因为刚刚登上皇位的杨云早已有了安排。

    杨云留下的后手就是善于水战的韩国大军,韩国是一个小国家,在大涪最强大的时候,他总是百般示好,时不时还送上礼物,或者将公主送入大涪和亲。

    可是大涪一旦出现一点麻烦,他们就开始翻脸不认人,想着趁火打劫好获取一些利益。

    现在杨云平定大涪全境,韩国又派出使臣,想要重修旧好。按照朝中好些大臣的想法,就趁现在这个时机出兵,将这个出尔反尔的国家打痛打残。

    最终杨云采纳了吴远昱的意见,同意跟韩国修好,但是要他们派出大军,协助大涪军队,打赢这一场渡江之战。

    其实双方都明白,这一次就是要凭这种手段消耗韩国实力,让他们没有再兴风作浪的能力。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被灭国的韩国国王,也只好“欣然”接受大涪朝廷的邀请,倾全国之力,派出十万韩兵,赶赴楚江作战。

    韩国大军赶赴战场,使得形势朝着对大涪有利的方向迅速发展。仅仅是几次尝试进攻,就让赵岳率领的楚兵疲于防守。

    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大涪和韩国联军便会突破楚江,成功攻入楚国腹地。

    面对这样的战况,楚国领兵将领赵岳心急如焚,因为他知道,一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