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18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18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器贮之。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

    甑锅的诞生,不仅解决了医用酒精的成规模制造。且还催生出另一种神奇药水:花露水。用来驱蚊止痒、杀菌除臭,堪称居家必备。

    尤其是炎炎夏季,在手腕,脖颈、脚踝处涂抹花露水,不仅清凉解暑,还能驱蚊杀菌。清凉一夏。

    同样是医用酒精。花露却远比酒精闻名。

    花露水的配方并不复杂。九成五的医用酒精,半成左右的花露。混合而成。沐浴时,滴入数滴,亦有清凉除菌、袪痱止痒之功效。且酒精易于香气发散,浑身持久留香。深受邑中女子欢迎。

    争相购买。

    一小瓶花露,竟炒到万钱!

    刘备顿时嗅到了浓浓的商机。

    家中胡姬颇通香薰。又暗中请来蕃邸的西域香师,合力调配高级花露。

    至于包装,刘备想到了琉璃。

    古法琉璃,乃是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源于炼丹术。

    拾遗记:“孙亮作绿琉璃屏风,甚薄而莹澈,每于月下清夜舒之。常与爱姬四人,皆振古绝色使四人坐屏风内,而外望之如无隔,惟香气不通於外。”三国时,吴主孙亮命人制作了一座绿琉璃屏风,常于夜色明净时,张设在月下,让他最喜欢的四位宠姬坐在屏风当中,旁人可以清楚看到四位美人的形影,却闻不到她们的香气。想想就感觉很有情调啊

    西京杂记亦有汉武帝所建神台上,门窗之扉、屏风“悉以白琉璃作之,光冶洞澈也”。

    太平御览亦录有拾遗记一则趣闻。武帝曾赐给美男子董偃一座紫琉璃屏风,董偃将其张设床后。侍者隔屏看到床头烛光,误以为没有隔挡,便立在屏风外,为主扇凉。

    古法琉璃的历史很长,到时下已达惊人水平。

    只可惜自先秦以来,受崇玉观念的影响,琉璃制造的最大目的,乃是仿造玉器。并在“仿玉”这个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另一方面,从汉代起,西域异国生产的透明玻璃器,进入中原,被视为奇宝。大约在晋代到北朝期间,异域玻璃术一传入中原,其中也包括烧制透明或半透明玻璃的技术。

    北史大月氏传记载:“太武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国中琉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刘备这便赶到将作馆,询问夏馥:邑中可有匠人会烧琉璃?

    夏馥摇头道:此乃方士不传之秘。

    琉璃确实诞生于炼丹术。想了想,这便返回家中,乘天梯直达七层顶阁。女道和故大将军霜妻皆在。刘备最近诸事繁忙,已少有时间上来拜访。女道整日打坐养气,修炼仙术。寡言少语。故大将军霜妻,闲来无事,便向母亲索来针线,为刘备绣制新衣。

    比起初来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久居侯府,如今已渐生归属。刘备唤其为:诸母。意为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如此称呼,乃是从母亲处论。若是从同门师弟胡辅处论,刘备应呼祖母。只是胡辅现在姓胡,党锢未解,不宜声张。亦不能与祖母相认。

    女道和她平辈。却让刘备称姐姐。算了,出家人又岂会被这些俗事烦扰。

    各论各的。

    诸母喜红妆。

    此妆容,要先于面部涂抹一层胭脂,再用米粉铅粉轻轻敷盖,俗称“飞霞妆”。这妆面适合老妇。可使老妇显得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呈现青春美态。

    除红妆外,亦有白妆。白妆便是不施胭脂,单以妆粉敷面。称为“白妆青黛眉”。权臣梁冀的妻子孙寿,曾在两眼下沾妆粉,犹如啼痕一般,名为“愁眉啼妆”,曾风靡一时。两种妆面皆能凸显妇女忧戚的意味,易于博得男主的爱怜。

    身处高楼,足不出屋。却仍要化妆。这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

    刘备在廊下行礼。

    诸母这便停下手中针线,目光慈炯,柔声说道:“快进来。”

    刘备落座问安。看了眼闭目养气的女道,这便低声问道:“姐姐何时会醒?”

    诸母亦轻声答道:“午后坐定,想必用不了多久。”

    刘备轻轻点头,静坐等候。

    诸母亦忙于绣衣。

    不久,女道悠悠醒来。见刘备再侧,不禁美眸一亮:“小弟今日如何得闲?”

    刘备笑着行礼:“乃是忙里偷闲。”

    女道笠裠qún遮面,玉色朦胧。轻轻一笑:“所谓何事?”

    笠裠,亦做笠帬。笠帽沿,下垂绢帛,用以遮挡风尘。因多与笠帽向配,又称帽裠。

    西汉扬雄在训诂书方言中说:“绕衿谓之帬裙。”

    类似幂篱。

    幂篱,本是胡装。遮盖头部之巾,常以黑色三纱罗织成。将一块布缝成筒状,上以圆布盖顶,戴时上面覆盖头顶,下面垂于背部,在脸部开一椭圆形的孔,只露出面部。始用于西域胡人。因西域风沙大,为避风沙,西域女子喜欢戴幂篱出门。且在西域男女均可用之。后传入中原,至唐初尤为盛行,成为妇女的出行之服。

    笠裠,乃是汉家专属。

    只是,室内别无旁人。为何还要整日戴一顶斗笠,刘备并不清楚,也没有问。随她吧。

    莫不是,不想被俗物障目。

    刘备这便将寻琉璃技艺的想法,细细说出。

    听完,女道轻声说道:“丹术非我所长。不过,我却可以替你一问。”

    刘备要的就是这句话:“如此,有劳姐姐。”

    女道不会,女刺客不会,张教主会不会?

    如此神技,太平道中必有高人习得。

    刘备只需静候佳音便可。

 1。97 玉色琉璃

    扩建谯楼时,刘备家的水塔,已二次加高。如今七楼亦有清水。母亲对诸母亦颇多照顾。加上邑中繁华,远超比景。再加上胡辅就在学坛,时不时被刘备唤入府中,女道和诸母,亦能在屏风后窥探。

    此乃大将军唯一骨血,能后继有人,也是生逢巨变的二人,最后的支柱。胡辅乃大儒崔寔门下弟子。学习治世之道已有经年。知行倍增,按照崔尚书的说法,及冠后便可委以重用。

    初见时,胡辅只有五岁。如今亦是翩翩少年,一表人才。诸母和女道又怎么不喜。

    经历过大起大落,朝不保夕。方知太平日子的可贵。若不是即将到来的天下大乱,无可避免。刘备或许也会和诸母和女道一样,享受这份令人心醉的太平盛景。

    邑中花红绿柳。行人如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樵夫站在江边遥望,隔着浩瀚的江水将婉转的情思,皆化作一腔浩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求而不可得。

    究竟是颓丧愤恨,痛苦虐心,继而假他人之手典韦彻底毁灭。还是将私爱升华成大爱。不求回报,无怨无悔的成全?

    君子和小人的分别,便在于此。

    少君侯先问:因何长跪不起?

    刘凊没有捶胸顿足,悲愤叫屈。而是伏地叩首,全然都是自责。少君侯便明白,此人是君子。君子最大的特征,就是吾日三省吾身。先从自身去寻找原因。

    自己全无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这种人,又岂能称君?

    故而,少君侯以求而不可得的汉广,告诉他放手、成全。她若安好,便是晴天。

    刘凊果然顿悟。

    正如刘备用休戚与共,三人一体,去劝诫割袖断交的北海一龙。若是君子,点到即止。若遇小人,斩草除根。别给他任何构陷你的机会。

    李永曾为富春长。麾下亦有一批死士。约百人。迁入新居,便全部交出,编入刺奸、贼捕。敢与典韦交战,这批死士的胆略和武技,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这个时代其实是富有的。

    只不过,大量的财货,皆囤聚在世家王侯手中。普通齐民三餐不继。正如母亲将寝垫和毛毯分类售卖是一个道理。上层名流皆耻于和下里巴人为伍。赛马场十间包厢,买了一万枚马蹄金。

    王侯三间,世家七间。

    敢问我家皇帝陛下,这天下究竟是谁的天下?

    刘备常说,不与民争利。乃因他知,升斗小民生活不易。然,为了能尽快壮大自己,就必须想尽办法去赚钱。还是大赚特赚那种。

    花露水便是新的卖点。

    之所以非要用琉璃瓶盛装不可,便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女道和女刺客之间,有不为人知的传递消息的渠道。刘备早就知道,却从未说破。果然。不出三日,女刺客便泛舟而来。递上名帖,刘备急忙请入府内。

    七楼顶阁。见刘备目似朗星,清澈无波。一直笑吟吟的盯着自己看。面纱后的女刺客无由来的一阵小鹿乱撞。想着两人的初见,满脸婴儿肥的童子,已出落成翩翩少年。

    “小弟好福气。”女刺客忽然开口。

    “福从何来?”刘备笑问。

    “家有贤妻还不够,又纳如夫人。姐姐听闻那位鲜卑贵女,有倾国之色?”女刺客懒洋洋的问道。

    刘备咧嘴一笑:“确有国色。乃是鲜卑大阏氏,我与她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见他脸上故意显露出的得意,女刺客不禁笑道:“你啊。为何总是长不大。”

    刘备笑答:“在姐姐眼里,只怕我永远也长不大。”

    女刺客被他言语所感,一时神游天外。须臾,待收拾心情,这便问道:“你要琉璃有何用?”

    刘备便将药瓶大小的一瓶花露水,放到女刺客身前。

    嗅着溢出的芳香,女刺客伸手取来。送到鼻尖微微一嗅。这便轻轻颔首:“此又是何物?”

    见她举手投足,全无迟疑。完全不介意瓶中是不是毒药。刘备笑容更盛:“此物名叫百花露。能驱蚊止痒,醒脑香体。”

    女刺客旋即醒悟:“你要用琉璃瓶来装。”

    “然也。”

    “作价几何?”女刺客笑问。

    “瓷瓶装花露,不过千钱。若用琉璃瓶,当卖万钱。”

    女刺客欣然点头:“如此,我便为小弟募集些人手。”

    “琉璃烧造诸技,能否传授?”刘备追问。

    “有何不可?”女刺客笑答。

    刘备大喜,这便直身行礼。女刺客亦回礼。谈完正事,刘备盛情挽留她小住数日。

    女刺客却来去匆匆。只问刘备要走了连机冲的图纸,便告辞离开。

    不久,几位仙风道骨的方士,一路风尘抵达邑中。传授古法琉璃的烧造技艺。除去侯府良匠,刘备命耿氏制陶匠亦从旁学习。

    又不久,第一批琉璃瓶便试烧成功。

    技艺不难。关键是要有人领进门。刘备不知道的是,自己用来装花露水的小瓶子,后世多被用来装高僧舍利。称舍利瓶。

    卖相固然重要,名字亦要传神。花露太过普通。

    母亲试过,不禁笑道:“何不叫香露?”

    刘备抚掌称赞:“大善!”

    琉璃香露一出,立刻风靡西林。乃因,西林邑中北地贵公子众多。整日进出马间,与赛马为伍。难免沾染异味。一瓶香露在手,提神醒脑,神清气爽。如何能不大爱。

    不过是一枚金饼而已。这便争相抢购,以丝线悬于胸前。光华流转,芬芳四溢。说不出的情趣盎然。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琉璃香露一瓶万钱。鎏金香露一瓶千钱。青瓷香露一瓶百钱。香味也有所区别。青瓷香露用百花调香。鎏金银瓶花露掺入麝香。琉璃花露掺入西域秘香沙枣花露。

    香水最早记载,见于五代。南唐张泌妆楼记:“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昆明国献蔷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洒衣,衣敝而香不灭。”

    香体并不稀奇。

    早在先秦,时人便已用植物香体。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使用江离和辟芷,幽香覆体,可以辟秽。除了佩戴香囊,也有直接食用香品的记载。屈原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将蕙草、兰叶、桂皮、椒叶四种芳香物,或拌食,或捣浆饮用。

    香料大量进入中原,是在汉代。

    张骞出使大月氏,打通丝绸之路,大量西域香料得以进入中原。

    唐朝佛教盛行。域外香料大量输入。西域贡香,风靡宫中,从皇后到嫔妃,无不囤香居奇。女人受宠,体香为贵。唐宋以后流行食香,嫔妃争相食用花露,以达遍体芳香的目的。梳妆、美容、沐浴、食用。

    无所不用其极。

 1。98 南港新城

    香囊、薰香,皆常见。香水却十分新奇。除去香体,还有驱蚊、止痒、醒脑等诸多功效。于是,百花香露便从贵公子们向携带来的女眷身上,飞快飘散。

    又很快风靡北地王侯公卿。

    蕃邸胡商受少君侯托付。遣人远赴西域,搜集沙枣花实,快马加鞭送到楼桑。

    就刘备所知。还有一种比麝香更加高级的香料,阿末香龙涎香。只是时下,抹香鲸一定不好找吧。

    算了。

    刘备又在寝肆后院,单独辟出一地,新建一楼,称:凝香阁。请来西域香师,素手调香。

    又让徐荣携鼍龙骑快马进京,将三瓶特制的琉璃香露送往洛阳,交由黄门令左丰献与陛下。为崔烈买官开路。

    作为酒精的高级衍生物,香露的畅销令刘备始料不及。尤其是琉璃香露的利润,简直是一本万利。远远把最盈利的锦垫,甩在身后。购买者皆是世家豪门。更有辽东田韶,一次买了整匣一百瓶。送来百枚金灿灿的马蹄金饼。

    香露的好处太多。遭蚊虫叮咬,只需涂抹患处,便能止痒。沐浴时,滴入少许,神清气爽。平时携带,提神醒脑,长袖流香,蚊虫远避。时人大爱。

    高薪雇来的西域香师自要保护周全。蒸馏酒精的技艺也让崔钧严加看管。处理完邑中诸事,刘备这便返回临乡城,主持都邑大建。

    临乡工匠充足。数年前可同时督造督亢和郦城,还同筑郦亭沟、督亢沟堤。如今举治下之力,督造临乡。自然事半功倍。濒临濩淀水的港口和临乡内外城,同时开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