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190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190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席间,孙乾言及扶南立州,七郡初分。周公瑾遂告知以扶南详情。言南州称“川”为“孟(勐)”。各聚山川谷地,又以所占川谷,为国名。

    如:“勐宾(清迈南奔盆地)”、“勐素可泰(素可泰国)”“勐乌通(阿瑜陀耶国)”、“勐帕(帕府)”、“勐难(难府)”、“勐片披(甘烹碧府)”、“勐世洛(彭世洛府)”、“勐素可泰(素可泰府)”。

    其王称“诏”。如:“召清盛(清盛之主)”、“召清莱(清莱之主)”、“召南邦(南邦之主)”,不一而足。

    又如,前汉时,哀牢国,南州人称“勐达光”,哀牢王称“诏达光”。

    若循南州风俗,七郡皆可称“勐”,郡守可称“诏勐”。

    孙乾言道,既归汉土,当循汉俗。或以山川,或以邑落,配阴阳而名之。

    众皆言善。

    趁酒宴正酣。岭南长史孙策,命人去扶南山川地形图。手指七小王城,共议七郡之名。

    便在谈笑之间。丽水(清迈)、临荣(暹粒)、南陵(彭世洛)、西浦(曼谷)、横山(清莱)、新平(大城)、下益(万象),七郡定立。闻扶南居高附汉,立为宁州。北部台地,究不事各部,纷纷出山。举家来投者,日有千户。

    余下诸县,并各处城邑,自有各级干吏,因地制宜,自行划分。

    至于宁州属吏,皇上已有先言。由太上宫府择选,不必仅限蓟国。

    皇上前立丰州,吏治皆出西域都护百城。数月之间,畅通吏治,安定民生。足称知人善用。丰州吏治,美玉在前。亦令太上君臣,信心倍增。蓟国号称大汉一藩,一国广济天下。即便三年之中,有千万之众,陆续析出。五百城港,仍余千万之众。断不可抽掉过甚,令国中吏治荒废。

    皇上不忍将极北苦寒之地,封于嫡长子。故先将千里封国予之。纵五尹十守二十一令,携千万爵民,悉迁长安。国力减半,亦足可广济天下。

    得蓟国,再并苍州。嫡长子,趁夏秋日暖,草长莺飞,兵出北海。攻城拔寨。尊玄帝,指日可待。

    话说,皇上不惧五帝之乱乎?

    焉能不惧。

    故尊太上皇帝,加无上将军。执掌四方幕府,手握百万雄兵。“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居中守正,以摄天下。更聘天下名女仙入家门,苦修房中奇术,以求长命百岁。

    料想此时。太皇范太后,金口玉言。西王母已尽知。

    扶南女王,千里之妃。然为助刘备,玄素大成。母亲许西王母帝后之位。其利之大,无可计数矣。

    绥南将军营。临江城,江曲港。

    季汉水军,白波大船,正载竹隅女王,并山南方国使节。浩浩荡荡,奔赴扶南。

    玉清神女房素,矗立爵室。

    思绪万千,归心似箭。

 1。237 千金一字

    另有东女国主紫元夫人,与玉清神女房素,同行。

    二人皆以贵妃,礼聘家门。此番皇上大婚,仪轨亦非最高。另有董姝、窦妙,后汉二太皇太后,荣身季汉家门。前朝遗贵,续位今汉。闻所未闻。若非皇上长情之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鸩酒一杯,共赴黄泉矣。何来这场泼天大富贵。何况董姝、窦妙,俱有宠。皇上连幸八日,许今已暗结珠胎。

    横海先艂舰队,常驻殑伽港。巡弋南海航道。守护往来商船。由横海五校,扩为五部,计二十五校。一校人马五千。大小舰船,五百艘。其中,旗船一艘,白波楼船九艘,白波斗舰五十。艨冲、冒突、走舸、游艇,不一而足。另有诸多,赤马革船备用。

    先将横海舰队,均分二十五校。再查漏补缺,督造新船不迟。

    旧船改造,历久弥新。坚木包铁船身,已加清钢龙骨。机关诸器,亦各有精进。待蒸汽机大成。牛马机关,皆可弃也。酒精蒸馏工艺,亦日臻大成。尤其海外荒洲,圩田多年。三登籼稻,食之不尽。悉用于酿造,或为醴酒(酒酿),或为酒精。大利于国。

    蒸汽机既造,内燃机不远。

    皇上心心念念,泛大陆轨路,取代现有商道。有生之年,当可预见。

    若非亲临大汉,焉知诸夏文明之盛。皆淹没于历史之中。胡乱之可怖。人类文明,无出其右。

    不妨试想,季汉赀库。皇上惊见,案比户籍所立信用体系,子钱家贳贷列候而如期偿还,此已是银行业雏形。女子承业,奴仆继家。何况券书为凭,立字为据。儒法合流,春秋决狱。

    庙堂江湖,一袖之隔。

    窥一斑,而知全豹。大汉风骨,书录不尽。

    先锋旗船,东女国主,紫元夫人,爵室相见。

    “王母何言?”竹隅女王,玉清神女房素先问。

    “未可知也。”紫元夫人,如实作答。

    “昔‘瑶池仙会,探筹投鉤(钩)’,何人取胜?”房素又问。

    “神女既入瑶池,焉能不知?”紫元夫人,不答反问。

    “莫非,夫人已不知乎?”房素忙问。

    “然也。”紫元夫人言道:“我等姐妹,俱为后来,焉知王母前事。”

    房素美眸流转,一时浮想联翩:“王母出身,‘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原来。王母传位,类比后世“金瓶掣签(注①)”。藏语称“金奔巴”,奔巴即“瓶”。凡受邀赴瑶池仙会之诸夏女仙,皆可行“探筹投鉤”,择为下代王母。

    彼时,房素不过童子之身,有幸入选瑶池仙会。奈何探筹投鉤落败。未得王母传位。瑶池仙会,盛况空前。天下仙门,趋之若鹜。何人有幸,继王母大位。时过境迁,已无人得知。

    何况,昆仑墉宫,本就处极西之地。深入冰冻高原,诸羌散布,人迹罕至。寻常人等,难于登天。故除亲历之人,亦难知墉宫隐秘。

    “舞阳君,如何?”有顷,房素又问。

    “王母,待之以国礼。”紫元夫人,答曰。

    “传玄素术否?”皇上所求,亦是房素心牵。

    “未可知也。”紫元焉不知房素所想。

    二名女仙,相对无言。并肩而立,远眺海天一色。仙容缥缈,风姿约绰。

    季汉三兴,已不可逆。天下仙门,齐聚汉室。房中修仙,母凭子贵。诸夏盛世,东方极乐也。

    “此去,何处?”紫元夫人,柔然相问。日前,得竹隅女王传书,急忙赶来相会。究竟是何行程,尚未得知。

    ‘逆扶南水(湄南河),入扶南王都。夫君金乌船宫,已至。’房素答曰。

    “甚好。”紫元夫人,欣然言道。一路水路通畅。远比经昆仑道入河西,过大震关,穿八百里秦川,省时省力。尤其经下昆仑道,续接大章道。历经开拓,并行车马,雪山内外,大道通途。尤其大章多栈道。毗邻峭壁,飞架南北。闻崖下怒涛汹涌,观沿途车马不绝于道。季汉营城术,神工鬼斧。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兵马属吏,皆出汉制。更有甚者,《朝闻日报》,日日不辍。远隔千山万水,亦尽览天下事。

    前汉律,“邮人行书,一日一夜二百里”。

    蓟国邮船,日夜三千里。纵万里之遥,三日可及。为便于徼外枝郡汉人,得闻天下事。皇上已命行人报馆,增设《十日谭》。将一旬之中,家国大事,集中刊印。十日为一旬,故又称“旬报”。除刊印分发季汉全境。汉人亦可自赴报亭订阅。一期作价百钱。首刊万份,一日售罄。

    报馆丞陈琳以降皆惊。本以为,《朝闻日报》,日渐亏损。唯恐皇上,裁撤。故即便升秩一等,得千石高俸。亦难免,心生不安。不料报馆损益,被《十日谭》,一举扭转。

    行人署,鸾栖馆。

    “子远可知,主上言‘广告’,何意?”陈琳开门见山。

    “‘广而告之’也。”许攸,望文生义。

    陈琳又问:“主上又言,专设一版,空为广告。何意?”陈琳再问。

    “乃为‘广告’之人、‘广告’之事,留白也。”许攸笑答:“十日一版也。”

    《考工记》:“版崇(高)二尺,长六尺。”

    所谓“一版”,亦循此例。《十日谭》,乃日报十版,编撰成册。皇上竟要预留一版,专作广告之用。饶是为国秉笔多年陈孔璋,亦未解其意也。

    “此乃我主,生财之道也。”许攸抚掌而笑。

    “这……”陈琳将信将疑。

    “我主天生。孔璋何不拭目而观之?”许攸为好友解忧。

    “也罢。”陈琳遂与好友满饮。

    果不出许子远所料。

    闻《十日谭》,专开一版,广而告之。便有市中,藩商登门。馈万钱,求贳琉璃宝钞一用。

    短短十字,得钱一万。一字千金,遂以此定价。

    不出一日。市中豪商,蜂拥而至。句句言不离利,所求皆商机。

    陈琳命人,依次书录。言简意赅,精益求精。当真,惜字如金。

 1。238 广开言路

    《朝闻日报》,一日一报。告之不及,一日苦短。且日报一版,各有专栏。无从增减。换做《十日谭》,便可酌情精简。专留一版,十日之中,遍传天下。足可广而告之。

    以简牍为例。通常每条竹片,长一尺,宽半寸,通常条陈二十六字。

    另有牍宽者,称“方”。《仪礼·既夕篇》载:“书赗于方,若九、若七、若五。”“方”上可据文字大小,成九行、七行、五行。

    著书立传,各有长短。

    《汉制度》裁曰:“帝之下书有四: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诫敕。策书者,编简也,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用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以命诸侯王。三公以罪免亦赐策书,而以隶书,用尺一木,两行,惟此为异也。”

    汉时,《经》二尺四寸,《传》六寸。

    《论衡·谢短篇》云:“二尺四寸,圣人文语”。即是说,儒家典籍,简牍足有二尺四寸,长过皇帝诏书。但注解经义之《传》,简牍最短,仅为六寸。《说文解字》有载:“专,六寸簿也。”“专”,便是“名不见经传”之“传”。

    另有檄文,长二尺。《说文解字》称:“檄,二尺书。”

    此外,檄文亦有“版檄”、“合檄”之分。版檄,书于木版或布帛,以便传阅。类似公文,又称“露版”、“露布”。谓“布告天下”,即此。合檄,乃两版,字面相合,背面捆扎,覆以封泥,以防拆阅。

    据机密等级,分设“封事”、“合檄”、“飞檄”等,不同级别,专人封送。

    律令,牍长三尺。《汉书·朱博传》:“如太守汉吏,奉三尺令以从事耳。”《杜周传》又载:“客有渭周曰:‘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狱者固如是乎?’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注曰:“以三尺竹简书法律也。”

    是故,“三尺令”、“三尺法”,皆言《汉律》也。

    今左伯纸,大行其道。季汉书文,渐弃简牍。然尺寸未改。

    试想。日报一版,高二尺,长六尺。前后二面,皆可书写,称“整版”。足可书一万二千四百八十字。掐头去尾,计一万字。一字千钱,足有一千万。

    不出三日,整版广告售罄。

    报馆上下,呆若木鸡。反复合算,确认无误。报馆丞陈琳,颓然投笔。

    “版成千万”。遂成典故。

    得此巨财,门下报馆,非但无亏,足可自持。

    上疏帝廷。皇上言善。

    先前,门下议生,便职掌谋议。皇上知人善用。今皆调入报馆。另有门下记佐,遍访民间疾苦。“凡遇不平,必书于报”。广开言路,启发民智。继两汉开明之风,继季汉国祚绵长。

    “广开言路”,典出,《后汉书·来历传》:“朝廷广开言事之路,故且一切假贷(宽宥)。”

    皇上,和光同尘,明以照奸。家国天下,事无不可与人言。尤其涉及,内政外交,朝野大事。必见于报端。正因如此,《朝闻日报》并《十日谭》,畅销天下。

    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立朝之君,行季汉新政。余下子孙,唯有萧规曹随。焉敢轻易废止。何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陈孔璋,心忧报馆,无利可图。恐为群僚诟病。岂料,皇上小试牛刀,得钱千万。十日一期,不算特刊,年计三十六期,得钱三亿六千万。足够报馆开支。朝野上下,再无可厚非。

    然陈孔璋,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消息灵通,财运亨通。正因豪商各有所求,故不惜一字千金。又谓“无利不起早”。获利之丰,远超预期。试想,十日之内,便有琉璃宝钞所有者,入市楼与其立约贳贷,担保交易。藩商赶在立冬前,将四海珍货,贩卖一空,又满载督亢新谷归。不必滞留南港,不定归期。苦等来年,冰雪消融。新谷成陈谷。

    须知,船商寄舱获利。几为无本生意。贩卖何处,经停何港,贩运何物,是何限期,皆有约定。便遇风险,亦有券书保全。正因如此,河北爵民,合力造船之风日盛。市舶寺广招航海学徒,季季名额,一日扫空。尤其渤海湾,已成蓟国内湖。千帆竞渡,万舟并发。五百城港,帆樯如林,百货山积。顿逊五国主,不惜陪嫁城港,足知海渠利大。

    话说,五国主,亦是阳谋。试想,五城港皆在海崎之上。皇上必命人,大肆营造。待筑毕,海商往来,汉人迁居。汉家风貌,辐辏海崎。顿逊亦蔚然成风,潜移默化矣。

    何况,扶南既举国并入季汉。周遭蕞尔小国,再不附汉,则灭国矣。

    宁州,西浦港。

    水衡都督麾下,将作公船齐聚。前为濮越夷王,修筑王城,督造港津之岭南能工巧匠,兵分数路,入宁州营造。

    先前,将作寺还心忧,再无大建。今丰州尚未筑毕,宁州已立。虽说扶南篡位王,兵败如山倒,并未血战攻城,亦未生灵涂炭。城池完好,路桥无损。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