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26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26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硭陆灯亩唷>蘼硭至魅攵砗螅嗖换岱豪某稍帧9识芙ù饲

    临乡一地,被东西径流的巨马水,拦腰分成上下两部。上为百里大泽。下为百里烂泥地。

    还夹着方圆百里的东西二淀。

    水患、水利一字之差。如何变害为利,且看少君侯灵秀天成,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化腐朽为神奇。

 1。114 支渠四通

    水网可比叶脉。

    叶片肥美,全靠叶脉输送养分。正如水网对水田的滋养。西淀掘鲤淀,东淀溢流淀。是两处难得的聚水之地。此水若在江南,必早行圩田。北地圩田却无迹可寻。究其原因,此处水患频发是其一。北地不曾稻作是其二。

    北地稻作第一人,自然是刘备。

    说起来,若不是手眼通天的张教主鼎力相助,刘备难有今日声势。一直以来,刘备总有一种感觉。张教主或许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楼桑的一切变化皆瞒不过他,便是此因。

    通渠治水,时下能人辈出。

    淀区之所以水患频发,民生艰难。最根本的原因,便是旱地不堪水患。土地屡遭浸泡,烂成泥地。旱地作物不能适应,连年减产。如钝刀割肉,故而民生凋敝。

    想改水田,除了通渠,还要有足够的秧苗。

    于是缺少稻苗,便成了临乡周围民众,无力改种水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育秧对刘备来说,也颇为不易。一开始只有自家百亩水田能育秧,然后举族育秧,再到十里楼桑育秧,最后到郦城、都亢二城育秧,如此层层推进,才将水田规模逐年扩大。饶是如此,一路从百亩扩增到百万亩之巨,亦用了近十年时间。

    如今有水田一百五十万亩。即便再有一千万亩,刘备也能轻松育秧。

    循序渐进,积水成河。才有了临乡今日的政通人和,富甲一方。

    种田亦要顺从天时地利与人和,此乃事物发展的天然规律。想想看,若无从点滴开始的聚集。即便给刘备一百万亩良田,又该如何稻作?

    农人何来?秧苗何来?水从何来?肥从何来?

    种田,殊为不易。

    不是什么人都能种好的。

    一句话,脑子不全,别来种田。

    容城周五十余里。可得水田六十万亩。靠近西淀的泥沼,还能圩田数十万亩。两项相加,可得水田百万亩。平曲和益昌,与容城情况类似。加上东淀圩田,皆能得百万亩水田。

    此也是此次容纳流民最多的三座城池。

    三座城池,横竖三里。造型颇多类似,面积大差不差。除去各种市政设置,能建宅院五千户。若再外扩二里,横竖五里,可建万户。

    临乡工匠正全力督造南广阳城,以及为临乡城大建收尾。无暇他顾。三城民众,又不是造楼经验纯熟无比的熟练工。强行扩建,必事故不断。刘备不愿冒险,遂将三城扩建事宜拖后办理。

    话说,此次流民三城足够容纳,也无需扩建。

    旱地改水田,才是关键。

    先掘陂引水。再支渠四通。围绕陂渠,圩田放水。赶在雪大冰封前,三城水改田皆相继完工。城内水网改造,雨污分流,亦在之前完成。淀中泽水混合邑中肥水,源源不断注入沟渠,滋养水田。

    只需来年开春,遣楼桑老农赶来传授稻作诸技,再驯田数年,必成良田。能不能有都亢大泽之地利,不敢说。然而即便稍逊一筹,亩产六石,亦倍于旱地良田。

    加之水中鱼虾贩卖。衣食无忧,还足有盈余。

    今年献费近三千四百万。好在有贩卖临乡赛马会股份所得的一亿钱,才足够支出。

    待三城水改先后完工,刘备终于长长松了口气。

    邑中喜事不断。趁雪未下,路未封。数城之间,相互走动。尤其是临乡北部诸城,郦城、都亢、楼桑民众纷纷赶往刚刚竣工的临乡城游玩。

    都邑纵横如棋盘,街道宽阔,高楼林立。又置广场公园。包砖城墙,层层隔绝的繁华盛景,皆汇聚在宫城内外。

    郦城丹阳白毦,淮泗山蛮,顺阳人家,刘氏宗族,临近乡民,还有诸多家臣,亦纷纷迁入临乡。内城中最阔气的两座宅院,便是左右家丞的府邸。与少君侯的府邸一样,亦在门楣之上高悬一匾。上书:临乡丞府。比起楼桑的一进院落,不要太阔绰。

    义父黄忠亦有一座独立的宅院。刘备年纪渐长,剑技精进。侯府卫士皆是以一当十的绣衣吏。足能自保。

    临乡居户,贵精不贵多。

    刘备有言在先,只有获得武功爵和军功爵的虎贲、亦或是侯府家臣才能搬入临乡。众人虽多艳羡,却也多受激励。

    少君侯少年时,族中大考:村头有货郎卖梨。三一枚,百钱能买几何?又问三人梨为何分给五人?

    少君侯答曰:不患寡而患不均。

    彼时便知的道理,如今又岂能忘记。临乡看似不均,却是最大均衡。

    有功不赏,无功受禄。非治世之道。

    有功无功皆一样,有罪无罪皆雷同。如何能服众?长此以往,谁还愿为国所先?

    在刘备看来,功过赏罚,才需患不均。订立规则后,升迁贬徙,只需一视同仁,便是最大的平均。

    正如楼桑令乐隐。即便楼桑已无立锥之地,不达万户,亦无擢升。

    临乡却因是都邑,治下皆是功勋贵胄,非大才不能任。起步便是城令,亦是规则之一。

    五楼书房。

    看眼元服在即,公孙氏与刘备之间愈发亲昵。先前,肌肤之亲被母亲严令禁止。如今却要想尽办法传授床笫之事。

    刘备灵秀天成。许能无师自通。然,人伦大事,岂能儿戏。囫囵吞枣,隔靴搔痒,皆是大忌。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公孙氏亦是初次,绝无经验可循。母亲便稍稍放开严令,许他们亲近。

    刘备刚在公孙氏的服侍下,换上羊毛内衫。就听廊下护卫通报:学坛祭酒请少主前往一叙。

    刘备不敢怠慢。这便急急忙赶去学坛。

    后院精舍。

    四位大儒枯坐无言,气氛极为悲怆。刘备从未见过如此场面。这便肃穆行礼,轻轻走进堂内。跪坐在四位大儒对面。

    蔡邕双眼涣散的抬起头:“陈太尉、刘司徒、阳廷尉皆遇害。”

    刘备一愣。威著南邦的陈球,果然还是,被害了。

    刘宠亦痛声道:“朝中士人损失惨重。宦官已只手遮天。”

    “究竟出了什么事?”刘备沉声问道。

    陈寔从袖中取出一张白绢,刘备急忙接过。

    乃是御史刘陶亲笔手书。

    刘备逐字逐句的看完,不禁一声长叹。

    话说。前因后果,皆因阳球诛暴而起。

 1。115 亡胡千家

    说道阳球诛暴,需提另一人。

    刘郃,字季承。为河间王宗室,光禄大夫刘儵shū之弟,中常侍程璜之婿。桓帝崩时,其兄刘儵协助大将军窦武扶立灵帝,事后被宦官谋杀。时洛阳有谚语:“白盖小车何延延,河间来合谐,河间来合谐!”意指灵帝从河间乘坐“白盖小车”进京。

    朝廷追悯刘儵之功,重用刘郃以示回报。加之又是程璜之婿,到光和元年已位列三公。这时刘郃萌生报仇之念。当初杀死刘儵的主谋曹节,也因宋皇后被废一事正被灵帝问责疏远。而另一方面,永乐少府陈球、步兵校尉刘纳、司隶校尉阳球等人,亦对曹节等人十分不满。

    于是陈球劝说刘郃:“现在曹节等人放纵为害,且久在皇帝左右,令兄刘儵身为侍中还受他们谋害。您出身皇族,位居三公,天下人都指望您捍卫国家,你怎能随声附和,唯唯诺诺,深恐得罪他人?现今曹节等人为所欲为,且久在皇帝左右,您可以上书朝廷,推荐廷尉阳球重新出任司隶校尉,将曹节等人逐个逮捕诛杀,由圣上亲自主政。天下太平,只此一举。”家仇国恨涌上心头。刘郃欲上疏朝廷,荐廷尉阳球重新出任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乃行监察京城及司隶。手中有一支一千两百人的精锐武装。阳球原来任司隶校尉,后遭曹节等人谗言陷害,徙为廷尉。

    刘郃等人想由阳球掌权,借机将曹节等人逐一铲除,让灵帝独掌朝政,以求天下太平。

    刘郃于是与尚书刘纳、阳球等人结谋。

    阳球的妾,乃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儿。因此曹节等人渐渐闻到风声。于是一边厚礼贿赂程璜,又一边对他加紧胁迫。程璜恐惧迫急,便把阳球等人的密谋,皆告诉曹节。于是曹节等人抢先向灵帝禀报:“刘跟刘纳、陈球、阳球互通书信,往来勾结,谋议不轨”

    灵帝勃然大怒。冬季,十月甲申十四日,将刘郃、陈球、阳球、刘纳等人逮捕下狱,皆死在狱中。

    刘郃、陈球等一批正直士人被处死后。张让、曹节等十人朋比为奸,称“十常侍”。

    “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一个动荡不安的三国时代,开始了。

    见刘备不语。崔寔这便问道:“少君侯如何想?”

    刘备轻轻抬头:“种田养士,以备不虞。”

    陈寔亦点头道:“孙子曰: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刘备掷地有声。

    四位学坛祭酒肃容下拜。刘备亦回礼。

    此乃君臣之礼。

    故而四位大儒先拜。

    出门正遇雪花飞落。巨马水终年不冻,奔流向东。济淀渠凿通后,分一部巨马水流入东淀,又经东淀分流,故而整个临乡水道,少有冰封。东港城,亦在落雪前建成。

    除去还没来及铺设轨路,港口建设与南港大致相同。

    来自楼桑的名产、督亢粳米,源源不断的运往南部诸城。南部诸城的特产亦运往临乡售卖。南北互通有无。尤其是距楼桑东南一百二十里的益昌山中,发现了温泉。泉水汇成溪流,注入巨马水。故而天寒不冻。刘备遂命人在附近建造别馆,温泉养生。

    良匠来说,此地热水宛如沸汤。水温极高。刘备心中一动,可否用来采暖?若建水管一路引水到附近诸城,可否替代薪柴煤炭?

    这便找来苏伯,将心中所想和盘托出。

    苏伯点头道:或可一试。南关城距此地约五十里。让人沿途查看,是否能引水至此。

    成与不cD无所谓。

    若能成,地下热水源源不断送来暖气,一年要省下多少薪柴煤炭。貌似益昌境内温泉极多啊。勘测矿产的良匠,陆续又有消息传来。

    刘备命人一一记录在案。

    大雪后三天。

    斥候来报,有一支鲜卑部族,已过卢龙塞。守卫卢龙的右北平乌桓传信道,这支鲜卑部族,欲前往临乡。

    南下鲜卑虽多,却皆是以家庭为单位。一整支部落南下,还是首次。

    多事之秋,小心为上。刘备这便上报郡中,又六百里加急传讯黄门令左丰,及崔太尉。询问朝廷动议。

    左丰和崔太尉纷纷回信。言,临乡侯可自行安抚。

    话说北伐大捷,朝廷为犒赏高车、南匈奴、乌桓各部,颇费钱财。且引胡人南下归附,又是本朝既定国策。所以,只需不空费朝廷钱粮,胡人南下归附,我家皇帝陛下还有朝中百官并无反对。

    我家陛下不意外。既不花他的钱,又能多收献费。正如坐视刘备广纳流民,何乐而不为?

    为何朝中百官亦无声?

    刘备不敢大意。又去信崔太尉,询问缘由。

    崔太尉回信道:诸君之血尚未干。满朝武皆戚戚无声。

    刘备叹了口气。

    刘郃、陈球等一批正直士人被处死后,“朝政日非”。果然如此。

    大儒蔡邕又说了另一种可能:“四百年国祚将尽。人心思乱,亦思变。故而,坐视不理。”

    恩师亦来信:“但纳无妨。”

    鲜卑到时,已天寒地冻。

    乌压压的鲜卑游骑,压着帐篷高车,沿官道一字排开。

    人马皆无声。天地多悲怆。

    刘备请来副伏罗氏,登西阙眺望。

    副伏罗氏这便认出旗帜:“乃是东部鲜卑素利部。”

    檀石槐死后。原联盟“东部大人”所领属的素利、弥加、阙机,等若干小集团,散布于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恰逢高车南下抄掠,各自又互相攻伐。牛羊牧民,损失无数。生活艰难,无以为继。趁大雪前南下,归附汉庭。

    最盛时有一千余落,数万人口。如今只有亡胡千家,一万余众。

    见众将目光皆看向自己。刘备这便冲副伏罗氏耳语数句。副伏罗氏眸生异彩,这便转身返回府中。不久,一辆御赐安车从临乡侯府驶出,刘备半路上车,在史涣、典韦,以及众绣衣吏的保护下,向鲜卑部驶去。

 1。116 东部鲜卑

    “素利者,塞外鲜卑人也。幼善骑射,称雄于外。鲜卑众故拥之为王。”

    檀石槐全家伏诛。鲜卑遂崩溃逃窜。

    素利等人收拢残兵,辗转辽西、右北平和渔阳塞外。苟延残喘,艰难为继。

    草原传言,鲜卑故大单于檀石槐将赤鹿头杖交由大阏氏转赠给临乡侯刘备。后临乡鲜卑婢风靡。许多被乌桓所抄掠的鲜卑人家,因而得以保全。再加上越来越多的鲜卑部民南下归附。如今落户西林邑中,养马为生,赛马为乐,生活颇为安逸。

    消息传到草原,眼看要有灭族之危,素利这便举族来投。

    见一辆华贵异常的汉式马车,缓缓驶来。马背上的素利,不由用力攥紧缰绳。

    “大哥。”身旁一个鲜卑壮汉,粗声问道。

    “成律归,勿动!即便临乡侯要杀我,只要他愿意接纳种辈。我虽死无憾。”素利低声说道。

    “大哥若死,我陪你便是!”鲜卑壮汉猛然松脱刀柄。

    典韦、史涣,皆是豪雄。胯下战马亦是一等一的良驹。左右绣衣吏各个鲜衣怒马,盛气凌人。那股扑面而来的萧杀之气,便是称雄塞外的胡人亦后颈生寒。

    马车在三丈外止步。

    车幕缓缓开启,一身汉服的副伏罗氏,以胡语相唤。

    素利等人抚胸行礼。口呼:大阏氏。

    副伏罗氏让素利上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