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37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37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氏安胎为重。刘备携两位新晋如夫人,前往紫渊别馆。二度蜜月。

    家中诸事,皆交给家令士异。治下之事,便由两位家丞代为处置。紫渊别馆,有水榭、精舍、曲廊、院落。另有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与山水同入画,风景甚是瑰丽。

    且人迹罕至,无人烦扰。能不能落得清闲,不好说。我等暗自揣摩,临乡侯应该难有闲暇。至于两位娇妻,日日都过得很饱满才对。

    发妻公孙氏有孕在身。刘备日日陪着小心,生怕动了胎气。新娶如夫人,便颇多恣意。

    一月之后,暑热尽退。

    这便携两位如夫人返回临乡。

    走时落落初成,归时艳丽无双。一月不见,两位如夫人风姿绰约,尤胜先前。母亲甚喜,命家中女婢好生照顾不提。至于有没有受孕,不出一月,自有分晓。

    重开堂议。

    内外诸事,井井有条。临乡上下,升平如常。

    刘备终于放心。自己一手建立的家臣体系,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便是岁末远去洛阳,刘备亦能安心。

    南港船坞,第一艘千石明轮船下水。与一般楼船不同。此船甲板有两重。上层甲板可从中线向两侧翻转。仿佛伸展开的一对羽翼,搭在船舷两侧。名曰:船翼。

    如此一来,只需船船横排,便可由船翼互相连接成街道。

    需要时,转动绞盘,便可将两侧船翼升起。各自脱离。船身内设水密隔舱十二间,甲板上起三座重楼。分别是艏楼、桥楼、艉楼。桥楼居中,高五重。艏楼、艉楼分居前后,各高三重。此还只是甲板上的楼层。甲板下的船舱,亦有三层。并以此,将甲板划分为:艏楼甲板、艉楼甲板、游步甲板、救生甲板、生活甲板、瞭望平台等。

    桥楼上设塔吊。侧舷各设四座共计八座明轮。船身还有汲水天车、风车、水轮、喷水龙嘴等诸多水力、风力机械。

    一座千石大船,容量惊人。

    改造成各色将作坊,游刃有余。木质楼船防火是关键。故而船上不设铁匠作坊,不燃明火。重要舱室坚木包铁,所有舱室皆涂抹防火灰浆。诸如此类。

    大利城两岸,干栏重楼亦开始建造。

    大利城的微缩模型,也已第一时间摆放进北殿书楼,和学坛藏书阁。

    一座全由匠人及家眷组成的城市,闻所未闻。

    水力工坊、风力工坊,皆设在船上。诸如铁匠铺这样的火力工坊,尽数设在岸边。

    变岸上塔吊为水面船吊。往来转送各种材料、吊运成品,船吊正当其用。且船吊能随船往来移动。不受地势所限,十分便捷。见船吊好用,刘备命苏伯单独造出一船,名曰:拖船。往来临乡水道,协助吊运各种物资、拖拽搁浅船只等。收获奇效。

    筑城非朝夕之功。

    南广阳城、大利城、还有南部数城的改造。数座工地,皆要人手。大量壮劳力被抽调到临乡各地。稻作只能靠家中老农。所幸插秧、割稻皆有机械,无需壮劳力便可完成。匠人的作用,可见一斑。士农工商,果然缺一不可。

    眼看稻谷抽穗,百里飘香。整个临乡又当如临大敌。

    入秋后,副伏罗氏食欲不振,越发慵懒倦怠。刘备命侍医诊脉。言,丽珠夫人有喜。

    母亲来问做了什么胎梦。

    副伏罗氏言道,曾梦见立于老宅五丈桑下。五丈桑枝繁叶茂,群鸟争鸣。待她仰望树冠时,百鸟齐冲,绕身飞舞,遂被惊醒。

    问过娄圭等人,皆说百鸟绕身,必生贵女。

    刘备大喜。

    公孙氏、副伏罗氏,先后有孕。正如公孙氏所愿,临乡侯开枝散叶,后继有人。蔓蔓日茂,绵绵瓜瓞。至于治下十余城够不够分,且生着看。话说,祖上中山靖王,子嗣过百,生育基因如此强大。想来自己也不会差哪去。入蜀之后,生活安逸,连生数子,便是例证。

    刘备暗下决心。绝不让自己的子嗣,受半点磨难。

    更不让历史上那个“数丧嫡室”的自己,出现。

 1。139 户限为穿

    秋,酒泉地震。

    临乡城外稻谷飘香,城内花落秋实,一派繁华景象。

    一直滞留在临乡的东平舒侯弥加,启程奔赴封邑。数月来,临乡农人已将东平舒城方圆数十里封地,皆种上苜蓿。废城亦开始重新营造。先把城郭建起,城内可先搭建帐篷,助牧民渡过寒冬再说。

    常道侯阙机、韩城侯骨进,渐已习惯居有定所的农牧生活。两座城邑虽不大,容纳部下牧民却足够。牧民纷纷在宅院空地上搭建的帐篷。汉家庭院内,重楼之侧尽起白帐,成为两城最大特色。

    在刘备看来,帐篷最好的材料,其实是火浣布。

    关于火浣布耕桑偶记上有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家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皆穿火浣衫迎接武帝。武帝无以自荣。

    换句话说,在晋代时火浣布已编织成衣。

    到了元代,因统治者来自草原,于是能防火的火浣布帐篷,开始在中原流行。

    时下还未有用火浣布编织成衣的传闻。再说,以现有的产量,想编织成帐篷分发给所有的草原牧户,几乎不可能。

    算了,以后再说吧。

    临乡上下皆知君侯岁末要前往洛阳。府中亦开始准备。公孙氏和副伏罗氏,先后有孕,无法远行。乌莲便陪在刘备身边。家中七名艳婢,母亲本想分给三位夫人,作为陪嫁的媵yìng妾。却被刘备好言拒绝。

    母亲也是好意。毕竟媵妾要比妾的地位高很多。不仅有正式的身份,还可出席正式的宴会,享有次等继承权等等。

    所谓媵妾,一般是指随正妻一同嫁到夫家的同宗女子。媵制有三等。规格较高便是亲姐妹同嫁。规格中等则是一个身份较高的女子嫡出偕同一个或几个宗族女子庶出同嫁。规格最低便是以侍女陪嫁。

    如此一来,嫁过去的身份较高者便是妻,较低者便是媵妾。此制从战国直至三国时代,在贵族之间非常盛行。比如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就是和妹妹一同嫁给其父孙坚。从政治上说,媵制最大限度保证了嫁女一方的利益。假如正妻死去,或没有生育,那么媵妾便可取代她的位置,依然可以保证妻家利益。

    刘备之所以拒绝,正因家中艳婢皆与他自幼相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可以小妾论之。且公孙氏虽孤苦无依,性格却坚韧贞烈。先前拒拜大儒为义父,刘备便知其心。

    再者说,地位的高低,除去制度,还在乎刘备自己。刘备若敬爱,府中内外亦多尊敬。岁末前往洛阳,母亲、公孙氏让艳婢随行。刘备便没有拒绝。

    此去洛阳要走月余。刘备最迟要在十一月底出发。

    想等数城建完,已不可能。待这一季稻收完毕,颗粒归仓。刘备便将启程,远赴洛阳。

    刘备已去信黄门令左丰,崔太尉,还有恩师,托他们代为打点一二。时下尚无无诏不离的律令。以上计之名进京觐见天子,正当适宜。

    “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于五礼属宾礼。”

    本是八月觐见,后改为岁首。

    副伏罗氏日渐显怀。刘备浅尝辄止,不敢妄动。侍寝多是乌莲。称呼上与丽珠夫人并列,称莲夫人。乌莲先前与副伏罗氏各居一殿。如今皆搬到北殿。

    东殿和南殿,暂且空置。由婢女日常打扫。待以后居养子嗣。

    宫中婢女渐多。胡女成风。多是婚礼时,各方所赠。母亲又命家令士异,甄选临乡汉家良女入宫,平复血脉悬殊。母亲的想法也是对的。左右皆胡女,婀娜多姿,烟视媚行。吾儿血气方刚,若皆是胡女侍寝,所生子嗣皆有胡人血统,岂非不美。

    听闻侯府甄选采女,临乡上下闻风而动。

    各城令、长官舍,人来人往,门庭若市,户限为穿。甚至许多官吏、豪商,亦将自家妙龄女子争相举荐。

    君侯少时便称麒麟子。如今更是名动北地,天下知名。且又是汉室宗亲,颇得圣恩。如此英雄了得,与之结亲,乃三生有幸。便是为其温酒扫榻,亦是光耀门楣。

    “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稍颇止,然终未改。”

    天下英雄出燕赵。

    宾客尚且如此,何况英雄呼?

    刘备听闻,急忙阻止。

    人数也从最初的数百人,一路削减到十人。好在处置及时,未助长歪风邪气。须知上行而下效。若刘备广纳采女,麾下家臣、临乡豪商又该如何?

    再说,妻妾十人已然坐享齐人之福。何苦再祸害治下百姓。刘备拜见母亲,细说诸情。母亲幡然醒悟,再不提选婢。

    先前大婚,三郡乌桓亦有使者携重礼抵达临乡。日前送归,不料近日又回。

    问过方知,三郡乌桓亦想效仿南匈奴、右北平乌桓,广种苜蓿。刘备自然满口答应。胡人不善农耕。且让其不养牛羊马匹,转而去握锄耕田,牧人也颇多抵触。

    正因牧习难改,刘备才尝试变游牧为农牧。同样是喂样牛马,割草和放牧,并无本质区别。

    最关键是,号称牧草之王的苜蓿,一次播种,半生受益。比起杂生的牧草,无论产量还是养分,皆高出一大截。且生命长,抗逆性好,适应力强,乃是世上产量最高的牧草,没有之一。

    辅以来自临乡的稻草青储,牛羊食之不尽,且出栏率大为提高。产奶量更是直线上升。营养果然极好。

    南匈奴和右北平乌桓,广种苜蓿。如今已无需拔营迁徙,辗转其它牧场。单凭周围绵延无尽的苜蓿田,便可丰衣足食。牛羊肉多自食。以羊毛、牛皮、马匹、亦或各类乳制品,换来督亢粳米。生活堪称富足。再无需行抄掠。

    饥寒起盗心。

    若非生活所迫,三郡乌桓与南匈奴,又何须铤而走险。

    再加上还有名动北地的临乡侯虎踞背后。强盛如檀石槐亦败亡于临乡侯麾下,三郡乌桓与南匈奴,又岂敢轻起刀兵。

    见右北平乌桓精骑,甲具精良。南匈奴王又来信,问刘备能否售卖甲骑具装。

    和家臣商议之后,刘备这便以马价,售卖一千套镶环具装铠。

    一匹匈奴良马换一套具装铠。

    究其原因,乃因匈奴马。

    苏双和张世平言道,鲜卑多冷血马。过黄河后,因气候、风土与北地大为不同,易生病患。不利征战。

    时下南匈奴马,多经杂生。已与鲜卑马大大不同。乃是温血马。介于热血马与冷血马之间,可通行于江北大地,不易生病。

    刘备欣然点头。遂定下以具装铠换匈奴良马的交易。

    南匈奴王自当感激不尽。

 1。140 情理之中

    无须担心技术外流。亦不必担心无法掣肘。

    短锥破甲箭、长柄透甲锥,配合强弩、力士,皆可临阵破甲。火攻、水淹,板楯黄弩,还有硫磺毒雾。刘备有的是办法。

    已改肠衣目镜为白琉璃目镜的呼吸面罩,乃是压箱底的后手,无论如何也不会贩卖。

    君侯岁末要去洛阳的消息,已传遍临乡。市中胡商亦知。这便赶在出发前,三郡乌桓中的余下几部,皆找上门来。

    堂议伊始,便有侍卫来报。有涿县马市胡商,说是君侯旧识,在宫门外求见。

    “确是熟人。”刘备笑道:“请他进来。”

    不久,身穿精致胡袍的马商,脱靴入内。先抚胸行礼,又跪拜在地:“参见君侯。”

    “许久不见,生意可好?”刘备笑着请他起身。

    艳婢送来坐席,胡商称谢后跪坐。乃是正宗的汉礼,并不是胡人习惯的盘腿。

    “生意时好时坏,还算过得去。”胡商躬身答道。

    自苏双和张世平,从右北平乌桓和南匈奴处,贩马邑中售卖。马市胡商的生意减了不少。如今马价日益走高。便是曾作价万钱一匹的耕马,亦卖到数万,甚至十万。马市胡商一本万利,看似成交量减少,利润却不降反升。

    “此来,所为何事?”刘备笑问。

    “乃为我家大王而来。”

    数年前北伐之战,上谷乌桓王难楼亦有参与。战后论功行赏,也已封王。因非刘姓者不得封王的古训,皆号:单于。正如南匈奴王屠特若尸逐单于。汉庭给的封号,便是单于。给归义王、汗鲁王等人的正式呼号亦是单于。北人胡商却多叫大王。刘备先前便尊称归义王为大王。

    刘备笑问:“单于如何说?”

    “大王说,想如南匈奴、右北平乌桓,试种苜蓿。”

    “这有何难?”刘备笑着点头:“上谷郡距此不远。若你家单于愿意,可遣牧人来临乡学艺。至于耕种所需器械,皆可以市价购买。”

    “多谢君侯。”胡商大喜,再拜:“宝石、湩酪等,亦想在临乡贩卖。”

    “可也。”

    “敢问君侯,可否容我在楼桑邑中,开一间商肆?”

    这才是重点。

    “蕃邸坊市若有空闲,但租无妨。”

    “多谢君侯。”胡商呈上礼单,拜谢离去。

    临乡大路通天,广纳四方宾客。上谷乌桓王想来分一杯羹,亦无妨。只需诚实经营,依律纳税。刘备都欢迎。事实上,即便没有上谷乌桓,市中胡商有没有各方势力的代言人,亦是个未知数。

    以刘备如今的能力,向查清市中胡商的来龙去脉,殊为不易。所谓日久见人心。若心怀叵测,久必露马脚。令刺奸贼捕,捉拿拷问。便可能知详情。还是那句话,只要诚实经营,遵纪守法,刘备都欢迎。

    城外水田已青黄相杂。不日便可收割。水陆皆有重兵布防,谨防生变。

    这日,派驻在外的魏袭,急急忙返归临乡。问过方知,其妻又产一子。

    临乡富足安逸。生儿育女,正当其时。魏袭少时任侠,颠沛流离。定居楼桑,数年前中年得子,取名魏疏。小家伙如今长得虎头虎脑,颇有气力。且十分聪慧,机智过人。好好调教,必是良将。今又得一子,自然欣喜万分。

    满月酒要吃,算算时间还来得及。

    母亲和公孙氏已代为探视。送上许多补品给其妻调养身子。魏袭眉开眼笑,连连称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