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166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166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从城北夏门入。夏门前有万寿亭。陛下抵京时,窦太后一行便是在此接驾。

    此次车驾仍由上东门入城。南下开阳门大街,再折向中东门大街,一路西行,下穿南北二宫上架覆道,抵达洛阳金市。

    从光武帝车驾入城,到窦太后万寿亭前迎新帝。洛阳城作为今汉都邑,随天下权贵皆上洛,两百年来城市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

    城内城外,民众的生产生活亦不断丰富细化。于是洛阳城在营造之初,便是按功能分区,加以管理。内城中轴以宫殿区为主。围绕三公府、太仓、府库、商业区、权贵府邸等,细致划分。南北宫城,自当是政治中心。

    而以市为主要架构,结合手工业作坊和居民闾里的商业区。则构成了洛阳城当之无愧的经济中心。

    金市首当其冲。日进斗金都不足以形容金市每天的交易流水,以及所创造的商业价值。

    如何来理解市。

    在刘备看来。市,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封闭空间。市有市门。市中还有市楼。每天擂鼓开市,鸣金闭市。市内有一条条纵横的商街。商街两侧,排建商肆。商肆外还可搭设临时摊位,供小贩叫卖。

    商肆乃是一座院落。且多为一进院落。前楼,左、右附楼,后楼,以垣墙相连。重楼多为三层,设前后平座。前楼用于经营,后楼用于住宿,两侧附楼,乃是仆人、佣工、亦或是手工作坊,原料仓库不一而足。

    此乃市中豪商的布局。

    中等商家,类似后世大杂院。院中东南西北四楼,四家各据一栋。院门、垣墙皆拆除。左右道路井字交叉,可通行南北。以前的院落随即成为开放的小广场。广场四家商肆亦各占一块,搭建成临时摊铺。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四楼能各占一栋,算是中上等。每楼左右各占一半,或四六、三七、二八开,又或分给三、四、五家,诸如此类,便是中下等。无论中上,还是中下,皆称商家。

    还有一种,无固定商肆。门面多为租赁,且并无家传手艺,多游走各地,贱卖贵卖。此种称游商。可以简单的理解成游走的商人。管子七臣七主:“时有春秋,故谷有贵贱,而上不调淫,故游商得以什伯其本也。”

    游商之外,还有小贩。便是走街串巷,或是逢集出摊的流动小商贩。

    豪商、商家、游商、小贩。还有百工居肆,合力构成了市。

    而洛阳金市与一般的市,最大的不同便在于:此乃大汉国际贸易中心。

    市中豪商,一多半来自异国番邦。所售皆是世界各地名产。甚至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物种。大象、犀牛、骆驼操持着各国口音的汉话,夹杂着急促的卷舌音,汇聚成轰鸣的声浪。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产所释放的混合香气,一股脑的迎面砸来。

    将初来乍到的刘备一行,瞬间淹没。

    各种风土、人物,乡音、俚语,名品、名产,不同的装束,不同的相貌,还有不同的吆喝,直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时下商人,亦知抱团取暖。每一条商街,皆贩卖某一种商品。功能类似,不过是质地、装饰、风格上的不同。汉胡百蛮皆有。胡服汉袍相间,素雅豪华相杂。丝履皮靴交错,皮帽发冠相擦。

    黑眼珠盯着五彩瞳。

    三缕连鬓髯对上了两撇卷胡须。

    两旁建筑更是大有不同。却又无比的和谐统一于帝都洛阳之下。

    刘备此来只是闲逛。打听鹿皮袋和洒金粉的消息,自有豪侠暗中进行。

    金市亦有胡姬酒肆。与全是安息人的马市胡姬不同。金市酒肆的胡姬,多来自西域诸国。昨日便与袁绍、曹操等人,约在此地见面。不喜与袁绍等世家公子相交,两位义弟自去玩耍。楼上雅座,在史涣领一队绣衣吏的护佑下,刘备找了个临街的位置,安坐下来。

    今日正好沐休。

    曹操无需朝议,一整天都有空闲。

    之所以如此急迫,乃是想趁热打铁。无论从盗洞的土壤成色,还是近日才变浅的菟园曲河,皆说明。梁冀金山乃是最近才被人盗掘。

    试想,为何二十年前的一桩旧案,且风传早已平息多年。却被人最近挖出?选址之精准,手段之隐秘。必是有备而来。正如在洞内所见。整个洞窟顶上堆满山石。从上破开几无可能。山体陡峭,无处落脚。想从半山腰挖掘,亦难以奏效。只有从山脚向山体内部挖掘,才是最佳选择。

    问题是,十里九坂的绵延山体,贼人如何能精准的找到洞窟所在?

    只有一种可能。此人必与已故大将军梁冀,有极深的渊源。不然不可能知晓此等隐秘。

    为了保住金山之秘,梁冀不惜诛杀胡商及一干人等十多人。如此严防死守,此等隐秘,非至亲不可知也。

    莫非梁冀还有后人?

    此猜测是其一。

    为何偏偏选在此时盗墓,是其二。如此巨大的一座金山,神鬼不知的搬运一空。必是一个分工明确的盗窃团伙。类似团伙作案,事露伏法,大略只有两种可能。

    分账不均,销赃不慎。

    钱不露白。将贼赃拿出去花销,自然容易败露。

    分账不均,乃至团伙内斗,混乱死伤也容易走漏消息。

    其实在刘备看来。掩埋消息,静观其变,才是上上之策。却不知为何袁绍,尤其是曹操,如此急迫。

    难道只因少时情怀作祟?

    袁绍等人虽是性情中人,却也没有清白到如此程度。

    正如大长秋兼尚书令曹节,深藏不露,让人捉摸不透。刘备觉得,曹孟德心中亦有一个与梁冀金山相关的秘密。相比较金山的下落,刘备更想知道曹孟德心中的执念,究竟来自哪里。

    “君侯。”正暗自出神,忽听身前有人问候。

    抬头一看。正从长袖后缓缓仰面的,正是多日未见的东观博士李儒。

    “原来是李博士。多日未见,可一切安好?”

    “有劳君侯挂念。儒一切如旧,别无不同。”李儒躬身答道。

    “快请坐。”刘备起身相迎。

    “谢座。”李儒行礼后,脱鞋入座。

    和刘备改良的雅座不同。

    此时的坐榻,两人对坐。中间并无案几相隔。

    榻后竖屏,榻前置案。案上放漆盘、耳杯、酒勺等物。案前置一漆樽。若在家中,便有七位小姐姐玉手持勺,从樽内舀酒添杯,殷勤服侍。而在胡姬酒肆。只能自斟自饮,或由下位者代劳。

    比如此时便是李儒执勺,为刘备添酒。

 1。53 前朝旧事

    李儒,字优。乃是左冯翊{yì,郃阳县人。

    前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合称三辅。又称京畿。今汉时,京畿自当为洛阳周边。为河南尹{yǐn所辖。洛阳令,隶属于河南尹,辖区为洛阳城外郭区。

    部尉,便是城尉。掌管洛阳县的治安。因城郭巨大,故而将城尉分设成各部尉。曹操曾为北部尉。所辖便是洛阳郭外,北邙一地。

    “君侯,请。”

    “李博士,请。”

    两人举杯对饮。一杯下肚,李儒又为刘备添杯。

    “李博士常来此地?”刘备见他舀酒添杯颇为熟络,这便问道。

    “然也。”李儒笑答:“沐休时,便常来常往。时人皆安居好静,儒却独喜热闹,让君侯见笑。”

    “所谓闹中取静。博士深谙修身之道。何来取笑?”刘备答道。

    “知我者,君侯也!”李儒拜服。

    刘备这便伸手扶起:“你我同榻而坐,博士无需多礼。”

    “如此,君侯称我表字优便可。”

    “甚好。”刘备笑着举杯:“来,优,再满饮一杯。”

    “请。”李儒亦举杯相敬。

    偶遇小酌,最能拉近私交。

    李儒和贾诩境遇类似。皆藏大才而不遇。只不过比起明哲保身,知难而退的贾诩,李儒要更执着而坚忍。恩师说,东观博士中,数李儒最为刻苦用功。观中藏书,日日纵览不辍。虽满腹经纶,奈何心术不正。喜结交高官,攀附权贵。

    恩师素来清白。所言可谓一语中的。

    然而,怎么说呢。李儒和贾诩一样,皆善奇谋。且善察言观色,揣测人心。若能推心置腹,收为己用。与贾诩、娄圭、刘晔等人,正奇相济,相辅相成。刘备则高枕无忧,百毒不侵。

    正说着,曹操袁绍联袂而来。

    “酒保,并榻!”见刘备与李儒对坐,曹操这便高声喝道。

    “议郎且稍待。”酒家保这便笑脸相迎,麻利的将相邻坐榻移近,两座拼成一座。

    如此,前后屏风合围,两张几案并列。案上漆盘、耳杯、酒勺等物成对,案前亦置双漆樽。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行礼后,曹操和袁绍,脱鞋上榻。与刘备、李儒对饮。

    李儒陪饮数杯,这便起身请辞。果善察言观色。

    待只剩三人,曹操这便开口:“我已查过封存案卷,梁氏并无遗孤。”

    刘备点了点头:“理当如此。”前大将军梁冀一案,牵连甚广。且先帝谋划日久。骤然发动,必斩草除根,不遗后患。否则,整个朝堂又岂能被清洗一空,武百官只剩寥寥数人。

    见曹操似还有未尽之言,刘备这便笑道:“然而?”

    “然而,大将军梁冀却有一私生庶子。”曹操笑答。

    “可是与友通期之子?”袁绍这便醒悟。

    “然也。”

    友通期,顺帝后宫美人,权臣梁冀的情妇。通期为字,其名不详。

    当年,梁冀的父亲梁商为大将军时,为谄媚顺帝,献美女友通期为帝妃。后友通期犯错,触怒顺帝,被废出宫,归返梁商。梁商不敢留下友通期,于是将她嫁人。但梁冀却垂涎友通期美色,派门客将友通期偷偷掳回家中,与之相好。

    永和六年{141年秋,梁商病故,梁冀袭大将军位。依照时下习俗,守丧的孝子要离开丧宅,结庐别居,为父守孝。

    于是梁冀离家在城西守丧,却仍暗中与友通期幽会。后被梁妻孙寿发现,便命人将友通期抓来,剪去头发,划破容貌,笞刑毒打,甚至要上书顺帝,告发梁冀与友通期的奸情。梁冀得知后大为恐慌,跪请孙寿母亲出面调停,事情才得以缓和。

    但梁冀不知悔改,仍与友通期私下往来,还生下一子,名伯玉。但因畏惧妻子孙寿,便将私生子藏匿起来。最后东窗事发,孙寿遣子梁彻杀友通期及其满门。梁冀害怕孙寿对伯玉不利,常将伯玉藏在假墙之中。延熹二年,伯玉十五岁时,先帝诛灭梁冀一族时,才被破墙放出。

    “梁伯玉后来如何?”刘备问道。

    曹操又饮一杯,这便低声言道:“说到梁伯玉的下落,还需再说一人。此人名唤秦宫。”

    袁绍亦知此人:“可是前太仓令秦宫?”

    曹操点头:“正是此人。”

    秦宫者,大将军梁冀之嬖奴也。宫,年少而兼有龙阳、信之资。冀与妻孙寿争幸之。

    冀嬖爱监奴秦宫,官至太仓令,得出入寿所。寿见宫,辄屏御者,托以言事,因与私焉。宫内外兼宠,威权大震,刺史、二千石皆谒辞之。

    袁绍笑道:“秦宫一身侍二主。可谓物尽其用耳!”

    曹操不禁抚掌而笑:“好个物尽其用!”

    刘备摇头一笑:“且说这秦宫后又如何?”

    “秦宫长相俊美,且不过是嬖{bì奴。据说,先帝对他亦多有荣宠故而,梁冀虽灭,秦宫却得以保全。至于下落。”说到紧要处,曹孟德又满饮一杯。这才接着言道:“太仓令虽被免官,听闻却暗入禁中,为先帝禁脔。直到先帝驾崩,这才不知所踪。”

    “原来如此。”袁绍便又问道:“梁伯玉,可是被秦宫保全?”

    “正是。”曹操重重顿首。

    延熹二年,伯玉十五岁时破壁而出。如今已是人到中年。三十有七。

    “知梁家隐秘者,便是这梁伯玉?”刘备问道。

    “十有。”袁绍答道。

    “奈何线索皆断。无论秦宫,还是这梁伯玉,皆不知所踪。”曹操叹了口气。

    袁绍宽慰道:“无妨。得知秦宫、梁伯玉之名,已颇为难得。且看杨奉等人,可能寻着线索。”

    “也只能如此了。”为此事忙碌数日的曹操,表情颇多惋惜。

    三人这便喝酒不提。

    不多时,忽见府中绣衣吏奔上二楼。冲史涣耳语几句。

    史涣这便上前,低声道:“主公,临乡船队已入漕渠。”

    刘备顿时喜上眉梢,这便起身离席:“速去。”

    曹操和袁绍互看一眼,亦起身跟进:“同去!”

 1。54 君臣有道

    唤回两位义弟,三人登上御赐安车,出上东门,直奔东郭港。

    洛阳东郭以阳渠为屏障。在上东门以东七里的渠上建有七里桥。并在桥东一里,设门开三道的东郭门。

    七里桥横亘在阳渠之上,截断航道。东来舟船,无法穿桥而过。故而时下东郭港,位于上东门御道以南,中东门御道以北的区域。东郭港岸边,建有常满仓。常满仓位于粟市之中。

    占地极广,“制度甚盛”。

    所谓粟市,便是指粮贸市场。

    粟市内常满仓所囤米粮,可足量供应洛阳郭区民众日常所需。

    御赐安车穿粟市,直达东郭港。

    只见,数十艘千石明轮船,一字排开,缓行入港。港口行人纷纷驻足停步。冲无浆大船,指指点点。互相窃窃私语,目光中颇多惊奇。

    见御赐车驾到港,港口官员急忙过来接驾。得知车内乃是临乡侯,这才松了口气。

    也是。陛下千金之躯,又岂能亲临堆满南北货物,众劳力皆衣衫不整的污秽之地。好在刘备三人皆身着常服。不然便是临事不敬之罪。天子脚下,御史众多。还是不要轻易落人口实为好。

    三人下车。抬眼一看,曹操、袁绍不禁目瞪口呆。

    甲板上不见一人,全靠巨轮划水的机关船,直让二人大开眼界。先前虽也有盐商用车轮舟往来帝都贩运青盐。奈何船小。如今排见此等大船,冲击力自当非凡。

    “此船何名?”袁绍目光复杂的问道。

    “明轮船。”刘备笑答。

    见周围人群不时惊呼出声,关羽、张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