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279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279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节谄媚一笑:“蓟王宫中,胡女确是不少。九位如夫人,亦有其八。”

    陛下笑道:“传朕旨意:令,西域五十五国,各采贵女一人,以充蓟王后宫,凑足五十五之数。百二十子,以蓟王之雄姿,何其容易。哈哈哈……”

    曹节心领神会:“老奴,遵命。”

    陛下又道:“蓟王之请,暂且搁置。待嫡长子长成,再分封不迟。”

    “陛下,圣明!”

 1。93 少年长吏

    蓟王行事缜密。恪守臣节。一举一动,皆有章可循。细想之下,并无僭越。

    然凡有诸侯国兵强马盛,帝国上下皆心生警惕。前汉诸侯之祸,实在太过剧烈。如何能不慎之又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冀州贼乱虽除,余毒犹在。小股贼兵或呼啸山林,或纵横河汊,散布四野。蓟国兵力有限,一时间难以面面俱到。眼看寒冬将至,刘备正欲调配船只,助流民返乡。奈何海贼又来。大小船只三千艘,正奔渤海而来。除去巡逻小艇,大船皆被征调,恪守蓟国水路。

    只需守住港口水砦,海贼粮尽必退。实无须过于担心。

    三百里临乡,稻收已近尾声。刘备乘游麟号,往来巡视,心情越发轻松。洛阳已有六百里公文送到。果如四大府丞所料,此事无惊无险。陛下并未怪罪。

    天平道举事在即。依陛下所想,横亘燕赵之间,毗邻冀州的蓟国,首当其冲,免不了战乱兵祸。刘备曾与陛下密谈,亦早知太平道即将举事。这才急忙回国,厉兵秣马,壮大己身。其中原委,陛下心知肚明。

    关东能有刘备独当一面,与太平道决一死战。此,亦是陛下所乐见。

    再者说。战事一起,蓟国孤悬在北,又岂能独善其身!

    加之刘备乃天平道生死大敌,蓟国难免生灵涂炭。蓟王积攒家底,自当消耗一空。待战事终了,彼时之蓟国,还是此时之蓟国乎?

    陛下坐山观虎斗,终归是最后的赢家。

    为以防万一。

    陛下亦留有后手。没错,五十五国贵女。

    何为贵女?多半是王国公主。陛下让西域五十五国国王,择适龄公主,充斥蓟王后宫。这分明行的是美人计哇!

    试想,五十五国公主,人均二子,便是百一十子。再加上刘备一正九侧,十王妃。

    隐藏白金平价‘直追先祖’,完美达成。

    那时,区区六县之地,分给百子。蓟国再强,又能如何?

    满朝文武,闻弦歌而知雅意。陛下此计,着实高妙无比。便是太尉杨赐亦一声暗叹。陛下果然聪慧。

    臣等,拍马难及也。

    船泊容城港。容城令卢俭,赶来接驾。收割完的稻田已开始蓄水保肥。远处一座大城,雄踞于水天之间。遥看容城水天一线,刘备欣然点头。比起初来时的烂泥地,可谓天壤之别。随行的上计令陈逸言道,容城令卢俭数年来,领容城居民围湖造田,不断深入西淀。新辟良田数十万亩。已纳编户二万,人口二十余万。堪称循吏。

    容城一众官吏,多外派五县,喜获迁升。便是容城尉孙勉,也已食俸六百石。称城都尉。

    容城内外三城,横竖六里。甚是气派。除去十里楼桑受地形所限。三百里临乡,皆是横竖五、六里的大城,各有民众十几、二十万。

    刘备将最富裕的临乡,封给自己的嫡长子,亦是情理之中。

    蓟国地势平坦,宜造大城。版筑夯土外包砖石,再围绕碧水清波,瓮城、谯楼、角楼、箭楼、马面、虎落,置堞墙,碉堡,上搭战棚以遮箭雨。防御完备,固若金汤。此城,别说太平乱军,便是帝国虎贲,急切间亦难攻克。

    蓟国上至蓟王刘备,下到斗食小吏,多,年少有为。诸如年十五便出仕一方,屡见不鲜。没有经历过宦海沉浮,更无怀才不遇。整个人锐意进取,挥斥方遒。敢想敢干,敢为人先,不惧失败。又无瞻前顾后,蝇营狗苟之官场现形记。

    蓟王唯德才是举。若年长却居人下,便要扪心自问。每日三省吾身,自己究竟短在哪里。

    从百里白泽,别无寸土。到如今雄踞北地,这些“少年长吏”,着实居功至伟。

    “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吏为秩,是为少吏。”而在蓟国,食俸千石而年少者,亦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左右国相,北海一龙三士,恩师二子,崔琰三友,陈逸,刘涣,吕常……

    而从“少吏”与“长吏”,相论的乃是年俸而非年纪,足以说明,年龄真的不是很重要。

    容城令卢俭年前已定亲。乃蓟国少师蔡邕做媒,聘娶已故奇士郭林宗之孙女为妻。其兄益昌令卢节,亦是蓟国少师蔡邕做媒,聘娶高士申屠蟠之孙女为妻。

    郭林宗,宇内奇士。建宁二年春,病死于家,时年四十二岁。四方高士纷沓而来,为其送葬者竟达千众。蔡邕亲撰铭文。事后蔡邕对恩师卢植说:“我一生为人撰碑铭很多,而多有虚饰之辞,只有郭林宗的碑铭,文副其实,我毫无愧色。”

    郭泰明哲保身,申屠蟠见机行事。二人之名,如雷贯耳。蔡邕亲自做媒,许配给恩师二子,足见其乃少年英才。

    巡视完容城,刘备这便乘车驾,前往南四十五里外的三台城。

    沿途设置的流民营地,多已人去营空。

    正如刘备先前所言。待贼灭,便助冀州百姓返乡。高阳等邻近蓟国的冀州边郡,贼影无踪。民众心系家园,纷纷南返。

    邻近三台城,沿途营地仍有不少帐篷尚未拆除。一问方知,这些营地,多是冀州南部郡县难民聚居。斥候来报,散落四野的贼众正向钜鹿汇聚。

    大乱真将至也。

    二弟关羽,与新任三台城长胡辅,出十里相迎。半月未见,关羽气势凸显。宝剑锋从磨砺出。如挂在身前的偃月刀一般,锐气尽显。

    “大哥!”遥见刘备车驾,关羽驱马相迎。

    “二弟。”刘备开窗示意:“可一切安好?”

    “弟一切都好。整日与兵卒为伍,甚是痛快。”关羽难得一笑。

    “与胡辅等城中官吏,亦要时常往来。”刘备叮嘱道:“世人皆知你我三人桃园结义,兄弟如手足,视你如视我。定要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不可嫉贤傲士,乱摆王弟架子。”

    关羽抱拳道:“弟,知道了。”

    话说,兄弟三人原本出身草芥。因出身于微末,多收冷眼排挤,故关羽倨傲。如今刘备贵为蓟王。关羽年方二十,已领二千石高俸。傲气一定是有的。正因居高望远,方能礼贤下士,虚怀若谷。

    此对关羽心性的淬炼,大有裨益。

    若身怀大志却总居于人下,又岂能不傲上。

    心念至此,刘备这便问道:“收拢多少兵卒?”

    “共计五千余众。散去千余,剔除奸猾叵测之辈,得精兵三千。”关羽答道:“臣弟自募五百豪勇,余下皆分与颜校尉。”

    “如此甚好。”刘备欣然点头:“临来时,母亲言道,二弟河东家人已登船。胡氏亦随船同来临乡。待船到,择吉日,便给二弟成亲。”

    “全凭大哥、义母做主。”关羽难得脸红一次。

    临近亭舍,城长胡辅领城中官吏,出迎王驾。这便相伴入城不提。

 1。94 贵不能言

    赶来迎接王驾的百官队列,还有泰山四寇中的孙观、孙康二人。

    除去难民不断拔营返乡,城中建好的民居,亦不断有人落户。刘备一问方知,皆是泰山人家。

    因胡辅主政三台城,故而从山寨迁来的泰山人家,皆落户此城。颜良等人家眷,已先行迁入。颜良更是亲帅吴敦、尹礼、昌霸三位军曲候,领兵南下,迎接北上车队。

    沿途匪患未除,小股蟊贼足以致命。自当谨慎。

    先时,胡辅奔赴黄金台宣蓟王命。四寇五人问起城长食俸。胡辅答曰三百石。五人纷纷叫嚣太少。便要用自己的六百石俸与胡辅均分。被胡辅婉拒。又说,只需城内民众破万户,便可得食千石俸。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五人与颜良一合计,便将山寨内家人,齐迁入三台城。好早日为胡辅凑足万户之数。

    得知详情,刘备欣然点头。草莽英雄皆如此。只需交情到,便可为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

    胡辅乃前大将军窦武孤孙,有一股与生俱来的侠义之气。与颜良等人也是对路。泰山人家落户三台城,蓟国上下皆乐见其成。如今水退,方圆五十里内,除去与容城交界处略窄。余下皆是三台城地面。先筑路通渠,改造荒地,再筑坝分水,向西淀圩田。凡新增之土,皆属蓟国所有,冀州诸国深受大恩,无人来争。

    靠近城北的区域,脚手架已立起。城南还是尚未撤出的难民营地。

    见蓟王车驾入城,民众纷纷让道行礼。穿过一处难民营地时,忽有隐隐约约的呼喊声,飘入车窗内。

    “豫儿!豫儿!”

    “停车。”闻哭声悲恸,刘备旋即言道。

    “喏!”史涣这便令车夫勒停马车。

    散布各处的绣衣吏,齐赶来护驾。手持追魂弩,目光警惕,扫过四周。确无埋伏,这才令车门开启,踏板落下。

    见刘备下车,关羽亦翻身下马。

    “大哥。”

    “何人在营中哭泣。”刘备问道。

    “应是流民。”关羽答道。

    “且去一看。”

    “嗯。”

    绣衣吏前方开道,百官尾随其后。刘备和关羽一前一后,进入营地。

    营内帐篷,稀稀落落。这几日难民结队南下,走了很多。哭声出自庵庐,必是家人患病。

    刘备掀帘视之,只见一青年文士,正怀抱一半大少年,痛哭流涕。

    刘备远远得见,并未打扰。而是将医官唤来相问。

    医官答曰:少年久病缠身,乃至高烧不退,昏迷不醒。家人送来,为时已晚。卑下已尽力而为,却未能见效。这便实言相告,好让其心有准备。

    见文士身侧一妇人,身怀六甲,亦在垂泪。刘备这便问道:可是瘟疫?

    医官摇头:非也。

    说话间,见妇人忽以手捂腹,面色苍白。医官急忙上前:夫人切勿激动。小心动了胎气。

    心痛其子,妇人又如何能自持。眼看便要早产,青年文士更加手足无措。

    刘备当机立断:“来人,速抬夫人上车,送往国医馆。”

    “喏!”绣衣吏这便上前将孕妇连人带榻,抬出庵庐。青年文士这才看见一身王服的刘备。这便强忍悲痛,俯身行礼:“多谢王上相助。甄逸怀抱幼子,无法行礼。请王上恕罪。”

    “无妨。”刘备近前言道:“令夫人身怀六甲,悲恸过度,似有早产之兆。此地并无妇产良医,且随我赶往楼桑国医馆,自有华大夫为夫人诊治。”

    “如此,如此……”

    见他心系怀中病子,刘备又道:“且让令公子与我同行。”

    “这如何使得……”甄逸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刘备将少年轻轻接过,示意青年文士起身同行。

    绣衣吏已将甄逸发妻送入车驾。刘备正欲将独子送入,不料又有二男四女,计六童子,从营地冲出,围住马车,不愿与父母分离。

    刘备当机立断:“且同车前往。”

    甄逸心乱如麻,亦顾不得许多。将子女逐个拉上车。

    命史涣牵来黄駥,刘备翻身上马,将昏迷少年横抱怀中,冲百官言道:“诸位稍待,孤去去便回。”

    “恭送王上。”胡辅领一众官吏从旁送别。

    待起身,刘备已绝尘而去。

    目送蓟王车驾远去,再回望空荡荡的庵庐,胡辅心怀激荡。

    得此明主,臣复何求!

    孙观、孙康二人心生折服。王上亦是豪杰!

    黄駥千里神驹。百余里官道,瞬息可至。有二弟关羽乘赤菟,从旁护佑,安全自当无虞。遂命史涣守护车驾,刘备和关羽,纵马先行,奔赴楼桑国医馆。

    待蓟王车驾抵达,华大夫已为少年诊治施药。

    华大夫言:乃因水土不服,血弱气虚,外感风寒,邪气侵入与正气相搏,正邪分争而往来寒热,乃致风寒入里化热。此病多见于流民。“小柴胡汤”主之。只需静心调养,不日可愈。奈何未能及时施以汤药,乃是病情延误,命悬一线。

    又随口问道:此症我蓟国良医皆可诊治,为何延误至此?

    待车驾抵达,安顿好孕妇,刘备这便相问。

    甄逸方才道出原委。

    原来,甄逸乃中山毋极人,太保甄邯之后。数月前,甄逸官拜上蔡令。未等赴任,中山国突遭贼乱。这便携一家老小,乘船赴蓟国避难。眼看期限渐至,再不到任,便将做弃官论处。甄逸越发急迫。长子为不误行程,一直隐瞒病情。甄逸心中有事,夫人又身怀六甲。夫妻两人皆未能发现。乃至小病久拖成大疾。今日正收拾行囊准备返乡赴任,不料长子忽昏迷倒地,令全家手足无措。送到庵庐,良医言恐难救活。这便悲痛出声,被路过营地的刘备听见。

    长子至孝,本是好意。却不料此举非但害了自己,险还累及家人。万幸遇刘备巡查三台城,方救了一家性命。

    这便好言安慰甄逸,又令人安排馆舍,供其一家暂住。

    至于食俸一千石的上蔡令,怕是赶不上了。

    甄逸摇头一笑,无妨。事关一家老小安危,上蔡令不做也罢。

    见他已然想通,刘备欣然点头。叮嘱良医好生看护母子二人,这便离开。

    甄逸长揖相送。心中挂念妻儿,不及多想,便又急忙返回病院。

    登楼入室。见长子、发妻正酣睡,诸子女皆安静的陪坐一旁,心生感恩。

    须臾,见发妻悠悠转醒,甄逸急忙近前服侍。

    妻张氏言道:“先前做一胎梦。梦见来时在蓟王车上寝寐时,有仙人持玉衣覆我腹上。夫君可知是何意?”

    “此子贵乃不可言也。“声音出自隔壁病室。

    “何人窥听?”甄逸高声相问。

    便有一人,于门前长揖:“相者刘良,见过公子,夫人。”

 1。95 互相成全

    “何以知之?”甄逸起身回礼。

    相者刘良一愣。旋即笑答:“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