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610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610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啬逊曛病I宰菁词牛谥硪印!

    “大兄只看其利,却未见其害。事若不济,又当如何。”何苗反驳。

    “如若不济,不过死我一人,又与太后何干。”何进粗声言道。

    何苗还欲驳斥,却听太后自帘内言道:“二位兄长请先回。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喏。”何苗痛快应诺,起身告退。

    “……喏。”何进心有不甘,略显迟缓。

    目视何苗出殿,何太后忽然出声:“大将军留步。”

    “臣在。”何进不明所以,急忙回身,趋步进前。

    “若依你之计,能有几分胜算。”

    “这……”何进热血上涌,脱口而出:“牢中鸡犬,手到擒来。”

    “杀黄门内宦,可是为党人报仇。”何太后今非昔比,竟一语窥破内情。

    何进不敢隐瞒:“臣与张俭指天为誓,击掌为盟。只需助他报血海深仇,天下党人尽为我所用。那时,一朝之政,皆握于我手。广招天下党人为羽翼,合九州之力,与蓟王决一雌雄。”

    目视何进良久。何太后一声轻笑,意味深长:“大兄能有此壮志雄心,小妹甚是欣慰。从来富贵险中求。大将军若能如愿,收服党人,未尝不可与蓟王一战。

    黄门宦官为天下所共疾恶,人人得而诛之。正因深知黄门之祸,故蓟王宫中无内宦。宫官皆用女官充任。大将军若只为除黄门内宦,清君之侧。料想蓟王,亦乐见其成。

    然,洛阳城中有十万黄门。刀锯余人,傍树而生,已四百余年。何人该杀,何人不该杀。大将军,当三思而后行。”

    “臣,遵命!”何进大喜而去。

    所谓鼠首两端。又曰顾后瞻前。换成何后,便是两头下注。

    先为蓟王生子。再助何进讨宦。无论胜负,何太后皆立不败之地。

    再往深处想。

    此时此刻,何太后的利益诉求,并不与何进,亦不与蓟王等同。

    自古商人,重利轻离别。

    何太后出身商贾。其母乃是改嫁。与蓟王更无一日夫妻之实。将心比心,能有多少情义可言。

    唯利可图也。

    少顷。何太后忽道:“来人。”

    “老奴在。”长乐太仆郭胜,拭泪而入。

    “何须故作小女儿姿态。”太后笑言:“大将军诛黄门,取信党人。与你何干。”

    “老奴惶恐。”兔死狐悲,物伤其类。郭胜焉能无惧。

    “张俭身负血海深仇。先前之所以应辟,想必便是此因。大将军为独揽朝政,唯借党人之力。故双方一拍即合。”何太后笑骂:“张俭所恨,程璜、曹节,赵忠、张让之流。你如何能入,党魁怒目。”

    “太后所言极是。”郭胜目光闪烁,纳头再拜。

 1。6 沐猴冠带

    “速去蓟邸,请守丞相见。”何太后言道。

    “喏。”郭胜急忙收拾心情,出殿传命。

    如前所说。何太后做事,面面俱到。不偏大将军,不倚蓟王。

    永乐宫。

    帘后太皇董太后,正襟危坐,面沉如水。

    骠骑将军董重、永乐少府曹嵩、永乐卫尉董承,并永乐太仆封谞,一干心腹,满面愁容,一筹莫展。

    “何氏竟前后二次,‘母凭子贵’。先前因诞下少帝,得封皇后,今又诞下麟子,稳坐太后大位。所谓‘子随父相’。蓟王族兄怀抱幼子,不禁泪目。此子种出何处,不言自明。”董太皇忽问:“麟子与贵子想比,如何?”

    何须董骠骑来看。永乐少府曹嵩,如实奏报:“麟子乃嫡子。贵子乃妾生子。麟子远贵之。”

    “好一个天降流火,麒麟送子。”董太皇叹道:“朕只顾卖官求货,盈满宫室。却忘了我大汉后宫,终归母凭子贵。到底是小觑了屠户出身的何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何氏一门,气焰滔滔,赫赫威风。如何扭转颓势,诸君可有良策。”

    永乐少府曹嵩,起身奏报:“大将军欲除内官,笼络党人,丰满羽翼。然正如前中常侍吕强,窦太后身前清忠五宦。内官亦多忠良,如何能青红不分,悉数斩杀。老臣窃以为,若从此处入手,或可扭转乾坤。”

    董太皇略作思量,便已醒悟。曹嵩,乃前中常侍,大长秋曹腾养子。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人。乃前汉相国曹参之后。初为黄门从官,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立桓帝有功,封费亭侯,升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侍奉宫闱三十余年,经历四帝,未有显著过失。所举皆为天下名士: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赵典等。时蜀郡太守,托赴京上计吏,暗中行贿曹腾,不料书信外泄,被益州刺史种暠弹劾。曹腾却称种暠为能吏,并不计较。因此广受赞美。“终无所毁伤”,得以善终。

    细究起来。曹嵩亦算是出身黄门。其子曹操,今为兖州牧。坐拥一州之地。麾下数万兵士。皆已换装楼桑兵甲,正筹措巨资,仿效孙坚,购买蓟式船队。麾下夏侯兄弟,千夫莫敌。陈宫、荀彧,足智多谋。另有程立、卫兹,乐进、李乾等,皆称良才。人才济济,声势渐起。

    曹氏父子,若能为朕所用……

    心念至此,董太皇遂笑问:“曹公有何高见,只管说来。”

    “喏。”曹嵩遂将心中所思,和盘托出:“太皇当知,京畿有十万黄门子弟。其中不乏智机多变,孔武有力者。若能悉数收归,为太皇所用。或为耳目,或为鹰犬,或为爪牙。大将军何进,纵手握八关都邑,然洛阳内外,南北二宫,却鞭长莫及。更何况还有蓟王一万雄兵,镇守函园。幕府五校,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蓟王二位义弟,‘关刀莫敌,蛇矛无当’。先前阿阁兵乱,幕府五校数路兵分,一举定乾坤。大将军受张俭蛊惑,以为只诛首恶足以。然老臣窃以为,兵乱一起,断难止息。所谓‘斩草除根’。麾下虎狼之士,必斩尽杀绝,永绝后患。且黄门敛财无数,家中积财众多。兵士受钱财蒙蔽,贪念滋生,杀性大起。十万黄门,散居城郭。与百姓毗邻。若乱军在洛阳城中,大开杀戒,乃至滥杀,殃及无辜。函园精锐,必不会作壁上观。太皇,只需谨守永安,谨防宵小乱入。自有幕府雄兵,收拾残局。大将军‘才略不足,优柔寡断’,‘沐猴冠带,知小谋疆’。乃自取其祸也。”

    一席话,洋洋洒洒,振聋发聩。

    与会人等,目瞪口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还是董太皇,见多识广:“何人设此谋。”

    曹嵩不敢隐瞒:“乃出孟德麾下,治中陈宫。”

    “曹兖州,亦得其人也。”董太皇稍加思量,便悟得“合纵连横”、“养虎成患”、“以守为攻”、“驱虎吞狼”、“借刀杀人”等,诸多妙计。

    尤其庇护内宦,纳十万黄门为助力。此举,足可抵消被何进广招入京的天下豪杰。黄门在京师洛阳,与宗室、权贵,互结姻亲。树大根深,难以撼动。早已渗入洛阳内外,方方面面。诸如程璜养女刺客,曹节二宫眼线。贩夫走卒,鸡鸣狗盗之辈,何其多也。便是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亦有黄门细作。

    窥一斑,而知全豹。正因忌惮前大将军窦武,兵败身死故事,何进才广纳豪杰,羽翼未丰前,不敢轻举妄动。

    “敢问太皇,此计可行否?”永乐太仆封谞,急忙问道。事关身家性命,如何能等。

    “可行。”论商贾之术,先帝尽得董太皇真传。董太皇轻轻颔首:“联络黄门之事,便由卫尉负责。”

    永乐卫尉董承,肃容下拜:“喏。”

    董骠骑又道:“窦太皇当面,还需太皇亲往。”

    “朕与窦太皇,曾歃血为盟,共立贵子。大敌当前,自当同仇敌忾。”多事之秋,心腹当面,不必隐瞒。

    “太皇圣明。”众人果皆有喜色。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各路人马,齐聚洛阳,只因洗牌在即。此时,若不能据有利地势,待价而沽。他日尘埃落定,追悔莫及也。

    时局渐渐明朗。

    何太后,得大将军何进、车骑将军何苗,引后将军董卓,武猛都尉丁原,并天下名士党人相助。

    董太皇得骠骑将军董重,轻车将军、领兖州牧曹操,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孙坚,及京都黄门子弟相助。

    窦太皇及少帝,则为宗室宿臣,三公九卿所共佑。如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等,帝国宿将,皆忠于朝廷。

    不出二载,三宫鼎立,已成三宫对峙。

    洛阳城风雨欲来,遮天蔽日。

    天下豪雄,齐聚洛阳。

    只等一声霹雳雷霆。

 1。7 雌雄莫辨

    先前,四将兵分二路,讨伐黄巾。董卓轻敌冒进,被困长社。战后论功行赏,本居四将之末。岂料暗中行贿张让,私改“轻敌冒进”,为“舍身诱敌”。遂擢升左将军之位。后遭侍御史刘岱弹劾,这才作罢。终位列后将军不提。

    董卓空耗钱财,却徒惹人笑。因此与刘岱、刘瑶等宗室结怨。对张让亦颇多微词。

    陇右,陈仓狭道。麦积山,獂王墓室。尘封的石壁,再被人凿开。

    古棺前,正有一人焚香祭拜。只见此人,后缀豹尾,前配虎齿,蓬发戴(华)胜,长发遮面,不见容貌。自跪棺前,庄重非常。

    麦积山,本由西獂释比一族,世代守护。西獂释比,亦守獂王血咒。唯有解“王祭仇尽”之谶,方可得脱。此谶本意,乃指需始作俑者,杀獂王之秦王祭拜,方可解仇。然四百年前,秦帝国传二世已灭。时至今日,谶言理所当然,为大汉藩王所继承。毋庸置疑。

    蓟王以随身玉佩,换得青稞麦。又误打误撞,解西獂释比一脉血咒。可谓一举两得。毛女翟姜,今为灵辉美人,精通诸多上古巫术。论渊源,似与西王母,伯仲之间。

    “王母,时候不早,当启程了。”少顷,便有同样身披蛮荒装束的女子,入室通禀。

    “好。”祭拜之人,轻轻开口,雌雄莫辨。乃当世“西王母”。

    重砌石墙,再抹岩泥。隔绝最后一丝光亮。一夜烘烤,浑然天成。

    旭日东升,矗立外室,眺望将渭水河谷拦腰截断的燔史新关。西王母言道:“关外(王母视角)便是大汉。传令,更瑶池青衣,除油彩刻画。行汉宫仪。谨言慎行,不可唐突。”

    “喏。”众瑶姬,欣然领命。

    陈仓狭道,夹于大震关、大散关之间。山谷崎岖,本不通车马。后蓟王命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凿栈道,架悬楼,天堑遂变通途。早先只为军用。后改民用。往来旅人,可无需与丝路商人争道,抄此近路入关。换言之,陈仓狭道乃是旅途,非商道。

    此举乃极大利好。大震关、大散关,专为商用。尤其蓟王和亲十夷王女,打通蜀身毒道。西南丝路自然延伸,经由大散关,连通关中。西北丝路则经大震关,入河西道,或羌中道,往来西域。为护两条丝路周全。蓟王命钟慧慧妃,坐镇大震关。又命麾下别部假司马高顺、军曲候韩浩率列城陷阵,并於夫罗、呼厨泉所部,驻守大散关。再迁骑都尉安玄,领“常山之蛇”,杨秋、梁兴、张横、成宜、田乐、伍习、阳逵、成公英,等人马,守燔史关。

    多年前,蓟王命安玄领拓荒车队南下,寻觅“越隽羌”。彼时,蓟王心想,若能寻到路径,穿越喜马拉雅,与身毒相通。而无需翻越葱岭。如此,再遣一支远征舰队出合浦、比景。二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西合围。南亚大陆,唾手可得。

    屡次南下,沿途建驿站、烽堠、坞堡、乃至城邑。再加青稞麦大获成功。高原古羌,纷纷出山相投。屯田河川谷地,逆进高原。持续汉化。

    换言之,燔史关城,亦是开拓营地。云集四方旅人,为大汉开疆辟土。

    都尉玄,乃安息国人。信奉佛教。故燔史关中颇多僧侣。西王母一行入燔史关时,正欲大队人马出关。

    队中匠人,兴高采烈。海阔天空,谈兴正浓。西王母驻车聆听,此去竟要将麦积山,凿成佛窟。

    这还了得。

    麦积乃獂王陵山。凿成佛窟,何其大不敬也!

    心中愠怒,一闪而逝。本以为远在西域,足可转圜。岂料西佛已近关中。诸夏心腹之地。

    事不宜迟。西王母遂传口谕:“不入长安,直取洛阳。”

    “喏。”车马列队入关。通关传证,一应俱全。凡遇询问,便说是关外旅人,回乡省亲。守关兵卒,核验无误,这便放行。话说,自蓟王中西域而立幕府。丝路通达,久无战事。各地百姓,常来常往。兵卒见惯不怪。

    出狭道,便是陈仓城。此城虽非蓟王所携。却早开互市。往来旅人,皆可在此贩购日常所需。话说,乔装改容,深居简出。除去独门易容术,亦无上古幻术加身的西王母一行,混迹在车队之中,并不显眼。不显山漏水,低调行事。

    此去洛阳,乃为参加天降麟子,弥月之喜。弥月礼,便是后世满月礼。时人深信,天人感应。灾异乃上帝示警。黄巾乱后,四海升平。天降麟子,再续汉祚。几成海内共识。如此盛会。怎能无“凡得道授书”,皆朝于昆仑阙之西王母驾临。

    武帝时,“七月初七,王母降”。

    掐指一算,麟子弥月之喜,亦相差不大。

    此时此刻,千里之外,京师洛阳。

    南宫黄门寺。忽有一女子,身长七尺,服青衣,乘祥云,自半空投下。

    中黄门解步呵问:‘汝何等人?竟妄入宫掖。’

    女子对曰:‘妾乃墉宫玉女王子登。王母遣我为使,七月初七,(王母)降为麟子弥月之喜。’

    解步正欲追问,女子竟化为一缕青烟,因忽不见。

    左右无不骇然。

    话说。此事,解步亦非初见。稍得幸免。急忙奔冲入玉堂殿。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

    少帝瞠目结舌。

    西王母何其尊贵。武帝尚且伏地叩首,“下席跪诺”。三百年神龙见首不见尾。岂料竟要为“麟子弥月”降临。

    “咕咚!”少帝重重吞下口涎。此事,已超出少年天子之想象。

    “速请太皇、太傅、大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