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754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754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想而知。一墙之隔,少帝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政令不出,困守死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许,何车骑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稳住心神,少帝如是作想。

    “臣以为,此事不妥。”僵持中,忽有人言。

    少帝循声眺望,正是九卿之卫尉,钱塘侯朱儁:“启禀陛下。董司徒南阳一战,固然功高。然论匡扶汉室之功,岂能与蓟王媲美乎?臣,孤陋寡闻。只知太师乃上公之首,却不知尚父,居于何处?”

    少帝亦不尽知。这便看向太傅杨彪:“太傅知否?”

    杨彪答曰:“禀陛下。老臣窃以为,尚父乃尊称也。蓟王虽号尚父,然朝中无此职。见礼当依如辅汉大将军。”言下之意,尚父虽尊,却非官职。蓟王先是开府仪同三司,后仪同大将军。又加黄钺,虎贲。单从仪制而言,早已超越大将军。因独树一帜,前所未有。故杨彪言:见礼如辅汉大将军。辅汉大将军,乃蓟王官秩。尚父,不过是尊称。并无品秩。

    少帝轻轻颔首:“蓟王数辞九锡。虽加黄钺,虎贲。然不足以彰其功。尊尚父,古而有之。宜入汉宫仪制。”少帝欲补尚父仪制。

    蓟王无难事。只需言及蓟王,朝中百官,自无有异议。

    见无人反对,少帝又问杨彪:“依太傅之见,尚父当为何秩?”

    少帝制衡之心,杨彪焉能不知:“若论尚父之秩。许,唯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之丞相,可与之相配。”

    话音未落,又起议论。

    少帝不置可否:“丞相一职,汉初曾设。却不知因何除之。”

    杨彪答曰:“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祖置一,后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再分左右二相,文帝二年复置一相。成帝始立三公。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哀帝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今汉初,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尊。”

    少帝言道:“立三公,乃为分丞相之权。若重立丞相,当位在三公上。”

    杨彪答曰:“若以前汉时三公:丞相、大司马、大司空,比今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今汉皆去‘大’字。故老臣窃以为,丞相为‘大’,当位在三公上。列上公之首。”

    少帝并太傅,师徒二人,一唱一和。百官焉不心知。董卓上位,势不可挡。唯有搬出蓟王这尊大神,用以制衡。

    果不其然。少帝言道:“既如此。尚父当仪同丞相,位上公上。”

    “陛下明见。”杨彪领群臣,肃容下拜。

    先定蓟王“尚父”仪制,再升董卓为太师。此,亦是少帝为君之道。

    不然,岂非令董卓,位在蓟王之上。

    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擢升董卓易,平衡天下难。

    一言蔽之。凡有封赏,皆需虑及蓟王。

    诚如史上,董卓覆灭,曹操迎献帝东归,加大将军,封武平侯。袁绍虎踞河北,为太尉,拜邺城侯。因大将军位在太尉上。绍耻班在曹操下,怒曰:“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曹操遂将大将军让与袁绍。自领司空,兼车骑将军。

    足见位次官秩之重。不可恣意妄为。

    不出意外。董卓位列上公之首,几成定局。

    今虽未言及。然朝野上下,皆心领神会。引来无数慨叹。少帝毕竟年幼。面对如狼似虎,秦胡贼兵,夜夜绕行宫墙。焉能不胆战心惊。

    翌日,天子传诏天下。

    定蓟王尚父仪制,“赐之大辂之服、戎辂之服”。

    辂同路,大辂,乃封赐同姓诸侯之车,又称“金车大辂”。戎辂,便是“兵车戎辂”。古时既以车、服为等级标志。故大辂、戎辂之服,乃为车、服二者。合称九锡之“车马、衣服”。

    蓟王虽数辞九锡。先帝并少帝,遂将九锡拆解,逐一赐予。

    九锡,蓟王已得其四:车马、衣服、虎贲、斧钺。

    又过二日。太医令张奉,奉命入司徒府。为董卓诊治。待稍有好转,董卓遂抱恙入朝。得陛下金口御赐,拜为太师。位上公之首。

    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

    “加命得专征伐於诸侯”。

    上公九命,可专征诸侯。

    董卓志得意满,遂大宴宾客。与党羽置酒高会,淫乐纵恣,通宵达旦。出入乘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

    风头一时无两。

    董卓所居,乃先前为司徒时府邸。位于洛阳城东南,出南宫苍龙门御道,依次为:司空府、司徒府、太尉府。合称三公府。恰逢太尉、司空,大位空悬。左右豪宅,暂皆无主。董卓遂起并府之意。

    唆使党羽上表。欲并三公府邸,立太师府。

    “董卓匹夫!”少帝怒不可遏。

    “陛下息怒。”史夫人急忙劝谏。

 1。129 欺君太甚

    “位列上公之首,犹不知足。强占三公府邸,只为一己私欲。”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少帝焉能不震怒。

    史夫人劝道:“董卓所求,不过一宅耳。以太师之尊,屈居司徒之府。确是于礼不合。”

    “三公立府至今,岂能为他一人所并。”少帝怒气未消:“昨日求官,今日求宅,明日又当何求?”

    “小不忍则乱大谋。”史夫人言道:“权且应下,徐徐图之。陛下尚不及元服,毋需在意一时之得失。”

    时局崩坏至此,少帝亦无可奈何。唯退而求其次:“三公府,断不可轻动。”

    “何不将郭下苑囿,则一赐之。”史夫人早有定计。

    “当赐何处?”少帝积怒犹存。

    “先帝曾作罼圭、灵昆苑。罼圭苑有二,东罼圭苑周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西罼圭苑周三千三百步,均在宣阳门外。”史夫人言道:“何不将东罼圭苑,赐予董卓。如此,二全齐美。”

    既满足董卓所欲,保全三公府。罼圭苑有二,舍小存大,全天家脸面。便是史夫人所谓,二全齐美。

    毕竟,罼圭苑仍在。不像其他苑囿,只此一座,送出再无。

    “东罼圭在南郭外,董卓肯否?”少帝不无担心。

    史夫人言道:“料想,董卓当无异议。”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少帝含恨而起,又拂袖而去。非不舍一座苑囿。只因董卓不知进退,欺君太甚。

    俗谓“贵易交,富易妻”。董卓一朝得势,满门鸡犬升天。

    歌姬舞姬,婢女美妾,纷至沓来。宾客盈门,便是收受财货,亦盈满堂时。人多地窄之困,随之显现。再者说来,今位居上公之首,焉能蜗居于司徒府。

    故在董卓看来,扩建公府,天经地义。料想,陛下亦欣然允之。

    这才指使党羽,代为上疏。

    然在少年天子看来。董卓所求甚多。贪残放滥,不知收敛。令其居上公高位,绝非社稷之福。

    自董卓矫杀四方将军,并十万部众起。陛下猜忌暗生。断难弥合。

    更何况,此不过是一己之私。待执掌权柄,权倾朝野时。所欲所求,又当如何,已无人知晓。

    正如史夫人所料。董卓喜得东罼圭苑,自行迁居,绝口不提三公府并。东罼圭苑居中鱼梁台,碧水环绕,围以重楼高阁,如画美景,一览无余。只需稍加改造,便可为上公府邸。

    台如其名。鱼梁,本为截水捕鱼所设。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如桥,留水门,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注曰:“梁,鱼梁。”

    鱼梁台下,亦设水门。引洛水自苑西入,而东重注于洛。背靠灵台。筑山穿池,竹木丛萃。风亭水榭,错落有致,一步一景。

    董卓并一众党羽,于台上置酒高会。夜夜笙歌,通宵达旦。

    直到这日,党魁张俭,投书谒见。

    董卓宿醉将醒,浑浑噩噩。将拜帖随手掷出:“不见。”

    “太师且慢。”便有女婿牛辅劝道:“少府张俭,乃党人魁首。朝中内外,皆有党人居于要职。此来,必事出有因。”

    “哦?”董卓这才醒悟。略作思量,遂言道:“沐浴更衣,请少府台上相见。”

    “喏。”

    待梳洗更衣,董卓台下相迎。

    “拜见太师。”张俭先礼。

    董卓甚喜:“见过少府。”

    “冒昧来访,未携厚礼。还望太师见谅。”张俭先告罪。

    “少府严重。请台上一叙。”张俭素有重名,非贪财之辈。董卓自不以为意。

    “位列上公之首,犹不知足。强占三公府邸,只为一己私欲。”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少帝焉能不震怒。史夫人劝道:“董卓所求,不过一宅耳。以太师之尊,屈居司徒之府。确是于礼不合。”

    “三公立府至今,岂能为他一人所并。”少帝怒气未消:“昨日求官,今日求宅,明日又当何求?”

    “小不忍则乱大谋。”史夫人言道:“权且应下,徐徐图之。陛下尚不及元服,毋需在意一时之得失。”

    时局崩坏至此,少帝亦无可奈何。唯退而求其次:“三公府,断不可轻动。”

    “何不将郭下苑囿,则一赐之。”史夫人早有定计。

    “当赐何处?”少帝积怒犹存。

    “先帝曾作罼圭、灵昆苑。罼圭苑有二,东罼圭苑周千五百步,中有鱼梁台,西罼圭苑周三千三百步,均在宣阳门外。”史夫人言道:“何不将东罼圭苑,赐予董卓。如此,二全齐美。”

    既满足董卓所欲,保全三公府。罼圭苑有二,舍小存大,全天家脸面。便是史夫人所谓,二全齐美。

    毕竟,罼圭苑仍在。不像其他苑囿,只此一座,送出再无。

    “东罼圭在南郭外,董卓肯否?”少帝不无担心。

    史夫人言道:“料想,董卓当无异议。”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少帝含恨而起,又拂袖而去。非不舍一座苑囿。只因董卓不知进退,欺君太甚。

    俗谓“贵易交,富易妻”。董卓一朝得势,满门鸡犬升天。

    歌姬舞姬,婢女美妾,纷至沓来。宾客盈门,便是收受财货,亦盈满堂时。人多地窄之困,随之显现。再者说来,今位居上公之首,焉能蜗居于司徒府。

    故在董卓看来,扩建公府,天经地义。料想,陛下亦欣然允之。

    这才指使党羽,代为上疏。

    然在少年天子看来。董卓所求甚多。贪残放滥,不知收敛。令其居上公高位,绝非社稷之福。

    自董卓矫杀四方将军,并十万部众起。陛下猜忌暗生。断难弥合。

    更何况,此不过是一己之私。待执掌权柄,权倾朝野时。所欲所求,又当如何,已无人知晓。

    正如史夫人所料。董卓喜得东罼圭苑,自行迁居,绝口不提三公府并。东罼圭苑居中鱼梁台,碧水环绕,围以重楼高阁,如画美景,一览无余。只需稍加改造,便可为上公府邸。

    台如其名。鱼梁,本为截水捕鱼所设。以土石筑堤横截水中,如桥,留水门,置竹笱或竹架于水门处,拦捕游鱼。《诗·邶风·谷风》:“毋逝我梁”。注曰:“梁,鱼梁。”

 1。130 佣兵公会

    太傅杨彪叹道:“党魁,先前便屡次上疏。言,陛下未及元服,便急于亲政,与宗法不合。乃取祸之道。今替董卓表奏,许,亦是此因。”

    “唉……”少帝一声长叹:

    “‘及至禹、汤、盘庚、武丁,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后‘周室衰,礼法堕’。

    ‘礼者,治之始也’,故‘隆礼重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法者,治之端也’,治国‘必将修礼以齐朝,正法以齐官’。‘其百吏好法,其朝廷隆礼’。

    ‘用刑政治百姓,备礼义待君子’,“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故非礼,是无法也』’。

    ‘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厉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是为‘先教后诛,先礼后法’也。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少帝将疏中所录历代先贤明言警句,娓娓道来:“少府乃天下士人之首。视礼法如命,朕岂不自知。”

    “有教无类,先教后诛。先礼后法,四海升平。’’杨彪言简意赅。

    少帝叹道:“少府亦崇荀子。”

    “荀子‘隆礼重法’,承儒家之精要,集百家之大成。乃蓟国大儒学之始也。”太傅语透深意。

    “少府苦心,朕已尽知。”少帝话锋一转:“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董卓既为上公之首,执宰朝堂,亦无可厚非。”杨彪言道:“陛下宜当早立三公,以为制衡。”

    少帝心领神会:“何人可为三公。”

    “射声校尉马日磾,卫尉朱儁,廷尉皇甫嵩。可为三公。”

    朱儁,皇甫嵩,曾为左右车骑将军,共灭南北黄巾。忠肝义胆,断不会与董卓同流合污。射声校尉马日磾,出身经学名门,又与蓟王沾亲带故。三人正当其用。

    少帝欣然应允:“何人可继之?”

    “崔烈、许相可继之。”杨彪又答。

    “许相曾任侍中,与十常侍互为表里。此人素媚内官。太傅因何荐之?”少帝不解。

    “正因其阿谀曲从,可左右互济也。”杨彪答曰。言下之意,可居中调和,不至双方矛盾激化。

    少帝信服:“太傅老成谋国,朕甚幸之。”

    “老臣,惶恐。”杨彪肃容下拜。

    秋,七月,以射声校尉马日磾为太尉。卫尉朱儁为司空,廷尉皇甫嵩为司徒。崔烈、许相继之卫尉、廷尉。宗室刘虞为太常,南阳刘弘为光禄勋,侍中刘艾继为宗正,张温为大司农,司马儁仍为大鸿胪,王允仍任太仆,党魁张俭继为少府。

    桓典稳坐司隶校尉。司马芳守河南尹。司马防为洛阳令。

    太师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