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16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816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靖陵扼国之西境。正因路远,故提前一日出行。

    多年前,靖王陵山便已重修毕。围绕凤凰陵山,靖陵县城,亦营造毕。原北平城,改北平关。与南关共扼东西国境。前北平关长,许家少主许定,今为北关令。葛陂黄巾渠帅彭脱,为北关尉。与太行八径内,黑山城塞,上下呼应。周遭四郡亡胡,及并州南匈奴,多有部民翻山往来,互通有无。先前,靖陵令赵商,请开互市。蓟王自当应允。

    赋税大增,足钱可用。稍后,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八径由此通达。并州部民,无需穿代郡、上谷,远赴楼桑。只需经八径,横穿太行,便可于靖陵互市。靖陵因而繁盛。更有将作寺良匠,掘深井热泉,令徐水四季不冻。将靖陵并入千里黄金水道。繁华更胜。

    蓟王本欲乘船上陵。奈何三足踆乌船宫,已入船坞修缮整备,持续升级优化。工期尚未过半,不宜擅动。于是遂改为车行。

    机关橇车,温暖如春。鲜卑良马,能耐极寒。冰雪出行,人马皆披冬装。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热汤沐浴,温酒暖身。路上车马,络绎不绝。尤其趁国境之外,雪大路封。国人走亲访友,蔚然成风。

    曾有人戏言。隆冬时节,方为蓟(人之)国。此言非虚。

    一季辛劳,颗粒归仓。河海冰封,绝迹外商。北疆万里冰封。唯千里蓟国渠,碧水东流。冬季保暖防寒,日臻大成。重重利好,助推游兴正浓。《圩田制》,户不析产。子女迁往异地安居,屡见不鲜。正腊假期,举家团圆,俱贺岁。

    驷马安车,日行三百里。日薄西山,入靖陵县。

    郑门十贤之,靖陵令赵商,携县中属吏,已在县界驿馆,恭候多时。

    蓟王传令,前方引路。

    门下并閣下,二署前车,这才稍稍放慢车速,由靖陵车队当先。先前二署,你追我赶,并驾齐驱。门下并閣下,封国及幕府。进退有度,竞相争先。亦是蓟王所愿。争强好胜之心,人人兼而有之。只需善加导引,公平竞争。你追我赶,奋勇争先。自于国有利。

    “夫君且看。”公孙王后,掀帘惊呼。

    只见一座雄城,如凤落山巅。

    自上而下,外圆内方,三道城郭。悬楼飞阁,巍巍垒垒,错落错落。比函园二崤城,亦不逞多让。

    “无怪人称凤西(栖)城。”公孙王后赞叹。

    “国中二十七县,大略如此。”蓟王笑道。蓟国营城术,何必多言。

    左侧秦后亦赞:“‘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乃大吉之兆也。”

    蓟王轻轻颔首:“先祖择此陵山,亦称别具慧眼。”

 1。274 有凤来仪

    稍后再看。

    …………………………………

    陵山,既是王陵,又是陵邑。

    城北所居,皆是守陵人。十里函园,蓟王陵。七里纵横,靖王陵。认祖归宗,兹事体大。前汉中山王裔。与今汉河间王裔,亦是同堂异室。

    “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却不知先帝入京时,可有此等阵仗。

    车入靖陵,山呼海啸。民众盛装列队,焚香道旁。蓟国兼容并蓄,包罗万种。此城亦不例外。

    绕城一周,再入中郭。此乃靖陵令赵商,有意为之。豪情壮志,溢于言表。譬如蓟国四百城港。大多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呕心沥血,亲力亲为。数十万吏民,上下勠力。终成正果。心中骄傲,可想而知。

    如此,盘旋而上。迟入靖王陵。

    仰望宫殿堆光如昼。俯瞰万家灯火阑珊。华灯初上,游人如织。随行百官,俱有荣焉。

    先祖长眠之地,需沐浴斋戒。诸事不宜。

    然临行时,王太后叮嘱。先祖乃享乐之君。当不避宴饮。

    蓟王遂命靖陵令赵商。于东西偏殿设宴。今夜注定无眠。

    上陵礼,通常多祭祀先帝。比如灵帝在位,祭祀桓帝。少帝继位,改祭灵帝。以此类推。然蓟王祖上,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直至少复祖爵。百余年,皆无王出。故国中大儒谏言,当略过列祖,直追先祖。其用意,不言而喻。

    蓟王从谏如流。上陵礼,只祭中山靖王。

    靖陵令赵商精心布置,准备许久。夜宴俭奢得当,亦合时宜。通宵达旦,待“昼漏四十八分六,夜漏五十三分八”。蓟王罢筵,百官列队,行上陵礼。

    稍后还行成妇礼。收秦后入家门。

    直至礼毕。

    一言蔽之。靖王陵,亦是奇观。凡有奇观,必得大利。

    稍后,蓟王携百官、四姓亲家妇女、外国朝者侍子等,循路下山,返回王都。

    城中百姓,扶老携幼,齐来相送。靖陵令赵商,恭送至县界。

    一日往返,经久不衰。百姓思之不忘。

    正当蓟国上陵车队,挑灯夜行。

    董卓沐浴薰蒸,车驾入城。赴阳安长公主宴。

    长公主与不其侯,连生数子,足见伉俪情深。唯有一女,虽是庶出,却视为掌上明珠。有京中大相者言,此女贵不可言。不其侯夫妇,自深信不疑。

    “丞相,不其侯府至矣。”车外牛辅,抵窗言道。

    “哦。”

    “中门大开,长公主亲出相迎。”牛辅依次看过:“别无异常。”

    “甚好。”董卓遂下车相见。

    “老臣,拜见长公主。”董卓先礼。

    “丞相免礼。”长公主和颜悦色:“请入府一叙。”

    “喏。”董卓窃据高位,杀人如麻又历经磨难。举手投足,与先前判若两人。便如长公主,亦忌惮三分。

    本以为必大堂设宴,满座高朋。岂料长公主出人意表,化繁为简。于后院亭中设宴。除去长公主并董卓二人。再无高朋。

    董卓即来则安。牛辅先领军中虎狼,恨不能将后院掘地三尺。再加麾下已将不其侯府,围成铁桶一般。另有不其侯身陷囹圄,生死皆在董卓一念之间。

    有何惧哉。

    驻足远眺,董卓兴致勃勃,手指发问:“此亭何名?”

    长公主笑答:“凤仪亭。”

 1。275 天下正色

    董卓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又觊觎万年公主。

    普通庸脂俗粉,自难入法眼。

    不料轻瞥一眼,惊为天仙。

    四舞姬,轻云蔽月,流风回雪;鸾回凤翥,佚貌仙姿。一颦一笑,勾魂夺魄。举手投足,万种风情。

    便如董卓,亦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便是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亦不过如此。”一舞作罢,董卓落杯慨叹。

    不料骤起清音,竟驱尽靡靡之音。

    另有舞姬,乘轻云下坠。凌然高绝,飘然若仙。

    观者无不自惭形秽。光彩夺目,饶是色胆包天一老贼,亦举袖遮面。不敢正视。

    忽觉寒气逼人。落袖窥之。只见秋水长剑,三寸寒芒正悬于颈前。

    我命休矣。董卓浑身恶寒。

    四肢僵直,正不知所以。

    香风拂面,花开春暖。

    原是长袖剑舞。

    董卓惊魂初定,不敢造次。

    见机一到。长公主举杯笑道:“舞姬皆出自宫廷。乃先帝所赐。夫君视如珍宝,从不示人。”

    “汉宫飞燕自风流。”先观扉丽,再生胆寒。先扬后抑,反激董卓征服私欲。

    传闻,赵飞燕出身长安平民之家,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独创“掌上舞”、“踽步”。后为(成)帝大幸,称赵后。汉宫歌舞,受其影响至深。

    “丞相既喜飞燕舞。妾,便将五女,一并送上鱼梁台。亦是,成人之美。”长公主强压心头鹿撞,谈笑如常。

    “哦?”董卓喜形于色:“多谢长公主。老夫愧领之。”

    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见董卓醉眼朦胧,毕露。长公主这便起身罢筵。

    命牛辅入内,将董卓扶出。

    见身后有舞姬,翩翩跟随。知乃长公主所赐,牛辅暗吞口涎,不敢多问。登车时,五女自入后车,呼啸而去。

    目视董卓车驾远去。长公主表情变幻,莫测天机。

    “连夜出城。”

    “此时,城门已闭。明日……”觉察长公主目光不善,心腹宫人,急忙止语。

    “明日见生死。今夜不走,更待何时。”长公主心意已决:“董卓既出,我等跟随,有何不可。”

    “喏。”

    不及收拾,长公主轻车简从,出洛阳城。直入函园,这才安心。所幸,城门校尉赵延,与不其侯素有来往。且长公主自报家门,亦无人拦住。

    一夜无话。

    鱼梁台,后殿。

    “丞相,丞相,丞相?”心腹中郎将牛辅,殿外轻唤。

    “何事?”董卓宿醉未醒,头痛欲裂。话说,董卓出身西凉,颇有酒量。昨夜赴长公主宴,竟贪杯误事。万幸长公主,不敢加害。否则,悔不及也。

    “黄门令前来传诏。”牛辅恭声答曰。

    “不见。”董卓颇不耐烦。

    “喏。”不等牛辅退步转身,董卓忽又想起一事。

    “且慢。”

    “卑下在。”牛辅又躬身近前。

    “先问何事,再做计较。”稳妥起见。

    “喏。”

    须臾,牛辅再回:“回禀丞相,黄门令言,陛下欲行赐婚。故请丞相入宫相见。”

    果不其然。董卓不疑有他:“请少令稍待。”

    “遵命。”牛辅再去传语。

    一来二回,董卓渐渐酒醒:“来人。”

    “奴婢在。”便有宫人,齐声应答。

    “洗漱更衣。”

    “喏。”

    入宫觐见,当一丝不苟,不可马虎。董卓贵为丞相,又为上公之首。冠服隆重,可想而知。

    尤其腰大十围,肌肥肉重,。数位宫人合力服侍,亦颇为吃力。好容易披装齐整,对镜一照。便粗声言道:“速取冠来。”

    “喏。”便有一人,捧冠近前。

    “你是何人?”董卓粗中有细。凡近身侍妾,皆知之甚祥。

    “丞相昨日赴宴,长公主以奴婢等相赠。”宫人答曰。

    董卓如何能不记起:“抬起头来。”

    果是人间绝色。

    董卓不由淫心大动。正欲白日宣淫,一泻千里。奈何天子相召,不得不去。唯先行忍住,稍后不迟。终归身居大位,总有轻重缓急。

    既入鱼梁台,插翅难飞。

    “某,去去便回。”董卓趁双手取冠,瓮声笑问:“美人何名?”

    “奴婢……”忽见惠文冠上,附蝉貂尾。舞姬灵光一现:“名唤『貂蝉』。”

    正如赵氏飞燕。飞燕亦是名号。貂蝉,必是舞姬名号。至于姓甚名谁,月下花前,美人如玉,还有何所谓。

    “某已记下。”董卓自去。

    “义父。”吕布人马如龙。并黄门令左丰,已恭候多时。

    “我儿前方开道。”董卓龇牙一笑。

    “得令。”吕布领麾下精骑,为前驱。牛辅引车驾出坞,浩浩荡荡奔向洛阳城。

    入城时,忽见道旁一方士,持幡而立。幡上白巾黑字,上下各书一“口”字。

    “此何意?”董卓问左右。

    牛辅摇头道:“实不知也。”

    “游方术士,故弄玄虚。丞相何必在意。”便有心腹进言道。

    董卓这便作罢。

    奴婢……”忽见惠文冠上,附蝉貂尾。舞姬灵光一现:“名唤『貂蝉』。”正如赵氏飞燕。飞燕亦是名号。貂蝉,必是舞姬名号。至于姓甚名谁,月下花前,美人如玉,还有何所谓。

    “某已记下。”董卓自去。

    “义父。”吕布人马如龙。并黄门令左丰,已恭候多时。

    “我儿前方开道。”董卓龇牙一笑。

    “得令。”吕布领麾下精骑,为前驱。牛辅引车驾出坞,浩浩荡荡奔向洛阳城。

    入城时,忽见道旁一方士,持幡而立。幡上白巾黑字,上下各书一“口”字。

    “此何意?”董卓问左右。

    牛辅摇头道:“实不知也。”

    “游方术士,故弄玄虚。丞相何必在意。”便有心腹进言道。

    董卓这便作罢。

    入城时,忽见道旁一方士,持幡而立。幡上白巾黑字,上下各书一“口”字。“此何意?”董卓问左右。

    牛辅摇头道:“实不知也。”

    “游方术士,故弄玄虚。丞相何必在意。”便有心腹进言道。

    董卓这便作罢。

    入城时,忽见道旁一方士,持幡而立。幡上白巾黑字,上下各书一“口”字。“此何意?”董卓问左右。牛辅摇头道:“实不知也。”

    “游方术士,故弄玄虚。丞相何必在意。”便有心腹进言道。

    董卓这便作罢。

 1。276 命丧宫门

    稍后再看。

    …………………………

    董卓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又觊觎万年公主。普通庸脂俗粉,自难入法眼。

    不料轻瞥一眼,惊为天仙。

    四舞姬,轻云蔽月,流风回雪;鸾回凤翥,佚貌仙姿。一颦一笑,勾魂夺魄。举手投足,万种风情。

    便如董卓,亦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便是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亦不过如此。”一舞作罢,董卓落杯慨叹。

    不料骤起清音,竟驱尽靡靡之音。

    另有舞姬,乘轻云下坠。凌然高绝,飘然若仙。

    观者无不自惭形秽。光彩夺目,饶是色胆包天一老贼,亦举袖遮面。不敢正视。

    忽觉寒气逼人。落袖窥之。只见秋水长剑,三寸寒芒正悬于颈前。

    我命休矣。董卓浑身恶寒。

    四肢僵直,正不知所以。

    香风拂面,花开春暖。

    原是长袖剑舞。

    董卓惊魂初定,不敢造次。

    见机一到。长公主举杯笑道:“舞姬皆出自宫廷。乃先帝所赐。夫君视如珍宝,从不示人。”

    “汉宫飞燕自风流。”先观扉丽,再生胆寒。先扬后抑,反激董卓征服私欲。

    传闻,赵飞燕出身长安平民之家,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独创“掌上舞”、“踽步”。后为(成)帝大幸,称赵后。汉宫歌舞,受其影响至深。

    “丞相既喜飞燕舞。妾,便将五女,一并送上鱼梁台。亦是,成人之美。”长公主强压心头鹿撞,谈笑如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