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28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828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光禄勋下设七署。其中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计百二十八人,为天子宿卫侍从;另有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八百、羽林右骑九百,任宿卫侍从,并“出充车骑”。

    “虎贲中郎将,主虎贲(武骑)千五百人,(虎贲)郎多至千人。”

    羽林、虎贲,半斤八两。

    羽林中郎将李傕,骤然发难。领麾下心腹羽林郎,奇袭玉堂殿。不料虎贲中郎将王越,应对得当。麾下虎贲郎,身手了得。将李傕所携羽林郎,拦在阶下。

    二将各自传命。左右羽林骑,并虎贲武骑,各自驰援。迎头相撞,杀成一团。

    此时,是非难断。唯信袍泽,砍杀对面。

    城内城外,杀成一团。

    不觉已,天光微亮。

    洛阳内外,遍地伏尸,血流成河。

    北宫朱雀阙前,张济进退无据,心急如焚。吕布、王允,已入南宫玉堂殿伴驾。城外上林军,亦攻上鱼梁台,拿下王允一门老小。

    然董侯得安,万事休矣。

    便在此时,忽有一宫装妇人,赶来相见。

    正是神出鬼没“史夫人”。

    “夫人何来。”张济不知皮囊之下,究竟何人。

    “今已稳操胜券,将军何故无为。”史夫人笑问。

    “何来胜券。”张济不解。

    “吕布王允,领兵入宫,护驾董侯,清剿残敌,正难自顾。城门校尉赵延,些许门卒,守如何能当将军,背后一击。”史夫人言道:“只需杀散门卒,火烧十二城门,大事成矣。”

    “放上林军入城。”张济心领神会。

    “二路兵分,南北夹攻。五千秦胡,见大势已去,必军心不稳。那时,再行招降。吕布众虓勇,亦必败无疑。”史夫人言之凿凿。

    张济焉能不信:“便依夫人所言!”

    洛阳,北邙阪。

    一夜行军,曹操引军至此。

    “明公且看!”夏侯惇遥指天际。

    果见烟柱冲天,笼罩浓烟。

    正是洛阳北门。

    “莫非王允已死。”曹操一时惊疑不定:“可有细作来报。”

    “并无。”夏侯渊答曰。

    王允生死未卜。曹操所藏荀彧锦囊,不知可否观瞻。

    夏侯惇知曹操所虑,遂进言道:“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主簿纵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洛阳时局,亦不可尽知也。”

    曹操这便醒悟:“元让所言极是。”

    再无迟疑。取囊中妙计一观。

    “嘶——”饶是『乱世枭雄』(注①)曹孟德,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闭目稳住心神。曹操一声令下:“传令,速绕行西郭,窃据上林苑。”

    “喏!”夏侯兄弟,奉命而动。

    旋门关大营,中军大帐。

    “报——”斥候快马来报:“洛阳兵乱,城门火起。”

    “胜负如何。”袁绍忙问。

    “未可知也。”

    “蓟王又如何。”袁术又问。

    “函园,山门紧闭,兵马未动。”斥候答曰。

    二袁四目相对,皆心有戚戚。

    “玄德,真乃人臣也。”袁绍慨叹。

    张济等人,慌不择路,退入北宫。南宫羽林卫,正与虎贲郎,同室操戈。

    时光禄勋下设七署。其中羽林中郎将所属“羽林郎”,计百二十八人,为天子宿卫侍从;另有羽林左、右监所属羽林左骑八百、羽林右骑九百,任宿卫侍从,并“出充车骑”。

    “虎贲中郎将,主虎贲(武骑)千五百人,(虎贲)郎多至千人。”

    羽林、虎贲,半斤八两。

    羽林中郎将李傕,骤然发难。领麾下心腹羽林郎,奇袭玉堂殿。不料虎贲中郎将王越,应对得当。麾下虎贲郎,身手了得。将李傕所携羽林郎,拦在阶下。

    二将各自传命。左右羽林骑,并虎贲武骑,各自驰援。迎头相撞,杀成一团。

    此时,是非难断。唯信袍泽,砍杀对面。

    城内城外,杀成一团。

    不觉已,天光微亮。

    洛阳内外,遍地伏尸,血流成河。

    北宫朱雀阙前,张济进退无据,心急如焚。吕布、王允,已入南宫玉堂殿伴驾。城外上林军,亦攻上鱼梁台,拿下王允一门老小。

    然董侯得安,万事休矣。

    便在此时,忽有一宫装妇人,赶来相见。

    正是神出鬼没“史夫人”。

    “夫人何来。”张济不知皮囊之下,究竟何人。

    “今已稳操胜券,将军何故无为。”史夫人笑问。

    “何来胜券。”张济不解。

    “吕布王允,领兵入宫,护驾董侯,清剿残敌,正难自顾。城门校尉赵延,些许门卒,守如何能当将军,背后一击。”史夫人言道:“只需杀散门卒,火烧十二城门,大事成矣。”

    “放上林军入城。”张济心领神会。

    “二路兵分,南北夹攻。五千秦胡,见大势已去,必军心不稳。那时,再行招降。吕布众虓勇,亦必败无疑。”史夫人言之凿凿。

    张济焉能不信:“便依夫人所言!”

    洛阳,北邙阪。

    一夜行军,曹操引军至此。

    “明公且看!”夏侯惇遥指天际。

    果见烟柱冲天,笼罩浓烟。

    正是洛阳北门。

    “莫非王允已死。”曹操一时惊疑不定:“可有细作来报。”

    “并无。”夏侯渊答曰。

    王允生死未卜。曹操所藏荀彧锦囊,不知可否观瞻。

    夏侯惇知曹操所虑,遂进言道:“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制胜者,谓之神’。主簿纵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洛阳时局,亦不可尽知也。”

    曹操这便醒悟:“元让所言极是。”

    再无迟疑。取囊中妙计一观。

    “嘶——”饶是『乱世枭雄』(注①)曹孟德,亦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闭目稳住心神。曹操一声令下:“传令,速绕行西郭,窃据上林苑。”

    “喏!”夏侯兄弟,奉命而动。

    旋门关大营,中军大帐。

    “报——”斥候快马来报:“洛阳兵乱,城门火起。”

    “胜负如何。”袁绍忙问。

    “未可知也。”

 1。4 各怀鬼胎

    难得小小年纪,董侯竟能窥破天机。

    许便是所谓“旁观者清”。

    事实上,无论董重还是张济。皆各有图谋。

    依董重之意,杀王允、诛吕布,既为除董侯左右双臂,清君侧亦为胁之以威。而后独掌大权,“奉天子以令不臣”。事后蓟王怪罪,弃张济等凉州武臣,亦不足为惜。

    而就张济而言,事成之后,杀董重亦是必然。甘冒夷三族之风险,提头造反,岂能只为他人做嫁衣。待王允、吕布并董重,悉数伏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为防蓟王传檄天下,扶立史侯重登大位,大赦天下,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反观关东群雄。袁绍、曹操、乃至孙坚,亦各有所图,并不相同。

    一言蔽之,各怀鬼胎。

    或又有人问,终归一人之下,总有掣肘,何不自立山头。

    史上袁术,便是例证。更何况,时下蓟王大汉一藩,统御百万大军。攻无道而伐不义,福莫大焉。

    需时刻铭记。大汉家、国、天下,三级封建体制:天下最大,而后为国,其次为家。与之对应,皇权、王权、侯权。

    蓟王威震天下,总王权之极。亦不免,三权居中,屈居次席。

    时至今日。普天之下,能制衡蓟王者,唯汉家天子。故无论何人,皆不敢不奉天子。此便是所谓大义。失去天子蒙荫,皇权遮蔽。暴露于王权之下。即刻大祸临头,生死不过旦夕。

    此亦可唤做礼法,或称道义。

    《汉纪·高祖纪一》:“夫立典有五志焉:一曰达道义,二曰彰法式,三曰通古今,四曰著功勋,五曰表贤能。”

    五志立典(著书立传),道义为先。

    后世如何,暂且不论。此便是时下,最大的操守,亦是最大的规矩。无可幸免。

    又有天生不凡,知前后五百年者,不服:某可例外乎?

    且先看王莽。而后扪心自问:某比(王)莽何如?

    双传奇难度下。不先入乡随俗,洞悉天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上来便强点科技树,逆天而行,活不过三集。论《明主的养成》前,先学《穿越众自我修养手册》并《异世求生指南》(注①)。

    知微见著。

    蓟王假陪葬王陵,除占地之危。足见一斑。诸如《二十等爵》、《圩田制》、《寄舱劵》、《寄田券》……笔笔皆有所出,刨根皆有来由。

    看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蓟王皆是在前人种种举措之上,再行革新。实则不然。

    如此,继往开来,传承有序。又有何人见疑?

    言归正传。

    城门校尉赵延,严防死守。不料张济背后一击。门卒非死即伤,门候非逃既降,十二城门先后陷落,被付之一炬。

    张济“病急乱投医”。以为史夫人授意,乃为放上林军入城相助。看似亦如此。实则,乃是向关东群雄,通风报信。

    合肥侯并史侯,暗中结盟,早有默契。欲平分天下。

    郭汜、樊稠,领八千上林军,蜂拥入城。与张济北军五校,合兵一处。

    “如何?”二人异口同声。

    “王允、吕布,固守南宫,急切间,断难攻下。”张济先答。

    “陛下何在?”郭汜又问。

    “陛下亦在宫中。”张济又答。

    “大将军有令,只清君侧。”郭汜亦杀红眼:“若王允、吕布,胁迫天子,如之奈何。”

    张济却不说破:“先破南宫,再言其他。”

    “也好。”眼看天光大亮,郭汜这便言道:“你我各攻一门,(玉堂)殿前合兵。”

    “好。”

    城西上林苑。

    趁郭汜、樊稠倾巢而出,苑中大营空虚之际。曹操引军奇袭,兵不血刃,占据此地。而后内松外紧。逼问通传号令,又命斥候更换营中衣甲,往来游弋,警备周遭。

    “报。”不等清点完辎重粮草,便有斥候来报:“洛阳四门火起,上林军已入城中。”

    “二宫如何。”曹操遂问。

    “北宫今为张济所据,正于李傕等人,攻打南宫。”

    “南宫尚余多少守军。”曹操又问。

    “许有数千之众。”斥候答曰:“城中细作言,先前羽林并虎贲,亦起冲突。皆有死伤。”

    “必是羽林中郎将,李傕兵乱。”曹操言道:“内外夹攻,南宫恐难保全。”

    “明公当速决。”夏侯渊劝道。

    “妙才莫急。”曹操笑道:“主簿早有妙计。只需依计行事,此行必不会空手而还。”

    “喏。”

    见夏侯渊来看,夏侯惇又进言道:“城门大火,烟柱冲霄,百里可见。料想此时,袁绍已破旋门关。轻车半日可达。若被其争先……”

    “元让多虑也。”曹操笑道:“袁绍乃我好友。其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实不足为惧。”

    夏侯渊疑道:“既‘见利忘命’,今洛阳内乱,四门大开,正是取利之机也。明公,因何无惧?”

    “小利忘命,大事惜身。”曹操笑道:“今为关东盟主,兹事体大,岂不惜身。”

    “原来如此。”二人拜服。

    言及此处,曹操又叹道:“袁绍出身名门。关东豪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乃『据土人雄(注②)』也。”

    言罢,忽听二崤城,号角雄浑。

    曹操眼中,精光一闪:“又不出主簿所料也。”

    旌旗蔽日,山门大开。

    军门都尉华雄,领王骑五百为先锋。

    稍后八校各领精锐,鱼贯下山。入城驰援。

    沿途乱军,不敢与敌。望风逃窜。

    华雄一马当先,攻入万岁坞。先救王允家小,命人护送上山。又拨马入城,解南宫之危。

    便在此时,猛虎孙坚,领麾下千骑,亦由东向西,奔冲入城。

    张济等人,眼看败局已定。

    不料前方将士高呼:“宫门已破!”

    “妙极!”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张济一声令下:“诛王吕、清君侧!”

    “诛王吕、清君侧!”

    五校并上林军,蜂拥入宫。

    “不杀西凉人!”羽林中郎将李傕,亦奋起反击。

 1。5 奉身以死

    稍后再看。

    ………………………

    见西凉兵马,蜂拥而入。

    守备玉堂之秦胡兵,心中惊疑,可想而知。

    “不杀西凉人!”李傕趁机脱困。

    后退无路,唯有向死而生。洛阳九五雄城。南北长而东西短。若等天光大亮,无处遁形。函园雄兵并关东联军,东西夹攻。败局定矣。

    张济、李傕、樊稠、杨定,西凉四将,命悬一线。心中急迫,皆化成一腔杀气。势如疯虎,冲杀在前。

    麾下西凉兵,亦激血勇。浑身浴血,攻势如潮。

    王允、吕布伴驾左右,未曾轻动。玉堂宫门先破,秦胡兵并西林众,水泄不通。各据殿前石阶,寸步不让。刀枪并举,血肉迸溅。

    金戈四起,惨叫不断。

    殿中胆小如黄门,早已心惊胆战。董侯亦面无血色。

    “陛下,陛下!”便在此时,忽听殿前叫喊。

    董侯似曾耳闻,却又不知究竟何人。

    “且看何人叫嚣。”王允徐徐睁眼。

    “喏。”殿中虎贲,奉命而出。

    须臾回报:“禀陛下,乃长信少府,殿前求见。”

    “莫非是舅父。”董侯一喜:“速入殿相见。”

    “喏。”

    “臣,王斌,叩见陛下。”果是王斌。王斌乃王美人兄长。论亲疏,董侯自当新任。

    “少府,所为何来?”毕竟为人主,不可徇私。

    “禀陛下,臣此来,乃为救社稷,存国祚。”王斌答曰。

    “当何所为?”董侯忙问。

    “请陛下移驾云台。”王斌答曰。

    “不可。”不其侯伏完,急忙劝谏:“陛下万金之躯,不可轻动。若为流失所害,追悔莫及。”

    董侯略作思量,又问道:“云台之上,有何玄机。”

    王斌答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