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刘备的日常 >

第869部分

刘备的日常-第869部分

小说: 刘备的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匚藓蠊酥恰

    甄都城东南,都关城,新立车骑将军大营。

    秦为都关县。前汉沿袭,属山阳郡。今汉撤县,并入鄄城。

    “濮水首受济(水)于封邱县,东北,至都关入羊里水者也”,“瓠子(瓠子口)北有都关县故城,县有羊里亭”。既此。

    新募三万游兵,分与麾下六健将,日夜操练。士气高昂,颇得章法。

    日暮时分。便有数骑驰入城中。正是司隶校尉李肃。

    李肃与吕布乃同乡,洛阳时便为引为知己。吕布待之以兄长。李肃视之以手足。先前共谋诛董,二人亦齐心同力。堪称刎颈之交。

    闻李肃过路来投,吕布急忙出帐相迎。

    见李肃表情有异,吕布心头一凛。

    共入大帐,吕布先问:“兄长,所为何来?”

    “奉先,可知时局乎?”李肃不答反问。

    “未知也。”吕布摇头。

    “‘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李肃字字诛心:“关东名门豪右,欲逐曹孟德也。”

    “何人谋反。”吕布怒从心起。

    “八厨张邈。”李肃实言相告。

    “太师府长史。”吕布大惊。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反水不收,后悔无及’。”李肃目光如炬,附耳言道:“愚兄此来,乃为劝奉先,起兵举义。”

    “兄长欲说吕布谋反乎。”吕布杀气四溢。

    “只逐曹孟德,何言反乎?”李肃狡辩。

    吕布愤而起身:“我与孟德,皆为陛下所封,太师所立。今孟德有功无过,陛下亦无诏命,太师更无敕令。如何擅自兴兵。若从兄长之言,岂非谋反乎?”

    “时局如此,如之奈何。”李肃不为所动。

    “多说无益,兄长自去。”吕布逐客:“来人!”

    “卑下,在。”便有将校,披甲入帐。

    “送李校尉出营。”言罢,吕布拂袖而去。

    为首一人,却按剑答道:“恕卑下,不能从命。”

    “大胆!”吕布怒急拔剑。

    忽闻兵戈大作,步声四起。数百弓弩手,已将中军大帐,团团围住。手中强弩,直指吕布周身要害。纵然万夫莫敌,乱箭之下,亦难保全。更何况,非战之时。吕只穿戎装战袍,并未披甲。

    “你究竟是何人。”吕布切齿言道。

    “回禀将军,卑下寿张张超。”为首将校答曰。

    “东平张邈,是你何人。”吕布已有所悟。

    “正是家兄。”张超答曰。

    “莫非,营中三万游卒,皆随尔等谋反乎。”吕布恨急。此乃贼人之计也。

    “然也。”张超掷地有声。

    事已至此。李肃这才叹气出声:“非奉先不智,亦非太师不察。只因此连环计,乃出……”

    “何人?”吕布逼问。

    “区区在下。”声犹在耳,人已入帐。

    正是曹操心腹幕僚,谋主陈公台。

    吕布心中惊惧,可想而知。

    “如将军所料,泰山贼,乃关东群雄冒充。只为引卫将军东征,令甄都空虚。”陈宫这便道破天机:“将军今若从之,兖州千里之地,明日易主也。如若不从。”

    “不从又如何。”吕布反问。

    陈宫肃容下拜。

    便有乱军,将六健将,五花大绑,押入帐中。

    “将军!”六健将,仍云山雾罩,不明就里。

    “太师又当如何。”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吕布又能如何。

    “太师总朝政,乃大汉栋梁。”陈宫答曰:“只逐曹孟德。非弑君谋反。”

    “天子又如何。”吕语气稍缓。

    “天子九五之尊,岂能加害。”陈宫再拜:“陈某指天为誓,若有谋逆之心,天人共戮。死无葬身之地。”

    不等陈宫来看。

    李肃、张超,起身言道:“若有谋逆之心,天人共戮,死无葬身之地。”

    “也罢。”吕布一声长叹:“传命,举兵。”

    “喏!”

    将令所出,车骑营闻声而动。便有营众,非出关东游卒,亦听命行事。

    待吕布携众将,披甲出帐。

    车骑营数万大军,已整装待发。

    吕布笑问陈宫:“如何行事,公台可另有妙计。”

    言语轻蔑,陈宫充耳不闻:“六健将,数路兵分,先据要津,再占雄城。据守关津,决通内外。将军亲提一军,驰入甄都勤王。待陛下,传檄天下,大势定矣。”

    “甄都雄城,强攻不易,可有内应。”吕布又问。

    陈宫答曰:“有无内应,见我当知,将军何必多此一问。”

    吕布慨叹:“孟德,果不得人心乎。”

    闻此言,陈宫眼中落寞,一闪而逝。终归人各有志。今日不容边让,他日又岂容陈宫?

    吕布赳赳武夫,杀伐果断。

    这便提戟上马:“出兵!”

    “呼喝!”

 1。100 难为人臣

    是夜,吕布解麾下精骑,直扑甄都城下。不料吊桥高悬,碧水环绕。并无人接应。

    “甄令荀彧,必有防备。”吕布遂看陈宫。

    “荀文若,才智高绝,不在我之下。”陈宫望城而叹:“曹孟德确有识人之明。”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甄都雄城,强攻必损兵折将。”陈宫已有定计:“将军且书信丁豫州,速引军城下。大事可成。”

    “也好。”吕布新纳丁原女为次妻。自当同气连枝,有求必应。

    虑及家小,吕布又道:“今妻儿皆在城中,若为人质,该当如何。”

    陈宫宽慰道:“将军毋忧。宫,已有万全之策。”

    吕布忽生慨叹:“待此事毕,不知公台,何去何从。”

    “愿效犬马之劳。”陈宫早有决断。

    “孟德才智,十倍于我。”吕布笑问:“何以弃之?”

    “无他。‘道不同,不相为谋’。”陈宫答曰。

    稍后,张邈携门客死士,护佑吕布家小,冲杀出城。吕布急忙引兵接应。守军斩杀死士,重升吊桥。城头乱箭射下,将吕布逼退。

    万幸,蓟国机关车驾,铜墙铁壁。妻儿皆无恙。

    好言宽慰,送入后帐。吕布遂解心头之患。

    “荀文若,确有万全之备。”张邈浑身披血,帐前请罪:“功亏一篑。”

    “无妨。”陈宫先言:“三日当见分晓。”

    吕布亦好言宽慰。扎营城下,以待天明。

    翌日,太师府。

    “卫将军府长史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太师府长史张邈、主簿陶丘洪,司隶校尉李肃及邈弟张超,并车骑将军营,俱反。”不其侯伏完,轻车来报。

    “兖州如何?”王太师表情肃穆。

    “兖州郡县皆应吕布,唯鄄都、范、东阿不动。”不其侯伏完答曰。

    “博平如何?”王允又问。

    “博平乃曹孟德封邑。长史陈宫,兼领博平相,恐亦难保。”伏完答曰。博平与青州平原郡、冀州甘陵国接壤。乃兖州边城。

    “奉先因何举兵。”王允心中已有答案。

    果不其然。伏完答曰:“闻,乃三万关东游兵裹挟。”

    “此乃连环计也。”王允已窥破全局:“必出陈宫之谋。”

    尚书令桓典求问:“请太师明示。”

    “李肃献计,广招游兵散卒,乃其一。张邈渡江求二袁,兵乱泰山乃其二。如此外合里应,调曹孟德东征,挟吕奉先举兵。遂有今日之危。”王允慨叹:“老夫,大意了。”

    自出奇谋,兵不血刃,平定关东。曹孟德再驱合肥侯过江。形势一片大好。君臣难免松懈。更加此次兵乱,乃出陈公台背后谋划。举事一干人等,又是幕僚府吏。谓“家贼难防”。正如眼前这般。

    “关东名门豪右,欲逐曹孟德。”不其侯伏完,斟酌言道:“必不会为难我等。”

    “非患关东士林,只恐吕奉先、曹孟德,再难为人臣。”王允一语中的。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尚书令桓典再问。

    “且看兖州,谁人称雄。”

    甄都南门谯楼。

    “文若。”程立提剑登楼。

    “仲德。”荀彧一宿未眠。

    “情势如何。”肃清内应,程立亦锦衣血染。

    “吕布城下扎营,正待援军。”荀彧气定神若,谋定后动:“料想,豫州牧丁原,正携人马,长驱而来。(兖州)从事薛悌来报,除鄄都、范、东阿,余下郡县,皆已陷落。”

    “不料竟是陈公台。”程立恨意难平。三人相交莫逆,竟不知陈宫有反意。

    “明公诛边让,令公台自疑。遂起反意。”荀彧一针见血:“《置屯田令》,尽破关东坞堡。杀边让,绝悠悠众口。豪右名门,岂能坐以待毙。今日举州而反,乃出昨日之怨也。”

    “是喜是忧?”程立问道。

    “喜忧各半。”荀彧慨叹:“关东易主,四起战乱。明公与吕布,恐难两全。”

    “我辈该当如何?”程立又问。

    “料想,明公必先灭泰山剧贼,再引军回。吕布攻鄄都不克,必西屯濮阳。与明公对峙。范县、东阿,乃明公就食之地,断不可失。”荀彧言道:“我若是陈公台,当自将兵取东阿,再使偏师取范。”

    “今举州皆叛,唯此三城得免,宫等重兵临城,吏民惊怖。若无我等亲往,以安其心,三城必动。”程立言道:“我本东阿人,宜往抚之。”

    “可。”荀彧赞同:“吕布兵分数路,攻取郡县关津。城下兵少,难以兼顾。待援军至,则难脱身。”

    “今夜出城。”程立言道。

    “成败在此一举。”荀彧长揖及地:“我与仲德同进退。”

    “同进退。”程立目光如炬,神情坚毅。

    梁甫县。

    甫一作父。前汉置。因梁父山为名。今汉为侯国。

    卫将军大营。

    兖州从事薛悌,日夜兼程,快马通报。众将方知,兖州不保。

    “甄都如何?”夏侯惇喝问。帐中将校,家小皆在甄都。若为吕布所拿,恐难两全。

    “甄都尚在。”薛悌答曰:“范、东阿二县,亦未陷落。”

    知晓兖州军情,曹操不惊反笑:“吕布虽得一州,却不能据东平,断亢父、梁甫,截泰山之道,乘险阻我,乃屯濮阳,便知其无能为也。”

    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与泰山余脉梁父山,夹东西咽喉要道,至称阴阳。

    战国时,齐国于其地,居高临下,筑亢父城,素为军事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南荣氏所撰《遁甲开山图》中曾述其境:“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

    亢父在泰山西南,梁父位泰山东北。二者皆为险地。亢父之险在于沼淖,梁父之险在于险峻。

    “明公,宜速回。”薛悌谏言。

    “不可。”曹操断然道:“胜负未分,若此时退兵,必遭贼人反击。”

    “贼人据险自守,仰攻不易。如之奈何。”夏侯渊恨声道。累日试探,贼众皆不轻出。今日方知,乃诱敌之计也。

    “此一时,彼一时。”曹操笑道:“今兖州为吕布所占,贼人计成。必轻而无备。只需略施小计,足可战而胜之。”

    “计将安出?”诸校求问。

 1。101 减矢之计

    “只需如此如此……”曹孟德这便道来:“诸校依计行事。”

    “喏。”诸校听令。

    《史记·封禅书》:“古者,封泰山禅梁父,七十二家。”《大戴礼记·保傅》:“以封泰山而禅梁父,朝诸侯而一天下。”上古至秦汉,历代帝王封泰山必禅梁父,故有“地神”之称。

    知曹孟德将兵,必出甄都东进。于是“贼人”占山障道,据险而守。却闭门不出,拒不应战。先前诸校颇多不解。今日方知,乃调虎离山,缓兵之计也。

    曹孟德悉知前后诸情,遂将计就计,定下诱敌之计。便是蓟王所谓,引蛇出洞。

    徂徕山砦。

    “(汶水)又西南,流径徂徕山西,山多松柏”。《诗经·鲁颂·閟宫》:“徂来之松。”即此。前汉末,赤眉军亦曾驻此山。

    “报,山下曹营,四起鼓声,旌旗如林。却营门紧闭,不知何故。”便有斥候来报。

    “哦?”于禁这便起疑:“莫非有诈。”

    副将蒋奇进言:“兖州大半为吕布所据,曹孟德此时当知。”

    “我等既知,曹孟德焉能不知。”于禁言道:“兖州失而根基无。曹孟德何不退兵。”

    “果有诈乎?”蒋奇惊疑不定。

    “且命一偏砦,下山试探。”于禁这便定计。

    “喏。”

    将令所出,遂有临近营寨,遣小股剧贼,下山佯攻。

    却被乱箭射回。

    剧贼哭诉,不及抵近,箭如雨下。九死一生。

    于禁默记于心。

    翌日,又择临近营寨,下山佯攻。

    仍被乱箭射回。

    剧贼又来哭诉,不及抵近,箭似飞蝗。死里逃生。

    于禁亦默记于心。

    三日,再择临近营寨,下山佯攻。

    再被乱箭射回。

    剧贼三来哭诉,不及抵近,弓矢乱射。只顾逃生。

    于禁笑道:“曹孟德果然有诈。”

    “三日皆被射回,营士暗伏,诈从何来?”蒋奇忙问。

    “虽连射三日,然兵势大有不同。”于禁这便道破天机:“一日,箭如雨下;二日,箭似飞蝗;三日,弓矢乱射。若非箭矢不足,便是……”

    “营士日稀。”蒋奇脱口而出。

    “且取板楯一观。”于禁早有准备。

    须臾。三日佯攻,剧贼所持板楯,依次送入大帐。

    一日之楯,遍布矢孔,不下五十。

    二日之楯,密布矢孔,不足三十。

    三日之楯,零星矢孔,不过十余。

    “如何?”于禁笑问。

    “三日之中,曹孟德已将营士,次第撤出。”蒋奇恨声道:“大军恐已西去多时。”

    “速点齐兵马,先破曹操空营。再追大军,焚其辎重。”于禁当机立断。

    “喏!”蒋奇这便领命。

    待点齐兵马。于禁、蒋奇,各领精锐三千,左右包抄,直扑山下曹营。

    前三日,尚有矢可发。今日楯墙,竟一箭不发。待抵近,蒋奇张弓仰射,击飞兵盔。墙上兵卒,竟是草人。

    “哈哈哈!”剧贼皆笑。

    “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