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 >

第7部分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第7部分

小说: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
    不仅如此,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头脑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候,他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置自己的规劝与不顾,但北伐决议一旦形成,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马上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官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刘琰的妻子胡氏入贺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刘琰的猜疑,导致了恶性事件。刘禅接受教训,马上废除了大臣妻子母亲宫廷朝贺的礼节。夏侯霸因司马氏篡位怕受曹爽牵连逃于蜀汉,其父夏侯渊乃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刘禅在接见夏侯霸之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描淡写,寥寥数语,消释前嫌。又指着自己的两个儿子说:“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渊之堂妹乃张飞之妻,张飞之女乃刘禅之妻,故有此说。然后又对夏侯霸厚加赏赐,封官爵。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使的十分娴熟。
    此时,李邈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光等人的例子,诋毁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说诸葛亮之及时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暗指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会图谋不轨。李邈所说或是其真实想法,或者是为了迎合刘禅。但是刘禅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处死。这说明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内乱不可避免。!
    但是,刘禅在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襄阳记》记载:亮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为可听立庙於成都者,后主不从。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闻周人怀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况亮德范遐迩,勋盖季世,王室之不坏,实斯人是赖,而蒸尝止於私门,庙像阙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在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没有固执己见。青年帝王刘禅能从长远着眼,如此得体地处理权臣问题,也可谓亘古少有。南朝史学家裴松之评价“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尽管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直保持克制的态度,顾全大局。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主刘禅适时恢复诸葛亮的职务。诸葛亮死的消息传来,刘禅连日伤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龙床之上。当灵柩运回时,刘禅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对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一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其中道理大概在此吧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小弟从小就看三国,虽然不能说研究得很深,但是对三国历史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接触网络小说后,更是迷上了当年叶恋大大写的三国之辅佐刘备,虽然现在回想起来作者无论是文笔以及对历史的了解程度都有一定欠缺。但是我当年是每天泡在网上等着盼着等这书更新,可惜的是这书后来还是TJ了。
    而之后接触的一些书,不是幼稚得搞笑,就是种马的整天全是H情节。于是小弟就一直荫发了写一部关于曹操的小说的构思,不过那时候三国并不好混的,没出身想出头非常难。于是设定了张温此人,历史上他也混得不错,就当年董卓在手下当差时,对他不怎么好,自己不会打仗,最后被当权的董胖给找了个理由给砍了。
    昨天书评里有一位读者言辞很让我不舒服,但是我没删他的书评。毕竟言论自由,只要不是骂人,我一般不会删(上次有个骂国家领导人的叫我给删了,怕怕)
    我谈谈我为什么不写自己当老大的原因,有二:
    一是本人是新手,虽然有过一部全本的垃圾书,但是对于自己如果是头的话,将己就不知道怎么发展情节了,以三国来说,没几个老大能不顾自己手下反对,老是扯着队伍出去砍人。那些忠心的部下会死谏的。孙策是例外,所以他死得早。总不能天天都写自己坐在殿上,和一些大臣讨论政事吧?连自己都看着烦,也不能老写一些后宫,虽然H情节自己很喜欢
    二是有一句话我很认同,不要以为这世上的人都比你笨,虽然是穿越小说,但是对于一个空有历史知识的人来说,在那个世界一样很难生存,更别说发展,当然,我可以写我穿越到了曹矮子的身上,但那样有意思吗?不如玩一玩曹操传算了。那时代讲究的是身份,家族背景,才学不重要,但是没一个好的出生,就算在最开明的曹操手下也不一定会出头。YY书说的很简单,就连在当今的社会,有没有一个好老子,这之前的差别大不大?威廉王子生下来就受世界瞩目,只是因为他帅么?
    三国那些人都不傻,傻的或者是我们自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搞得定。于是我决定只写一个打工仔,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而已。
    还有还有,关于关二此人,本人可能写得更史实一些,大家如果有关二的粉丝,做好心理准备先。
    PS:很感激大家没有象上一部那样往书评里灌一些无意义的水,比如我写到那个神棍出现时,很多人在书评里坐不住了,威胁我一定不要让两个女主出事否则^_^,是自己的女人,呃。是男主的女人,我怎么会让她们出事?
    感谢李玄天。幸运星等新年里,祝大家无病无灾,发财发财。
三国杂谈一
    华雄
    华雄这个人名气是很大的,比之什么阎宇、田会之类。原因很简单,他是一个伟大的死跑龙套的,衬托了三国中无与伦比的大将关羽,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看三国,先是看了连环画,大致掌握了其中规律:越是拽的人越死得惨。当时董贼听说诸侯要弹劾他,正要派人去扁,吕布说:“儿视关外诸侯如草荐!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我一看这架势心想估计吕布死定了。因为牛皮吹得越大者下场越惨,此罗氏规律也。我正琢磨谁砍得了吕布,只见一人身长九尺跳了出来。
    关于身高咱们谈一下。三国一尺大约是现在23公分。曹操七尺,161公分。刘备七尺五,173公分。诸葛亮和张飞赵云都是八尺,184公分。满九尺的我印象里只有这几个:关羽,吕布,王双(就是二出祁山时开始打败王平后来被魏反骨砍死的黑脸),鄂焕(就是云南一个用戟的猛男),兀突骨(藤甲兵老大),还有就是华雄。可见他还是一个很勇武高大的人物。
    出场很酷。先斩了鲍忠,又对付了孙坚。注意,似乎为了不抢关羽的风头,没安排孙华俩人单挑。然后把什么俞涉、潘凤一股脑砍了。当时袁绍那个熊样:“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不在……”色厉内荏。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关羽出场了。然后就是温酒斩华雄了。华雄至此结束。
    分析一下华雄此人,个性实在不鲜明,与颜良、文丑没啥分别,那种没什么头脑的猛将。其战绩彪炳,却也只是关羽的一块铺路石。我只是对他的几句话感兴趣。一、他毛遂自荐时说:“杀鸡焉用牛刀?”(牛刀指吕布)这么说来他还是比较谦逊,自承不如吕布。比之于张飞,本领不如吕布却每日里要把吕布杀了,似乎好那么一点点。二、他在对孙坚首战不利之下,并未一味燥进,而是听李肃的话夜袭,一举端了孙坚。这是非常成功的战例。说明他不刚愎自用,不象关羽。
    翻一下史书,历史上,关张没有参加讨董之战,所以华雄乃是孙坚斩的。但是华雄毕竟在和孙坚之战(即阳人之战,参看《三国志…吴书》)打得孙坚只有十多骑逃跑,算是很厉害了。
    这样一个将领,在历史上算是优秀的,在演义里也算是厉害的,可是就因为要衬托关羽,只好被牺牲了。但他运气不错,死在关羽手下,以至于他名气也响。比之于同样与吕布战十合而伤手的不为人知的武安国,他的运气很好了。
    最终还是印证那句话:想成名,除了自己厉害还得有人捧啊。
三国时期,孔融才是最奸诈的(转)
    其实,我本来无意写这篇文章的,只因今天在某个论坛看到有一个家伙在评价我写的所有与三国有关的文章时,说我从来不从实际出发,找的论据都是三国里面有利于佐证自己观点的,而至于能够推翻我观点的事实,我从来就不会引用,此人还将我的这种行为谓之为选择性失明。我是一个低调的人,低调的人从来就不会去跟别人针锋相对,而是用事实去证明反驳者是无知的,可笑的,荒谬的,和不值一辨的。所以我才决定新写这一篇名为《三国时期,孔融才是最奸诈的。》文章,告诉他我还会从实验室得出证据来证明我的观点。
    今天,我做了一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十个四岁的小孩子。我把这十个小孩子分为两组,a组七个,B组三个,然后找十个房间,每个房间放一大盘梨子,跟a组的七个小孩说,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拿一个梨子,剩下的将分给他的亲戚朋友,结果七个小孩子都拿了相应房间最大的那个梨子。对于B组的三个小孩子,我对小孩1说,如果选梨子的时候,你不会谦让,就要骂你一顿;对小孩2说,如果选梨子的时候,你不会谦让,就要狠狠骂你一顿;对小孩3说,如果选梨子的时候,你不会谦让,就要揍你一顿。结果,小孩1选了相应房间里梨子中一个较小的,小孩2选了相应房间里梨子中一个更小的,而小孩3则选了相应房间里梨子中那个最小的。
    由以上实验,我得出了两条定律,分别是:
    金茵第一道德定律——在不受到外力胁迫的情况下,四岁小孩子选梨子的时候,将总挑选最大的那个。
    金茵第二道德定律——四岁小孩子在选梨子的时候,受到的外力胁迫的程度越大,他所选的梨子将越小。
    看了上面的实验以及结论,你还相信“融四岁,能让梨”的话吗?孔融让梨的故事根本就是忽悠,孔融不仅不是像书本上说的一样,是一个宽容,谦让的人,相反还是一个非常小气,奸诈的人。不仅实验室得出的结论对孔融不利,而且历史上有很多事实也可以佐证我的观点。
    比如孔融推荐祢衡给曹操,完全就是出阴招,明知祢衡狂傲无比,口无遮拦,还向曹操说祢衡什么“淑质贞亮,英才卓跞。”结果祢衡一见曹操便耀武扬威,把荀?、荀攸、郭嘉、张辽、徐晃等文武百官贬得一无是处,最后曹操忍无可忍,终于借刘表之手,刘表再转借黄祖之手将祢衡杀了。其实孔融压根就知道事情最后的结局,而这正是他想要的,他看不惯曹操的权大势威,也看不惯祢衡的清高自大,于是就设计让他们两个互相搅和,自己在一旁偷笑看热闹,毫无君子之风。
    还有,曹操因为粮食紧缺问题,曾颁布禁酒令。孔融这个酒鬼知道后,怒火攻心,居然写信给曹操说“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饮千钟,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你说这种人,明明是自己酒瘾大,阻碍禁酒完全是为了一己私欲,却偏偏要把尧舜禹,商纣之类的都搬出来做幌子,而且语带讥讽,令人不齿。这种人不是奸诈小人,又是什么?而且孔融还不守孝道,他居然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样的人别说不容于古代,在现代开放社会,也难有立足之地啊。
    回到开始的话题,我通过实验论证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不可靠的。那么大家不禁要问,难道史书上记载有假?没有,历史上的确有那么一件事,只是史书上是断章取义了。事情是这样子的,孔融的老爸从小就教育孔融做人要知道谦逊,要低调。所以每每在一家人吃东西的时候,看到小孔融专捡多的东西的时候,就一顿痛打,久而久之,孔融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吃什么都选最小的,这与谦让没有任何关系,完全符合金茵第二道德定律。而后来的历史表明,孔融事实上是一个气量小而且奸诈的人。
    不过,奸人自有奸人治。孔融奸诈一生,最终死在了更奸诈曹操手里,这是他必然的结局,他是咎由自取。(全文完)
曹嵩其人(转)
    曹嵩,字巨高,沛国谯郡人氏。他的父亲夏侯睿,母亲颜氏,曹嵩是夏侯睿的次子。夏侯睿本是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到了颜氏生子嵩,竟不能养,只好留下长兄夏侯巍,把嵩送给朝中的朋友大宦官曹腾收养。于是夏侯嵩改姓为曹嵩。
    至于夏侯睿的其他事迹,史书上并无详细的记载,单单用一句“莫能审其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