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第447部分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447部分

小说: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宅地法》将『政府』免费赠送给新移民的土地从五亩变成了三十亩,但范围也牢牢限定在了『政府』未开发的地区,这在东岸一般是指西岭以西的大片草原地区。在对欧洲移民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这部法律几乎是欧洲男『性』移民唯一的一条获取土地的途径。毕竟就这几年东岸的移民政策来说,除了东方的明人和购买来的女奴自动获得国籍以外,欧洲移民尤其是男『性』移民想要获得国籍就很困难了。

    目前,东岸共和国也就在立窝尼亚少量招募一些移民(男女都有)而已,这些人走的是『政府』统一安排的渠道,即『政府』将他们安排至新建的定居点,免费分配五亩土地,同时平价提供一套房屋(可按揭贷款)。至于自发涌进东岸境内的欧洲各国移民,除了与东岸国民结婚这一条获取国籍的捷径外,就只有老老实实地等居住满五年了当然特殊人才的引进不在此列,那是当场授予国籍的。

    《宅地法》的推出目前阻力重重,一心想要推行这部法律的多是企业主、大农场租赁者、建筑公司等单位或个人,他们对劳动力极端渴求。可以说如果不是『政府』明文禁止的话,这些人就敢引进黑奴来干活,他们只要劳动力,别的一概不关心,因此他们对于貌似能够吸引更多外来人口流入的《宅地法》的推出非常热心。

    而至于反对方呢,则是以保守主义者或民族主义者为主,这些人对于可能会逐年增多的欧洲男『性』移民持警惕态度,认为这些人的大量涌入会导致华夏东岸共和国“变『色』”,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宅地法》的颁布施行。只不过以目前的局势看来,貌似他们略微处于下风,形势不是很乐观,这主要还是因为如今国内工商业大发展,很多穿越众大力投资,利益牵扯之下屁股坐到哪一边也就不难理解了。

    “《宅地法》如果能够推出的话,影响应当是极为深远的。”黎达彦叹了口气,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可以坐等外国涌入的新移民免费开拓荒地,但实际上外来人口的过多引入绝对会对东岸国内的交通、医疗、教育甚至安全方面构成较为严重的威胁,而且还很有可能会改变国民的民族构成。但另一方面,这对加速东岸国内工农业发展无疑也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至少西部的大农场和活跃在国内各处的修路大军的人力缺口是会得到很大的弥补了。

    “其实,作为农场管理者和股东来说,我是很希望能够大量引入来自旧大陆的廉价劳动力的,这毋庸讳言。”东岸土生土长的管理员很实在地说道,“但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来说,我又很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环境周围涌入大量的异族人,哪怕我的父辈、母辈以前就是这么来的。我的父亲来自明国,我的母亲来自瑞士,但我现在对来自这两个国家的人并不感到多么亲切。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黎达彦很敏锐地注意到了年轻的农场管理员话语中的民族情绪,这位也许从小接受了完整的东岸主义教育,也许他的周围也有那么一群和他有同样认知的人群,这些都令黎达彦模模糊糊地认识到:也许新的族群意识甚至是民族意识已经在他们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脑海中扎根。这个时候如果有有心人再加以着力培育,并坚持贯彻个两三代人的话,崭新的东岸民族将在这里彻底成型。

    也许,与外国的一些战争还会加速这个过程呢。

    和这位年轻的农场管理员告别后,黎达彦总算记起了自己的任务,于是便带着自己的手下们开始活跃在农场各处,一边观察、一边采访,以尽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要知道,他们正在撰写的这些采访稿,可都是要作为《真理报》内参的形式上报给政务院和执委会诸位大官们阅览的。空洞无物肯定不行,必须要言之有物。

    8月8日,在农场住了一个星期后,黎达彦一行人终于和这里说再见,然后在一群正好巡逻至此的骑兵护卫下,朝离这里最近的一个定居点宁津堡而去。到了宁津堡后,他们将继续骑马前往下伊河堡,然后搭乘内河汽船和火车返回首都东方港。(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四章 南锥(一)() 
隆冬的东南太平洋是狂暴的。·在这个季节,西南风压倒了东南风,成为了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上空绝对的统治力量。这个时刻,任何航行在近海的船只都将极为小心特别是那些风帆船因为一不小心它们就会被汹涌的海流或狂风给带到怪石嶙峋的智利南部海岸,这里堪称是风帆动力船只的坟墓。

    不过若是你熟悉这里的地质水文状况,并且拥有蒸汽机之类的不依赖风帆的额外动力的话,那么你将会在岸边那些怪石嶙峋的破碎小岛、以及弯弯曲曲的狭窄水道后面,寻找到一些被埋没在群山深处的宁静港湾。

    阿劳坎自由市就是一处所在。这个港口城市深处智利沿海一连串破碎的小岛、山脉后面,汹涌的海水被群山抵消了大部分威力,因此这里的海岸线显得非常宁静或者说已经接近于死寂了。如果不是偶尔有一些海鸟出现在海湾上空的话,初来乍到的人甚至可能会认为这个常年刮着大风的半干旱城市已经彻底失落在历史长河里了。

    但事实刚刚相反。阿劳坎自由市如今相当繁华,至少在东岸人控制的那一两个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上,各种建筑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修船厂、道观、仓库、『政府』大院、牲畜栏、军营、疗养院甚至商店等纷纷出现,为这座处在荒凉的智利南部山区的年轻城市增添了一丝活力。

    在上个月(7月)的时候,在征得执委会同意后,海军太平洋特遣舰队再次以一百头牛、四百只羊的代价从阿劳坎人手里购得了相邻的一些地块,使得东岸控制区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还多。在8月1日的时候。负责本地事务的法比安少尉更是雇佣了大批阿劳坎人,开始在附近一条入海河流附近开挖引水渠和人工水库。在这个降水不多的半干旱地带,淡水资源无疑是极为宝贵的,东岸人不允许那些珍贵的淡水白白流入大海,因此他们动用大量人力和各种建筑材料。力争在两年时间内修建出一个人工水库出来,以供居民日常饮用和农业灌溉。

    除了这个人工水库外,东岸人还在码头附近开工修建起了一个小型造船厂。这个造船厂将由海军部和农业部联合投资,双方各占一半股份。工厂所需的技师部分由国内三家船厂抽调,部分靠自己在今后陆续培养当然这首先需要建立起一个职业学校来,厂子将从一百吨级的渔船制造开始练手。等到技术逐渐成熟后再开工建造更为大型的船只。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被命名为太平洋造船厂的厂子所建造的船只基本都将是蒸汽动力的船舶,这主要还是涉及到了智利沿海那令人蛋疼的洋流和风向问题。在夏秋季节的时候,这里基本上是东南风唱主角(这也是秘鲁海流是补偿上升流的原因所在,因为强劲的东南风将近海的海水向深海吹去。这导致底层海水上涌,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了世界三大渔场之一);而到了冬春季节的时候,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智利南部海岸的风向就变得飘忽不定了,但大体上还是西风(西南风、西北风)多一些,而智利中北部向北,则依然是东南风占主流。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风帆动力船只的航行无疑是艰难的。也许它们顺风顺水北上时非常顺利,但如果要南下的话,那可就要等待不多的风向转变的时刻了。而这完全是没谱的事情。因此,为了出航航行的船只方便,太平洋造船厂出产的每艘船只都将装有蒸汽辅助动力系统,用于保证船只在逆风逆水的环境下依旧能够缓慢航行。

    至于造船所需的木材,则只能从附近的山里甚至更南面的火地岛一带砍伐了。尤其是火地岛地区,大片厚实葱郁的山『毛』榉森林覆盖住了该岛很大一部分面积的土地。这些树高大粗壮。也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既适合做船只桅杆也适合用来打制船壳。总之还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造船用材。

    在海军部的构想里,太平洋船厂的木材来源就是这些地方了。到时候他们会敦促『政府』尽快迁移一批居民到这里来定居。或者也可以就地雇佣火地岛及智利南部的原住民只可惜他们的人数极为稀少来砍伐树木。砍下来的树木在做完简单加工后即装船运往阿劳坎自由市,然后在当地即将建立起来的木材烘干厂内进行烘干处理,最后再拿来切割加工,做成船材或其他一些木制品。

    在这里也许有人会问了,为什么不从东岸本土几家船厂内将船造好后再开往智利沿海呢?那些船厂既有先进的设备,也有足够的工人和丰富的造船经验,那么何必再多此一举在太平洋沿岸也搞个造船厂呢?要知道这里可不是处于东岸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内,在安全方面还是有一些顾虑的。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无论是穿越麦哲伦海峡还是绕过合恩角(后者占了大多数),其风浪都非常之大。大型船只还好说,那种一两百吨的小渔船可就难说了,若是运气不好就会交代在那些冰冷狂暴的水域内。

    君不见德雷克海峡在历史上可是整整吞了数百艘船只及两万多人的生命啊,小型船只从这里经过,还真的是一件非常考验人品的事情。因此,若要降低船只的失事率,最好还是在太平洋沿岸新开一家船厂,舍此之外别无他法当然如果你有涅维尔斯科伊等人扛着船只翻越斯塔诺夫山脉(大兴安岭)的劲头的话就当我白说。

    这家船厂造出来的一百吨级的渔船就在智利沿海一带晃悠,平时捕捕鱼兼做个巡逻员,不用拿生命做赌注穿过危险的海域。至于说捕获的渔产品,可以交给途经的大型船只带回本土;甚至于,在规划中的两洋铁路开通后,还可以通过陆上运输将太平洋沿岸的商品非常快捷地运到里奥加耶戈斯河畔的港口,然后再寻机运回国内。

    当然了,从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层面的意义上来说,阿劳坎自由市及太平洋造船厂的存在还具有更深一层次的意义。即一旦交通部和海军联合开辟出南太平洋环流航线的话,那么阿劳坎自由市必将成为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从澳洲、新西兰方向开过来的移民运输船在经历了二十多天的长途航行后,可以在这座港口城市内获得关键的补给。船员们可以获得休息、船只可以得到维护保养、船上的补给品也将得到更新,这些无疑都是船只继续进行远洋航行的必备条件。

    在海军部的规划中,未来航线开通后,头几批东方移民哪儿也不去,将全部就地安置在阿劳坎自由市一带定居。他们将在这里利用宝贵的淡水资源少量种植一些燕麦、黑麦等谷物,此外还将栽种诸如土豆、高粱之类的耐贫瘠高产粮食作物,以在做到自给自足的同时也给过路的船只和移民提供必备的补给。

    他们当然也将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进行放牧,山羊、绵羊将成为居民们主流的家畜。而农业部这次也脑洞大开地提出了一个建议,并且已经付诸实施了。他们花费了大价钱向前来东岸港口进行交易的荷兰、英格兰船长们求购一种北美大草原上数量多到爆的动物,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北美野牛。

    这种动物体格巨大、适应『性』强,产肉多,是一种非常良好的肉食和皮革来源。农业部在这两年内已经陆续从荷兰人、英格兰人手里收购了几十只这种“坏脾气的家伙”,目前全部分散安置到了马岛须鲸港一带。

    农业部的官员们打算将其中的一部分用船只运到阿劳坎港外的一些封闭小岛上。这些岛很多面积都不大,岛上也无人居住,除了一些海豹、海鸟外就到处都是荒草了,非常适合这些北美野牛的生长。等到它们的种群繁衍到一定数量后,当地『政府』还能组织居民们上岛进行围猎,以获取大量鲜肉、兽脂和皮革,经济效益还是非常巨大的。反正那些岛也都是些荒凉的无人岛,不好好地利用一下着实是可惜了。

    野牛、山羊、鱼类,以及少量谷物、土豆、蔬菜,差不多已经能够养活很多将来可能会蜂拥而至的明国移民了。这些明国移民抵达这里后,将在这里繁衍生息,然后逐步向周围地区扩张,伴随着新城镇的建立和新的交通干线的竣工,火地岛、巴塔哥尼亚高原、智利中部地区都将逐渐被来自东方的人口所占据。他们将从南往北,与本土从北往南的扩张行动一起,彻底将南锥部分掌握在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手里。(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五章 南锥(二)() 
1648年8月15日,巴里奥斯港(后世蒙特港)城外,炮火连天。:../

    数千名东岸士兵在城外列阵,整齐的深蓝『色』或土黄『色』军装、雪亮的步枪刺刀和一字排开的十余门大炮,无一不再向人们诉说着这是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

    不过东岸人在太平洋沿岸区域也战斗了大半年了,手头自然有不少仆从军为他们打头阵。比如由小维森特亲自率领的阿劳坎解放军、东岸人从拉普拉塔调来的克兰迪义勇军,当然还有大名鼎鼎的波兰、鞑靼雇佣军,有这些人在,太平洋特遣舰队的陆军总指挥谢汉三上尉自然不会再轻易消耗宝贵的东岸陆军。

    东岸陆军只需派出一些快打成了精的炮兵给仆从军们进行火力压制,剩下基本就没东岸人什么事了。打了大半年的仗,目前比安奇率领的克兰迪义勇军还有七百余人,马莱茨基率领的雇佣军(当然队伍里的那些鞑靼人可能不听他的)亦剩六百余人,至于小维森特麾下的阿劳坎解放军么,这人数倒是越打越多了,因为他们吸引了很多被解放的阿劳坎奴隶加入,目前总人数已经膨胀到了九百多人。

    巴里奥斯港是西班牙人在智利南部地区的军事重镇,也是西班牙秘鲁舰队经常巡视的港口。自从因为东岸人的幕后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