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抗日之战将传奇 >

第613部分

抗日之战将传奇-第613部分

小说: 抗日之战将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执行黄长生的命令。

    黄长生在重庆疲于应付那些政客,还要操心军事上的事情,蒋光鼐也开始逐渐接手部队,然后跟军统的情报部门打交道,如此大规模的反攻,必须要精诚合作才能够赢得战争的胜利。

    至于在太行山的廖凡,他一直在操心着国外的事情,镁国,德国,苏联,这三个军事强国现在打的难舍难分,而廖凡并不羡慕他们的军事实力,但是却一直觊觎着他们手中的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顶尖的科技才能够塑造出真正强大的部队。

    “现在苏联已经开始大反攻了,镁国人也在法国登陆,战争已经快看到结尾了!”

    在廖凡想办法从国外搞技术的时候,镁国人和苏联人也没有闲着,德国军队虽然已经舍弃了非洲,而且攻占了意国,有更多部队应付前线的事情,然而镁国人和苏联人也不是吃素的,虽然在战争中苏联人和镁国人损失不少,但是他们的暴兵速度明显比德国人快。

    “德国人败了不是更好吗?”邵光启问。

    “有时候战争结束的那么快未必是好事情!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德国恐怕坚持不了两年的时间!”廖凡推算着战争结束的时间,廖凡当然也不想一个法西斯国家存在于这个世界,但这也是一个机会,廖凡必须要好好利用好。

    “不懂!”

    “不懂就对了,要是你懂了,现在就可以坐到我这个位置上了!”廖凡笑着说。

    “李参谋长懂,但是你为什么把他给安排去带部队了?总感觉李参谋长在太行山的作用比在太原的作用要大的多!”

    廖凡皱着眉头,虽然他们已经在培养军事方面的顶尖人才,但是这种顶尖人才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比如像沈正文这样的,根本不用培养,就是天生的军事人才,而有些即便是有心培养,最终也不过是停留在师长军长的位子上,想要掌控一个集团军恐怕不是培养出来的。

第九百九十章 仗不好打() 
缺少所需要的人才不只是太行山的现状,是整个国家当前面临的情况。短时间内改变不了。但是廖凡有一点廖凡可以改编,那就是用人方面。

    现在山西以及华北部分地区整个防区内的部队都已经整合好了,而山西作为太行山的整个后方,而且收复的时间比较早,现在山西的局面欣欣向荣,经济发达,百姓安居。

    而太行山虽然是他们的初始之地,但是太行山永远面临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交通的问题。所以廖凡打算搬家了!把他们的重心都转移到太原去。

    随着太行山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他们需要一个更好的地方办公!比如八路军和重庆的人来找廖凡的时候,不能总让他们这些人往山沟沟里跑吧?而且现在太行山已经准备接触国际事务,如果来一个老外代表着他们的国家来访问中国,总不能带着他往山里跑。

    虽然大山中的景色很美,但是廖凡要给人看的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不是让外人垂涎他们秀丽的山河。

    “搬家?凡哥,那我们这儿需不需要有部队留守?”孙伯勇是第一个被通知搬家的人。

    后勤部门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时候要比战斗部队发挥的作用还要大,搬家当然后勤部门的事情要更多,相反廖凡的指挥部没有多少东西,只要带上地图他就可以随时离开。

    “当然,让警卫师留下一个团,然后再把警卫师的工兵营留下!”

    太行山中还有不少设施和工厂要保护,而且太行山现在也有不少项目还在计划之内,这些项目在未来一百年之内绝对还能够用得上,所以留守部队必不可缺。

    “那就先搬医院怎么样?”额

    “你是后勤部长,这些事情是你该操心的事情,我要的就是任何部门,任何工厂不得遭受损失,到达新地址之后不能停止生产!”

    “凡哥,您这个甩手掌柜的越来越好当了!”孙伯勇看了一眼廖凡,恐怕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闲不下来了。

    “有意见?”廖凡说,“明天我带着一个营的士兵和指挥部的人先一步离开,太行山剩下的事情都交给你了,记住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劳民伤财,太行山的百姓对我们帮助不少,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

    太行山来了一次大搬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都搬走了,搬走的也不都是进入了山西,太行山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职能,很多机构为了工作的方便进入了河北。

    孙伯勇的后勤部门为了支援前线部队的作战,把他们的力量都集中到了华北地区,尤其是大量物资运送到了北平周围,北平周边的铁路线可以源源不断的往前线运送物资。

    自从平津地区收复,在伪满洲国的日军陷入了三面被包围的境地,双方多有战斗,但是廖凡一直没有下令所有部队发起进攻。

    三面包围伪满洲国的三个集团军几十万部队每日的消耗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全都依靠后勤部的士兵来运输,幸运的是他们有足够的铁路线和公路线保证物资的畅通,否则每日从后方到前线的人员就要达到十几万人次。

    前线的稳定给了后方发展的时间,尤其是太行山防区内百姓休养生息,人口开始增长,荒芜的土地开始有人打理。而且随着银行的建设,太行山开始有了流动资金,虽然大部分资金用于军队,但是一有闲置的钱就全部用到民生上。

    当然廖凡还是一个穷光蛋,就像他们的飞机生产线,虽然已经建设起来,而且还有全部的资源供应,但是仍旧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他们不停运转的生产。

    在整个防区内,几乎是所有百姓勒紧裤腰带在支持廖凡他们发展,而这个时候百姓也的要求也并不是很高,毕竟战争年代能活下去然后吃饱饭就行了,至于那些贵重的奢侈品,恐怕只有那些富豪才能够享受的。

    经过了两天的折腾,廖凡终于把他的指挥部搬到了太原,当然他的指挥部并不设置在太原城内,而是在太原城外的军营内,李凌飞的指挥部也在这个地方。

    “凡哥,这儿的环境还可以?”李凌飞得知廖凡要搬过来,高兴的亲自安排一切事情。

    “环境比太行山差点,不过这儿才更像是一个办公的地方!”廖凡对自己办公的地方并没有多少要求,当初最苦的日子都熬过来了,现在的条件比当初好了十几倍。

    “凡哥,这可是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给你收拾出来的!”李凌飞说,“你看看这沙发可是真皮的,这台灯可比太行山的煤油灯要强多了!还有这些……”

    李凌飞可是把廖凡的指挥部布置的富丽堂皇,但是这些在廖凡眼里都是一些身外之物,当然像廖凡作为做为几十万部队的指挥官,确实应该享受更好的条件,而且指挥部的布置确实能够体现一个指挥官的身份,如果廖凡的指挥部太过寒酸,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个指挥官在军队中有多少地位。

    “行,我知道你费心了,从今天开始咱们两个又在一起办公了,可是咱们两个还是要分清楚各自的工作,别以为你的指挥部就在隔壁,什么事情都跑过来问我!”

    “对了,在保定周围给黄长生他们找一个合适的地方,等长生从重庆回来之后,他的指挥部搬到保定去,保定比太原更适合他们!”

    其实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特战队越来越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当初廖凡手中只有一个团一个师的士兵,特战队能够跟随大部队作战,发挥重要的作用,可是随着部队的发展壮大,由当初的几千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特战队已经不能够全部应付得过来。

    单独存在的特战部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廖凡打算把特战队发展到师一级,每个师自己培训一个特战大队,由师部统一调配,这样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会比较大。

    当然这件事情要跟黄长生商量,毕竟现在黄长生的部下也有几万人的规模,要想妥善安排这些士兵和军官显然是要花费一些功夫,毕竟特战队的士兵跟普通士兵不一样。

    “我知道了!”李凌飞答应。

    廖凡花了两天的时间熟悉指挥部的新环境,李凌飞把这儿布置的很妥当,但是廖凡总是有一种不如太行山的感觉。

    “也许是在太行山生活久了的原因吧?”

    搬家是大势所趋,他们不可能一辈子窝在山沟沟里,现在他们是应该走上国际舞台了!在国际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廖凡这边刚熟悉新住处,重庆那边终于有动作了!自从抗战以来,国防军第一次发起大规模的反攻,为了这次反攻他们准备已久,武器装备换了一茬,太行山的人员亲自训练出来的士兵。

    战斗打的异常惨烈,从战斗开始小鬼子就不惜任何代价死守,前线作战的军队虽然多次突破日军的防线,但是日军多次发起反攻将失守的阵地给夺回来!

    “今天我们的一个团又被打残了,失去战斗力,团长也负伤了被送进了医院!这仗这么打下去是把我们的部队往火坑里推!”

    一天的战斗结束之后,会议桌前一个军长向蒋光鼐报告,他们军今天有三个团被打残了,也就是说一个师的兵力损失殆尽,其中基层的军官更是十不存一,他这个军长憋了一肚子的火。

    蒋光鼐看着会议桌上坐着的众位将军,这些将军十人当中有八个人是蒋委员长的嫡系,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命令下达之后,蒋委员长的这些嫡系竟然如此拼命,这次作战蒋光鼐确实对他们刮目相看。

    他们都是带兵的军长,自然知道作战部队肯定会有损失,但是仗不能再这么硬打下去,虽然他们手中的武器变好了,炮火方面甚至可以压制日军,但是在战场上他们并没有打出优势来,再好的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不出优势来就是烧火棍。

    蒋光鼐很清楚,部队在有火力优势的情况下还损失这么大是指挥官的责任。

    “日军在前沿做了周密的部署,如此大规模的防御必然抽调了后方大规模的兵力,他们的后方必然空虚,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有一支部队绕过日军的防线进入敌人的后方!”

    日军本来兵力就开始捉襟见肘了,这次为了应付中国军队的反攻,日军将后方能够调动的兵力全都调到了前线,可以说是要跟中国军队决一死战,后方早已经没有了任何兵力,往前线运输物资的后勤部队都是抓来的中国人。

    但是按照蒋光鼐的办法,他们在敌后肯定需要不少兵力,虽然日军在后方兵力空虚,但是深入敌后就要面对一个问题,如果被日军发现,肯定会调集重兵围剿他们,尤其是派遣的部队过多,行动不便,同样如果派的部队太少,犹如隔靴搔痒,根本起不到他们想要的效果。

第九百九十一章 空降部队() 
办法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要有妥善的方案!深入敌后作战非常危险,他们这些指挥官和将军必须要为士兵的性命负责,尤其是在抗日局势越来越明朗,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想活着看到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黄参谋长,听说你们有一支部队在敌后活动?”一个军长问黄长生。

    太行山坠机事件在国统区已经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这件事情除了让重庆知道太行山发展迅速之外,更多人在关注太行山怎么处理这件事情!毕竟第一架飞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除了问题,这对太行山来说怎么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虽然重庆的人并不知道飞机上有当今最先进的航空技术,但是太行山确实是派出了部队深入敌后,不管他们深入敌后去救飞行员也好,还是关于飞机技术问题也好,太行山有一支部队在敌后,这是事实。

    这次对日军发起的大反攻,虽然主力部队是重庆的部队,但是这确实是太行山跟重庆一起主导的,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太行山也应该出点力气。

    黄长生没想到事情解决的办法会抛给他,而且还打上了此时本不应该在敌后的部队!根据在敌后的特战队反馈回来的消息,这些士兵非常分散,而且还都在为黄长生搞情报,短时间内难以集结。

    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敌后的这支小分队,兵力非常少,即便是他们战斗力强,但是在这么大的作战范围之内想要发挥出蒋光鼐以及在座的众位将军预想的目标恐怕是不可能。

    而且在这个时候,黄长生真的不想拿着他这些生死弟兄的生命去冒险!

    “对啊!黄参谋长,我可听说了,你们太行山的士兵都能够以一当十,如果让你们的部队在小鬼子背后狠狠的插上一刀,小鬼子定然会顾此失彼!”

    吸引仇恨,让黄长生的小分队在小鬼子的背后吸引仇恨,然后他们再趁机发起进攻!这是他们的想法!但是黄长生很清楚,结果就是他的士兵付出代价,在敌后的士兵一个也回不来!

    黄长生看着他们,他们也都看着黄长生。国土沦丧至今也有些年头了,在沦陷区的百姓先不说看到国家强大,至少他们北望王师的期盼又增长了一些时日,他们这些军人负罪于心,从家国大义来讲,黄长生确实答应他们!

    但是有一点黄长生始终对重庆的这些人心中充满芥蒂,虽然跟他们已经相处了一些时日,但是有一点黄长生永远搞不明白,这些人的私利跟民族利益永远有那么多挂噶,他们的利益永远不单纯,为了国家就是为了国家,可是在这方面,他们这些人总能够为自己捞取一些好处。

    如果自己的士兵牺牲了,最终结果却换来的是这些人的私利,黄长生心中不只是郁闷,甚至他想杀人!

    黄长生沉默,但是他必须做出选择。

    “我们在敌后的兵力太少,如果蒋总指挥真的需要,我可以下令,让他们去完成任务!但是他们能够起到的作用恐怕没有再座的各位想象到的那么大!”

    不管他们是不是有私利,但是此时能够做的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利益在作战。

    “你们有多少人?”蒋光鼐问。

    “百人的小分队,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