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221部分

铁血大明-第221部分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皇宫,文华殿。
    孙传庭道:“王朴哪。这次出征粮饷的事你就不用担心了,不管你要多少粮食和多少饷银,爹都给你筹齐。”
    “对对对。”钱谦益连声附和道,“眼下国库里有地是银子。”
    吕大器也道:“粮食也不是问题,浙直两省的存粮要是不够,完全可以从两广调运。”
    “够了。”王朴忙道,“浙直两省的存粮足够了。”
    吕大器问道:“侯爷,此次决战你打算出动多少中央军?”
    王朴不假思索地应道:“三个火枪营,三个辎重营。一个炮营,再加水师两个营将近四万人吧。”
    “啊?”吕大器失声道,“燕子矶大营不是有十二万大军吗,侯爷怎么只带这么点兵去?”
    “是啊。”钱谦益也不抚忧虑地说道,“这次决战可关乎大明国运哪,侯爷,只带四万人马是不是少了点?”
    孙传庭也道:“儿子,爹知道中央军地火枪营厉害,可建奴也不是善茬哪。你只带四万人去跟建奴、蒙古十几二十万人对干。是不是太托大了?这万一要是打败了,大明朝就可能万劫不复哪。那可不是闹着玩地。”
    “爹,两位阁老你们就放心吧。”王朴肃容道,“我之所以只带四万人马去,当然是有原因的。”
    地确,王朴只带四万人出征,绝非小觑建奴,更不是骄横自大,而是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眼下的中央军虽然只有三个火枪营,加上驻守武昌地火枪一营也不过区区两万人,其余的都还是冷兵器军队,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央军已经完全摆脱了冷兵器作战模式,自从王朴组建火枪营以来,每次战争都是火枪营唱主角,长枪营和辎重营唱配角,很少有直接参战地机会。
    有鉴于此,带着庞大的辅助兵种上战场已经显得毫无必要了,三个火枪营抱成团,排成密集的射击队列,只要弹药充足已经足够对付十几万蒙古骑兵了!
    因为中央军的火枪队可以排成密集的射击队列,可蒙古骑兵却无法摆成同样密集的骑兵阵形,因此,蒙古骑兵纵然占据绝对的优势兵力,却也发挥不出来,每次可以投入进攻的兵力最多也就一两万骑兵!
    建奴的八旗铁骑虽然要比蒙古骑兵厉害得多,可兵力毕竟有限,最多也就两万骑,要想凭借这两万骑八旗铁骑正面击溃中央军地三个火枪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更何况,中央军还有一个炮营,如今的炮营,火力比年初可是大大增强了!
    建奴真要敢和中央军硬碰硬野战,王朴倒是求之不得,那也用不着搞迂回侧击,也用不着鼓捣什么马瘟了,直接就从正面战争给予建奴重创,建奴就算不致全军覆灭也该元气大伤了,到时候光复北京自然不在话下,进军辽东也指日可待了。
    除非多尔衮是白痴,否则建奴绝不会和中央军硬碰硬,建奴最明智的战略应该是利用骑兵的超强机动性把中央军困在济宁城内,然后设法截断运河航道,使济宁成为一座孤城,然后再慢慢耗死中央军!
    这也是建奴一贯的伎俩,当初攻略松山、锦州的时候,皇太极也是这么做的,多尔衮的眼光还在皇太极之上,当然知道建奴野战无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长期围困已经成为建奴赖以克敌制胜地法宝了!
    燕子矶大营,校场。
    急促的马蹄声中,十数骑快马如风驰电掣般冲进了辕门,直趋大校场,风烟滚滚,跨骑在马背上的赫然就是王朴以及吕六等十数骑亲兵,女扮男装的嫩娘和寇白门赫然也在其中,身为安全秘书,寇白门当然得和嫩娘一样,寸步不离的跟在王朴左右。
    “吁……”
    王朴缓缓喝住战马,肃立校场上的唐胜、黄得功、施琅等将领已经跑步迎了上来。
    唐胜跑步立定,叭的向王朴敬礼,厉声大吼道:“总督阁下,中央陆军步兵二营,步兵三营,步兵十营,辎重一营,辎重六营,辎重七营,炮营,水师一营暨水师二营全体集结完毕,请指示!”
    王朴在马背上回了一记军礼,朗声道:“稍息!”
    “是!”唐胜轰然回应,跑步回到队列前,扯开嗓子厉声大吼道,“全都有……稍息!”
    “稍息!”
    “稍息!”
    “稍息!”
    肃立队列前面的中队长纷纷下达军令,近四万将士同时撇脚稍息。
    王朴双腿轻轻一挟马腹,胯下坐骑甩开四蹄缓缓向前,堪堪就要经过中央军步兵队列跟前时,唐胜右腿叭地蹬地,同时厉声长嚎道:“敬礼!”
    “叭!”
    大校场上响起一阵嘹亮的蹬地声,五千只坚硬地牛皮靴底同时踏在了坚硬地青石板地面上,声势骇人,中央陆军第一营的五千余名将士已经齐刷刷地举起右手搁于帽檐,向最高统帅王朴敬礼。
    王朴微微侧头,直直地注视着队列整齐、杀气腾腾地一营将士,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从他的眸子深处一闪而过,什么是铁血之师?这就是铁血之师!有此铁血之师,何愁建奴不灭?多尔衮,你死定了!
    正文 第269章 大汉民族
     更新时间:2009…7…6 22:25:29 本章字数:4978
    北京紫禁城,乾清宫。
    多尔衮连夜召多铎、阿济格、博洛、萨哈廉等人进宫,等多铎等人赶到乾清宫时,只见吴三桂已经好整以暇地站在大殿上了。
    多铎等人有些愕然地看了吴三桂一眼,问多尔衮道:“十四哥,这么急着召我们进宫,是不是出什么大事了?”
    多尔衮看了吴三桂一眼,默然不语。
    吴三桂赶紧单膝跪地,向多铎打了个千,恭声道:“亲王殿下,据奴才所知,河南贼酋红娘子已经组建了一支至少五万骑的骑兵!”
    “你说什么?”
    “这怎么可能?”
    多铎、阿济格、博洛、萨哈廉等人闻言大惊失色。
    阿济格更是愤怒地咆哮道:“河南又不产马,红娘子哪来这么多战马?”
    博洛也道:“平西王,你是不是弄错了?”
    吴三桂道:“绝对不会弄错,此事千真万确。”
    阿济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十二哥!”多尔衮皱眉道。“河南虽然不产战马。可你难道忘了王朴吗?王朴从土默特部掳掠了上百头牛羊牲畜。其中就有好几万马匹。后来大同之战。我们也损失好几万匹战马。这些战马可都被王朴带到了江南!”
    多铎凝声道:“十四哥。你是说红娘子组建骑兵地战马是王朴提供地?”
    “这只是猜测。”多尔衮喟然道。“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
    吴三桂道:“主子。此事只有两种可能。”
    多尔衮道:“哦。说说看。”
    吴三桂道:“一种可能是王朴想把这批战马调往山东,然后在山东招幕流民组建骑兵,因为江南民风黯弱,没有能骑善射之士,王朴要想组建骑兵只能到北方招幕兵员!然后在途中,这批战马被红娘子截夺了。”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批战马根本就是王朴送给红娘子的。明军和河南贼兵之间也很可能因为这批战马而暗中结盟了,事情要真是这样,那红娘子手下的五万河南骑兵就绝不能等闲视之了。”
    多尔衮沉吟片刻,沉声道:“那依你的看法,哪种可能性更大些?”
    吴三桂不假思索地说道:“王朴用兵虽然喜欢行险,可他办事却是滴水不漏。很少有失算为人所趁的时候,因此奴才以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红娘子能从王朴手中得到五万匹战马绝非偶然,这其中肯定有不可告人的幕后交易。”
    “那又怎么样?”阿济格不以为然道,“就算红娘子和王朴暗中勾结,也没什么,王朴的十几万中央军我们都没放在眼里,还会在乎多他五万河南骑兵?”吴三桂反问道:“亲王殿下,问题是我们不知道红娘子的五万骑兵是否会去济宁与王朴地中央军汇合,万一这五万骑兵不去济宁。而是等我大清军主力齐聚济宁后抄我军后路,去攻打北京呢?又该怎么办?”
    “这……”
    阿济格顿时语塞。
    多尔衮也霎时蹙紧了眉头,虽说这次他史无前例地征召了十八万蒙古骑兵。加上六万建奴八旗,总兵力足有二十四万人,可多尔衮更知道王朴的厉害,这一仗事关建奴的生死存亡,多尔衮绝不敢掉以轻心,不到情非得已,多尔衮是绝不愿留下太多军队守卫北京的。
    在多尔衮的计划中,最多留下五千八旗兵,再加一万蒙古骑兵守卫北京。可如果红娘子真和王朴暗中有勾结,那么只留下一万五千军队守卫北京就有些单薄了!
    一片石激战之后,多尔衮对流贼的印象早已经有了天翻地覆地转变,尤其是李岩的流贼骑兵给多尔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红娘子是李岩的女人,听说比李岩还要难缠,这五万河南骑兵绝不能等闲视之。
    可问题是,要是留下太多的军队守卫北京,就势必会影响到济宁之战!在北京这几个月,多尔衮也听到不少风声。听说王朴的中央军已经扩充到了十几万人,中央军有多厉害多尔衮是知道的,要是没有足够的兵力优势,怎么打赢这一仗?
    多尔衮正为难时,吴三桂忽然小声说道:“主子,奴才的关宁铁骑可以抵挡红娘子地五万骑兵,不过……”
    多尔衮冷然道:“讲!”
    吴三桂低声道:“不过在追击流贼的时候,奴才的关宁铁骑战损严重,最近虽然补充了不少兵员。可战马却是无从补充。要是奴才手下有两万匹战马,就足以监视红娘子。只要红娘子地五万流贼骑兵有所行动,奴才的两万关宁铁骑就能从太原出动,半路拦截。”
    “吴三桂!”阿济格大怒道,“你好大的口气,想要两万匹战马?”
    “不敢。”吴三桂忙道,“奴才也只是想替主子分忧。”
    多尔衮想了想,凝声道:“好,朕就给你两万匹战马!”
    阿济格失声道:“老十四,你……”
    多尔衮霍然举手,接着说道:“吴三桂你记住了,在所有汉人眼里你是汉奸卖国贼,真要让王朴光复了中原,你将死无葬身之地!而如果大清坐了天下,你吴三桂就是开国功臣,就有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多尔衮是叔父摄政王,自称就是朕
    吴三桂赶紧跪地打千道:“奴才明白。”
    “明白就好。”多尔衮沉声道,“朕赐你一道手谕,你拿着它去通州大营赶马吧。”
    说罢,多尔衮转身回案,取笔写下一道谕旨交给吴三桂,吴三桂跪地接过叩谢而去。
    等吴三桂走远了,阿济格嘟嚷道:“老十四,吴三桂这家伙居心叵测,靠不住啊。”
    多铎也不无担心地说道:“小弟也以为吴三桂此举是为了增加他的关宁军实力,而不是真正替大清着想。”
    多尔衮摆了摆手。淡然道:“十二哥,十四弟,你们多虑了,吴三桂已经知道范文程被王朴削成了人彘,他现在已经没有再回头的可能了,他要想活命就得当大清的奴才。他只有一条道跟着我们走到黑了。”
    事实上多尔衮还有另一层考虑,假如建奴能打赢济宁之战,吴三桂就算多了这两万匹战马也翻不了天去,建奴要是打输了济宁之战,最后只能回到关外,那时候吴三桂也将被迫退往山海关,成为建奴抵挡明军的第一道屏障。
    所以,不管从哪方面考虑,给吴三桂两万匹战马对建奴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多铎皱眉道:“可是,马匹从哪里来呢?”
    多尔衮说道:“先向喀尔喀部借吧,告诉卓克里克亲王。打赢了济宁之战朕还他更多的马匹和牛羊牲畜,再赏他五十万汉人奴隶!”东华门外。
    吴三辅紧走两步追上吴三桂,低声问道:“二哥,多尔衮真会给咱们两万匹战马?会不会是耍我们啊?”
    “不会。”吴三桂摇头道,“蒙古骑兵十八万,随军坐骑近三十万,多尔衮根本不会在乎这区区两万匹战马。”
    “嘿嘿。”吴三辅低声道,“可对咱们关宁军来说,这两万匹战马可要紧了。”
    “那是。”吴三桂凝声道。“咱们吴家地身家性命可就全指着这两万骑兵了。”
    吴三辅又道:“二哥,你说这济宁之战谁会赢啊?”
    “不好说。”吴三桂摇头道,“明军有火器优势,可建奴有骑兵优势,五五之数吧。”
    吴三辅道:“可小弟觉得建奴可能是输。”
    “这不是我们该关心的。”吴三桂低声道,“建奴要是赢了,合该大明亡国,我们就老老实实当个奴才吧,建奴要是输了……”
    “是啊。要是建奴输了我们该怎么办?”吴三辅忧心冲冲地问道,“投降肯定是死路一条,我可不想被王朴那恶棍削**彘,可要是不投降,我们就只能跟着建奴撤往关外,了不起还让二哥你当宁远总兵,可大明总有一天要恢复辽东的,最后还是难逃一死啊。”
    “哼!”吴三桂冷然道,“这只怕也是多尔衮所希望的吧。要是济宁之战败了。就让我们关宁军撤回辽西,当他们建奴地屏障。和明军拼个你死我活,不过,我偏不如他愿,建奴真要输掉了济宁之战,嘿嘿。”
    吴三辅急道:“二哥,怎样?”
    吴三桂不答反问道:“三弟,知道二哥为什么向多尔衮要这两万匹战马吗?”
    “知道。”吴三辅道,“为了牵制红娘子的骑兵。”
    “屁!”吴三桂道,“老子要这两万匹战马那叫有备无患,真要有一天建奴被赶出了中原,我们又在山西立不住脚,嘿嘿,到时候就带着三万骑兵去大草原,占下大大一片草原当我们的蒙古王爷去!王朴再能,他总不能追到草原上去吧?”
    “啊?”吴三辅失声道,“可那是蒙古人的地盘啊。”
    “屁!”吴三桂不屑道,“建奴要真打输了,以多尔衮的狠毒,你以为他能让多少蒙古人能活着回草原?到时候草原上就剩下老幼妇孺,蒙古各部拿什么抵挡我们吴家地三万铁骑?嘿嘿,谁说只有蒙古人才能当草原之王,老子是个汉人,还就当定了这个草原之王!”
    吴三辅满脸佩服地望着吴三桂,低声道:“还是二哥厉害。”
    “先看济宁之战地结果吧,建奴要是赢了,我们就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