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国战1915 >

第15部分

国战1915-第15部分

小说: 国战191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再也不用给满族旗人面子,相反很多满族旗人倒要给汉人面子。
    在北京城的大街上,处处能看到的是笔挺西装、锃亮皮鞋还有洋里洋气的大檐编织帽。黄包车和汽车交叉驶来驶去,人们木讷的脸色都在表示,即便现在是共和国,依然要为生存忙碌下去。只有一些趾高气扬的洋人和整天带着枪的军人们,才会时不时的悠闲的在街道上晃来晃去。
    ————————————————————————————————————————————————————
    徐邵文站在胡同路口看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学员军官请愿队,心中总算舒了一口气。事实上他也是一名学员军官,就连现在身上所穿着的都是陆军军官大学的军服,只不过对于陆军大学这些时日隔三差五为了支持大总统袁世凯颁布新《中华民国约法》而举行请愿队,自己感到十足的滑稽和反感。
    年初的时候,袁世凯下令解散了国会,而时隔五个月的现在,又即将以“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为借口,废除原有的民主性质《中华民国约法》,决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还规定总统有无限任期并且新任总统由上任总统指选。从这些条文可以看出,袁世凯已经差不多要挂总统名义,实行皇帝性质了。
    当然,废除《中华民国约法》的事情现在还没有发生,也不是一般人能够预知的。也所以说,徐邵文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半年前他还是二十一世纪中央警官学院的学员,只不过因为一个意外而穿越来到了民国1913年,附身在这个名叫徐邵文的陆军大学学员身上。
    现在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是1914年5月,即民国三年五月,对于这个奇妙的穿越徐邵文也只能硬着头皮适应了。
    陆军大学前身是陆军随营军官班,后来因为光绪皇帝企图垄断新一代军官人才而建立贵胄学府,而袁世凯对此很是不满,于是不甘示弱并且先斩后奏的将陆军随营军官班改建为陆军行营军官学堂。
    原本陆军行营军官学堂是在保定与著名的保定军校一同办学,后来革命爆发之后,袁世凯就将其迁移到北京,并改名为陆军大学,任命自己的亲信段祺瑞督办。
    袁世凯一直将陆军大学看作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从校长到教务全部是指派自己的心腹担任,从而给学员们灌输一种忠于北洋政府的思想。只不过袁世凯绝对想不到,陆军大学自成立到倒闭,一共培养出的三千多名学员当中,一大半的将才在日后却是为国民党所用。
    这段期间,陆军大学的教务层为了给袁世凯的改革助威,已经是第三次组织学员从西直门大街一直游行到总统府东华门前进行请愿,这期间很多学员都积蓄了不满的情绪。他们所做的可并非真正出于内心的意愿,这样的请愿与诈骗有何区别呢?
    不过内心不满是不能放到脸面上来的,毕竟在这个动乱不安的时代,能够成为一名陆军大学的学员那可是来之不易的。在民国初年,几乎所有与军事有关的学校都被认为是“铁门槛”,但是一旦进入了军校,那么也意味着有了一副“铁饭碗”。尤其像陆军大学这样属于北洋政府高端参谋官人才的培养基地,毕业之后大有机会进入中央参谋部或地方军政系统。
    为此,所有学员只能将不满放在心里,手中照样要举着请愿的旗子,嘴上依旧要喊着歌颂袁大总统的口号。
    但是徐邵文不是这样的人,毕竟一个受过二十一世纪真正民主自由思想熏陶的人,对于一些陈旧的东西会有排斥感。所以就在刚才,他悄悄的趁着教务长不注意的时候,在几个关系不错的学友掩护下逃了出来。(16k手机站wap。16k。cN)
    在军校学习可不比在寻常学堂读书那般,那可是一年到头只有几天的假期能够出校门。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能放松一下,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不过唯一要付出代价的是,下午在返回学校的时候必须想办法带进去几盒哈德门香烟,这就是为了掩护自己跳出队伍几个同学要求。
    不过这点事情不算难办,徐邵文身上的口袋都能藏进去几包,很容易就能避开门督的检查,最多花一块多钱就能买上好几包哈德门。
    在看到请愿队伍消失在西直门大街尽头之后,徐邵文将自己的军服上衣脱了下来,只穿着一身白衬衣配合着军裤和长筒皮靴。学员军官是没有肩章的,他担心被眼熟的人看见之后,会到教务长那里去戳自己的小辫子。当然就眼下这一身行头,也能轻而易举的让别人误以为自己是正式军官。
    好在四月的北京只是有少许的寒冷,在北京过惯了一段时间,这点气候徐邵文还是没感觉多大问题的。他大大咧咧的将军服上衣挽在手臂上,然后沿着胡同的小道向另外一边出口走了去。
    徐邵文并不是北京人,在他的记忆力自己的原籍是河南安阳,从小是在县城里的高等学堂念书,后来因为成绩与体质都符合要求,所以被选送到了南京陆军中学。原本在陆军中学毕业之后,他被编入了入伍生预备进入保定军校继续深造。
    只不过袁世凯在革命爆发初期为了更多的笼络年轻一代将才,于是在保定军校入学生名单中挑选出了一批优异的生员入读陆军大学。徐邵文因此与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保定军校擦肩而过,来到了北京陆军大学。
    不过,凭心而论保定军校虽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名校,培养出了近六千名名将,包裹吴佩孚、孙传芳、叶挺、蒋中正和白崇禧等等这些后世名声在外的人物都是在此经过历练。但是保定军校所培养的都是中下级军官,而陆军大学培养则是高级参谋,这在民国初年想要混一个优厚的饭碗,后者更是具有吸引力。
    徐邵文是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四期学员,如今已经在军校里学习了将近大半年的时间,但是在军校里封闭的久了,这偌大的北京城还是不熟悉。他在这条不知名的胡同里晃悠了一阵,看了看四周琳琅满目的小吃摊位,感受着真切存在的民国风气。
    就在走出这条胡同的时候,迎面突然传来了一阵吵杂声,似乎人群当中发生了口角。
    徐邵文寻着吵闹声向胡同外的街道对面看了去,只见两个穿着布褂子的年轻人,正堵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纠缠着,在他们的脚下还散落着一大片瓷碗渣子,从这些瓷碗随便可以看出似乎就在刚刚不久一件瓷器被摔碎了。
    “我说老头儿,您这走路也不太招眼睛了吧,咱哥俩好不容易从家里摸出这许宝贝来,正准备去当铺卖个价钱,现在可好了,您这一胳膊肘下来,把咱哥俩一辈子的家当都弄没了,今儿个您可怎么说都得有个交代了。”两个身穿布褂子的年轻人中,一个年龄较大并且戴着一顶布帽的人一副贼悻悻的样子说道。
    “老头儿,看你穿的还有模有样的,咱哥俩可是穷人子弟,被你撞碎的瓷器那可是庆王府传下来的,我家老头那可是混了半辈子才得到的赏赐。”另外一个布褂子语气带着一股狠重的说道,“这么着,咱哥俩也就算认个倒霉,你就拿两百块钱这件事就算了。”
    一旁有一些围观的平头百姓在听到这个价钱之后,都纷纷露出了一片哗然。
    民国初年的时候,袁世凯改革了币制,将旧式的鹰洋和龙洋全部代之以新大洋,也就是二十一世纪俗称的袁大头。一枚袁大头的单位是圆,通俗点也可以用一块钱、一元钱来称呼,通常来说月薪十几块钱的家庭,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收入了。这两百块钱在这个时代可以算作是天价了。
    对于这一点,徐邵文还是很了解,做为二十一世纪中央警官学校的学员,基础功课和业余历史爱好都让他对于这个时代不是很陌生。
    ————————————
    新书上穿,希望各位读者多多支持,虽然进展慢热,但是相信会符合很多民国迷的口味。
……(本卷结束) ……
第二卷 上海崛起
 ⒈⒈第一章 又是美女
    轿车在洋楼正门前停了下来,李振宁拉着徐邵文下了车,其他的事情都交给了下人去打理。两个人刚走到大门前的时候,李振宁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对徐邵文说道:“文远,你先跟福伯进去,我突然忘记行李里面有我从北京带给我爹的东西,我先去拿。”他说完,转身又跑到轿车那里去了。
    徐邵文与李振宁都是穿着陆军大学的军服,但是两个人之间的区别,那就是徐邵文肩膀上要比李振宁多了一个陆军少尉的军衔。也因为这样,李家的老管家福伯总以为徐邵文是李振宁的长官,所以在态度上要客气了许多。福伯恭恭敬敬的招呼徐邵文来到了大门前,然后先一步打开了大门,引着徐邵文走了进去。
    大门刚刚被推开,还没等徐邵文走进去,一个欢快甜美的声音已经飞快的迎了出来:“宁哥哥,你总算回来了,大老远就听到轿车的汽笛了。”
    徐邵文愕然了一下,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一个小丫头扑到了怀里。站在一旁的福伯也惊怔不小,连忙提醒道:“二小姐,二小姐,这位是大少爷的朋友,您抱错人了。”
    徐邵文感到自己怀中人震动了一下,立刻挣脱的退后了几步。他看清楚了对方的样子,原来是一个年纪很小的女孩,身穿着很像西方小公主那样的纱裙,看上去有一种清纯甜美的感觉。小女孩身形很瘦弱,脸色是一种病白的颜色,即便是外行也能看出她身体很弱质,不过容貌却很小巧清秀,给人一种知书达理小才女的印象。
    “对不起……我……我认错人了。”小女孩立刻陷入了一阵囧样子,白白的脸上泛起了红晕,害羞的不敢抬起头正视徐邵文。
    徐邵文看到这个小女孩最多只不过十六七岁的样子,而且害羞起来的时候倒是很有一种文静甜美的姿态。他微微笑了笑,说道:“没关系,你哥哥在后面拿东西,很快就会过来。”
    小女孩听到徐邵文的声音和温和,有些好奇的抬起头看了徐邵文一眼。然而当四目相对的时候,她又立刻害羞的低下了头,小脸蛋上越来越红晕了。
    徐邵文看到小女孩这样内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就在这个时候,李振宁手里提着两个礼包走了过来,在看到还站在门口的徐邵文和小女孩之后,马上笑嘻嘻的对徐邵文介绍了起来,说:“文远,这可是我的小妹妹,名字叫李月如,你可别看她年纪很小,她可是我们李家的骄傲,已经在欧洲留学学艺两年之久了。”
    徐邵文在听到李振宁的介绍,不禁对小女孩刮目相看了一番,在这个旧式思想依然很浓厚的时代,重男轻女应该是很普遍的,而李月如这个李家小女儿还能如此受到重视,被送到国外留学,真是少见。不过,话也说回来,李月如从小被送到国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家中受到嫌弃。
    只是这始终是别人的家事,徐邵文没有多猜测什么。他很礼貌的再次对李月如笑了笑,说道:“李小姐如此多才又美貌,我真是有幸见过了。”
    李月如听到徐邵文这样说自己,显得更加害羞了,她先前迎接自己哥哥李振宁的那股热情顿时也不见了,只是轻微的向李振宁打了一下招呼。
    李振宁身为李月如的哥哥,当然很了解自己这个妹妹,虽然在国外呆了几年,但是性格上依然很内向。他笑了笑,对李月如说道:“小如,这位可是你哥哥我的同学,也是好朋友哦,他这段时间会一直住在这里。”
    “哦,欢迎欢迎。”李月如依然如同含羞草一样,没敢多看徐邵文几眼,只是低低的说了一句话。
    “文远,你可别见怪,我小妹她就是这样,平时是亲戚的话,倒是很热情,一旦遇到陌生人就有些害羞。不过,如果你和她熟悉起来了,那就不会这样了。”李振宁又对徐邵文笑眯眯的说了道。
    徐邵文看了一眼小女孩,李月如的小脸红扑扑的,玉白的两只小手正捏着自己的裙角。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豪迈的声音从客厅里传了出来:“振宁,怎么刚回家就欺负小如呀?”话音刚落,一个身穿着神色绸缎袍子的中年人大步走了出来,他戴着一副眼睛,看上去颇有一副文士风骨。
    李振宁见了这个中年人,顿时笑着迎了过去,一边还叫道:“爹,我哪敢欺负小如妹妹呀,这不我在介绍我的朋友给小如妹妹认识嘛。”他说着,指了指徐邵文,然后介绍道,“爹,这就是我在电报里告诉你的,我的好朋友也是好同学,徐文远。”
    李振宁的父亲名字叫作李万齐,他在听到儿子的介绍之后,很有风度的向徐邵文点了点头示意,并且笑吟吟的说道:“文远小兄弟,既然你是振宁的好朋友,那么就把这里当自己家一样吧,千万不要拘谨,我可是很好客的呀。”
    虽然李万齐脸上笑容盈盈,显得十分热情,但是徐邵文依然能够看出这种笑容当中隐藏着几分商人逢场作戏的气质。不过,他依然笑着道了谢:“李先生如此盛情,文远真是受宠若惊,这些时日还得叨扰李先生了。”
    李振宁又在自己的父亲面前夸耀的说道:“爹,你可不知道,文远他可是国务卿徐世昌先生的侄子呢,以前文远喜欢低调行事,前不久我才得知这个大消息呢。”
    李万齐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再次笑逐颜开了起来,他走上前去,伸出一只手在徐邵文的肩膀上拍了拍,然后说道:“原来文远还是大家子弟呀,既然文远你与振宁年纪相仿,如果不见外的话,就不要称呼我为先生了,直接叫叔叔就好。”
    “李叔叔这样照顾,文远自当盛情难却了。”徐邵文笑了笑,应答了下来。
    李万齐果然是一个资历深厚的商人,不管有没有价值的人,他都是一副不得罪的客气,而一旦是有价值的人,自然而然不能放过的去巴结了。
    “还站在门口干嘛,来来来,进屋来,今晚我可特地为振宁和文远准备了接尘宴呢。”李万齐笑吟吟的招呼徐邵文和李振宁走进了客厅。
    李振宁一边把手里带回来的礼物交给了下人去打理,一边对自己的父亲说:“爹,文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