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朕滴江山 >

第51部分

朕滴江山-第51部分

小说: 朕滴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陛下道:“我觉得有一点是必须立刻着手的,就是帝国军队的扩充。”

    帝国因为国情的特殊,军队的数量并不多,性质也很单一,真正说来,就只有地方军。

    裁决军只是临时的,需要时组建,完事后解散。

    兵部负责新兵员的基础培养和日常训练,另外还有各种军械后勤的保障,同时受首相所代表的朝廷和柱国大将军所代表的军部的领导。

    当新兵员培训完成之后,就会移交给军部安排值勤、作战、防卫等具体工作。

    帝国共有十道,每道各有一个督将军,和三五不等的卫将军坐镇,辖制其内所有州、府的军事力量,他们都是柱国大将军的直属手下。

    每一道的地方军的数量相比于辽阔的国土面积来说十分的少,更别提与那些占据一路以上的霸主强国的军队数量相比了,人家不仅数量远胜,还有分有地方军,边军,野战军等等。

    军部也并不强求帝国军队的数量,少而精,帝国军队的整体战力并不比那些强国霸主稍弱。将士的实力绝对是天元界之最,而且,虽无征伐之战,却不代表经历的血战少。

    每一次组建列国联合的裁决军,帝国将士就要占据一半以上的名额。而每一次出动都是予以必杀的灭国之战,自然不能指望对方束手待毙,这也带给裁决军不菲的伤亡,却也不失为一种血色历练。

    有专人记录每个将士的功勋,待其退役之时会折算成各种不仅惠及其自身,甚至包括其子孙后代的奖赏。若是功勋卓著,可以封爵,甚至封国!

    比如,以上柱国大将军尉迟霸的一生军功,足以分封一个五郡之地的国家。封爵封国,也唯有军中将士有此机遇,文官是没有这机会的。

    说起扩充帝国军队,最高兴的当然是尉迟霸。

    秦穆皱眉道:“这会不会引起列国的误解警惕?”

    皇帝陛下将野生异兽灵兽之灾将越演越烈的情况先简述一遍,道:

    “这将是波及整个天元界的巨变,天下列国,特别是那些弱国小国若是没有防备会损失惨重,这对整个文明的元气都是极大的消耗,我觉得秦相可以出面将此事正式通报各国,让他们早作预备。

    还有就是,随着世界变得极端活跃,地震、火山喷发、山崩等各种天灾也会频发,我们可以隐瞒真实原因,但是钦天监观测到的这些数据是可以透露出去的。具体缘由,让他们自己去猜。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扩充军队就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

    秦穆点了点头,觉得如此可行。

    “另外,你也看见了,裁决军出动的频率越来越高,再如以前那样临时组建、完事解散可能不行了。将其变成常设部队驻扎于神都附近,还有就是增加其规模,你们觉得是否可行呢?”

    尉迟霸抢先道:“怎么不可行,都还求之不得呢。以前,因为裁决军乃是处在天元界最巅峰的军事力量,各种装备也都是最顶级,弄多了空耗军饷,所以一般都不超过一万人的规模。

    我们帝国将士就占了一半以上的名额,其他霸主强国包括四皇朝瓜分剩下的一半,根本不够分,很多国家都是这次排不上趟了还要等下次甚至下下次的机会。

    我们只要稍微露出扩充裁决军甚至将之变成常设部队的口风,他们甚至比我们还要更积极的推动此事呢!”

    皇帝陛下点了点头,那些国家也不怕自己的将士被帝国养变了心。

    因为这名额是属于这些国家的,他们从来都是将裁决军视为世界最顶级的武校,还能参与诸多灭国之战,获取与出战名额对应比例战利品。隔段时间就回轮换一批,哪会怕帝国邀买人心。

    帝国在裁决军中占据一半以上的名额,在战利品的分配上也是这个比例,不仅仅是因为一个“宗主国”的名头,还因负担了裁决军一切费用、设备、器材等等开销。

    他国将士只需空着手来,带着战利品还有满脑子的经验见识回去就成。阵亡的还会有不菲的抚恤金。

    秦相点头认同,只是道:“不过这样一来,以后的军费开销就太大了,是以前的数倍以上。”

    皇帝陛下和尉迟霸相视一眼,不吭声,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以内府的财务状况,别说比现在多数倍的军费,就是多数十倍也是挤得出来的,一来帝国军队数量本来就很低,而内府的赚钱能力不是一般的恐怖。

    朝廷很阴险的一点,户部每年早早的就把自家的钱计划了各种去处,一年还没过去两个月在它的账本上就出现了财政危机。

    一旦遭遇计划外的状况,比如灾害赈济,就会向内府鼓囊囊的钱袋子伸手乞要,另有其他大项目大工程,第一件事也是向内府要钱,这要顺手了,搞得现在用内府的钱扩军就像动了朝廷的奶酪一样。

    皇帝陛下另道:“我还有一些别的想法,你们斟酌一下可行不可行,有一些还需要圣堂的配合呢。”

    而后,皇帝陛下负责脑洞,另三位负责分析具体可行性,商量出了在未来影响深远的若干计划。

    而在他们的讨论中,不过是以“计划一”、“计划二”、“计划三”简单称之。

    一席深谈,一直到了深夜众人放散。

    令狐大长老一人飘然而去,秦相与尉迟将军二人携手离开。

    临分手前,尉迟霸慨然笑道:“咱们这位陛下真是不简单啦,以前还真把他看简单了。”

    秦穆没说话,可他独自一人缓步而行,对此却是深有同感。

    他知道尉迟霸说的不是皇帝陛下突然获得的天大际遇,而是其虑事察物的心胸气魄。

    以前见他不问国事,整日价净搞些荒唐事,他心中给了诸多理由,“这家伙在蛰伏”是最重要的一条,可现在才恍然发现,人家哪里是在玩蛰伏,是真没把自己紧紧护着的这盘菜看在眼里啊。

    数十年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这样的领悟让他有些失落。

    可很快,他就从这无谓的消沉中走了出来,一片崭新的天地正在等着,自己怎能有一丝懈怠颓唐!

第九十八章 铿锵兄弟会(一)() 
密谈之后第二日,四封国书经由秘书阁的仔细拟定,盖上帝君宝印,就由武功绝世的使者携带,分向四方,骑乘速度最快、品级最高的飞禽,人骑合一,日夜不停,向着四大古皇朝疾驰而去。

    轩辕驿的水、陆、空三条轩辕道,按照重要程度分有特级命脉,甲级主路,乙级要道,丙级支路共四种类型。

    而从神都连通四大古皇朝首都,即古夏南都,古商荒都,古周寒都,古秦白都四地的,是唯四的四条特级命脉,意思是哪怕轩辕驿豁出命去都要保证通畅的路段,不仅水、陆、空三道齐备,而且近乎是一条直线,遇山开山,遇河架桥。

    飞向四方的使者持着国书日夜兼程,在沿路轩辕驿的补给下,换骑不换人,基本都在十天之后先后到达目的地。

    两日之后,从此四都各有一个庞大的飞骑队伍起飞,数百上千的巨禽,遮天蔽日,向着神都出发。

    如此庞大的队伍出行自然不能再如使者一般日夜兼程的赶路,四方队伍赶至神都总共用了二十五天时间。

    最终,于同一天的黄昏之时,天际余晖灿然,他们一起出现在神都内城南门外大广场的视线之内,最终向着大广场飞近。

    天元帝国至尊,轩辕启明皇帝难得的身着正式的帝服华装、浓墨重彩的坐在明黄的銮舆之上,更难得的是皇后姚婉儿凤冠威仪,秀美端庄的坐在他身畔,第一次在正式场合与他一同出席。

    而在銮舆两侧,还各有两驾与两人所乘规制一模一样的銮舆,五驾并成一排等候着,只是颜色各有不同,血红,苍青,深黑,雪白,与他们所乘的明黄区分开来。

    在五辆銮舆之后,五百禁卫军充当的仪仗队穿戴明黄亮丽的盔甲,高头大马,英挺俊朗,神色肃穆的骑在清一色的明黄色神驹之上。

    而在他们两侧,还有数千匹鞍鞯齐全,无人骑乘的神驹,由马夫牵着缰绳整齐排成一列,无论马夫的衣着还是神驹的皮毛颜色,均统一的呈血红、苍青、深黑、雪白之色。

    从天空四个方向接近的飞骑群先是如蚁点一般,随着接近,数千巨禽凌空,渐有铺天盖地之势。

    今日南门大广场清场,但外围却有更多的神都百姓,还有列国使者和其他各色人等围观等候打望,随着数千只飞禽遮蔽天空,从四方临近,一股凛然之气逼凌大广场。

    无数围观人群中响起低低的嗡嗡声,似为此情此景而赞叹、折服。

    皇帝陛下握住端庄正身坐在身旁的皇后娘娘的小手,低声道:“婉儿,这段时间要你把学宫工作都放一边,陪为夫操持国事,真是辛苦你了。”

    皇后娘娘不领情,拍开了他手,传音道:“好好坐着,不要搞小动作,不要嘀嘀咕咕,这个时候让人看了岂不是笑话!”

    好吧,娘子。

    皇帝陛下规规矩矩的坐直了,心道,你这么管教我,其实把这个称呼的第二个字去掉也很合适。

    随着飞骑越发接近,广场上的人都能看出每个飞骑队伍最中央的特别。

    其他飞骑都是一人一骑,而在天空每个队伍的中央之地,有着八只金雕巨禽正好位于一个正八边形的八点位置,共同背负起一个与它们背部紧密相连的特制轿厢,感情这些金雕是空中轿夫呢。

    而在这空中八抬大轿前方,还有一个骑雕者,横吹着一枚短笛,笛中却并无声音传出,这是在以一种无声的声波控制八只巨雕的飞行节奏和飞行方向。

    那些围观的神都百姓看了都是感慨赞叹,皇帝陛下看着这一幕,却是另有感慨,看来飞骑品种的优化改良之道任重而道远啊。

    这逼格一点都没高起来啊,若能达到一禽就能背负数十人,甚至驮着一座楼宇,可以悠闲的坐在里面品茗玩耍调琴,那才勉强够格调。

    四支飞骑队伍徐徐下降,纷纷落地,唯有骑雕者引导的空中八抬大轿在一排静候的銮舆前不远处停下落地。

    “好了,该我们下去了。”皇后娘娘传音指点着。

    事先早已做足了功课的她对接待流程早已熟稔于胸。

    二人携手下了銮舆,站在前面不远处含笑迎接,就像一对小夫妻在家门口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

    也确实如此,这次迎接所用的就是非常特别的“家礼”,朝廷要员,包括首相、礼部尚书等重臣一个都没露面。

    从四个轿子里,也携手出来四对男女,有年纪大的,也有年纪不大的,但看上去年纪都比轩辕启明皇帝大。

    他们也都各自夫妇携手,主动走到等候在那的轩辕启明和姚婉儿近前,亲近中带着恭敬的微微躬身,齐声问候道:“见过大兄,见过大嫂。”

    轩辕启明看着,其中一位做自己的爷爷都足够了,另两个做自己父亲也都足够,但他却带着兄长一般的笑意,走近,伸手,一个个和他们亲热的拥抱,皇后娘娘也笑意盈盈的去和几个“妯娌”叙话。

    一一拥抱之后,轩辕大兄笑道:“几位兄弟携同各位弟妹不远万里赴约,大兄足感盛情。一路跋涉劳顿,你们也都很疲累了吧。咱们就不在此处闲叙,先回家吧。寝殿都已为你们收拾妥当,你们先好好修整一晚再说。”

    “是,一切都听大兄吩咐。”四位“弟弟”齐声应着。

    然后,五对夫妇各自登上一辆銮舆,轩辕启明所乘打头,而后以南、东、北、西的顺序各自紧随,一路沿着御道向着皇城疾驰。

    那些随员们翻身上马,也按照这样的顺序紧紧在后跟随。

    古夏皇朝来的骑乘血红神驹紧随在一色明黄的仪仗队之后,紧随的是骑乘苍青色神驹的古商皇朝随员,而后是骑乘深黑神驹的古周皇朝随员,骑乘雪白神驹的古秦皇朝随员。

    早在他们落地的第一时间,就有驭兽斋的人将他们的飞骑接手了,这段时间都会有驭兽斋的专业人士妥善照看。

    这样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长龙,代表各自“国色”,却真实地营造出了花团锦簇,锦绣绚烂的繁盛景象。

第九十九章 铿锵兄弟会(二)() 
今日的净街力士们比皇帝出巡时都更加卖力,受刑部与军部共管的神都守备部队,相当于特警的他们也都认真的沿街把守巡视,保证御道畅通。

    沿路百姓的围观热情比孤零零的一个皇帝出巡大了许多,一路上的围观者都可称得上人山人海,闹闹哄哄,就似在看一出盛大的表演。

    与几个“弟弟”初次见面,坐在回程的銮舆里,轩辕启明皇帝依然觉得有趣。

    很显然,这套怪异的“家礼”也是出自太宗圣祖的手笔。不过,他的规定并没有细到规范一言一行的地步,只是大致规定了一下流程,至于“轩辕大兄”怎么说怎么做,太宗的原话就是“随意,让人感受到兄弟家人般的情谊即可”。

    轩辕大兄对自己设计的那段话,特别是那个一一和他们亲热的拥抱很是满意。

    我的弟弟们,感受到哥哥的炙热情意了么?

    皇后娘娘很不识趣的传音入耳,泼他冷水:“你刚才鲁莽了,初次见面,你那个拥抱太过了,不仅显得轻佻不庄重,而且有些冒犯。”

    传音谁不会啊,朕现在也掌握得很熟的!

    于是皇帝陛下传音回去,抬杠道:“不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热情吗,我这还怎么成了冒犯了?”

    “这是礼仪,你们并不是真的有这么亲密,礼仪最讲究的就是适度,过犹不及都不知道吗?这还需要人教的吗!”

    皇帝陛下继续抬杠:“谁说我们没这么亲密,我们几兄弟老亲密了,你难道刚才没看见”

    皇后娘娘懒得听他继续胡咧咧,打断道:“今晚你别”

    “好好好,我错了!”皇帝陛下果断服软。

    真是的,动不动就拿修行来威胁人,什么人嘛!

    “婉儿,你的易容百变修炼得怎么样了啊?”皇帝陛下不抬杠,转而变成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