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扶明录 >

第274部分

扶明录-第274部分

小说: 扶明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大惊,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但很肯定的是,多尔衮要先对小太监下手了,他能不能扛得住?

    常宇率队入山,留下数十具尸体在山道内,踏入山谷便示警,随即山间到处都是警讯,未及磨石沟,胡岭已匆匆来迎,见黑豹营个个浑身血迹,一脸疲惫,心下略有不安:“督主,可是暴露了?”。

    常宇颔首:“传令下去一级戒备,让步兵营出洞备战!”

    好家伙,该来的终于来了,胡岭领命而去。

    入洞,黑豹营全体人马卸甲休整,正好赶上饭点,稀粥肉汤所剩不多,常宇令加餐,家丁立刻又刻又去生火做饭。

    吴惟英有些心神不安,从常宇入洞后便有预感,后听胡岭传令步兵营出动备战,他就再也坐不住了。

    悄悄来到浑身是血来不及清洗的小太监身边:“厂公大人,清军多少人马来攻?”

    “十几万”常宇头也没抬。

    吴惟英却忍不住惊叫出来:“十几万,怎么这么多,那咱们……”

    自感失态,忙轻咳几声:“怎么宫字营的兄弟没回来?”。

    说曹操,曹操到,西边洞内传来噪杂声,屠元率宫字营的太监军入洞了,急急走到常宇跟前。

    他一行侥幸未见清军探子,径直入了山,略做掩饰后便返回洞内,闻知常宇那边暴露,便摩拳擦掌嚷嚷要大干一场,直言昨晚没尽兴。

    小太监让他先吃了饭:“休息一会再说,清兵没那么快大举进攻,今天最多是各种试探性攻击”。

    屠元立刻觉得索然无味,躲到一边吃饭去了,吴惟英不敢久留小太监身边,便跑去问他:“昨晚所获如何?”

    “瞧见那些人头了么?斩敌数万!”

    吴惟英抬头瞧那帮宫字营和黑豹营的士兵瞧去,赫然发现果真每人身边都有几颗血淋漓的头颅,顿感反胃,这帮人也太变态了吧,抱着人头吃饭,怎么吃的下去。

    但以五百骑兵杀敌数万,屠元这牛逼吹的也太大了,得,这帮小太监的心腹嘴里都没个实话,还是去套套那些小卒吧。

    一夜奔袭来回,早已经疲惫至极,草草吃了饭后,宫字营和黑豹营的将士便在洞中和衣而睡,不闻洞外事。

    胡岭站在洞口上方的瞭望所,脸色凝重,如常宇所言,他们已经暴露了,宁远城外的数股清军已经朝山口集合,远处清军大营也有一支人马狂奔而来。

    天气依然暖阳高挂,可是胡岭却感浑身冰凉,环顾四下,觉得有些孤单,却又忍不住自豪,今儿是自己独挑大梁的日子。

    作为心腹之一,他向来都是随小太监刀山血海,只是在太原受伤一直未痊愈,到了关外后,常宇刻意照顾,出任务时都让他留守山中。

    而此时诸人疲惫在洞中酣睡,山中事务皆由他全权掌管,适值暴露之际,清军大举搜山,手里除了三千宫字营外便是那两百家丁。

    当然还有两个助手,步兵营的另个提督内臣,常丰和魏志通。

    简单一句话,今儿他当家。

    老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乍一听三千人马不少,凭地利完全可以拒敌山外,不让清军踏入一步。

    然则别忘记了,这支人马是火器部队,实战经验少,近战经验无,战力实在堪忧。倒是那两百余家丁,让胡岭特别的满意。

    这支家丁队伍由两拨人组成,一是常宇当初在京城买的几十个家丁,后准备杀掉灭口,但一直于心不忍,藏于军中,现在主要从事后勤工作,生火作饭喂马啥的,此时就在山洞中忙活着。

    另一波则是姜瓖的家丁,姜瓖被杀后投靠常宇一直鞍前马后辗转大江南北,这支家丁虽一直未被常宇用在刀刃上,但并不代表他们不行,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战力寻常人马还真不是对手。

    姜瓖是谁,大同总兵,经略边关数年,带的都是强兵悍卒,家丁是他的私军,精心培养下个个骁勇善战弓马骑射无所不精。

    只可惜的是这支家丁一直被常宇用来打杂,胡岭总觉得有些暴殄天物,他甚至一直梦想假若这支家丁交由自己统领的话,自成一营,该多好啊!

    只是那个吴中好像也一直觊觎这支人马,而督主的态度一直似是而非。

    此事一过,当向督主开口乞人,胡岭暗暗下了决心,从瞭望所钻出来,朝山中谷底行去。

    清军搜山,小太监稳坐钓鱼台甚至在洞中睡的昏天暗地,但胡岭却没这份定力,调动步兵营分成三路人马,一路设卡设伏,一路构建工事,一路机动支援,至于那两百家丁则在磨刀霍霍,若要近身肉搏的时候还得靠他们抗事!

    家丁装备齐全,一人一套软甲一刀一弓一箭壶,壶中有箭二十支。

    出关前他们可是没这套装备的。

    常宇特别注重三件事,士兵的攻击力和防护力以及远程杀伤武器的配备。

    出京去太原的时候他给宫字营的装备是软甲长刀没有弓箭,而且那时候还是偷偷摸摸,太原一战后获得不菲战利品同时也有了经验,出关时,宫字营已经是重甲加身,有刀有弓,甚至有的连战马都披甲。

    明朝这时防护甲的发展已到了巅峰,遇到重甲兵时,若非重武器和冲击力并进很难取其性命。

    这也是为何他伏击以骁勇善战的清军时,仅损失三十余,袭击多铎步兵营时一人不伤的原因,重甲骑兵,如后世坦克部队。

    当然,家丁可就没这待遇了。

    出关前他们仅有一刀防身,连甲衣都没有,不是常宇不给,是没有!

    但伏击阿巴泰一役后,常宇带回来大量的战利品,给他们弄了软甲,还配备了充足的弓箭。

    冷兵器时期,弓箭就是最牛逼的远程武器。

    为什么蒙古兵横扫全球,因为骑射无敌。

    为什么大清骑兵能打的明军无还手之力,还是骑射无敌。

    这也是常宇一直刻意并努力去打造的军队,一支强悍无敌的骑兵。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476章 覆没() 
倾尽心血的努力总算有了那么点成就,宫字营的太监军乃宫中万中挑一,个个身材魁梧力大,单兵作战所向披靡,马术已有小成,骑射逐步提高,黑豹营出自金吾卫的精骑兵,个个骁勇精骑射,战力不下清军精锐,况韧的五十神射手源自周遇吉军中精挑细选的箭术高手,据闻小太监已授意况韧组建神射营。

    左右有屠元,贾外熊两员虎将,随扈有陈王廷,将发,吴中这些宗师级的人物。

    加上还有屠元待组建的黑虎营,吴中的黑狼营……

    假以时日,小太监一军在手,纵横天下的梦想并非遥不可及。

    不过眼下重要的是如何应付清军入山。

    磨石沟内,二百家丁真的在磨刀,今天他们才是主角,胡岭已经传下军令,侯令备战。

    数月打酱油,辗转千里皆是杂务缠身,而今终于轮到他们登场了,家丁们顿有扬眉吐气之感,真当我们打杂的,今儿让尔等瞧瞧什么叫悍卒,什么叫杀人,一群臭太监天天嘚瑟个p,耀武扬威自以为多了不起。

    “九哥,你之前杀过鞑子没?”磨石沟一块巨石边,一家丁仰头看向石头上一个魁梧大汉。

    大汉年约二十七八,南直隶徽州府人,早年流浪被姜瓖收入麾下,因排行老九,人称徽州老九,是这支家丁的扛把子。

    老九摇头“杀过贼,没杀过鞑子”。

    “听说鞑子很是凶悍,边军……”那家丁又开口却被老九一声怒喝

    “凶你妈个头啊,别总提边军那茬,没见那群太监身边的鞑子狗头啊,他们都能杀得,咱们杀不得么,二赖子你特么的的这节骨眼说这个是不是想扰乱老子军心啊,还是说是个怂蛋没胆了”老九是个爆脾气跳下巨石,对那家丁就是一顿揍。

    家丁连连喊冤,直言自己只是太激动了。

    不说山中胡岭忙着部署,宁远城上旁观的吴三桂和唐通见城外清军开始朝西山围去,便知情况不妙。

    怎么突然就暴露了,还有一早进山的那支人马又是怎么回事,吴三桂皱眉揉着脑袋,突然一怔,看向唐通“老唐,可能真的被你乌鸦嘴说中了”。

    啥?唐通一怔。

    “只恐小督主昨夜真的去偷袭那支南下清军了!”吴三桂长呼一口气“可真牛逼啊!”

    “不,不会吧,岂不是去送死”唐通一惊,目光瞥向城北,见清军大营一支约五百人马,在壕沟外边绕行,直奔西山而去。

    短时间内,西山脚下已聚集清军二三千人。

    怕是一场激战了!唐通挑眉。

    清军怕是要吃大亏了!吴三桂脸上却是一副阴笑。

    小太监既然主动提前暴露,岂能不留后手,何况他入山之前早做好准备了。

    明军在山中藏有伏兵,此事非同小可多尔衮命尼堪亲自督察此事,阿巴泰主动请缨一同前往。

    倒是豪格一反常态,沉默不语,其麾下诸将也亦是如此,没了往日那般蠢蠢欲动争先恐后。

    尼堪和阿巴泰是中过明军奸计的,身心创伤尚未痊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绳,收起往日嚣张跋扈,小心应对。

    二人率兵五百至西山脚下,此时点将台已有清兵近三千余,纵马上了点将台环顾四下,只见山势陡峭,悬崖峭壁鸟兽难攀,山间积雪覆盖,乱石荆棘密布,杂林重生,若入山只能由那唯一山谷进入。

    尼堪不敢托大和阿巴泰商议片刻后,便令两百清军入山侦查。

    山道泥泞不堪崎岖坎坷难行,清军弃马入山,行不至百米,双目喷火,只见十余清兵被吊死在山道边的树上,面目狰狞又充满了恐惧。

    消息传到点将台后,尼堪和阿巴泰对视一眼,皆感受到对方心中怒火和滔天杀意。

    多尔衮在帅帐前望着西山方向久久,然后返回帐内坐下,看着面前的一个年轻人“此番若能入关取了明廷,便放你回朝鲜”。

    年轻人脸上一喜“明廷早深陷泥潭难以自拔,摄政王文韬武略,此番必然能取代大明坐拥天下!”

    多尔衮嘿嘿一笑“待到那时本王论功行赏,你朝鲜炮兵在前年之战功不可没,此番还需再接再厉,待我大清取了明廷天下,你便是朝鲜王”。

    年轻人立刻俯首谢恩。

    没错,年轻人便是年仅二十岁的朝鲜昭显世子(相当于明朝太子)七年前大清入侵朝鲜把他和其弟凤林大君(相当明朝王爷)掠为人质,平日软禁在沈阳,战时带在军营,倒不是怕他跑了,而是以此施压朝鲜借兵攻打大明。

    在松锦大战时,皇太极就把他兄弟俩随军软禁,朝鲜不得已遣炮兵协助清军攻打明朝,朝鲜炮兵刚开始感恩当年明朝抵挡丰臣秀吉的入侵,不愿意打明军,战时往往发空炮,故意打偏或者朝火药里故意加水等等。

    后被清军发现后斩了不少人,又令满军穿朝鲜兵服装轰击明军,让明军痛恨朝鲜兵,甚至出现杀朝鲜兵的赏银远远高过清军的情况。

    之后,朝鲜兵也就破罐破摔了,开始真心协助清军,在松锦大战时候立下汗马功劳。

    而昭显世子李汪(同音同意打不出那个字)一开始国破家辱加上又是大明的藩属国,当然是痛恨大清的了,但十三岁就被掠人质,七年间清朝有意拉拢,早已在他心中种下了另一颗种子,开始亲清成了二鬼子,这也是为何在大清入关后第二年放他回朝鲜后,他爹毒杀他的真正原因。

    李汪被掠七年,中间有两次回国归省,每次回去时都是他长子代做人质,一次是四年前,一次是今年正月,此番刚回来就随多尔衮出征,同行的还有的他的朝鲜炮兵。

    多尔衮在帐中给小李子画大饼,实则心思还在西山,差不多一炷香功夫过去了,怎么没点消息传来,心下有些着急。

    却在这时一骑来报,尼堪遣兵二百入山不久,闻杀伐声,后久侯不出,遣人查探,行数里后在谷口见两百尸体堆积如山……

    多尔衮震怒不已,立刻提兵两千亲至西山。

    尼堪和阿巴泰料定山中明军不会那么轻易让他们进去,少不得一番厮杀,但却没料到结局是一场屠杀。

    两百余人,一个没出来,全部被杀,尸体残缺不全堆积如山,把谷口堵得严严实实,去山中查探的清军回来汇报时两腿一直抖个不停,何曾见过如此惨无人道的杀戮!

    明军何时变得如此残忍残暴,不得而知。

    但他成功把清军的大佬们激怒了,那种可平天地的雷霆之怒。

    震怒之下,尼堪亲自领兵一千入山,阿巴泰坐镇山外又令散兵从险峻之处攀登探路企图迂回围攻。

    大军刚入山不久,多尔衮便领军到了山脚点将台,阿巴泰近前把前后详述一遍。

    多尔衮脸色铁青,能在那么短时间内,几乎没什么大动静把两百人吃的干干净净,只有一个可能,兵多将广,山中伏有重兵。

    阿巴泰深以为然,因为先前他听到零星火枪声,响起前几日伏击他数千火枪手不由浑身一颤,原来真的躲在山中。

    但他们是如何生存的?

    多尔衮现在不关心这个,只关心他们将要怎么死!

    天黑之前必须进山剿杀这支明军,否则天一黑,前功尽弃,多尔衮下了死命令,又加派人手,从其他地方攀山开路,一时间漫山遍野皆是清军身影。

    就在这时突闻远处鼓声大震,却让多尔衮一惊,宁远城上的明军竟然开始擂鼓,声若雷鸣,遥传十余里。

    怎么滴,要趁机出城开打么?

    怕你个求,多尔衮正憋着一肚子火无处发泄,恨不得和吴三桂厮杀一场呢,见其擂鼓,又担心城中明军趁机偷袭,随即传令三顺王之一的尚可喜把他的天助军出营在宁远城西布阵!严防城中吴三桂异动。

    当年得知尚可喜投降,皇太极大喜高呼,天助我也,随即命其军为天助军,这支人马在尚可喜的带领下,可谓战功赫赫,手中沾满了明军的昔日同胞手足的鲜血。

    。

第477章 冲入() 
    西山和宁远城中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