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簪缨路 >

第29部分

簪缨路-第29部分

小说: 簪缨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平啊,你的那个吕监正已成别人的了。”乔环摇了摇头,打趣道,“下回看准了。”

    “是,老师!”何太平尴尬的回应了一声。

    乔环点头,看向闹市中少年人打扮的少女:“名起于民间而传扬天下,这才是江湖奇人啊,她做的很好。”

    “这几日过后,安排我们见一见吧!”

    “是!”

    ****************

    “杨公,这个可要看看?”朱国公朱怀推着推椅,指了指路边的小店,这几日的功夫,已经摸索清楚杨公的脾气了,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民间小吃。

    杨筠松看着路旁经过的行人。

    “七安先生”“七安先生”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大术仁心果然是大术人心啊!”杨筠松突然开口。

    一旁跟着的李义山和朱怀不明所以的对视了一眼。

    “既有真才实学就不会被埋没!”杨筠松感慨了一句,“那位大术仁心又在做什么?去打听打听!”

    李义山闻讯前去。

    “当真是长袖善舞、八面玲珑,这个家伙当个来使再合适不过了。”杨筠松看着离开没多久就笑容满面回来的李义山,感慨道。

    李义山指着长长的人群道:“两队人,一队百姓,一队考生。七安先生原本一天只一卦,一卦三十文,这几天却是不限次数了,一卦两碗米粥,百姓都拿着米粥等着七安先生看呢;换来的米粥那些进京的考生可凭官文免费换粥喝!经此一事,七安先生的名头怕是西长安这块无人不晓了。”说话间,李义山又有些激动,这个七安先生可是上过他家门,亲自帮他相看过的。

    “有意思。什么比这群能言善辩的读书人传名传的更快的呢!”杨筠松笑了起来,耳尖动了动,一旁经过的一队孩子在念叨着什么。

    “你们在念叨什么?”杨筠松招了招手,也不管一旁半大小童愿不愿意,就从他的手上抢过一把果子,“给你们吃!”

    一队孩子立刻围了上来。

    叽叽喳喳的“谢谢爷爷”之后,就开口嚷开了“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嚷完孩子们就笑嘻嘻的跑开了。

    “哈哈哈哈,这荆少师真是个人才!”杨筠松大笑了起来,拍着完好的那条腿,激动的嚷嚷了起来,“当真是旷世奇案出,名垂青史留!”

    这般大力看的李义山和朱怀战战兢兢,真怕杨公把自己那条好的腿也拍坏了。

    等到笑够了,杨筠松才拍了拍身边那个半大的小童:“小子,记住了么?”

    小童满心不情愿的点了点头。

    “交给你了啊!”

    小童再次点了点头。

    由西南侯陈善作保,荆云跟钱元总算被放了出来。

    钱元由工部尚书被贬为工部侍郎,许是终究是看着陈善的面子,荆云官职未变,只是被勒令思过在家。

    ********

    入夜,照顾圣上最小的女儿同贺公主的嬷嬷打了个哈欠,看吮着手指头睡觉的小公主似乎睡的很香,看了看左右,便站了起来,跑到内室去睡觉了,左右有外头的侍卫守着,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待她离开之后没多久,从一旁半开的窗外慢慢爬进了一件宽大的“太监服”。

    不知何时醒来的同贺公主双眼亮晶晶的看着那自己会走动的“太监服”,原本是极其诡异恐怖的氛围因着公主尚且年幼,对外事不知,她非但没有感到害怕,反而好奇不已,眼睛眨也不眨的看着两人会走路的衣服咯咯笑了起来:“衣服……衣服走路,好好玩!”

    随着走动的衣服一起出来的是孩童的声音:“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

    同贺公主张了张嘴,出自本能的跟着重复起来:“少……少师抓……抓……”

    偷偷溜回了阴阳司。

    “回来了?”杨筠松在床上闭着眼睛似是在说梦话一般。

    “嗯。”小童应了一声,把衣服收起来,“明天再去!”

    白色的环绳空空荡荡的,腿也不再吊着了,杨筠松在床上翻了个身,行动同以往一样的灵巧:“小小年纪就知道夜探姑娘闺房,长大还得了。”

    小童没理会他,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身上的污迹,要躲过巡逻的侍卫,狗洞钻了不少,脏兮兮的,有些不习惯呢。不再是世族锦衣玉食的公子,不习惯也要慢慢习惯起来。

    下完朝的明宗帝因着朝堂之上连日发生的事情,心情很是不好,便听了身边的大内总管李德全的话,到御花园走了走。

    前头小姑娘的笑声让明宗帝心情好了不少:“这是同贺吧,今儿也跑出来玩了?”

    又走了几步,花木错开,同贺的生母丽嫔正在陪着三岁的同贺玩耍。

    同贺走的还不是很稳,边走边嚷嚷。

    “同贺在说什么呢?”明宗帝听不大清楚,往前走了几步。

    丽嫔一眼就看到了明宗帝,连忙跪下行礼。

    明宗帝摆了摆手,虚扶了她一把,就抱起了同贺:“同贺,告诉父皇,先前在说什么呢?”

    同贺咧嘴一笑,细声细气的说了起来:“少师抓舞弊,考者七十二,舞弊七十一,唯有尚书侄,一身清白身……”

    丽嫔脸色大变,叫了一声“同贺”连忙跪了下来:“陛下恕罪!”

    明宗帝脸色铁青,放下了同贺:“同贺,继续说。”

    不明所以的同贺继续嚷嚷开了:“殿上天子怒,殿下臣兢兢。旷世奇案出,寺卿忙回避。自古从未见,名垂青史留。”

    “父皇父皇,同贺背完了呢!”背完一整首诗的同贺公主邀功似的看向明宗帝,伸手要抱抱。

    “同贺真乖。”明宗帝面无表情的摸了摸同贺的脑袋,转身离去,“父皇还有事。”

    晚间时候,一道圣旨下来了。太子少师荆云被贬为从四品下的国子司业,随着这道被贬的圣旨一起下的还有明宗帝的话,太子少师荆云既读不好书就好好在国子监读书明事理吧,什么时候读好书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第六十二章 旨意() 
国子祭酒虞世基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荆云一时不知道如何说话,他自诩能言善辩,却从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会有口讷之时。

    陛下的圣旨当真是下的越来越有水准了。虞世基感慨道:前不久,赐了宋仁义大人的妻子伏氏一个封号“旺”,从此以后,多了一个诰命夫人“旺夫人”,今儿个直接把荆云打回了国子监读书。荆云未出事之前是太子少师,更是今次秋闱的副考官,把教导读书人的人打回去重新读书,亏陛下想得出来。他若是荆云,还不如拿跟裤腰带吊死算了。

    偏偏方才来宣旨时,陛下身边的李德全还偏偏要他三呼“陛下圣明”才肯让他起身。

    “虞大人!”李德全笑眯眯的把圣旨塞到了他手里,仿佛塞了一个烫手的山芋一般,“陛下口谕,带国子司业去认识认识国子监的学生,大家要友爱相处。”

    还友爱相处,若是不知道还好,若是知道了,虞世基几乎不用看也能想象得到,国子监那群出身高贵、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不知道能干出什么缺德事来呢!

    奈何陛下口谕已下,他是奉旨做事啊!虞世基叹了口气,对着往日需要见礼的荆云,抬手:“荆大人见谅,陛下圣旨,不得不从,请吧!”

    荆云紧着一张脸皮,面无表情的跟在了虞世基的身后。

    “这位是陛下派来的新任国子司业荆司业。”

    “他姓荆,这个姓不多啊。”

    “之前那个抓舞弊的荆少师跟他什么关系啊?”

    “这个不就是荆少师嘛!”

    “啊?哈哈哈,不是吧,荆少师不是副考官嘛,怎么跑回来读书了啊?”

    “放心,荆少师,哦,不,荆司业,以后被人欺负了,报小爷的大名,小爷会罩着你的。”

    ……

    虞世基暗道了一声“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连他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是以干咳了一声:“好了,回去上课吧!”

    这些少年少女们不以为意,如同看猴子一般跟在后头。

    “虞大人,您是不是年纪大了,记不清楚了?现在还不到上课的时间呢!”

    “就是啊,下课的时间,我们爱在哪儿在哪儿。”

    “就是上课的时间也管不了小爷,我爹都不管我呢,有本事找我爹去。”

    “就是啊,我爹也是。”

    “我说什么我爹都答应的。”

    ……

    知道你们爹厉害了,虞世基头疼的带着一言不发的荆云从太学院到四门学院,从四门学院到书学院、算学院走了一圈,后头跟了一大批不知天高地位的小尾巴。

    总算带了一圈,虞世基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借口还有事,迅速离开了。独留荆云一人面对着国子监那群出身显赫的少年少女们。

    *************

    在一连几日的施粥中,秋闱总算来临了。

    “七安先生,多谢这一粥之恩。”粗布长衫的书生们走了过来,“不当面向先生道一声谢总是心里不安。”

    “举手之劳罢了!”那位颇受周围贩夫走卒尊崇的少年人笑了笑,不以为意的模样。

    “举手之劳,说着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的了,这世道之上如先生这样的善人不多了!”老者的声音响起。

    她是善人?卫瑶卿挑眉,敛去眼底的戾气,再抬头,还是那般风光霁月的少年人。

    几位书生让开了一条路,但见一位满脸沟壑的老者牵着一位稚童的手走了进来。

    “徐老太爷、徐小公子。”

    “今儿徐老太爷穿的真精神。”

    “徐小公子越来越伶俐了。”

    ……

    看着周围熟稔打招呼的百姓,几个书生有些惊讶:“这是何人?瞧着与你们很熟悉的样子。”

    这老者幼童的穿着虽粗看上去并不如何,但细一看,料子却是上好的云锦,这绝对不是普通人家所能穿的起的。

    “这是徐长山先生的父亲和独子啊!”有百姓笑了起来,仿佛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一般。

    徐……徐长山?几个书生睁大了眼睛:“哪个徐长山?”

    “还有哪个徐长山啊?”百姓笑了起来,“当然是当朝太子太傅,大儒徐长山先生了。”

    “你……你们……”书生们望着脸色如常的百姓,颤抖着双唇,结结巴巴的开口了,“这……这可……可是徐……徐长山先生啊……”

    “徐先生怎么了?”一旁守着瓜果摊的小贩望了过来,“徐先生有些忙,不常来的,不过徐老太爷和徐小公子倒是常来。”

    周围的百姓皆习以为常的同徐老太爷和徐小公子打着招呼,倒是衬的他们几人反应太大了,果真是天子脚下,民众都能这般处变不惊,书生们生出了几分汗颜。

    那位徐小公子见到七安先生之后,很是高兴的喊了一声“七安先生”便跑到一边的桌子上坐了下来。

    “七安先生,今天该讲塞外荒野地了。”徐小公子高兴的叫了一声。

    那位七安先生把徐小公子拉到了身边。

    “那件……那件事是真的?”有书生反应过来,“七安先生当真一碗黄酒救活了徐老太爷?”

    “当然是真的。”说话的还是那个瓜果贩,“七安先生从不虚言。”

    徐老太爷笑着坐了下来,把徐小公子拉到了怀里,似是感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何况生死之恩乎?”

    七安先生笑眯眯的从口袋里摸出一把干果零嘴儿给徐小公子,抬眼望了过来:“几位再不去就要迟到了!”

    “是是是!”几个书生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称是,只是眼里仍有未曾敛去的惊愕,对上这位闹市独坐的少年,更增了几分尊重:“多谢七安先生。”

    “我是顾淮。”

    “我是韩云。”

    “我是赵子茂。”

    几位书生抬手作揖:“多谢先生!”方才那般随口的感谢着实叫人羞愧,口头上的感谢能值几何?关键是要铭记于心。

    “不必,此一去,诸位必能榜上有名,来日多替百姓谋福,便是报我大恩了。”

    几个书生连声道谢,周围却惊呼连连。

    “七安先生说能上榜就一定能上榜!”

    “恭喜了啊!”

    “恭喜了!”

    ……

    百姓们一副笃定他们能上榜的表情让原本半信半疑的三人心里不由地生出了几分激动,答题之时文思如泉涌,竟比平日里的发挥还要好了不少,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第六十三章 将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春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塞外荒野与咱们这里的景象截然不同,它更广袤,更粗粝,却自有一番截然不同、浑然天成的厚重美感……”

    勇哥儿睁大了眼睛,小小年纪却添上了些许愁色:“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去趟塞外看一看领略塞北风光呢!”

    “会有机会的。”卫瑶卿被他小小年纪皱着眉头的模样逗笑了,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黄少将军戍守北疆,我大楚的热血儿郎建起了我北地的城墙。”

    勇哥儿用力点了点头,眼前似有什么一闪而过,他不适地伸手揉了揉眼睛。

    “什么东西?”

    “好像有什么东西一闪而过了。”

    “你看到了么?”

    “不知道,我还以为眼花了呢!”

    ……

    因为只是刹那间的事情,众人议论了片刻之后,便岔开了话题,勇哥儿揉完眼睛,再看向眼前含笑而立的七安先生时,却见方才还带着笑意的七安先生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不知何时转为了肃然。

    “七安先生。”勇哥儿从未见过七安先生这样的表情,不由惊了一惊,怯生生的喊道,“你怎么了,七安先生?”

    卫瑶卿朝他笑了笑,转头看向一脸不解的徐老太爷:“徐老太爷,有几句话麻烦带给徐先生。”

    “请说,”徐老太爷抱着勇哥儿的手紧了紧,望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