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簪缨路 >

第395部分

簪缨路-第395部分

小说: 簪缨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走!这就走!”那人不住点头,这一刻简直欣喜若狂,他们不敢走不敢出来便是怕郭太师的护卫在外头埋伏,实力不济便胆小。眼下她能进来,想必外头是当真没有护卫的,不趁着这时候走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卫瑶卿转身离开,在踏出灶王庙的那一刻却又突然回头道:“刘道婆会被抓是因为有人匿名递了封信到太师府说看到她私藏逃犯,你们这是得罪谁了?”

    说罢,也不等他们回话,便走了。

    得罪谁了?能得罪谁了?那人摸着脖子上的血口气的咬牙切齿直骂娘,这灶王庙里的几个婆娘早被他们捆起来了,还能有分身术通风报信不成?除却那几位带走薛行书那老头子的还有谁?本就是为了钱财权势聚到一起的讲个屁的情义!要不是他们这些人,薛行书早死了,也活不到现在。他倒是心心念念的替他们瞒着,熟料他们倒好,一封告密信险些让他们命送于此!

    济南府是吧!很好,谁又去不得济南府了?

    ……

    ……

    走出巷子口的卫瑶卿舒了口气:原本就是无利不起早之徒,看他们毫不手软抛开薛行书便知道了。有道是宁可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送几个小人给薛行书他们,想来会让他们头疼一段时日了。

第八百二十七章 起火() 
刘道婆梳理着手上的拂尘瞥了眼对面两个看着她的婆子,她被请来已有好几日了,也不知道庙里头怎么样了?越想越是担忧:那三个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货色,这一次她将事情告诉了郭太师,也不知道抓到没有,若是没抓到……刘道婆手下一用力,拽下一把拂尘穗来,若是没抓到便遭了。

    正想着话,便见管事从外头进来,对那两个看管婆子道“你们下去吧!”,而后看向刘道婆,道,“刘道婆,请随我来。”

    刘道婆心中惊疑不定,却面上神情不显的站了起来,朝管事施了一礼,跟了上去。

    管事笑了笑,转身在前头带路,这一次是去见郭太师的。

    进来的时候,屋内已有不少人了,几个身着甲胄官兵模样的人就在那里。

    郭太师坐在床上,脸色有些难看,见她进来之后,当下便看了眼一旁的官兵,示意他们开口说话。

    那官兵应声之后便说了起来。

    “刘道婆,前几日,我等未在灶王庙里头发现那些人的踪影。”

    “今日进去时,却见你原先庙里的几个道婆被人捆起来,已经数日未食。”

    “那几个人不知去向。”

    “在灶王庙石像下还发现了一间密室。”

    “我等推测,那几个人这几日应当是藏匿在那间密室之中的。”

    “对此,你有何看法?”

    ……

    刘道婆越听脸色越是难看,尤其最后,那官兵的一句问话更是让她脚下一软,险些摔了下去,此时忙道:“太师,庙里有密室之事,我完全不知。”

    她解释的同时却也松了口气,还好当时郭太师将她扣押住,她便交待了。如郭太师这样的权贵不会无故抓她这样一个道婆子,思来想去,除了那几个亡命之徒外,便没有别的缘故了。虽是因为密室才未找到人,说起来,也是这群官兵不行,她说人在灶王庙里可说的一点都没错。

    官兵闻言也知自己理亏看向郭太师,眼里带着几分询问之意。

    郭太师沉默了片刻,摇了摇头,叹道:“刘道婆,你便回去吧,往后再遇上这等恶人威胁之事记得及时告知衙门。”

    刘道婆连声称是,而后退了出去。

    官兵见刘道婆离开了,才再次开口问郭太师:“太师,要不要属下去结果了这个神棍,说不准她便是知晓了那个密室……”

    “不必了,她是真不知晓那个密室。”郭太师摇头,似乎有些累了,头靠在床头道,“若是知情不报当时便不会告诉我等那三个人确实是在灶王庙中,从告知老夫那一刻起,便已得罪狠了凶徒,没得再帮忙藏匿的道理。这刘道婆能在后宅转那么多年而直到此时都干干净净的,常在河边走,却能不湿鞋,可见是个聪明人,她不会做这种蠢事。”

    官兵失望道:“好不容易有了线索又断了,刺杀先帝的那群凶徒便要放任他们逍遥法外不成?”

    “放,是不能放的,但这些人此时未必还在城中了。”郭太师说着咳了两声,又道,“陛下初初登基,事物繁多,这些事便暂且压后吧!”

    官兵道了一声是,见郭太师脸色不大好看,忙跟同旁人一道退了下去,太师是累出来的毛病,还是需要休息啊!

    ……

    ……

    智牙师低头看着手里的玉佩,直到此时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伸手摸了摸袖子,确认空无一物,自己的玉佩确实是眼前这块,沉默了半晌之后,默默地寻了个钱袋将玉佩藏了起来,贴身放着。

    东西被偷了都不知道,若不是这几个人将这玉佩送了过来,他此时还蒙在鼓里,真是怪丢脸的。看了眼那几个默默站着不动,似乎等着讨赏的人,智牙师想了想,道:“来人,把这三个人各打十棍扔出去!”

    真是没眼色的东西,还想讨赏?讨罚差不多!

    智牙师转过头去,一夹马肚,继续前行。

    ……

    ……

    张解坐在学堂中,有些心不在焉,今天这是一场大课,济南府学里的学生几乎都在这里了,为的就是听前头那位黄石先生的授课。

    见过那位黄石先生私下里的模样,再看他坐在那里夸夸其谈的样子总觉得违和,张解总觉得黄石先生仿佛带了个面具一般。

    大抵又是讲到精彩处,周围惊呼声一片,他看了眼身边的同学,见他们如痴如醉的模样,便也挤出个如痴如醉的模样。

    这世上几乎人人都有面具,也不缺他这一顶了,他心道。

    周围学生鼓掌,他也跟着鼓掌,虽然根本没在听那位黄石先生说了什么。待到掌声稀稀拉拉渐归平寂之后,黄石先生笑着再次开口了:“方才讲到《春秋》,再来说这……”

    话未说完,便听到一声惊呼,见有个不大的学生拍桌而起,指向他身后的方向惊道:“起火了!”

    黄石先生抽了抽嘴角,起火有人坐不住是正常的,拍桌而起也是正常的,但为什么偏偏拍桌而起的是那个张解。原本想训斥几声,说什么“坐怀不乱”,呸,不,是“临危不乱”的话,眼下训斥的话到嘴边又溜了回去。

    黄石先生起身,看向起火的方向。

    原先不敢乱动,怕怠慢先生的学生与讲学先生便也忙站了起来,看向起火的方向,而后脸色大变。

    “那地方……是天师庙!天师庙起火了!”

    “快去救火!”这一声是张解的声音。

    不少学生下意识的便听话跑了出去,有这么几个一带头,原本坐着听课的学生们便乱了。

    场面有些混乱,甚至还夹杂着讲学先生也往外跑。

    在一旁不急不缓看着的柳闵之走到他身边戳了戳他的背,道:“黄石先生,还讲什么课啊,人都走光了。”

    “那就不讲,反正钱我收了就不会吐出来了。”黄石先生说着一撩衣袍坐了下来,“都赶去救火了,也不缺老夫这一个,毕竟老夫年纪大了,跑不快嘛也是正常的。”

    柳闵之扯了个前排听讲的学生的蒲团坐了上去,笑道:“你这是倚老卖老!”

第八百二十八章 好事() 
“那也是因为我是个老人家所以才能倚老卖老。”黄石先生说着踢了他一脚,“你这年轻人就不要懒着不动了,快去救火!”

    柳闵之瞥了他几眼,慢吞吞的站了起来:“其实也不少我这一个,话说回来这天师庙好端端的怎么会起火?”

    “庙里烧那么多香烛总有走水的时候,有什么奇怪的。”黄石先生捻须,看了眼坐下寥寥无几的学生,现在不动的多是些懒汉了。

    黄石先生和颜悦色的看向座下那些懒汉道:“冥想也是一门学问……”

    这个学问,懒人最喜欢了,不多时尚有些窃窃私语的场面便安静了下来。

    偌大的天师庙火势不小,滚滚浓烟直冲天际,也正因为这火势太大,才使得府学这里听课的学生也能看到,这才及时发现这边起火了。

    提着木桶来浇水的学生混乱的奔跑着,其间夹杂着询问关切声。

    闻讯赶来的宋二、李三等人看到这场景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随即又觉得眼眶有些发热,这些人并不是他们安排的,也大半不是平康坊的人,但此时人却自发的出现在了这里。纵天师早已不在,张家也已灭族,但其存在的痕迹却仿佛深深的融入了这座距离京师长安又千里之遥的南方小城之中。

    “我们也去吧!”宋二卷起了袖子,一时情绪激动,重情重义之人最容易被这等场景所感动了。

    但他们并没有去成,而是被人拦住了去路。

    “等等。”是一道尚且能听出几分青涩年幼的声音。

    这声音他们熟悉的很,是张解。

    这孩子不知什么时候捡了一顶斗笠带在头上,遮住了他的大半容貌,而后将他们拉到了一旁一条逼仄无人的巷道中。

    “这么多人去救火,不用担心天师庙了。”张解看着他们道,“我……我想要卫姐姐来济南府。”

    那个早慧的孩子目光闪烁,冷静而理智的看着眼前的纷乱,除却声音还有些胆怯之外,竟意外的有种摄人的气势。虽年纪幼小,却因为际遇颠沛流离而迅速成长了起来,他的目光早已远超同龄的孩子了。

    “怎么来?”宋二愣了愣,问他,“传书么?”

    问完这句话,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可笑,他们与长安那边的交流从未断过,若是用传书能让卫六小姐过来哪还用等到现在?

    “或者装病?”李三接过了话头,说罢也觉得这个主意有些可笑,“装病这一招,若没有天子的有意庇护,又怎么可能行得通?”

    “都不是。”张解摇了摇头,又警惕的注意着周围的动向,低声道,“我们让卫姐姐名正言顺的来济南府。”

    “怎么名正言顺的来济南府?”宋二闻言连连摇头,道,“还能左右新君的意见不成?难道让卫六小姐进宫同新君交涉?”

    “不是,同天子谈交情、论感情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张解垂下眼睑,似乎想到张家的处境,声音有些低落。

    李三见了,当下便踹了宋二一脚,骂道:“就你生了一张嘴叭叭叭的说个不停?哪壶不开提哪壶!”

    宋二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正想找个由头补救却见张解抬头,脏乱的斗笠下一双眼睛熠熠生辉,他道:“自然只有天子下诏才是名正言顺。”

    “怎么让天子下诏?”宋二糊涂了,“我等还能在千里之外操控天子不成?”

    “不是。”张解摇了摇头,看向外头的纷乱,道:“若是因为这次大火出现了所谓的‘神迹’呢?”

    “我翻阅了不少府学书库中的史书,帝王初初登基必然帝位不稳,更遑论此时还有陈善觊觎江山,若现在在这里出现了神迹,大抵也是新君愿意看到的。至于叶大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若是济南府出现‘神迹’自然就是政绩上精彩的一笔,他不会放过这个‘神迹’的。”

    “我知道,如今卫姐姐在长安城中地位尴尬,这种‘神迹’之事,新君必然会派阴阳司的人前来查看,有什么人能比如今的卫姐姐更合适的呢?”张解道,“我也想传书卫姐姐先一步告知她此事,但现在机会不等人,与其等到卫姐姐的回信再刻意制造机会,不如现在趁乱弄一个‘神迹’出来。”

    宋二、李三愣愣的看着他,半晌之后点了点头:“张小公子真是厉害,只是……”只是决策判断这种事情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说到底,他们只是一些武夫,动脑子的事情并不擅长。

    “只是神迹怎么弄,弄个什么‘神迹’出来,我想同章宁一番,他眼下在家么?”张解转了转头上的斗笠,“我们回去说,届时还要麻烦宋二哥哥、李三哥哥你们来做此事了。”

    诺,这才是适合他们做的事情,宋二只觉腰杆子都不由挺直了一些,忙带着几分不知哪里来的激动应了下来。

    ……

    ……

    后世史书上以“仁”闻名的明宗帝故去之后留给新君的并不是一个盛世平和的大楚,而是一个烂摊子,外有陈善起兵谋反,内有朝政不稳,远有江湖高手叠出,近有阴阳司底气不再。

    因为这个烂摊子,以至于新君,也就是被后世称为明乐女帝的新君登基之后朝政内外呈风雨飘摇之颓势,初初登基月余,未曾听闻一道喜事,直到来年将要立春之时才有喜讯自济南府传来,而传到长安城时恰巧便是立春,新君由是大喜,称其一扫旧岁颓势,新年盛势可期。

    因着国丧的关系,也冲淡了不少节日之喜,以至于就连过年百姓都不敢大肆庆祝新年,这一年事由不断,先帝又未去多久,谁敢大肆庆祝新年?便是长安城最繁华的黄天道上,繁盛如百胜楼也只敢在正月初一放一串鞭炮、挂两个灯笼了事。

    这个年过的非但不算尽兴,隐隐的还有几分憋屈,关起门来或许会抱怨上一两句,但在外头无人敢说。

    休沐日过后又要去皇陵当值了,数月的“休养”脸上也长回了不少肉,到底年岁小,养了几个月便是精气神十足的模样,卫瑶卿出门前看了眼挂在卫府家宅门头的两个灯笼,伸手一摸,不意外的摸到了一手灰,便叫住了门房老张让他把灯笼取下。

    从新年挂到快立春了,也是可以了。才同老张说完话,从厨房那里拿到食盒的枣糕便欢喜的跑了过来,口中嚷道:“小姐,有喜事呢!”

    “什么喜事?”卫瑶卿看小丫鬟脸吃的圆圆的,一脸讨喜的样子,忍不住逗她。

    枣糕伸手指了指她们院子的方向道:“院子口站了两只喜鹊呢!小姐今日一定有好事发生!”

    。九天神皇

第八百二十九章 感觉() 
喜鹊叫,好事么?

    卫瑶卿笑了笑,不置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