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证道三千界 >

第14部分

证道三千界-第14部分

小说: 证道三千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四卷《楞伽经》的书面上写着几个弯弯曲曲的天竺文字,苏玉楼取出其中一卷,背靠着书架,慢慢的翻阅起来,只见这卷《楞伽经》中所书内容为天竺文字,但每一行之间,却又以蝇头小楷写满了汉字。

    苏玉楼凝神细观,以他的眼力,自然发觉了这些蝇头小楷所记载的内容乃是内家练气运功的诀窍。

    九阳真经!

    不会错了!

    平静的心湖泛起一圈圈涟漪,苏玉楼的目光带着热切之色,这种神色就像是色狼瞧见了倾城佳人,酒鬼看到了绝世美酒一样。

    对于苏玉楼这般矢志武道之辈,一本武学宝典所带来的诱惑力绝对远胜于美酒佳人。

    屏息凝神,苏玉楼逐字逐句的细细品阅,生怕遗漏一个字,一页一页的轻轻翻动,不知不觉间就已将第一卷经文中的口诀通读熟记。

    将这一卷《楞伽经》轻轻放下,苏玉楼又翻开了另外一卷。

    如此,不到半个时辰,四卷《楞伽经》中的心法口诀皆已被苏玉楼记下,心中对于这本武学奇经已有大致了解。

    这本经书虽以“九阳”二字命名,阐述的却是阴阳调和,刚柔并济之道,与九阴真经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其中不少关于武学的独到见解,更是苏玉楼感到耳目一新。

    九阴九阳,既有相同,亦有不同!

    九阴真经长于外功招式,而九阳真经则注重内功心法。

    按照口诀所述,九阳真经大成之后,体内真气生生不息,源源不断,仰仗强横真气,即使普通拳脚也能发挥出莫大威力,兼之涵盖诸般武学妙理,但有所成,天下武学,无不俯拾可用。

    除此之外,九阳真经更是一册疗伤圣典,且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躯,于体内自行产生护体罡气,抵御反弹外来攻击。

    其间诸般妙用实在难以用言语来描述,不过最令苏玉楼在意的却是其百毒不侵的特性。

    江湖之中,最难防,也最不易防的就是一个“毒”字,于此道上折戟沉沙的武林高手数不胜数,苏玉楼自然不想成为其中之一。

    将四卷《楞伽经》缓缓阖上,放回原位,苏玉楼的身影离开了藏经阁的底层,顺着楼梯上了第二层楼,没有滞留半分,紧接着就上了第三层楼。

    第三层楼中的六个人,无论是所处方位,还是修为强弱,苏玉楼尽皆了如指掌,只要留意一些,避开他们的耳目,不难!

    而凭借闭气秘诀的妙用,他们想要发现苏玉楼,很难!

    九阳真经已入苏玉楼之手,七十二绝技他自然也不能放过。

    没有惊动任何一人,苏玉楼选了一个谁也看不见的死角,自侧旁的书架中抽出了一本武学秘籍。

    无相劫指!

    淡淡的看了一眼书面,苏玉楼就翻开了书页,细阅起来,一本阅完,又换一本。

    前前后后,苏玉楼已翻阅了无相劫指,般若掌,须弥山掌,大光明拳法这四本少林绝技。

    直至黎明时分,苏玉楼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座珍藏着无数武学宝典的阁楼。

    离开了藏经阁,苏玉楼却并未离开少林寺,而是在一间用以招待贵客的禅房里住了下来。

    少林寺的和尚们浑然不知寺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但是负责烧菜煮饭的火头僧人在近日来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儿,最近厨房里总有一些素斋无故消失,不翼而飞。

    这些消失的素斋无一例外,全部进了苏玉楼的肚子。

    苏玉楼住店吃饭,从不赖账。

    因此最近有好几个火头僧人在厨房里捡到了碎银,火头僧人是和尚,自然也信佛,故而在火头僧人的圈子里渐渐流传起了一个说法。

    那些不翼而飞,无故消失的素斋都是被天上的“菩萨”享用了,“菩萨”仁慈,所以才赐下银子,以作酬谢。

    苏玉楼完全不知道自己成了“活菩萨”,白天他在禅房之中静炼练功,晚上则潜入藏经阁内阅览武学经书。

    如今,少林寺的藏经阁于苏玉楼而言,跟自己的后花园没什么区别,想去就去,想走就走!

    至于少林七十二绝技,已有十之八九入了他的囊中。

第二十五章 金轮法王!() 
少林七十二绝技包罗万象,所涉的范围极为广泛,拳掌爪指,刀剑暗器,轻功身法,无一不有。

    苏玉楼虽然翻阅了少林七十二绝技,但绝大多数只是用于参考借鉴,丰富见识。

    黄药师与他说过,天竺武功,讲求以意御劲、以劲发力,而佛法为求渡世,武功却是杀业,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

    因此,若有人练到四五项绝技之后,在禅理本业上的领悟,自然而然的会受到障碍。

    这种境况被称之为“武学障”,或是“知见障”,是以佛法愈高,慈悲之念愈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

    少林僧人强行修炼数门绝技,导致心魔丛生,经脉俱断,暴毙而亡的例子不在少数。

    苏玉楼半点佛学根基也没有,若是修炼少林绝技,只有一个结果:登堂入室易,登峰造极难!

    而拥有九阴九阳两部武学奇书,苏玉楼若想更进一步,则如同是在巨人的肩膀上造屋建瓴,少林七十二绝技正是质量最为上乘的砖瓦。

    取其精华,反哺己身!

    九阴九阴已可算是此方世界的武学藩篱,苏玉楼修炼九阳真经的时间虽然短暂,却已经修炼完了第二卷,正在修炼第三卷。

    一本少林绝技如今在他手中,朝夕之间,就可明悟大半,而每当武功修为有所突破的时候,苏玉楼都会去少林寺的后山实验成果。

    这一日,苏玉楼正在禅房之中静修,一道声音忽然自少林寺的山门处遥遥传来,在少林寺内轰隆回荡,经久不绝。

    “西藏圣僧,大蒙古帝国第一护国大师,金轮法王前来拜寺,欲与诸位高僧大师言谈佛学,切磋武艺,还望贵寺能够不吝赐教。”

    禅房内的苏玉楼神色一动,眼中闪过许些异讶之色,他原以为金轮法王此际还在藏边,倒是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来拜访少林寺,然而转念一想,和尚拜访和尚庙,似乎也没多大稀奇之处。

    而那传话之人的修为虽然已是当世一流,但却绝对不是金轮法王,苏玉楼想了想,觉得应该是其门人弟子。

    铛铛铛。。。。。。

    就在那道声音传出没多久,寺中忽然钟声大作,清脆响亮的钟声连响九下,透云穿霄,在群山间回荡不绝。

    这是少林寺最高级别的警报声!

    苏玉楼缓缓站起身来,他素来尊崇本土的道教,对于佛教这般外来的教派虽然谈不上厌恶,却也绝对说不上喜欢。

    对于言谈佛学,苏玉楼半点都不感兴趣,因此也不打算去瞎掺和,可对于金轮法王其人,苏玉楼却是兴趣十足,想要领教一下他的龙象般若功。

    推开房门,苏玉楼走出了禅房,接着身影一晃,直接消失在了原地。

    苏玉楼的身形此刻已非肉眼所能分辨,浮掠之间,最多只能见到淡淡的白影一闪而过。

    现如今,少林寺的注意力全都落在了金轮法王身上,苏玉楼一路飞檐走壁,畅行无阻,直至到了少室山下大道旁的树林里才停下。

    这是下山时的必经之路。

    金轮法王大张旗鼓的拜会少林,必然是从者如云,兼之贵为一国法师之尊,下山的时候想来还不至于谨慎到要去走小路。

    在一颗大树上坐下,苏玉楼阖上双目,养神,凝气,静候金轮法王的到来!

    时间一点一滴的流逝,直至太阳斜挂西山,残霞晚照,大道上,方才有一行人马缓缓走来。

    行走在最前面,以及最后面的是一些体格魁梧,腰挎弯刀,身披甲胄的蒙古士兵,这些蒙古士兵步伐整齐,浑身流露着浓郁的煞气,显然是久经沙场之辈。

    中间则是二十余个穿着红色僧袍的喇嘛,这些喇嘛口诵梵音,双手持着法螺,嘎布拉碗,金刚盘,羯摩杵等诸般密教法器。

    另有四名红衣喇嘛抬着一尊鎏金辇轿,轿上端坐着一个身披红袍,极高极瘦,身形犹似竹竿的藏僧。

    这藏僧气息沉稳,神态庄严,赫然便是那蒙古第一护国法师,金轮法王!

    近百人的队伍如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他,更彰显出其一国法师的豪奢气派。

    一位容貌俊雅,全身作贵公子打扮的青年,手摇折扇,走在鎏金辇轿的前面,而在他的身旁,还有一位脸削身瘦,手握金刚杵的藏僧。

    这两人正是金轮法王座下弟子,霍都,达尔巴!

    此时此刻,两人的脸上皆是带着喜色,他们的武功传承自藏边密教,而藏边密教向来是看中原禅宗不太顺眼,今日少林寺一行,他们借故滋事,金轮法王大展神威,接连挫败数名首座高僧,可谓是出尽了风头,长尽了颜面。

    而身为金轮法王的弟子,他们亦是感到与有荣焉。

    “中原武林中多有夸大其词,沽名钓誉之辈,什么禅宗少林,首座高僧,还不通通败在了师尊您的手里,以弟子看,这当今天下,若论武功,师傅您当属第一。”

    霍都灵敏聪慧,口甜舌滑,一路上不停的说着漂亮话,金轮法王面带微笑,似也对他的奉承之言极为受用。

    “师傅您。。。。。。”

    就在霍都正要展开新一轮的溜须拍马时,一阵清亮柔和,悠悠扬扬,如鸣琴,似击玉的箫声自天地间响起,带着难以言喻的诡异魔力传荡开来。

    “哪儿来的箫声?”

    霍都眉头一皱,面有不悦之色,可随之又发觉这突然响起的箫声音色优美,十分的悦耳动听,听的他心神一荡,热血沸腾,忍不住的想要展开手中折扇,欢欣起舞。

    那些蒙古士兵也似被这箫声所迷,亲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各自撕扯衣服,抓搔头脸,弄得血痕淋漓还犹未自知。

    “这箫声有问题!”

    达尔巴嘴里发出一声嘶哑的低吼,额角青筋凸显鼓跳,显然是在抵御那诡异的箫声。

    忽然,那清亮柔和的箫声猛地一变,变得急促沉重起来,好似金鼓齐鸣,刀剑铿锵,曲调中充满了杀伐之意。

    “呛啷!”

    轻响声中,一个手舞足蹈的蒙古士兵拔出了鞘中弯刀,这仿佛是一个信号,继他之后,余下的蒙古士兵也纷纷拔刀出鞘,朝着身旁的袍泽狠狠砍去。

    转眼之间,就有二十余个蒙古士兵中刀!

    红衣喇嘛们双目呆滞,不发一言,各自持法器加入了蒙古士兵的战团,不时的有人倒下,躺在血泊里,可除了刀剑入肉声之外,竟是连半点惨叫声也没有。

    无论是蒙古士兵,还是红衣喇嘛,即使是死亡,脸上也尤自带着陶醉的微笑。

    浓郁的血腥味渐渐蔓延开来!

    天地间,除了那不绝如缕的箫声外,四周杂音寥寥,静的可怕!

    奇异!

    诡谲!

    如此奇异诡谲的情景实为金轮法王平生首见,心中不由升起了几分寒意,在运功抵御箫声的同时,金轮法王念头急转,随即似想到了什么,朝着霍都与达尔巴两人大声喝道。

    “快!撕下衣襟,塞住耳朵!”

第二十六章 恭请国师,西天启程!() 
霍都,达尔巴两人受箫声影响,心中杀意炽烈,恨不得马上提起武器,浴血搏杀,闻听金轮法王这一声春雷大喝,顿时如醍醐灌顶一般,意识清醒些许。

    “嘶啦”一声,霍都,达尔巴两人各自撕下自己的衣襟,就要塞入耳中,隔断箫声。

    眼看双手及耳,两人却突兀的停了下来,只觉得那箫声激烈昂扬,意境深远,明知道其有催魂夺命之魔力,仍不觉为其吸引,舍不得将衣襟塞入耳中。

    如此意不由心的状况,让两人又惊又恐,又惧又怕,这感觉,就像是有两个相反的意识,同时的左右着自己的躯体!

    随着箫声愈发的高亢急促,蒙古士兵与红衣喇嘛的攻势也越来越凌厉,整条林间大道已然变成了修罗屠场。

    这些日前还同桌而食,言谈欢笑的蒙古士兵,红衣喇嘛,在自相残杀中一个个的倒地身亡,至死脸上都带着淡淡的微笑。

    叫人瞧了,心惊胆颤,毛骨悚然的微笑!

    须臾之后,场中就只剩下金轮法王,霍都,达尔巴三人,至于随行的蒙古士兵,红衣喇嘛早就死了个精光。

    金轮法王称雄西藏,也见识过摄心术,音波功之类的奇门武学,却从未见过这般迷人心智,摄人神魂的诡异箫声。

    那箫声似万物共鸣发音,自前后左右同时响起,根本无从分辩那吹箫奏乐之人藏身何处。

    找不出那吹箫奏乐之人,又如何破局?

    一念至此,金轮法王不由暗自焦急,恰逢这时,激烈昂扬的箫声再作变化,霎时变得峻峭肃杀起来。

    炽烈如火的杀意渐渐熄灭,面色痛苦的霍都,达尔巴两人浑身直打哆嗦,好似坠入了冰天雪地的严冬,冷霜裹身,寒气蚀骨。

    大脑迟缓麻木,视野黯淡模糊,恍恍惚惚间,两人仿佛看到了乌云蔽日,天昏地暗,鹅毛大雪,纷飞而至的景象。

    忽然之间,幻象又转瞬破灭,一股热气流淌在两人体内,驱散了莫须有的寒意,只见金轮法王不知何时已将双手搭在两人肩上,以自身超卓修为,助两人脱离了箫声影响。

    峻峭肃杀的箫声也在这一刻沉寂下去,默然无声。

    金轮法王双目炯亮,环视四周,诡异箫声的消失不仅没有让他感到心安,反而在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不详的阴影。

    短暂的宁静,并不意味着雨过天晴,更有可能是狂风暴雨来临时的前兆!

    哗哗哗。。。。。。。。

    悠扬箫声再次响起,由远至近,由轻至重,由缓至急,曲调层层叠叠,无有断绝,内中还灌注了上乘真气,夹道树林中的叶子受箫声中的真气激荡,疯狂摆动,哗哗作响。

    这是海浪的声音!

    金轮法王适才早已撕下衣襟,塞入双耳,此刻仍旧不能阻挡这越来越响,越来越大的声音!

    耳畔浪声澎湃,金轮法王好似来到了万里无波的大海上,望着远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