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 >

第74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第74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被她蹭得不适,忍不住回头道:“你若没诗,趁早不要耽误我,我还和香菱说话去,你这样弄得我怪痒痒的。”话才说完,见宝钗一张脸薄薄地红了,须知自两人相许以来,宝钗的脸皮便一日厚似一日,黛玉已有好一阵子不见宝钗红脸的模样了,如今忽然得见,第一竟不是吃惊,反而侧目道:“你…不是做了什么乱七八糟的歪诗吧?”虽说宝钗也是名门正宗出来的才女闺秀,应当不至于这等下流龌蹉,然而黛玉见惯了宝钗床上索求无度,竟觉此事也颇有可能,那脸就沉下来,一指头点在宝钗肩上,低声道:“若是那种诗,就不要说了。”
    宝钗本来只有几分薄红的脸瞬间胀得通红,也嗔怪着一推黛玉道:“你才做歪诗!我…我…”她方才忽然想出一句极俗气却又极情真意切的句子,待要和黛玉说时,又嫌太过直白,说不出口,怎知迟疑了片刻,就被黛玉误会成这样,她又急又恼,声音便大了些,谁知香菱耳朵里听得一个“诗”字,立刻就看这边道:“宝姑娘做了诗?能否说给我听听。”
    宝钗整张脸红得简直要胜过雪地里的红梅花,讪笑道:“你听岔了,我方才在和黛玉说陶渊明呢。”
    香菱将信将疑,倒不再问。
    黛玉见宝钗如此,越发觉得她是做了那等说不出口的句子来,一张俏脸黑沉沉的,人也挪到那一头,挨着香菱坐去了,宝钗先还偷摸着对她使眼色、递悄悄话儿,黛玉只是不理,宝钗便也有几分气她竟疑心自己的人品来,也闷闷坐着不肯说话。
    香菱不知这一会工夫,两人已经暗地里斗了一回气了,还在那里与黛玉讨论王摩诘、温飞卿,又问黛玉、宝钗最喜何人。
    宝钗道:“各人自有千秋,说不上最喜欢谁罢。”脸虽对着香菱,眼却不住瞟黛玉,黛玉见了,偏要道:“我近日重读陶渊明,倒比从前更喜欢了,人生一世,能如他那般豁达开朗,方是快意。”
    宝钗就冷笑道:“他若是自己豁达开朗倒也罢了,做官做不下去,给人逼着走了,再在那里酸溜溜地说些个南山采菊的话,倒好意思叫做豁达么!”
    黛玉道:“你有本事,你写出他那样的意趣,再来同我说他的人品。”
    香菱此时才觉出两人之间不对,忙道:“好了好了,各人自有各人的喜恶,咱们不要揪着这些个小节不放了,好不容易出来一次,大家和和气气的才是。”
    黛玉方哼了一声,坐着不动了。
    宝钗也不理她,只问香菱:“我见你眼下都是青的,是前几日没有睡好么?莫不是看书看晚了罢?诗词之道是小节,身子才是最要紧的,你别只顾着看书,耽误了休息。”
    香菱道:“姑娘放心,我一向同太太睡,自然是随着太太的时辰——这许久了,我一本王摩诘还没看完呢。”又向黛玉道:“说来还要谢谢林姑娘的书,从前我只管想要学诗,却不知从哪里学起,如今才算是知道了。”
    黛玉笑道:“一点子小事,值得你念这么久?要我说,你倒是不要心急,只先把这些读得熟烂了,笔下自然有好诗了。”
    香菱点头道:“如今住进园子,可以常常向林姑娘讨教了。”
    黛玉原不知她要常住的,忽然听了一句,正要问宝钗,想起方才,又憋住了,宝钗也才想起香菱住进来,她与黛玉两个只怕要大不便当,也拿眼看黛玉,正逢着黛玉看过来,两个眼神一碰,宝钗到底是姐姐,脸上就和软下来,对黛玉一招手,黛玉面上也带出淡淡愁色,又向宝钗那一挪,一时竟没有回香菱。
    香菱惯是有些呆性的,倒也没大留意,反而又在那里揣摩起那些个意趣意象来。
    宝钗见她的痴样,想起从前,不禁摇摇头,忽然想起黛玉也是个痴儿,又伸手把她的脸一戳,道:“你们两个痴儿到底又凑成一对,以后还不知她要给你带成怎样呢!要我说她最服你,你也带着她少做些移性情动心事的事,什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都是细枝末节,好生教教她怎么过日子是正经。”
    黛玉给她一戳,那眼刀就飞过来了:“我给你带得还不够俗气么?你再要我怎么个正经过日子法?是了,我知道了,以后我吃饭,先坐下来算算今日菜价几何,耗费多少,去逛园子,也先看看花儿如何,一年结得出多少,卖得若干——我这样子,你就高兴了?”
    宝钗道:“你明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罢了罢了,你们爱怎样便怎样去吧,横竖这辈子我哥也不会娶夏金桂的,菱姐姐这性子,就人情世故再不通,但凡遇到个好脾气的主母,总也不会吃大亏了。”
    黛玉哼了一声,拿指头在她脸上戳了十七八下,自觉扯平,方慢悠悠道:“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做,回去香菱让我教她,我就给她定下时辰,一日里只许看这些书,夜里也不许想着诗,不然我就不教了!”

☆、第122章

宝钗知道黛玉一贯是口里说得凶,做事却极细致妥帖的,因此听见黛玉的抱怨,只是一笑而已。
    香菱头一首诗便被说了,心内有几分胆怯,后头的倒没忙着念,自己在心里揣摩良久,犹豫着要不要再念,宝钗如何不知她的呆气?笑着对她说道:“你不要怕,只管把你的诗都拿来,叫黛儿替你改一改,你自己再看看,比你自己胡乱揣摩岂不是好得多?再说,大抵诗从胡说来,你心里有了意思,已经成了一半了,过几日必然成的,你不要心急。”
    香菱迟疑着看黛玉,黛玉笑道:“宝丫头这人惯会偷奸耍滑,明明肚子里有墨水,偏要装出个‘藏拙’的模样,把事倒都推给我了。你只管再念,我叫她不许偷懒。我们一起替你评。”
    香菱听了一笑,果然继续念了几首,宝钗、黛玉两人便替她细细评论,三人有说有笑,又有紫鹃从旁打趣,不觉一会车就停了。
    香菱与紫鹃先下了车,见紫鹃扶了宝钗便退在一旁,袖着手不动,正自纳罕,且要去扶黛玉,谁知宝钗先伸手把黛玉接了,一面笑道:“似乎长好了些,果然还是该补的。”
    黛玉轻哼了一声,扶着她的手款款下地,那山上不过一间小庙,倒没用帐幔围住,只一众男仆在外看着免得行人冲撞,又有婆子在内稀稀疏疏围了一圈。
    一个四十许的和尚带着一个才总角的小和尚将贾母接进去,贾母见地方逼仄破旧,香火不丰,倒不像个灵验的地方,略皱了皱眉头,宝玉从旁道:“我听说大凡名士,都不屑于住那富贵繁华之所,反而爱在深山密林出入,观这山林,虽近京城,却也颇有终南之意境,隐居在这里的人只怕也是不慕繁华的方外之人。”
    贾母听了才道:“横竖是来了,宝玉同我进去拜拜菩萨。”领着众晚辈进去,佛祖、观音自是具有的,后殿倒还有一尊文殊菩萨,贾母就特地叫宝玉拜了拜,起身忽见一个衣衫褴褛的癞头和尚在边上坐着,冬日看着晴朗,其实天气已经冷得很了,贾母、宝玉都穿着大衣裳,这和尚却还只是一袭破旧单衣,懒洋洋歪在那里,姿势甚是不雅,几个婆子都是一惊,正要喝问,贾母摆了摆手,问道:“这位师傅如何称呼?”
    那和尚笑道:“无名之人,老人家叫我‘和尚’就是。”看一眼宝玉,又笑道:“石兄向来安好?”
    宝玉一怔,不知他所言何意,那和尚也不管他懂不懂,和他说完话,又向后一扫,看见宝钗和黛玉站在一起,两人四手相执,甚是亲密,就笑道:“我不过随便来看看,你们既然安好,那我就放心了。”
    众人具是莫名其妙,宝钗心有所动,握紧黛玉的手,再看那和尚时,却哪里有他的踪影?
    贾母又是惊又是怕,忙叫众人找了半天,一无所获。
    鸳鸯道:“莫不是从前林姑娘遇见的那个和尚?”
    宝钗不欲她们将事牵扯到黛玉头上,便道:“若是那人,少说也该有四五十岁了,怎么会这样年轻?”
    鸳鸯便不再言。此时众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唤了方丈来时,也道从未见过这样的和尚,近日也并无挂单之人,贾母心中惊疑,且年老久待不得,略在庙中走了一圈,就说要回去,宝玉忙要送时,贾母因他近日读书甚是刻苦,道:“叫芸儿送我回去就是,你好容易出来一趟,好好松泛松泛,不要镇日只是苦读,累坏了身子。”
    宝玉还要再说,贾母道:“你自己不玩,这些个姐妹们难得出来,你就忍心叫她们逛这么一下就回去?”
    探春等知道贾母的意思,也从旁说话,宝钗道:“你要表孝心,送至山下大路就是。”宝玉方骑马送贾母下山,又一路上来。
    他日日苦读,本就瘦了许多,近日又是抽芽的时候,越发显得弱不禁风,黛玉见了不禁劝一句:“你再用功,也要顾念着些舅舅、舅母,舅母这样年纪,只得你这一个宝贝,如珠似玉的,你若念书念个好歹出来,叫她怎么过?”
    宝玉笑道:“你别看我瘦,我除了念书,也随着兰儿练习骑射,比先其实壮实不少。”
    黛玉听他居然学起骑射来了,那眼儿就一睃,宝玉只管微笑,宝钗悄悄拉着她道:“柳湘莲好弓马,所以他也学起来了。”
    黛玉听这里面分明有旁的话,看宝钗一眼,两个慢慢走到边上,宝钗道:“你还记得上回他说喜欢柳湘莲么?我劝他以弓马为务,做个昂藏男儿,不然柳湘莲恐怕瞧不上他,他听进去了。”
    黛玉道:“我知道,只是他久已不提起那人,我以为他已经忘了,如今看来,竟是没有。”
    宝钗叹道:“我哥哥打发人说柳湘莲回来了,我昨日叫莺儿去问了他,他方才才回我说,已经绝了同柳湘莲的心思了。”
    黛玉回头一看,宝玉陪着众姐妹在侧,面上虽笑得得体而自然,却俨然已经不复少年时那种天真纯善,若细看时,还可见眉目间淡淡清愁。
    黛玉道:“他如今这么说,只怕以后又后悔。”
    宝钗就笑道:“你管他那么多做什么?他日后便是翻悔,他家又不是没有宗子,再说他家那点子门楣,难道还指望传上百世不成?”
    黛玉默然无语,同宝钗两个慢慢走了一会,香菱从前面叫她们道:“你们快来,那里有好玩的!”
    宝钗奇道:“什么好玩的,值得你们这样新奇?”
    紫鹃向前走了几步,回来笑道:“她们不认得纺车,在那里大惊小怪呢。”
    宝钗就朝黛玉笑道:“你大约也没见过罢?要去瞧瞧么?”
    黛玉打起精神道:“我见书上说过。”随着宝钗过去,见那里有家猎户,当家的男人早已避开,只有家里的媳妇带着两个女儿在院子里。
    那婆娘早吓得手足无措,站在那里直搓手,两个女孩,大些的那个随着她娘站着,低着头不敢动,小的那个灵动些,张着眼这里瞧瞧,那里瞧瞧,虽是冬月,却是穿着夹衫、草鞋,两个女孩都冻得鼻涕直流。
    姐妹几个看得不忍,探春就叫司棋拿自己的披风,宝钗叫小丫头从带着的衣服里选几件旧棉衣,并叫人拿带的吃食,黛玉唤紫鹃给手炉,并将自己袖子里几颗把玩的金豆子给了——那母女三个忽然见了这些东西,感恩戴德自不必说,宝玉又叫小厮唤那家的男人到门口,问他生计如何,怎么家人过得这样苦楚。
    那男人打躬赔笑道:“小民家里,一贯如此,连我这样的,家里穿得起几件夹衫都是好的了,要是那穷种地的,连夹衫还没有呢。”
    宝玉责备道:“你自己倒穿了件破旧的皮袄子,怎么叫你妻子女儿穿布衣?”
    那男人道:“老爷不知,她们病了,还有我出去打猎换钱给她们买些吃食,若是我病了,她们三个要靠什么过活?”
    宝玉无言以对,只能唤茗烟给了他几吊钱,忽然有小丫头从里面出来道:“宝姑娘说她那里招护院,问这人肯不肯,一个月两吊钱,管全家吃住,每日一顿肉,丫头要是出息,也有差使,只是要死契。”
    那猎户听见,稍犹豫了一会,那丫头又道:“你今日不忙决定,以后要想去了,再到城里找城东紫薇舍人薛家就是。”
    那猎户便诺诺应了。宝玉心内嫌他,将他打发得远远的。自己又进去,只见宝钗对他招手道:“我忽然想起来,王家家里还有一门连过宗的亲戚,小名叫做狗儿,他岳母贵姓刘,是位积年的老人家,一家几口在城外过活,你若是和卫若兰他们出去打猎的时候遇见了,替我给他带几十两银子,只当积个善缘。”
    宝玉道:“卫若兰也是你梦里梦见的么?”
    宝钗笑而不答。
    宝玉就道:“既是王家的亲戚,那就是我太太的家里人,叫茗烟去跑一趟就是。”
    宝钗笑道:“又不是正儿八经的亲戚,不必特地去一趟。”
    宝玉便记下。
    因山上风渐渐冷了,又遇见这等民生忧愁之事,众人皆意兴怏怏,便都说要回去。
    宝玉护着诸位姐妹上车,黛玉经过他时,轻声问了一句:“你确定了么?”
    宝玉道:“父亲老了,兰儿一人毕竟独木难支,家中这些人,除了我,还能靠哪个?若是…总要有些取舍的。”
    黛玉便一颔首,道:“你要想清楚。”上了车,又掀起帘子对他道:“你若想娶别人,也只管同我说。”
    宝玉喟然道:“我便纳妾,还只恐害了人家的女儿,哪敢奢望娶谁呢?”
    黛玉轻声道:“你放心,日后无论你怎么做,我总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宝玉但摇头苦笑而已。

☆、第123章

这一年的新年比任何一年都难熬。
    贾蓉不管事,贾珍流放,贾蔷又不在,宁府内本已是冷冷清清,至初一时候,忽然道观又传来消息,说是贾敬殁了。
    贾蓉还自懵懂,尤氏立叫家人将几个道士看住,不许他们跑了,又派人将家中内外的装饰花纹全都改过,家下人等统统换过孝服,再又四处报信,此时贾蓉方如梦初醒,一面跌足大哭,不住呼喊“太爷”,一路骑马出城去迎贾敬。
    贾赦自罢爵之后,日日只是喝酒作乐,听了这消息,也醉醺醺出来,换了衣服出来见客,贾政见他不像,忙叫家人把他扶到里面,对外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