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 >

第93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第93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钗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琏素日并非多话之人,怎么这么一会子工夫,就与自己这般掏心掏肺来了?然而他毕竟已非昔日的宝玉,耳中听着,口里应着,并不主动搭话。
    次日早起,两队人同路而行,宝玉骑马、贾琏骑一头大青驴在前,贾琏又不住同宝玉说起府中如何艰难,贾政如何兢兢业业、力挽颓势,王夫人又如何竭力补贴家用。宝玉夜里没睡好,正是疲累之时,再听他说这些经济世务,越发地困顿,听着听着,脑袋一点,险些从马上跌下来,吓得几个大仆人慌忙牵住他的马,连声问:“外面日头晒,二爷不如去奶奶车里坐着罢。”
    宝玉思忖宝钗、黛玉两人正是久别重逢,倒不好前去打扰,正推拒呢,后面黛玉已经叫紫鹃来道:“奶奶说请二爷去车内坐一坐,她有话同二爷说。”
    宝玉方向贾琏歉意一笑,扶着李贵下马,到车上坐着去了。
    不过一日不见,黛玉整个人都变了似的,眼角眉梢都带着一股说不出的妩媚之意,倒比她刚嫁入贾府时更像是新妇,与前些时候的憔悴焦虑全然不同。
    宝钗则眉眼舒展,神态安详,懒懒倚在座上,见宝玉进来,向他含笑一礼,宝玉也向她见过,靠着侧面车壁坐了。
    黛玉便道:“我瞧琏二哥和你说了一日夜的话了,他究竟想要什么,你可打听清了?”
    宝玉苦笑道:“他无非是想要拉着我照拂他生意罢了,他也是病急乱投医了,我在苏州,他去扬州,地方都不一样,怎么照拂得来?”
    黛玉横他道:“你这呆子,他说是去扬州,只是因为扬州的路熟些罢了,又不是定死的路线,既遇见了你,自然也大可以改了地方,跟了你到苏州去,毕竟有了官面上的路子,做买卖要容易得多了。你倒是答应了他,以后他带着宝姐姐在苏州住下来,大家一起才好。”
    宝玉愣愣道:“我做县令,和他跑买卖能有多大关系?难道我还能靠着县令的威权,强迫别人高买低卖不成?我可不做这样的事。”
    宝钗笑道:“知道你不是那些贪官、庸官,不会叫你做那些徇私枉法的事的,但是你想一趟买卖,上下税费、往来人情、胥吏打点,哪样不要倚仗官府?他一个外地人,贸贸然过去,没个靠山,还不知被人怎么坑害呢,有你在,至少受了欺负,有地方出头,仅此一项,就省了不少钱了。”
    宝玉原不知道这里头的勾当,听宝钗一说,就直起身子道:“我都要上任了,这些事却一点也不知——宝姐姐和我详细说说罢。”
    宝钗笑道:“我又没做过官儿,也没跑过商路,许多细务都不知道,你问我还不如问你父亲和林姑父给你寻的几个幕友。”
    宝玉发愁道:“我每回去问,他们只是说叫我不要担心,一切有他们,不肯和我说就里。”
    宝钗道:“你都会了,要他们也就没用了,再说了,他们里面许多门道,也不大好放在台面上,你日后遇见事情了,一件一件地学起来就是。”
    宝玉道:“那宝姐姐至少也与我说个大概,我心里也好有个底。”
    宝钗挑眉道:“你父亲、林姑父没同你说么?”
    宝玉摇头。
    宝钗看黛玉,黛玉道:“二舅舅自己都未必熟悉这些东西,怎么会和他说?我父亲…他还生着宝玉的气,所以也没教。”
    宝钗只好同宝玉道:“此次苏州析出四县,你知道罢?”
    宝玉点点头道:“昭文、元和、震泽、新阳四县,元和是由长洲县析出来的。与长洲、吴县一道附郭。”
    宝钗道:“外头有句俗话,叫做‘三生不幸,知县附郭’,说的就是附郭的县令,处处要受府城牵制,举动不得自由,你如今还是国中唯一的三县附郭,比之别府,又要更受牵制,毕竟一城之内,不但有知府、同知、府城诸僚属,还有两个与你平级的县衙,且你的辖地,原本还是从其中一个大县里分出来的,治下吏民必然多受长洲县令影响,治理起来,就更要掣肘了。”
    宝玉惊道:“我本以为附郭的县令会清闲许多,且又是苏州这样的好地方,原来竟不好么?”
    宝钗笑道:“你别急,附郭的县令既有不好处,也有好处——你想你与上官同处一城,凡有政绩,自然都被人看在眼里,再则一般首县都是富庶地方,民风相对淳朴,一般不会有大事,安安稳稳地熬着,虽无大功,也无大过。”
    宝玉这才稍稍心安,拱手道:“除了这个,还有别的么?”
    宝钗笑道:“细务上无非钱粮刑谷,这个有林姑父和姨父给你的幕友打点,你毋须忧虑。倒是上官同僚之间,必得好好相处,毋以大家子傲视他人,尤其是知府。”
    宝玉点头受教。黛玉见他两个言谈相得,自己插不上话,便亲从小炉子上端了茶炉,替宝钗、宝玉两个泡茶,这回不同昨日,她料理得极其精致,用一盏小小紫砂,冲泡两遍,滤出极清澈的两杯绿茶,用白瓷小盏端上来,宝玉连忙接过,见里面细长的茶叶根根竖直,叶片上披着白毫,毛茸茸煞是可爱,低头一嗅,只觉清香扑鼻,再一尝,不似往日喝的茶那么浓郁,然而细品之后,又觉鲜醇甘厚,回味无穷,不由得问黛玉道:“这茶我倒没见过,是什么茶?”
    黛玉笑而不语,宝钗代她答道:“亏你还要去苏州府呢,这是太湖名茶‘吓煞人香’,先帝赐名‘碧螺春’。”
    宝玉笑道:“我不大懂,光看着颦儿泡茶好看了——这茶我听说春天里的最好,是林姑父给的么?”
    黛玉抿嘴一笑,看宝钗一眼,道:“是她叫人带的,巴巴儿地搜了这么些,也泡不了几次。”口内抱怨,语气却甚是甜蜜,宝玉也就一笑,略喝了一杯茶,出去继续听贾琏聊些生意买卖去了。

☆、第155章

宝玉既得了宝钗、黛玉吩咐,听贾琏时便留神揣摩,果然见他处处都是试探恳求之意,便也半遮半掩地应下,又故意问:“哥哥怎么和宝姐姐一处走来?”
    贾琏道:“因我要做生意,正好她也要去扬州投奔叔父,所以就托我顺路护送。”
    宝玉道:“怎么以前没听说宝姐姐在那边还有个叔父?”
    贾琏笑道:“说是一个在外做生意的叔叔,膝下也有一儿一女,也是兄妹,薛大妹妹想要出来见识游玩,姨太太不放心,就叫她跟着叔叔。”
    宝玉点头道:“既是在外做生意的,怕行踪未必一定,不如先派人去扬州问问,同他们知会一声,这里再过去方不显唐突。”
    贾琏笑道:“我省得,已经派了她家人过去了。”
    宝玉听见,方不再多言,转而依照宝钗所授,谈论些玄而又玄的故事,又说起路边风景,只口不提生意的事情。
    贾琏本以为宝玉年轻面嫩,诸事上又不通,见他允了照拂自己,立时就要商量细务,却见宝玉忽然转了口风,心内讶异,暗忖宝玉到底是出息了,连官架子都已经摆出来,面上却愈恭敬,真正将宝玉当做个大人来对待了。
    黛玉与宝玉既等到宝钗,便转从水路而下,宝玉没出过远门,黛玉还恐他不习惯坐船,谁知他有贾琏并沿路的亲朋故旧、同年同僚并当地官府陪伴照料,闲暇时再向宝钗等人讨教些官面上的事务,心思全不在乘船上,竟是一点儿不适也没有。
    黛玉见了,才将一颗心全放在宝钗身上,每日与她观景、对弈、吟诗、泡茶,又有那耳鬓厮磨、情好交接之事,不必细表,如是过了十数日,派去扬州的家人飞快来报道:“二老爷过身了!二爷和二姑娘正扶灵往金陵去呢!”
    宝钗特地再问一遍:“你可确定?”
    那人磕头道:“小人还特地去四处打听过了,的确是咱们家二老爷,二爷的名讳年纪也对得上。”
    贾琏就不大高兴,再送宝钗去金陵自然不费什么事,难的是那里正办着丧事,他这做亲戚的,去了少不得要帮衬一二,帮衬来帮衬去的,就把时间耽误了,再说他本来是听说薛家曾开过这样商路,心里未尝没有倚仗宝钗叔父的意思,如今人不在了,于他也没什么用处了,与其送宝钗回去,不如留在这里,靠着宝玉这个现成的堂弟来得要强得多。只是他心里虽是这样想,毕竟面上不好开口,就只问宝钗的意思,宝钗道:“他们回家料理事务,一定忙乱得很,我还是先不要去添乱,先在这里素服设祭,再派人去金陵致祭便是。”
    贾琏听了才安下心来,殷勤道:“我替你去置办素服,未知是几服的族亲?”
    宝钗道:“緦麻即可。”
    贾琏便记在心里,下去替她置办东西去了。
    黛玉等他走了,才推宝钗一把道:“你既知道叔父的丧期,怎么前些时候不同我说?咱们…还那样了的。”
    宝钗道:“我只知道他大约是这些日子,这时候应当是病着,谁知这两日就没了呢?再说…我说,缌麻,是按着在室女的服,其实出嫁的是不必服的。”最后一句说得格外轻,黛玉却一字一字听得极分明姐姐,猛然抬头看宝钗,宝钗也正看她,两人对视之中,不知不觉地就四手相握,黛玉只觉全身上下,都似沐浴在春风中一般欢喜,宝钗一说出口,则也觉得心里放下了一块大石,彼此凝视久时,宝钗方又道:“…前几日你抱我,我推却了,也是为的这事,毕竟是我同族叔父,小时候也和我极亲近的,如今…唉!”长叹一声,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黛玉抓着她手摩挲以示抚慰,口内还笑道:“守不守的,横竖我是无所谓的,我只怕你熬不住。”
    宝钗白她一眼,道:“十八个月我都熬过来了,区区几日,有什么熬不得的?咱们今晚就分床睡。”
    黛玉一面笑,一面掐她脸道:“哟哟,分床睡这话居然还能从你嘴里说出来,真是太阳打水底下出来了。”又故意凑近她道:“若是分床,我们一路上可都分开,不然反复折腾被褥,叫人看见了说闲话。”
    宝钗嗔道:“至多再十余日就到苏州了,谁怕谁呢?果然唤来莺儿,将两人铺盖分开,莺儿笑道:“姑娘糊涂了,如今是夏天,你同宝二奶奶两个只得一床被子,还要怎么分?”
    宝钗倏然红了脸,大声道:“作死的丫头,你再另铺一床不就是了?非要纠些字眼,一些儿事不会办。”
    莺儿吐吐舌头,紫鹃扯着她,两个笑嘻嘻地去铺陈去了。
    黛玉就一面笑,一面在自己脸颊上一划,对着宝钗比了个鬼脸,且又道:“你自己说错了话,老羞成怒,还好意思责备人家,我为你的丫鬟一哭。”恨得宝钗一把上前,把她按在榻上,挠得连连求饶才罢。
    一行人抵达苏州,已是七月末,县衙中诸差役早得了消息,打点起官轿,在城外迎接,宝钗因宝玉年轻,恐怕众人不服,特地留神看过仪仗,又叫林海所推荐的一个师爷来仔细询问无误,才对宝玉点点头,宝玉正要吩咐起行,忽然远处又来了两乘官轿,却是长洲、吴县两县县令。
    宝钗见那两人都是四十许的年纪,一人面白微须,面上一片浩然之色,状甚严谨,便知是吴县县令陆世楠,另一人面目黧黑,高高瘦瘦,逢人便笑,却是长洲县令李华。
    这两人都是科举出身,陆世楠乃是三甲同进士,李华是先帝时的举人,资历都比宝玉要老,宝玉慌忙前去见礼,那陆世楠一脸倨傲,一副官腔官调,颇以前辈自居,李华虽不如他那般傲气,却也未见十分重视宝玉。
    见过之后,惯例是接风洗尘之筵,宝玉不大爱这些应酬,且又是面对两位老前辈,心内发虚,寻个借口走到车边问宝钗,黛玉跺脚道:“呆子!连我也知道这顿饭必是要去的,你还这样蝎蝎螫螫的,越发叫人看轻你了!”
    宝钗轻咳一声,摇摇黛玉的手臂道:“你若怕应付不来,便把琏二哥带上,他是老于此道的人,有事也好提点着你。再说还有李贵呢,你家里那几个仆人见的世面不比外面的小官儿少,你带他们去,他们都明白怎么做的。”
    宝玉才如得了圣旨一般,打发衙役并一众婆子小厮护送黛玉、宝钗回去,自己带着贾琏、李贵并几个幕友赴宴去了。
    江南富庶,县衙建得也算是精致了,然而宝钗之心,只恨不能将黛玉供在那仙宫、瑶池才好,一入内衙,便蹙了眉头,转头对黛玉道:“门面这样简陋,漫说与你家比,我看只怕连寻常县衙都不如。”
    黛玉失笑道:“你当我是什么人了?哪有那么娇气?”四下一扫,道:“我倒觉得打扫得不是很干净。”
    宝钗立刻就命召来县衙里的杂役婆子,吩咐她们再打扫一遍,那婆子道:“打扫动静大,怕是惊动二位。”
    宝钗冷笑道:“太太吩咐打扫,你们不说赶紧动手,反而推三阻四的,究竟是怕惊动了我们,还是根本就不想呢?”
    那婆子见她说得刻薄,赶紧去叫人去了。
    黛玉等她一走,才问宝钗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何苦这样冷声冷气的?”
    宝钗道:“如今你也是县令夫人了,便要拿出县令夫人的派头来,不然他们这些人最是会欺软怕硬的,本来宝玉年轻面嫩,已是压服不住了,你再这样软,只怕里面人都要欺到你头上了。”
    黛玉低头道:“我宁可不做这个县令夫人。”又道:“以后他们喊我太太就算了,你可不许。”
    宝钗见她说了半天,关心的竟是这事,略怔了一怔,点头道:“好。”两手裹住黛玉的手,郑重道:“你即便是太太,也是我薛家的太太,和他贾家没关系。”
    黛玉脸上飞红,轻声道:“无论怎样,你也只是我的夫人,和其他所有人无关。”

☆、第156章

宝钗还未看人将内衙打点完呢,就听前面人纷纷喊老爷,又听贾琏在那慌慌张张道:“我不是你们老爷,后面的才是。”知道众人见贾琏年长稳重,将他当成宝玉了,不免一笑,和黛玉道:“贾琏这厮学问不行,在外行走,却也有几分样子。”
    黛玉道:“世事洞明皆学问,贾琏于这世路学问,比宝玉要通不知多少了。”
    宝钗道:“各有各的好罢了。”说话间贾琏已经和前面澄清,一路入内,黛玉、宝钗便一掀帘子进去,隔着帘子问他筵席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