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001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001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可惜英国人最终还是大意了,派来五百雇佣兵并没有起到改变战局走势的作用,在交战过程中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与成军时间不长的柔佛新军一样被海汉军打得狼狈不堪。英国人要是想报仇雪恨,那得派多少人过来出战才能拿下星岛?五百肯定是不够了,一千也还是不太稳妥,再往上加码,那大概要把印度那边的人手给搬空了才行。话说回来,要是英国人有这样强大的实力,那就不用偷偷摸摸找柔佛国帮手了,直接去怼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或许比攻打星岛还更容易一点。

    但巴蓬在当下的处境也没什么其他的选择了,不跟海汉人合作,那就得在苦役营里干体力活干到死的那一天,这一点谭举任已经给他说得很明白了。作为一名资深军人,巴蓬并不害怕战死沙场,但如果是以战俘身份累死在某处工地上,那他的确会感觉不甘和窝囊。尽管知道自己即便能脱身回到柔佛也极有可能会失去身份地位,甚至会被国王治罪,但巴蓬还是想尽力去争取这个极为渺茫的机会。

    于是在罗杰和谭举任逐字逐句的指点之下,霍格和巴蓬两名联军将领各自完成了一封书信,由他们各自从战俘里选出的亲信人员将这两封亲笔信送回柔佛求救。

    在霍格和巴蓬失联这短短数日中,柔佛国内早就乱成了一锅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联军在星岛的行动无疑是陷入了困境,海汉舰队切断了柔佛海峡的运输通道,让补给和人员输送都难以为继。

    柔佛国内也在为要不要增兵星岛或是实施救援而争吵得不可开交,主战派认为进入星岛作战的新军都是精锐部队,如果全部折损在星岛,那对柔佛的军事实力将会造成极大的打击。而反对派则认为柔佛海上武装远不及对手,强行派船横渡柔佛海峡只是白白送死,即便有少数船只能够顺利抵达对岸,也极有可能会在海汉的提前防范之下变成了添油战术,白白让更多的人失陷在星岛。

    这个时候本该作为主心骨站出来的英国人却哑火了,霍格出征的时候只在柔佛国内留下了数名负责后勤事宜的联络官,加上侥幸没被海汉战船堵在海峡里的几艘英国武装商船上的水手船员,这些人在东印度公司中都是听命于霍格,本身并没有什么权限,也没有要跟海汉人拼命的心思——他们只是来这边跑腿的,可不属于需要上阵厮杀的部队,而且也没有代表东印度公司表态的资格。

    这帮人当然也希望能够把霍格带领的部队接回柔佛,但如果需要正面对抗海汉的武装舰队,那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为妙。所以英国人给柔佛官方的回应态度比较模糊,只是声称需要继续观察形势变化再作决定。这其实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看好联军能够自行获得从星岛脱身的机会。

    不过海汉舰队在柔佛海峡的活动只持续了四五天的时间,突然在某天就消失无踪了。柔佛方面小心翼翼地派出了船只到海峡中活动,发现果然对方是已经撤离了这一区域。但与此同时,进入星岛的联军依然没有任何消息,而最初那处登陆点也已经被摧毁,根本看不到联军的踪影出现。

    柔佛军设法派了几拨人登岛侦察,却全都是有去无回,仿佛岛上隐藏着什么噬人的怪兽一般。柔佛国内在此期间一直联系不上进入星岛的联军部队,也知道多半是凶多吉少了。便在这个时候,终于有人从星岛返回柔佛,并且带回了霍格和巴蓬的亲笔信,以及海汉驻星岛最高长官递交柔佛王室的一封外交信函。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要论武力肯定是打不过海汉了,但要柔佛花钱来摆平这个大麻烦似乎也不太现实,谭举任虽然尚未就索赔款项报出具体的数目,巴蓬却很清楚这必定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便是掏空柔佛国库也是赔不出来的。

    巴蓬的想法与霍格类似,他也并不认为自己的价值已经大到可以让国家为他举债的程度。联军在星岛战败的消息,这个时候大概已经在国内成了定论,王公大臣们心急的肯定不会是如何将败军之将赎回去,而是吃了这个败仗之后,海汉会不会立刻展开报复手段,英国人会不会撇下柔佛,就此撒手不管。海汉在这个时候开口索要赎金和赔偿,未必能马上得到柔佛国的回应,柔佛接下来所持的态度如何,很大程度上还要视英国人的想法而定。

    巴蓬也知道在这种环节上跟对方兜圈子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他很直率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阁下可能有所误会,我和我部下的身价大概远远达不到阁下期望的那么高,柔佛国也没有能力偿付贵国索要的款项。就算贵国用战争手段威胁柔佛,也还是拿不到钱的。”

    “柔佛拿不出现钱没关系,可以打欠条,可以实物抵押,可以分期支付,办法有很多,我们的耐心和时间也很充足。”谭举任早就料到了对方可能会叫苦,当下便抛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一副榨不出油水誓不罢休的模样:“另外我也提醒你一下,不要再对英国人抱有什么期望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柔佛的救世主,霍格的处境也不会比你好到哪里去。最重要的是,英国人的据点远在千里之外,而我们只和柔佛隔着一道很窄的海峡!”

    谭举任这番话与其说是提醒,倒是更像威胁多一些,但巴蓬也明白对方所说的确是实情。英国人巧舌如簧煽动柔佛出兵,主要原因并不是要拉上柔佛一起发财,而是因为他们的基地远在一千五百海里之外的印度半岛,很难派出大量人手来直接攻击星岛,联手出击只是为了就近获得补给和打下手的协从军而已。当然了,以军援为理由,从柔佛国赚上一笔极有可能也是英国人选择这个合作方案的原因之一。

    只可惜英国人最终还是大意了,派来五百雇佣兵并没有起到改变战局走势的作用,在交战过程中也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与成军时间不长的柔佛新军一样被海汉军打得狼狈不堪。英国人要是想报仇雪恨,那得派多少人过来出战才能拿下星岛?五百肯定是不够了,一千也还是不太稳妥,再往上加码,那大概要把印度那边的人手给搬空了才行。话说回来,要是英国人有这样强大的实力,那就不用偷偷摸摸找柔佛国帮手了,直接去怼马六甲城的葡萄牙人或许比攻打星岛还更容易一点。

    但巴蓬在当下的处境也没什么其他的选择了,不跟海汉人合作,那就得在苦役营里干体力活干到死的那一天,这一点谭举任已经给他说得很明白了。作为一名资深军人,巴蓬并不害怕战死沙场,但如果是以战俘身份累死在某处工地上,那他的确会感觉不甘和窝囊。尽管知道自己即便能脱身回到柔佛也极有可能会失去身份地位,甚至会被国王治罪,但巴蓬还是想尽力去争取这个极为渺茫的机会。

    于是在罗杰和谭举任逐字逐句的指点之下,霍格和巴蓬两名联军将领各自完成了一封书信,由他们各自从战俘里选出的亲信人员将这两封亲笔信送回柔佛求救。

    在霍格和巴蓬失联这短短数日中,柔佛国内早就乱成了一锅粥。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来看,联军在星岛的行动无疑是陷入了困境,海汉舰队切断了柔佛海峡的运输通道,让补给和人员输送都难以为继。

    柔佛国内也在为要不要增兵星岛或是实施救援而争吵得不可开交,主战派认为进入星岛作战的新军都是精锐部队,如果全部折损在星岛,那对柔佛的军事实力将会造成极大的打击。而反对派则认为柔佛海上武装远不及对手,强行派船横渡柔佛海峡只是白白送死,即便有少数船只能够顺利抵达对岸,也极有可能会在海汉的提前防范之下变成了添油战术,白白让更多的人失陷在星岛。

    这个时候本该作为主心骨站出来的英国人却哑火了,霍格出征的时候只在柔佛国内留下了数名负责后勤事宜的联络官,加上侥幸没被海汉战船堵在海峡里的几艘英国武装商船上的水手船员,这些人在东印度公司中都是听命于霍格,本身并没有什么权限,也没有要跟海汉人拼命的心思——他们只是来这边跑腿的,可不属于需要上阵厮杀的部队,而且也没有代表东印度公司表态的资格。

    这帮人当然也希望能够把霍格带领的部队接回柔佛,但如果需要正面对抗海汉的武装舰队,那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为妙。所以英国人给柔佛官方的回应态度比较模糊,只是声称需要继续观察形势变化再作决定。这其实也就是说,他们并不看好联军能够自行获得从星岛脱身的机会。

    不过海汉舰队在柔佛海峡的活动只持续了四五天的时间,突然在某天就消失无踪了。柔佛方面小心翼翼地派出了船只到海峡中活动,发现果然对方是已经撤离了这一区域。但与此同时,进入星岛的联军依然没有任何消息,而最初那处登陆点也已经被摧毁,根本看不到联军的踪影出现。

    柔佛军设法派了几拨人登岛侦察,却全都是有去无回,仿佛岛上隐藏着什么噬人的怪兽一般。柔佛国内在此期间一直联系不上进入星岛的联军部队,也知道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1252。第1252章 诱人的条件() 
关于英国人为什么要主动跳出来打星岛的主意,罗杰不难从已知的信息推测出他们的真实目的。 ()他们从几十年前希望能够将贸易航线延伸到南海和东北亚区域,并伺机建立起武装据点和殖民地,但其动作相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慢了少许,结果是一步慢步步慢,陷入了完全被动落后的局面,被另外三国彻底关在了外面。虽然英国人在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来操作远东的贸易殖民事务,但其活动范围却只能抵达印度洋沿岸,零星进入南海和东北亚地区的英国船只都必须小心地隐姓埋名乔装成别国商船,一旦被欧洲同行发现真实身份有性命之忧。

    英国人自然不会因此放弃远东这块潜力巨大的市场,依然是在年复一年地继续尝试打破欧洲同行们的封锁,而在马六甲海峡拥有一处港口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执念。星岛这块曾经的无主之地或许也早被英国人看了,但终究动作迟缓的老毛病没改过来,还是被海汉抢在前面占领了这里,所以他们的策略是趁海汉立足未稳的时候,将这个岛再强抢过来。反正星岛的位置距离海汉“本土”也有一千多海里,似乎也无需担心海汉会立刻采取报复措施。正好又有柔佛这个一心想重振昔日辉煌的落魄国家可利用,于是组建联军攻打星岛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弄清对手的目的和手段之后,要应付起来容易多了,而且现在已经彻底瓦解了对方的武力攻势,占据了谈判场的主动,罗杰只需要对其言明今后远东局势的利害关系足够了。海汉不用担心手边没有通往西方国家的贸易渠道,而英国人却必须要设法拿到进入远东地区的门票,处境的差异让英国人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不接受海汉的条件,他们在远东的处境只会越发艰难。

    “你们东印度公司想进入南海,靠柔佛是行不通的,你们应该选择一个更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可以保证你们在南海有港口可以停靠,并且不会被葡萄牙和荷兰揍屁股……对,是你想的那样,没有谁能我们海汉更胜任这个角色了!”罗杰不顾对方惊诧的眼神,继续侃侃而谈道:“你知道葡萄牙和荷兰为什么要跟我们合作吗?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发现对手实力远远在你之,那应该怎么办?是继续作死,还是想办法把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他们都选择了最明智的方案,现在该轮到你们英国人了。”

    和刚刚打败了自己的敌人合作,这个立场转变确实来得太突然了一些,出席这次谈判的英国代表甚至都不敢确定罗杰究竟只是随口说说,还是真心实意的建议。

    罗杰先前审问过霍格,也知道目前留守柔佛的英国人根本无法这种大事做主,当下便换了个角度继续劝说道:“你们在这里吃了败仗不是重点,想想你们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能打通你们梦寐以求的海贸易航线,那这一战的胜败得失又有什么关系?”

    是啊,如果发动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打通两洋航线,那么现在海汉已经给出了一丝希望。尽管他们开出的条件非常苛刻,可这总吃了败仗之后一无所得的现状好多了。何况海汉似乎也没打算留出“拒绝”这个选项,如果东印度公司一定要犟着脑袋这么干,那么今后将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海封锁,想挤进远东地区可更是难加难了。

    如果从“吃了败仗然后彻底得罪了海汉”与“吃了败仗但可以通过赔款来挽救局面”两个结果做选择,那么肯定是两害相较取其轻,毕竟后者似乎还有实现目的的可能。不管是通过战争还是谈判手段,进入南海和东北亚才是东印度公司一心要实现的大政方针,霍格手下这些人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听了罗杰的劝说之后也不免怦然心动。

    罗杰趁热打铁,抛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如果东印度公司能满足我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将在收到赔偿之后陆续释放战俘,并且会考虑开放星岛以及其他海汉所属的港口给英国商船停靠,给予英国商人在海汉港口通商的权力!”

    负责代表东印度公司来谈判的本来是一名商船船长,闻言不禁眼睛一亮。他曾经去过海汉治下的安不纳岛,在那里听说过关于南海各大贸易港的传闻,也知道海汉控制的港口遍布南半岛至大明沿海各地,如果能搭了这条线,那么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贸易拓展无疑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阁下说的话都当真?”英国代表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当然是认真的,不过贵方首先得先之前的战事支付我国提出的赔款,然后再通商事宜签订书面协议。”罗杰严肃地回应道:“届时我们可以再安排专门的官员来与贵方磋商具体的通商章程,尽可能保障双方的利益不会受损。”

    “那如果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对此持反对意见,贵国要如何选择?”英国代表仍是有些不放心地追问道。

    “我刚才提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