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011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011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可不相信什么海汉人有妖术之类的荒谬说法,倒是一直被海汉大力宣传的“科学”,似乎才能解释这种神奇的现象。听说市立图书馆中便有这火车的相关资料,如果有机会的话,刘尚倒是想查看一下海汉的文献资料里对这火车的运行原理是如何描述。

    两人检票上车,在车厢里坐下来,姜翰见刘尚四处打量的模样,便得意地说道:“这火车乃是首长们的得意之作,一趟车便当百辆马车的运力,速度尤甚之。不过世上也只有海南岛才有此奇物,别处是决计见不到的。”

    刘尚道:“想必是此车造价不菲,且需通行于轨道之上,这修路也是个极大的麻烦。”

    “刘先生说的是。”姜翰点头应道:“若非自家国土,这征地修路便是极大的麻烦。”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刘振国对廖远的身手倒是基本满意,见他在待遇方面也不讨价还价,好感又多了一分。不过这廖远说他手底下有八个弟兄,自家这商栈却是没必要养这么多武师护院,而且这舞枪弄棒的人多了,到时候招来官府的特别关注,那也不太妥当。当下便跟廖远说明了情况,武师顶多只收四人,剩下的就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心想这商栈既然正在招工,那如果有机会将手下这些人聚在一起,还是可以争取一下,当即便应道:“我这些弟兄身强力壮,不是武师的活也都能做的,若是刘老板有其他的差事,哪怕是粗笨重活,我们也可以做的。”

    刘振国听了心头一软,心想反正还有别的岗位要招人,把这廖远的人手一并招进来倒也省事,正待要同意他的请求,便听到身后的左青轻轻咳嗽了一声。刘振国自己也是走南闯北多年的老江湖了,立时便反应过来,这廖远并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一口气将他一伙人全都招揽至麾下,今后这些人抱起团来只怕是指使不动,反而会慢慢在这商栈里变成了一团毒瘤。自己虽是出于好心,但日后这些人却未必会抱着好意来回报自己了。

    想到这里,刘振国便打消了原本的主意,只说商栈其他差事已经有了人选安排,没法再超编雇佣人手了,虽然同情廖远的弟兄,但也还是爱莫能助,只能请他们另谋高就了。

    廖远见刘振国不愿松口,也就没再多话。不过他们一起的九人,这下有四人解决了着落,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冯十见双方议定了这桩差事,当即便把准备好的文书拿了出来,让双方签字画押。这文书一式四份,除了甲方乙方和中介牙行各留一份之外,还得交一份到三亚管委会下属的移民机构备案。类似这种私人用工的协议,如果没有在官府备案,那被查到之后相关人员都是要受罚的。特别是操办这种事情的牙行,如果没有引导用工双方把这个备案环节完成,甚至有可能会被吊销营业资格。

    冯十拿起几份文书一一查验之后,这才面带喜色道:“各位,这事就算妥了,这文书大家各自收好,以后说不定官府还会查验。鄙行的中介费用,还望各位能尽快结算。若是有什么别的差遣,随时吩咐小弟便是。”

    刘振国急于用人,当下便对廖远等人道:“你们若是方便,今日便搬过来吧!明日开始上工,今后便住在商栈里。这边家具被褥、日常用具都有,你们只需带个人衣物过来便是。”

    廖远等人返回住处收拾行装,顺便将这个消息也告知了刘尚。刘尚叮嘱道:“既然这东家与海汉官府多有合作,那你们去了之后就多多留意这方面的消息。他既然在三亚建了商栈,想必贸易往来也不少,看看那些货物的来路和去向,大致就能推断其活动范围了。还有哪些大明商家与这东家有生意上的往来,你们也可以留意一下。”

    廖远对刘尚的指点极为重视,连声应下来。他既然接下了这个差事,马上就要从这院子里搬出去了,不过这空出来的房间,廖远和刘尚都觉得还是继续租下去,免得有外人入住搞得不方便。而剩下几人继续住在这里,廖远等人也有理由三不五时地回来一趟,沟通一下近期的进展。

    至于剩下的几人,廖远也已经拜托冯十继续替他们安排这类差事。这种买卖做下来冯十的提成不少,他自然也满口答应下来,承诺尽快就替廖远的弟兄找到合适的工作。

    廖远等人到了三亚一个多月,才在刘尚的指点下慢慢摸对了门路,而刘尚的进展可就比他们要快得多了,来到这里不过数日,就已经找到了晋升公门的捷径,并且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十分顺畅,远胜与他同院的这帮人。

    刘尚吃过午饭,才拿着自己的行头不急不慢地出了门去港区的茶馆。他的说书差事其实是在晚饭时间才会登台表演,不过今天与老板姜翰约好了下午要去市立图书馆查阅资料,所以得早点出门了。

    姜翰见刘尚到了,便将手头的事情先放下,对店里的管事交代几句,就和刘尚一起出门去了火车站。市立图书馆坐落在胜利港城区那边,乘坐火车就是最快的交通方式了。

    刘尚倒是早就听过这海汉独有交通工具的名头,来到三亚之后也曾远远看到过火车在轨道上奔驰的身影,只是还未曾有机会乘坐这种神奇的交通工具。不过今天跟随姜翰去图书馆,倒是可以借着这机会近观这火车的真面目了。

    随着冒着白烟的火车慢慢驶近站台,刘尚能感觉到脚下的地皮都在微微颤动,可见这黑铁大家伙的份量之沉重。刘尚也曾搜集过关于这火车的信息,可是除了这车是烧煤驱动之外,便没有更多的信息了。但光是烧煤如何能驱动如此沉重的大家伙飞奔于轨道之上,以刘尚的见识的确是想象不出来。

    他可不相信什么海汉人有妖术之类的荒谬说法,倒是一直被海汉大力宣传的“科学”,似乎才能解释这种神奇的现象。听说市立图书馆中便有这火车的相关资料,如果有机会的话,刘尚倒是想查看一下海汉的文献资料里对这火车的运行原理是如何描述。

    两人检票上车,在车厢里坐下来,姜翰见刘尚四处打量的模样,便得意地说道:“这火车乃是首长们的得意之作,一趟车便当百辆马车的运力,速度尤甚之。不过世上也只有海南岛才有此奇物,别处是决计见不到的。”

    刘尚道:“想必是此车造价不菲,且需通行于轨道之上,这修路也是个极大的麻烦。”

    “刘先生说的是。”姜翰点头应道:“若非自家国土,这征地修路便是极大的麻烦。”

第1264章 参考资料() 
姜翰带着刘尚穿过大厅,来到一张硕大的木桌前。【。aiyoushenm】这桌上分开摆放了十来本足有两寸多厚的书,每本都是两尺长一尺宽,页面相比日常所能见到的书籍大了不少。旁边还放了一些纸墨笔砚用品,有另外两三人也正在翻看这些大书,还不时往白纸上摘抄着什么。

    “此乃可借阅的书籍文稿目录,你先看看感兴趣的内容,拿纸笔记下来,我再拿去柜台bàn li借阅手续。”姜翰轻声向刘尚说明了这些大书的使用方法:“每次最多可借阅三份资料,归还之后方可另行再借。”

    刘尚也压低了声音问道:“那借阅的文稿可否带出图书馆?”

    姜翰摇头道:“我等平民是不行的,只有在官府办的三亚大学在校学生,各个衙门里当差的公人,才能凭证件登记,把文稿借走数日。”

    “原来如此!”刘尚心道这图书馆的规矩倒是颇多,不过若非如此,只怕这里收藏的资料要不了几日就会陆陆续续无故失踪了。

    刘尚再看那些大书的封面上,分别写有文学、地理、科学、法律等等,他正待想先看哪个方面的资料,姜翰已经抬手指着桌上一本目录道:“海汉国史,先生需要参考的资料,大概是要在这里面找了。”

    刘尚便依他所言,将那本目录取过来,才发现书册的侧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许多分页小标签,以备快速查询内容。刘尚很快找到“战争”一栏,然后从标签粘贴处翻开,见所列的条目也满满当当的数页。

    海汉战史是分年份归档,从1627年登陆榆林湾与明军水师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开始算起,然后历年的战事都有一一记录。其中自1628年参与安南内战开始,战事就逐年密集起来,而且对手众多,除了明军之外,海汉先后与广东流寇、福建海盗、南越叛军、葡萄牙人、荷兰人、西班牙人、浙江武装海商、山东土匪、辽东后金军等等诸多势力有过交手记录。就连近期在南海星岛与柔佛、英国的交战记录,也已经补充在了最后一栏。

    刘尚来三亚之前也算对海汉战事有过粗略的了解,但他所掌握的信息就完全比不了这记录的详尽程度了,很多发生在南海的战事,他此前连听都没听说过。但想来以海汉的本事和过往战绩,这些战事应该也不会是虚构出来的。以这么密集的频率与多方势力作战,而且许多战场都是在距离这海南岛千里之外的地方,所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本难以想象,海汉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可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刘尚想起姜翰此前说过,随便翻几个战役改编一下,就够说上一年半载了,现在看来要是把海汉战史都改成说书故事,恐怕编书还赶不上海汉军开战的速度。但偏偏海汉军军力强盛,据说对外战事从无败绩,而且收获颇丰,否则以这么密集的战事,就算有金山银山只怕也早就败完了。

    刘尚转头对姜翰道:“姜老板,这战事如此之多,在下初到海汉,也不知哪些适合用来改编说书,你可有什么建议?”

    姜翰道:“这个我倒是说不好,其实大部分战事在过往也都有人尝试过改编,像前几年在福建剿杀十八芝这种大战,官府还专门排了戏在各处城镇表演,不过我觉得先生改的段子别有风味,就算新瓶装旧酒,也应当会有不俗的表现。最近几日我特地问过店里的常客,都说先生你说的书听着有意思,只要出新故事保准还过来守着听。我看你对哪段感兴趣,就查哪段的资料好了!”

    刘尚的心思本来就不在说书上,搞这行当也仅仅只是为了有一个安全的身份掩饰,并没有心思去慢慢钻研海汉的对外战史,不过今天难得有机会来这市立图书馆一趟,他也想借此摸清这个机构的运作方式。刘尚当下便指着目录道:“在下来海汉之前,曾听说过钱大帅率军在福建南日岛击败海盗十八芝和红毛人联军一战十分精彩,不如便借阅这一战的相关资料来看看?”

    姜翰应道:“此战虽已是四年之前的战事,但当年消息传回国内,却是令民心大振。当初国内对出兵福建争议颇多,据说执委会的首长们也是意见不一,但此战之后便再无异议,之后进军台湾,北上浙江、山东,可以说都是此战打下的基础。刘先生挑中了这一战,的确是慧眼识珠啊!”

    当下姜翰便领着刘尚,去到馆内深处的借阅处,向工作人员报上了需要查看的战事记录。不多时工作人员便取来了三份相关资料,一份是当时记录了战事全过程的时报特刊《海汉时报·南日岛战役纪实》,这份特刊创下当年的时报发行纪录,当时报社加印了三次才满足市场需求;一份是由三亚大学客座教授,原大明儋州知州严明君撰写的《血战南日岛》,此文已被收录到了海汉高级学堂必修课本之中;还有一份是现任文化教育部部长宁崎亲自创作的《1631福建海战始末》一文,当时宁崎便是出使福建的带队官员,亲历了当年五月至七月间在福建海峡爆发的战事,而他所撰写这篇文章便是返回三亚后在执委会上作报告时所用的文稿,后来也曾在guān fāng媒体上刊载过。

    这三篇稿件各有特色,第一篇是时效性的文章,出使福建的舰队返回三亚的第二天便发行了这期特刊,让这一场战争的宣传得以在最佳的时机展开,也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第二篇由前大明官员严明君所写的文章是歌赋体裁,对战事的描述相对抽象,文学性更为突出,所以被选入了课本之中。而第三篇由亲历者之一宁崎所写的文章更有临场感,细节方面也更为详尽,不过因为这份文稿原本是内部参考资料,所以文中有大量涉及军事情报的具体数字都被删节处理了。

    本书首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姜翰带着刘尚穿过大厅,来到一张硕大的木桌前。这桌上分开摆放了十来本足有两寸多厚的书,每本都是两尺长一尺宽,页面相比日常所能见到的书籍大了不少。旁边还放了一些纸墨笔砚用品,有另外两三人也正在翻看这些大书,还不时往白纸上摘抄着什么。

    “此乃可借阅的书籍文稿目录,你先看看感兴趣的内容,拿纸笔记下来,我再拿去柜台bàn li借阅手续。”姜翰轻声向刘尚说明了这些大书的使用方法:“每次最多可借阅三份资料,归还之后方可另行再借。”

    刘尚也压低了声音问道:“那借阅的文稿可否带出图书馆?”

    姜翰摇头道:“我等平民是不行的,只有在官府办的三亚大学在校学生,各个衙门里当差的公人,才能凭证件登记,把文稿借走数日。”

    “原来如此!”刘尚心道这图书馆的规矩倒是颇多,不过若非如此,只怕这里收藏的资料要不了几日就会陆陆续续无故失踪了。

    刘尚再看那些大书的封面上,分别写有文学、地理、科学、法律等等,他正待想先看哪个方面的资料,姜翰已经抬手指着桌上一本目录道:“海汉国史,先生需要参考的资料,大概是要在这里面找了。”

    刘尚便依他所言,将那本目录取过来,才发现书册的侧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许多分页小标签,以备快速查询内容。刘尚很快找到“战争”一栏,然后从标签粘贴处翻开,见所列的条目也满满当当的数页。

    海汉战史是分年份归档,从1627年登陆榆林湾与明军水师的第一次武装冲突开始算起,然后历年的战事都有一一记录。其中自1628年参与安南内战开始,战事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