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060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060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抱着类似想法的观众也远远不止菲利普一人,同样出身欧洲的葡萄牙驻海汉使节托马斯也在这里观战,不过他就没有菲利普那样泛滥的同情心了。托马斯与海汉打交道的时间比菲利普要早得多,对于海汉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在他的心中其实早就没有把海汉人当作远东土著来看待了,而是与欧洲诸强一样的海上强国。

    托马斯认为海汉这个国家对于航海的意识远远领先于本地区的其他大国,诸如大明这样的超级大国还在对通过海运进行的国际贸易取舍不定的时候,海汉早就已经将海贸奉为重要国策,而且对外战争的目的也几乎都是为了控制贸易航线、拓展贸易范围,这与欧洲国家现阶段的对外政策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而这种特性还不仅仅是体现在海汉的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托马斯所接触到的海汉高官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能讲一点英语,那个东西方混血的商务部长施耐德甚至还会说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他们对于欧洲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状况并不陌生,如果不是有东方人显著的外貌特征,托马斯真的很怀疑这个群体曾经在欧洲生活过很长时间,否则他们的意识怎么会如此接近这个时代的欧洲国家?

    托马斯当然想像不到这些人比同时代政客多出的四百年见识意味着什么,不过仅从这些特征,他就不难推想到海汉在针对域外来的殖民国家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像西班牙这样的全球殖民国家,如果老老实实窝在马尼拉经营自己的殖民地也就罢了,或许海汉也不会有太大兴趣横穿整个南海去抄他们的老窝。毕竟这两年海汉一路往北发展,明眼人都看得出海汉的发展重心是在大明沿海,只要不去拂海汉逆鳞,起码几年内还能保个太平。

    这西班牙人实在是不识时务,前两年在台北栽了个大跟头还没吸取教训,这次怕是要在三亚赔个血本无归了。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即便是没有遭受炮火洗礼之前,西班牙战船也很难对“勇士”号铁甲舰造成实质性的威胁。这艘船航速飞快,舰炮射程又远,在西班牙战船射程之外就能发动炮击攻势,而当下不少西班牙战船受损严重,根本跑不起速度来,在“勇士”号的炮口下已经跟固定靶差不多了,几乎是弹无虚发地一一进行了点名。

    如果仅仅只是多吃一两发炮弹,大多数西班牙战船还是扛得住的,毕竟吨位在那里摆着,一两发炮弹对几百吨的船所能造成的船体损伤还是比较有限的。但问题就在于“勇士”号这艘船的舰炮不但射程远,而且精准度也很高,这个时候就专门追着那些受损比较严重的西班牙战船屁股打,只要尾舵处中弹,整艘船的航行性能就下降了一大半。而这个角度又很难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抵抗,西班牙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勇士”号的旋转炮塔从各个方向朝自己所在的船发动炮击,除了祈求上帝让对手的炮弹打偏,也没有其他的法子可想了。

    “西班牙舰队……这是要完啊!”坐在临海高地观看占据的荷兰代表菲利普忍不住发出了感慨。他虽然只是海商出身,对于军事方面的了解比较有限,但眼下这个战局的走势,只要不是瞎子应该都能看出来孰强孰弱了。西班牙舰队在海汉炮火的笼罩之下,几乎很难作出有效的抵抗,虽然看似不断在开炮反击,但实际效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能击中海汉战舰的次数极为有限。

    那艘“勇士”号在各船之间穿梭时倒是中了几发炮弹,但其船壳所覆盖的一层铁甲起到了显著的保护作用,击中船身的炮弹全都被反弹到了海中。而西班牙战船可就没这么厉害的防护措施了,其船板在“勇士”号发射的炮弹面前基本是形同虚设,不多一会儿工夫就有三四艘船的尾部中弹,失去了转向的能力。

    菲利普确实不明白西班牙人好端端干嘛要派一支舰队来三亚送死,难道就为了台湾岛被海汉人抢去的两个据点?真是如此,那西班牙人的眼光气度也太狭窄了一点,想当初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同样在海汉人手里吃过大亏,要不是能屈能伸,台湾大员港的据点和整个东北线航线可能都早被海汉人给收走了。这些西班牙人在事情过去两年多之后才采取报复措施,难道以为这样就能打海汉人一个猝不及防了?

    真是幼稚!菲利普对于西班牙人的这种行为嗤之以鼻,他人在三亚,很清楚海汉人在几天之前就已经在港口执行戒严令,包括驻军在内的各个部门都早早进入了备战状态。海汉人早就布下了天罗地网,而西班牙人还自以为能偷袭三亚,殊不知到最后真正被打个猝不及防的其实是他们自己。而且以海汉人一贯的作风,在战场上占得先机之后肯定是不留手的,西班牙人这次肯定是要倒大霉了。

    当然了,作为同样来自于欧洲的殖民者,作为同样曾经败在海汉坚船利炮之下的可怜人,菲利普心中多多少少也还是对西班牙人的遭遇抱有兔死狐悲的心情。荷兰和葡萄牙在大航海时代不遗余力地在全球各地建立殖民地,原住民从来都不是他们会忌惮的对象,但偏偏在远东地区撞上了海汉这么一个怪物。

    这个小国与欧洲的航海国家有着极为类似的一面,靠着极为有限的国土孕育出了强大的航海实力和武装水平,并且在本土之外的海洋中控制了许多地理位置紧要的殖民地。而且最要命的是,海汉的武装实力要比进入远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都要强上一筹,这让在全球各地都能占据主动的殖民者们很不是滋味,却又不得不委屈求全,以和平来换得自己在远东地区的贸易机会。

    而抱着类似想法的观众也远远不止菲利普一人,同样出身欧洲的葡萄牙驻海汉使节托马斯也在这里观战,不过他就没有菲利普那样泛滥的同情心了。托马斯与海汉打交道的时间比菲利普要早得多,对于海汉的认识也更为深刻,在他的心中其实早就没有把海汉人当作远东土著来看待了,而是与欧洲诸强一样的海上强国。

    托马斯认为海汉这个国家对于航海的意识远远领先于本地区的其他大国,诸如大明这样的超级大国还在对通过海运进行的国际贸易取舍不定的时候,海汉早就已经将海贸奉为重要国策,而且对外战争的目的也几乎都是为了控制贸易航线、拓展贸易范围,这与欧洲国家现阶段的对外政策也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而这种特性还不仅仅是体现在海汉的对内对外政策方面,托马斯所接触到的海汉高官中,不少人都或多或少能讲一点英语,那个东西方混血的商务部长施耐德甚至还会说法语、西班牙语和德语。他们对于欧洲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状况并不陌生,如果不是有东方人显著的外貌特征,托马斯真的很怀疑这个群体曾经在欧洲生活过很长时间,否则他们的意识怎么会如此接近这个时代的欧洲国家?

    托马斯当然想像不到这些人比同时代政客多出的四百年见识意味着什么,不过仅从这些特征,他就不难推想到海汉在针对域外来的殖民国家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像西班牙这样的全球殖民国家,如果老老实实窝在马尼拉经营自己的殖民地也就罢了,或许海汉也不会有太大兴趣横穿整个南海去抄他们的老窝。毕竟这两年海汉一路往北发展,明眼人都看得出海汉的发展重心是在大明沿海,只要不去拂海汉逆鳞,起码几年内还能保个太平。

    这西班牙人实在是不识时务,前两年在台北栽了个大跟头还没吸取教训,这次怕是要在三亚赔个血本无归了。

    (本章完)

第1328章 战后清点() 
陶东来权衡再三,还是舍不得拿蒸汽机的使用寿命来作为堵截西班牙舰队的代价。这些战舰上所安装的蒸汽机都是价值万金,而且产能极为有限,一旦需要进行维修更换也十分麻烦,还得把船拖进干船坞进行作业,费时费力且会影响到海军的正常部署,代价可谓不小。而且陶东来所率的舰队中,装备了蒸汽推进装置的战舰也就只有几艘,让其脱离大部队去堵截数十艘急于脱身的西班牙战船,也的确有些勉为其难了。

    两支海汉舰队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一同转向西班牙舰队逃窜的方向实施追击,虽说不能将其全部拦截下来,但西班牙舰队中也还是有一些受损严重的船会越跑越慢,最终被海汉舰队赶上。

    海汉海军一口气追出了大约三十多海里,又强行留下了几条西班牙战船之后,陶东来才下令鸣金收兵。出于人道,两支舰队在海上将那些幸存的西班牙船员慢慢打捞上来,也避免了他们最后在海里喂鱼的结果。

    另外在最后的追击中有四艘西班牙帆船因为船体受损而脱身无望,选择了停船投降,海汉海军派人登船进行了接管,检查之后发现其中两艘船的船体受损太严重,已经无法驶回三亚,将人员和船上重要物品进行转移之后,便将其沉入了海中,其中也包括了侥幸逃出战场的美洲舰队开路舰“马丁”在内。

    “马丁”号幸存下来的六十余名西班牙船员站在海汉战舰的甲板上,目睹了他们的帆船沉入海中的全过程,一些人默默地摘下了头上的帽子,向这艘曾经载着他们跑遍了大半个地球的帆船默哀致敬。对于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来说,“马丁”号的沉没就意味着他们船员生涯也就此告一段落了。不过相对而言他们还算幸运,毕竟这艘船从马尼拉出发的时候载有两百多名船员,而如今幸存者仅仅只是出发时的零头了,大部分船员都已在今天的战斗中葬身大海,再也无法回到他们的故乡了。

    如果不是路易斯悬崖勒马果断选择调头后撤,西班牙舰队对胜利港发动的自杀式冲锋很可能会换来全军覆没的下场。这也算是天不亡西班牙,给了他们一个逃生的机会。两支舰队往东一口气逃了一天一夜,确认已经彻底摆脱了海汉的追击之后,这才停下脚步清点战损状况。

    “马丁”号的遭遇也仅仅只是这次西班牙舰队战损状况的一个缩影,四十多艘战船有四分之一被永久地留在了三亚近海,另外还有十艘补给船也未能跟随舰队一同脱离战场,算下来竟有二十多条船折在这一战中,损失的人手估计。

    在冲锋期间更靠近海岸线的美洲舰队损失更为惨重一些,特别是排水量五百吨以上的大帆船,完全成了岸防火力的重点打击目标。美洲舰队所属的八艘超过五百吨的大船,仅有三艘成功脱逃,而包括“马丁”号在内的五艘武装帆船都未能幸免成为了海汉的炮下亡魂。

    路易斯率领的马尼拉舰队虽然状况稍好一些,但也仅仅只是被海汉摧毁的船只数目少了几艘而已,战损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就连他的旗舰“圣迭戈”号的侧舷也是弹痕累累,被炮弹打出了五六处醒目的大洞。万幸船上的火药没有被击中引发爆炸,而这些弹着点也比吃水线高出不少,倒是不会有进水倾覆之虞。

    整个西班牙舰队几乎没有任何一艘船是完好无损地撤下来,绝大多数船只在回到马尼拉之后都得立刻进行修缮工作。不过两名指挥官现在要考虑的并非修复这些帆船需要花费多少钱,而是该如何向马尼拉总督阿拉贡内斯说明这次与海汉交战的实际状况。堂堂的西班牙舰队远征海汉,结果被对手在家门口揍得灰头土脸,险些连逃都逃不出来,这样的战绩要如何交代才说得过去?

    西班牙舰队上一次在战斗中损失如此之大,还是在列强纷争的欧洲战场上,在远东地区可从未吃过这么大的亏。这件事别说两名指挥官,就算是加上马尼拉总督,也未必扛得下来这份责任。为今之计,也只能先带着残余人马赶回马尼拉,再与阿拉贡内斯一同合计该如何把这个消息报回国内。但不管如何,两名主要当事人的责任估计是推不掉了,他们的带兵生涯也很有可能会在这一次大败之后被画上句号。

    海汉这边收兵回营,自然也是要统计一番自家的折损状况。相比被打的七零八落的西班牙舰队,海汉海军在这两天交战中的损失就显得极为有限了,虽然有十来艘战舰都或轻或重的挂了彩,但真正损毁比较严重的只有三艘战舰,也都还在可以修复的程度,只是回港之后肯定得马上送进干船坞接受大修了。

    而人员方面的折损就让军方不免有些肉疼了,截止目前阵亡与失踪的人员已经统计到四十余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了数名海军高级军官,而且这个数字很可能还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还有不少参加战斗的船只尚未完成人员统计。尽管海军在装备和战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这种以炮击为主要攻击手段的海上混战中依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伤亡——是的没错,对于海汉军来说,一次战斗中伤亡超过二十人就可以定义为“大量”了。

    虽然看着几十人的数字不大,但海汉士兵的培训成本和周期远非这个时代的普通水兵可比,能够在船上担任指挥职务的军官更是需要经过数年的服役,才能积累到足够的经验获得晋升机会。因此对于海汉海军来说,这些伤亡可不仅仅只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而已,战死者所遗留下来的战斗位置,也未必是后来人可以马上填补的。这几十个人的空缺,或许就得需要招募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水兵,才能选拔出足够的合格者来顶替。

    而对于交战海域及附近海岸的搜索,可能还将持续三到五天,以确保包括西班牙船员在内的所有生还者都能被及时发现。这当然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以避免有在交战时落水的西班牙人偷偷泅渡上岸之后制造出更多的麻烦。不过后续的搜索工作倒也不用完全依赖军方来进行,届时会调动一部分民兵代为执行这种费时费力的任务。

    在此期间整个海南岛的戒严状态仍将持续下去,直到军方确定西班牙人后续不会再有针对海汉的军事行动,才会停止战争状态。而近期进出海南岛各大港口的外国船只,或多或少肯定都将会受此影响,必然有许多不便之处。当然这其中的不便,应该也没人会把账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