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079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079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出来过。很显然这些人是在这里秘密集结,而接下来很可能便要实施某些见不得光的动作了。

    至此安全部已经基本可以断定,郑艾等人必定是谋划了某些不轨之举,而其目标极有可能便是位于马家庄外的福山县管委会驻地,以及驻守当地担任主官的陈一鑫。

    军方在当地并没有部署多少兵马,因为在外围的交通要道上已经有好几道关卡,大队人马想突袭马家庄的可能性极低。但如果有郑艾这种借着运货为名,带着一批人暗渡陈仓进入腹地实施手段的状况,当地的武装警卫人员还未必能挡得住他们。

    当然了,既然安全部已经基本查实此事,军方要应付起来就从容多了。陈一鑫得知事情来龙去脉之后,便主动要求亲自指挥这次行动。他倒不是想借此做什么文章,而是太久没有指挥这类的军事行动,实在手痒得厉害。何况当下这个状况明显是海汉已经占据主动,只需设下圈套等着对方钻进来就行,风险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再加上他对本地状况最为熟悉,这个指挥位置自然是当仁不让。

    落实了对手的状况,接下来的安排就很简单了。陈一鑫向芝罘岛申请了一个连的陆军作为援助,不过钱天敦为保万无一失,又从特战连挑了一个排的人给他。最终安排在陈一鑫办公室里这批士兵,便全是特战营中的精锐,而他们所装备的武器也是目前陆军中只进行了小批量列装的七连发步枪。这帮人缩在二楼屋子里设伏,还有一门小口径炮压阵,别说对手只有二十来人,就算再翻个一两倍,也不可能由走廊冲进这间屋子。

    为了打消对方的疑心,陈一鑫不但让铁平江留在了原来的岗位上作为诱饵,甚至还安排了一名士兵男扮女装加戏,而这个安排在事后也被证明的确是对诱敌成功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陈一鑫在这附近部署了近两百人,而郑艾这队刺客不过二十余人,自己送上门来,自然绝无幸理。而郑艾等人能够活下来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陈一鑫突发慈悲,而是一开始就设计好的套路,将幸存者逼上二楼,制造出一个无处可逃的封闭环境,才便于逼迫他们缴械投降。

    如果不计死活,这群人连上到二楼的机会都不可能得到,不过陈一鑫需要留下活口来弄清这件事背后的主使人,所以才会设计了这么复杂的套路,一步步把郑艾等人逼到绝境。安全部在这期间的调查工作已经持续月余,军方也早在三天前就已经安排妥当,将方圆两里地都控制起来。只是对于郑艾而言,他实在很难想象出海汉人是如何在事前得知自己的行动,并且提前作出了如此有针对性的部署。

    到了这步田地,郑艾已经彻底没了侥幸的念头,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按照陈一鑫的要求将实情吐露了出来。

    “偷袭马家庄,这是廖大人的意思。”郑艾沉默片刻之后,终于说出了主使者的身份。

    “哪个廖大人?山东都司指挥佥事廖杰?”陈一鑫面无表情地继续追问道。

    “正是……”郑艾心知自己若是想继续活下去,这个时候就得尽量把锅给甩出去了。他先前虽然的确有赴死之心,但得到活命机会之后,再要重新鼓起直面死亡的勇气就很难了。既然海汉人对主使者这么感兴趣,那郑艾也不吝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换得一个几率更大的活命机会。

    说到这位廖大人,与海汉之间的恩怨纠葛也是颇深了,双方并不是第一次交手,去年登州明军攻击福山铜矿的行动,就是由廖杰策划的。不过那次由登州参将郭兴宁指挥的行动在福山铜矿踢到了铁板,被驻防当地的海汉军打得丢盔弃甲,一路逃回了登州城。那一战登州明军损兵折将,自此再也不敢主动招惹海汉,就连距离海汉占领区最近的奇山所也就此偃旗息鼓,连对芝罘湾的日常巡逻安排也彻底取消了。

    对于登州驻军而言,海汉人的存在无疑是一个极为头疼的问题,想用战争手段赶走海汉的尝试早已宣告失败,而以登州的现状和双方的实力对比情况,他们又不敢将战争规模升级或是扩大化,那样一来很可能会落得个无法收拾的局面。登州正处于战斗百废待兴的时候,而且很难再从山东其他州府获得军事支援——为了剿灭中原的农民军,山东西部各州府的部队精锐几乎都被调去河北、安徽等地作战了,一时半会也顾不上自家后院这些破事。

    明的不行,那就只能用暗的了。廖杰并不介意像他那位已经“失踪”的兄长廖训那样,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达成驱逐海汉的目的。而能够要挟海汉就范的办法中,最为可行的大概便是绑架海汉高官作人质了。

    海汉高官在山东都是深居简出,行踪保密,而且身边随时都有大量武装人员保护,想将其绑架谈何容易,一个不小心又面临战火。廖杰也深知其中困难,所以权衡再三之后,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当时已经改变身份在古现镇潜伏下来的郑艾,并向他下放了极大的权限,让他自行策划行动方案,不管人手、资金还是其他方面都给予配合,只要最终能够达成目的就行。

    (本章完)

第1352章 不识时务() 
    马家庄马氏在福山县算是势力颇大的地方氏族,产业自然也不少,除了马家庄周围数里的土地之外,如今与海汉合作经营商贸事务,在登州莱州都购置了不少房产,用于储藏货物、开设商铺等。这些土地、房产如要变现,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事,而且拿着变现后的大量钱财去到南方是否安全,该如何投资置产,安置族人,这对马家来说都是必须要提前考虑好的事。

    陈一鑫虽然在海汉国身份颇高,但他终究只是在外征战的带兵大将,这类安置移民的事务,他也很难直接插手操作。因此马家对于南迁一事,一直都还是举棋不定,持观望态度。

    这中间的原由,马玉玲虽未细说,但陈一鑫也已经想到了。陈一鑫沉默片刻才道:“你知道高雄港在哪里吗?”

    陈一鑫突然提及这不相干的地理知识,让马玉玲微微有些错愕,但她这些日子早已习惯了陈一鑫不定时地抽问,依然还是点点头道:“高雄港在台湾岛南部,是……三年前开始修建的一处港口。”

    “记性不错。”陈一鑫对于马玉玲的回答给予了表扬,然后才提及正事:“我有一个好朋友,如今就在高雄港当民政官,如果马氏一族愿意迁去当地,我可以让他在各方面尽量予以照顾,购产置地也可以提供方便。”

    陈一鑫所说的“好朋友”,自然便是目前在高雄港主事的厉斗。两人年纪相仿,从穿越初期便结为好友,后来又一起在大万山岛、香港岛、澎湖等地共事,甘苦都共同经历过许多,友情自然颇深。虽然近两年两人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但还是通过书信保持着联络。陈一鑫在山东这边举行婚礼的时候,厉斗虽然因为路途遥远没能赶来参加,但却以私人名义送了整整一船高雄当地的土特产到山东来,这样的手笔让本地的几位大佬也颇为赞叹。

    如果陈一鑫想要将老丈人的家族安排去南方定居,那么目前由厉斗执政的高雄地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地仍处于开发期,对于汉人移民的需求非常大,在移民安置的待遇方面也较海南岛更为宽松,如入籍、置产、购地等等方面,门槛都要低得多。如果是像马家庄这样举族南迁的情况,厉斗大可放宽移民安置条款,让他们在当地自行组建一个新的村落。不管是经营种植园还是集体农场,要不了几年时间,马家必定便会成为当地的大宗族之一。

    不过陈一鑫也并不急于要促成此事,毕竟现在海汉在山东本地的贸易事务有相当一部分都交给马家在代理,要是马家人全搬去南方,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者。他现在只是通过马玉玲向马家提供一种选择,以表明自己对此事也很上心的态度。

    马玉玲道:“如果我与家人都迁去南方,那你呢?”

    陈一鑫心道原来你是在这儿等我,当下劝道:“我当然是要回南方去,但现在有任务在身,总不能说走就走,再怎么也得先将山东这边的事情处理完再说。”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陈一鑫内心却很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海汉在东北亚地区所谋甚大,山东基地仅仅只是最初的立足点而已。今后数年内海汉都将以此为根基,向周边扩展控制区,而军方在此过程中所将起到的作用极大,他又怎肯轻易舍弃这些建功立业的机会?就算有娇妻美眷,就算中间有过动摇,陈一鑫也还是无法彻底舍弃自己的事业心。

    在处理完今天这起武装冲突之后,陈一鑫确认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对带兵打仗的渴望并没有因为这几个月的太平日子而消减,开枪杀敌的那种畅快感觉,也远远不是每日伏案处理政务所能替代。他是军人,他的舞台应该是在战场之上,而非管委会二楼的那间办公室。

    至于这样会不会影响到今后的家庭和睦,陈一鑫觉得自己有很好的榜样在前,钱天敦的妻子罗舞丹如今也随夫迁来了山东,就住在芝罘岛上。虽然芝罘岛的生活条件远不及三亚这样的地区,但如果能与家人爱人生活在一起,那稍微简陋一点的环境又有什么打紧?更何况像他们这样的海汉高官,要论生活质量远胜这个时代的士绅地主,就算是在山东这种远离海汉本土的地方,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已经是别人羡慕的对象了。

    陈一鑫久在军中,习惯了铁血生活,自然不会有太多的儿女情长,能够在生活方面给予马玉玲和她家人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就已经算是他所能做到的极致了。虽然留在军中或许会让向往太平日子的马玉玲稍感失望,但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表现来弥补对方——只要他愿意多花些心思,不管今后在哪里定居,要让马玉玲过上锦衣玉食的贵妇生活也并非难事。

    马家庄刺杀事件在当地只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却并没有出现大的风浪,从事前几天本地便进入军事管制状态,马家庄的民众都被暂时禁足,以免军方的动作提前走漏风声。而郑艾等人真正动手所耗费的时间不过片刻工夫,马家庄里只听到一阵零散的枪声,事情便已宣告结束,并没有出现民众所担心的持续战斗。而官方对外所发布的消息,也仅仅只是声称抓获了几名试图偷渡去芝罘岛的不法之徒,根本就没提及刺杀的内幕。

    而在此过程中抓获的活口,被打死的武装人员,以及铁平江这个当事人,全部在马家庄解除禁闭之前就已由军方押送去了芝罘岛。

    铁平江作为这个圈套的诱饵之一,要自行掌握好脱离郑艾车队的时机,无疑是最为凶险的差事。但这对他来说是难得的戴罪立功机会,自然是要拿命去搏一把才行。不过他的运气大概是在此之前就消耗殆尽了,在脱离战场的时候竟然被郑艾指挥的弓手接连射中两箭,一腿一腰,伤势颇重。能不能活下去,还得看芝罘岛上的摩根是否能施展医术将他救下来了。

    但就算铁平江能侥幸活下来,以他之前所犯之事,也肯定没办法再在军中继续服役了。不过他这次平乱有功,功过相抵之后,安安稳稳拿个退伍专业的资格倒是没太大问题。当然了,在此之前从郑艾手里所收的那些好处,铁平江早就已经分文不留上缴了,否则军事法庭可没那么容易就放过了他。

    而陈一鑫的初步审理汇报也同时送抵了芝罘岛指挥部,确认了主使者的名字之后,钱天敦叹了口气道:“我不犯人,人要犯我,这姓廖的还真是没完没了啊!”

    “要不我跑趟登州,给城里的老爷们提个醒?”接话的人是王汤姆。他当然不会从陆路去登州拜访,而是带着自己指挥的北方舰队去展示一下武力,震慑登州城里那些心思不安定的人。

    钱天敦摇摇头道:“你昨天才从海上回来,还是先歇歇脚再说吧。再说这事闹大了,也未必见得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王汤姆前些天去了趟皮岛,给当地送去粮食补给,顺便带回了四百多名面黄肌瘦的移民。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过去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汉人,随明军一同退到皮岛上,然后便再无下一步的退路了。如果不是海汉从去年年底开始向皮岛提供补给,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早就饿死在皮岛上了。而分批离开皮岛,按照海汉的安排以移民身份南迁安置,这大概已经是他们所能得到的最好出路了。

    海汉与皮岛之间的合作是一拍即合,拿人口换粮食,对于皮岛当局来说无疑是解决岛上饥荒问题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案。何况海汉向他们的提供的援助不仅仅只是粮食,还有军事装备和联合抵御后金的盟约。

    皮岛都督沈世魁深知这个机会不容错过,将这个救命稻草抓得非常紧,哪怕是把他的手砍下来也绝对不会再松开。他将侄子沈志祥以军事观察员的身份派到海汉军中常驻,甚至在上一个冬天还跟着海汉舰队南下去了浙江舟山,考察海汉海外基地的建设状况,以此来作为参照,为皮岛的将来构建发展规划。

    作为军事盟友,皮岛能够给海汉提供的便是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明军士兵,以及编制基本完整的军队体系。当然了,沈世魁肯定不会将指挥权拱手交给海汉,他想要的只是合作,而不是合并。

    双方自去年冬天开始,已经在辽东海域实施了数次联合行动,对后金在沿海地区驻扎的部队,特别是海上武装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虽然这种行动的频率不高,但效果却很明显,在经历了几次海上扫荡之后,后金已经将其有限的海上武装部队撤到内河,或是干脆就缩回到辽东半岛以西的渤海湾中去了。

    前几年因为尚可喜叛逃而失去控制权的长山群岛,也在两军合作的努力之下,重新回到了汉人的控制区内。当然了,作为事前议定的利益交换条件,其中部分岛屿的控制权,已经被划归到了海汉名下。这样一来,海汉从辽东地区吸纳汉人移民的便利性又增加了不少,目前由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