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135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135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上比划道:“敌军最厉害的就是骑兵,但战场上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几里地,我们可以设法使用远程火力封锁敌军的出击通道,将他们封闭在据点里,让他们无从发挥骑兵的作用!”

    沈志祥问道:“大人,末将听说金贼在当地建了许多用于屯兵的堡垒,将兵力分散部署到整个地段,要想彻底封锁他们的出击通道,恐怕得部署大量火炮才能有此效果吧?”

    “这个不用担心。”摩根胸有成竹地应道:“开春之前就会有从南方调来的炮兵部队抵达辽东,专门配合陆路的攻势。他们修的据点再多,也只是临时防御手段,那些土墙篱笆在炮弹面前都是豆腐渣!”

    “炮兵部队!”高桥南和沈志祥听到这个词都是眼前一亮。虽然海汉在之前的辽东作战中也有投入炮兵,但一般也就几门炮,炮兵编制顶多不过一个连的水平。而摩根现在所说的特地从南方调来炮兵部队,那估计是有大动作了。

    (本章完)

第1420章 谈判砝码() 
    “刚接到舟山发来的电报,王汤姆已经带领舰队从定海港出发了。”

    胜利堡内的执委会日常例会上,颜楚杰代表军方向在场的高官们报告了这个消息。辽东春季攻势是海汉在1636年的首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筹备已久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说是海汉国在今年的头等大事。为此执委会和国防部都是大开绿灯,在资金、人员和物资的调配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务求能够一战告捷,完成对辽东地区的初步攻略。

    “等这场仗打完,我们也不用再韬光养晦了,到时候不管与哪一国谈判,我们手里的筹码也更有份量一些。”陶东来对于即将在遥远的东北地区展开的战事有着更多的期望,准确的说,是对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有所期待。

    海汉正式建国是在穿越之后的第七年,而时至今日要攻打后金占领的辽东,依然是拉了一支明军作为掩饰,以防大明在面子上过不去,可以说行事是相当低调了。

    海汉前期的低调的确是出于韬光养晦的目的,避免过早暴露实力引来大明的打压,而后期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与大明发生领土争端。海汉现在虽然已经不怵大明,但也并不希望两国关系恶化甚至是刀兵相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海汉最为重视的贸易和移民两项事务。所以尽管两国间时不时地会爆发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海汉也会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保持克制,尽量将事态控制在大明的容忍程度之内。

    海汉不可能成为大明的仆从国,而大明也不会给予这帮穿越者招安之外更好的待遇,双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谈判桌上拿出来等价交换的条件,所以海汉一直都在等待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者直白一点说,等大明落难的那一刻到来。

    海汉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来制衡大明,迫使大明主动选择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和海汉的国际地位问题,而这个所谓的外部条件,便是大明北方最强大的对手后金。

    如果海汉不寻求武力介入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那么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大明便已经进入到覆灭之前的倒计时了。而执委会认为,要与大明取得平等谈判的权力,除了自身的实力要够强之外,后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砝码。

    海汉攻打辽东的目的在于牵制后金南下,而牵制后金南下的目的,除了要为大明续命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要以此为交换条件,与大明展开正式的外交谈判。双方谈得好,那么海汉可以继续为大明拽住后金的尾巴,让大明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双方若是谈得不理想,那海汉也可以适当地松一松手,放后金出笼咬上大明几口。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京城里的主政者昏了头,要跟后金和海汉同时开战的可能,但如果真有这种苗头,那大明的万里海疆恐怕同时会有多处告急了。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刚接到舟山发来的电报,王汤姆已经带领舰队从定海港出发了。”

    胜利堡内的执委会日常例会上,颜楚杰代表军方向在场的高官们报告了这个消息。辽东春季攻势是海汉在1636年的首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筹备已久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说是海汉国在今年的头等大事。为此执委会和国防部都是大开绿灯,在资金、人员和物资的调配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务求能够一战告捷,完成对辽东地区的初步攻略。

    “等这场仗打完,我们也不用再韬光养晦了,到时候不管与哪一国谈判,我们手里的筹码也更有份量一些。”陶东来对于即将在遥远的东北地区展开的战事有着更多的期望,准确的说,是对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有所期待。

    海汉正式建国是在穿越之后的第七年,而时至今日要攻打后金占领的辽东,依然是拉了一支明军作为掩饰,以防大明在面子上过不去,可以说行事是相当低调了。

    海汉前期的低调的确是出于韬光养晦的目的,避免过早暴露实力引来大明的打压,而后期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与大明发生领土争端。海汉现在虽然已经不怵大明,但也并不希望两国关系恶化甚至是刀兵相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海汉最为重视的贸易和移民两项事务。所以尽管两国间时不时地会爆发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海汉也会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保持克制,尽量将事态控制在大明的容忍程度之内。

    海汉不可能成为大明的仆从国,而大明也不会给予这帮穿越者招安之外更好的待遇,双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谈判桌上拿出来等价交换的条件,所以海汉一直都在等待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者直白一点说,等大明落难的那一刻到来。

    海汉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来制衡大明,迫使大明主动选择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和海汉的国际地位问题,而这个所谓的外部条件,便是大明北方最强大的对手后金。

    如果海汉不寻求武力介入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那么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大明便已经进入到覆灭之前的倒计时了。而执委会认为,要与大明取得平等谈判的权力,除了自身的实力要够强之外,后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砝码。

    海汉攻打辽东的目的在于牵制后金南下,而牵制后金南下的目的,除了要为大明续命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要以此为交换条件,与大明展开正式的外交谈判。双方谈得好,那么海汉可以继续为大明拽住后金的尾巴,让大明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双方若是谈得不理想,那海汉也可以适当地松一松手,放后金出笼咬上大明几口。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京城里的主政者昏了头,要跟后金和海汉同时开战的可能,但如果真有这种苗头,那大明的万里海疆恐怕同时会有多处告急了。“刚接到舟山发来的电报,王汤姆已经带领舰队从定海港出发了。”

    胜利堡内的执委会日常例会上,颜楚杰代表军方向在场的高官们报告了这个消息。辽东春季攻势是海汉在1636年的首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筹备已久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说是海汉国在今年的头等大事。为此执委会和国防部都是大开绿灯,在资金、人员和物资的调配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务求能够一战告捷,完成对辽东地区的初步攻略。

    “等这场仗打完,我们也不用再韬光养晦了,到时候不管与哪一国谈判,我们手里的筹码也更有份量一些。”陶东来对于即将在遥远的东北地区展开的战事有着更多的期望,准确的说,是对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有所期待。

    海汉正式建国是在穿越之后的第七年,而时至今日要攻打后金占领的辽东,依然是拉了一支明军作为掩饰,以防大明在面子上过不去,可以说行事是相当低调了。

    海汉前期的低调的确是出于韬光养晦的目的,避免过早暴露实力引来大明的打压,而后期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与大明发生领土争端。海汉现在虽然已经不怵大明,但也并不希望两国关系恶化甚至是刀兵相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海汉最为重视的贸易和移民两项事务。所以尽管两国间时不时地会爆发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海汉也会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保持克制,尽量将事态控制在大明的容忍程度之内。

    海汉不可能成为大明的仆从国,而大明也不会给予这帮穿越者招安之外更好的待遇,双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谈判桌上拿出来等价交换的条件,所以海汉一直都在等待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者直白一点说,等大明落难的那一刻到来。

    海汉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来制衡大明,迫使大明主动选择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和海汉的国际地位问题,而这个所谓的外部条件,便是大明北方最强大的对手后金。

    如果海汉不寻求武力介入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那么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大明便已经进入到覆灭之前的倒计时了。而执委会认为,要与大明取得平等谈判的权力,除了自身的实力要够强之外,后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砝码。

    海汉攻打辽东的目的在于牵制后金南下,而牵制后金南下的目的,除了要为大明续命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要以此为交换条件,与大明展开正式的外交谈判。双方谈得好,那么海汉可以继续为大明拽住后金的尾巴,让大明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双方若是谈得不理想,那海汉也可以适当地松一松手,放后金出笼咬上大明几口。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京城里的主政者昏了头,要跟后金和海汉同时开战的可能,但如果真有这种苗头,那大明的万里海疆恐怕同时会有多处告急了。“刚接到舟山发来的电报,王汤姆已经带领舰队从定海港出发了。”

    胜利堡内的执委会日常例会上,颜楚杰代表军方向在场的高官们报告了这个消息。辽东春季攻势是海汉在1636年的首次对外战争,同时也是筹备已久的重要战略举措,可以说是海汉国在今年的头等大事。为此执委会和国防部都是大开绿灯,在资金、人员和物资的调配方面给予了充分的配合,务求能够一战告捷,完成对辽东地区的初步攻略。

    “等这场仗打完,我们也不用再韬光养晦了,到时候不管与哪一国谈判,我们手里的筹码也更有份量一些。”陶东来对于即将在遥远的东北地区展开的战事有着更多的期望,准确的说,是对战后的国际形势变化有所期待。

    海汉正式建国是在穿越之后的第七年,而时至今日要攻打后金占领的辽东,依然是拉了一支明军作为掩饰,以防大明在面子上过不去,可以说行事是相当低调了。

    海汉前期的低调的确是出于韬光养晦的目的,避免过早暴露实力引来大明的打压,而后期则是为了尽可能避免与大明发生领土争端。海汉现在虽然已经不怵大明,但也并不希望两国关系恶化甚至是刀兵相见,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海汉最为重视的贸易和移民两项事务。所以尽管两国间时不时地会爆发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海汉也会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保持克制,尽量将事态控制在大明的容忍程度之内。

    海汉不可能成为大明的仆从国,而大明也不会给予这帮穿越者招安之外更好的待遇,双方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在谈判桌上拿出来等价交换的条件,所以海汉一直都在等待国际局势发生变化,或者直白一点说,等大明落难的那一刻到来。

    海汉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来制衡大明,迫使大明主动选择谈判来解决双方的争端和海汉的国际地位问题,而这个所谓的外部条件,便是大明北方最强大的对手后金。

    如果海汉不寻求武力介入大明与后金之间的战争,那么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大明便已经进入到覆灭之前的倒计时了。而执委会认为,要与大明取得平等谈判的权力,除了自身的实力要够强之外,后金也是一个重要的谈判砝码。

    海汉攻打辽东的目的在于牵制后金南下,而牵制后金南下的目的,除了要为大明续命之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要以此为交换条件,与大明展开正式的外交谈判。双方谈得好,那么海汉可以继续为大明拽住后金的尾巴,让大明有一丝喘息的机会;双方若是谈得不理想,那海汉也可以适当地松一松手,放后金出笼咬上大明几口。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京城里的主政者昏了头,要跟后金和海汉同时开战的可能,但如果真有这种苗头,那大明的万里海疆恐怕同时会有多处告急了。

第1421章 使命() 
    近年来在开辟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极少会一次性抽调如此之多的非军事人员奔赴数千里之外的新殖民地,由此也足见执委会对辽东攻略的重视程度了。甚至像张广这种已经在崖城县主政一方的地方官,也得暂时重拾专业,放下本职工作去执行这趟路程遥远的外勤差事。

    当然了,张广本人对于这桩差事倒也未必抵触,毕竟他穿越之后就没有出过海南岛,一直窝在崖城那边过小日子。如今难得有机会借着公干出去看看这个时空的大好河山,某种程度上倒是可以把这趟往返辽东的差事当作是公费旅游来享受。虽说这一路都只能坐着海船慢慢摇到北方去,但胜在全程都有仆从服侍,那种人上人的尊贵待遇可不是穿越前的小人物身份所能享受到的。

    目前这批人都已经在舟山去往北方的途中,究竟能够在辽东发挥多少作用,还得看他们在当地如何配合了。执委会虽然也能通过电台遥控指挥,但因为信息掌握程度存在差异,一般极少会直接插手殖民地当地事务,更何况这次北上的人员中本来就有白克思这名执委,他便可以全权代表执委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在执委会开会讨论辽东事务的同时,航行在东海上的某艘帆船上,这群当事人也正围坐一起,商议北上之后的安排,同时也顺便畅想一下。

    作为此次赴辽东的队伍中职位最高的领导,白克思自然成为了这群人的中心。而他此次亲自押运去辽东的武器装备,更是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