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1298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1298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费策贤相处的时候也是格外用心,力求要挖掘出这个人的真实内心想法。

    何夕花了一盏茶的时间才看完这份书面报告,张千智所作的记录十分细致,几乎是事无巨细全都记载下来,通过他的描述基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费策贤形象。照理说像这么细致的一份报告,何应该挑不出什么毛病才对,但何夕却认为仍然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

    “这个费策贤到底想要什么,官声?钱财?社会地位?他的弱点是什么,酒色财气哪一样能够制服他?”张千智站在何夕面前,微微躬身,等待着何夕对自己提交的报告作出批示。他与大明使节费策贤接触已经有近十天时间了,以此为基础向何夕提交了第一份观察报告。张千智知道这份报告之后可能将会提交给执委会过目,所以这些天在跟费策贤相处的时候也是格外用心,力求要挖掘出这个人的真实内心想法。

    。

第1619章 先兆线索() 
这几名商人在议论的事情,却是与海汉最近的军事调动有些关系,所以才会让恰好听到的费策贤上了心。他来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留意海汉的军事动向,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兵部尚书特地叮嘱了他要盯紧这方面的信息不可错过,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是战争的先兆。

    便听其中一名江浙口音的商人问道“章老板,你这趟来三亚,途中可曾遇到海军盘查?”

    那章老板一开口,却是福建口音“遇到了啊!到了香港岛停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准下船,只能在船上等候查验,还耽搁了两日才被准许离港。听说是驻浙江、福建两地的海军部队南下回海南岛休整,所以海汉控制的港口全都戒严了,所有商船都必须经过查验之后登记,才能拿到来三亚的许可。”

    另外一名操着广州府口音的商人应道“广州这边也是一样,前些日子珠江码头上便贴出告示,让近期要来海南岛的船先去海珠镇的海汉使馆登记,说是近期海军调动防区,为免大明商船误闯禁入海域才作此安排。不过在下却是不信,海军年年都在调动,以前怎么没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只怕是海汉人有所图谋。”

    那江浙口音的商人道“王老板你意思是要打仗?那怎么可能,看看市场上的物价便知道,如今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价格暴涨的迹象,说明国防部还没有在市场上大宗购入作战物资。”

    海汉公开采购的作战物资,基本都是后勤医疗用品为主,而且往往是要从大明进口原材料,这些物资的大宗采购很容易就会在市面上引起有心者的关注。

    广州王姓商人嘀咕道“放在以前的确如此,但如今可不好说,别忘了山东登州府也有海汉国的港口了,有些东西人家直接就从北方采购了,也不见得非要在江浙买。我知道江老板你家是做棉布生意的,但也未必能揽下海汉的全部订单吧?”

    江老板应道“哪可能揽下全部订单,就算是福瑞丰也办不到!不过你也说得有理,若是从山东采买棉布之类的物资,的确不会影响到浙江的行情。但真若如此,只怕事情更大!”

    三名商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都是了然于胸,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但随意谈论就容易犯忌讳了。他们虽然不是海汉人,但也知道海汉对军事情报的监管极严,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他们三个怕是很难再平安离开三亚。

    但旁边偏偏就有个耳尖的费策贤一字不漏地把这番对话听进了耳朵里,他闭着眼装着打瞌睡的模样,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三名商人的对话中所蕴含的意思。

    前面的一番对话他都能听明白意思,但最后这姓江的商人说如果海汉从山东采买军需物资,那么事情就会更大,这却是要好好地需要琢磨其中的意味才行。

    本书首发创世中文网,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这几名商人在议论的事情,却是与海汉最近的军事调动有些关系,所以才会让恰好听到的费策贤上了心。他来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留意海汉的军事动向,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兵部尚书特地叮嘱了他要盯紧这方面的信息不可错过,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是战争的先兆。

    便听其中一名江浙口音的商人问道“章老板,你这趟来三亚,途中可曾遇到海军盘查?”

    那章老板一开口,却是福建口音“遇到了啊!到了香港岛停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准下船,只能在船上等候查验,还耽搁了两日才被准许离港。听说是驻浙江、福建两地的海军部队南下回海南岛休整,所以海汉控制的港口全都戒严了,所有商船都必须经过查验之后登记,才能拿到来三亚的许可。”

    另外一名操着广州府口音的商人应道“广州这边也是一样,前些日子珠江码头上便贴出告示,让近期要来海南岛的船先去海珠镇的海汉使馆登记,说是近期海军调动防区,为免大明商船误闯禁入海域才作此安排。不过在下却是不信,海军年年都在调动,以前怎么没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只怕是海汉人有所图谋。”

    那江浙口音的商人道“王老板你意思是要打仗?那怎么可能,看看市场上的物价便知道,如今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价格暴涨的迹象,说明国防部还没有在市场上大宗购入作战物资。”

    海汉公开采购的作战物资,基本都是后勤医疗用品为主,而且往往是要从大明进口原材料,这些物资的大宗采购很容易就会在市面上引起有心者的关注。

    广州王姓商人嘀咕道“放在以前的确如此,但如今可不好说,别忘了山东登州府也有海汉国的港口了,有些东西人家直接就从北方采购了,也不见得非要在江浙买。我知道江老板你家是做棉布生意的,但也未必能揽下海汉的全部订单吧?”

    江老板应道“哪可能揽下全部订单,就算是福瑞丰也办不到!不过你也说得有理,若是从山东采买棉布之类的物资,的确不会影响到浙江的行情。但真若如此,只怕事情更大!”

    三名商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都是了然于胸,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但随意谈论就容易犯忌讳了。他们虽然不是海汉人,但也知道海汉对军事情报的监管极严,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他们三个怕是很难再平安离开三亚。

    但旁边偏偏就有个耳尖的费策贤一字不漏地把这番对话听进了耳朵里,他闭着眼装着打瞌睡的模样,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三名商人的对话中所蕴含的意思。

    前面的一番对话他都能听明白意思,但最后这姓江的商人说如果海汉从山东采买军需物资,那么事情就会更大,这却是要好好地需要琢磨其中的意味才行。这几名商人在议论的事情,却是与海汉最近的军事调动有些关系,所以才会让恰好听到的费策贤上了心。他来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留意海汉的军事动向,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兵部尚书特地叮嘱了他要盯紧这方面的信息不可错过,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是战争的先兆。

    便听其中一名江浙口音的商人问道“章老板,你这趟来三亚,途中可曾遇到海军盘查?”

    那章老板一开口,却是福建口音“遇到了啊!到了香港岛停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准下船,只能在船上等候查验,还耽搁了两日才被准许离港。听说是驻浙江、福建两地的海军部队南下回海南岛休整,所以海汉控制的港口全都戒严了,所有商船都必须经过查验之后登记,才能拿到来三亚的许可。”

    另外一名操着广州府口音的商人应道“广州这边也是一样,前些日子珠江码头上便贴出告示,让近期要来海南岛的船先去海珠镇的海汉使馆登记,说是近期海军调动防区,为免大明商船误闯禁入海域才作此安排。不过在下却是不信,海军年年都在调动,以前怎么没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只怕是海汉人有所图谋。”

    那江浙口音的商人道“王老板你意思是要打仗?那怎么可能,看看市场上的物价便知道,如今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价格暴涨的迹象,说明国防部还没有在市场上大宗购入作战物资。”

    海汉公开采购的作战物资,基本都是后勤医疗用品为主,而且往往是要从大明进口原材料,这些物资的大宗采购很容易就会在市面上引起有心者的关注。

    广州王姓商人嘀咕道“放在以前的确如此,但如今可不好说,别忘了山东登州府也有海汉国的港口了,有些东西人家直接就从北方采购了,也不见得非要在江浙买。我知道江老板你家是做棉布生意的,但也未必能揽下海汉的全部订单吧?”

    江老板应道“哪可能揽下全部订单,就算是福瑞丰也办不到!不过你也说得有理,若是从山东采买棉布之类的物资,的确不会影响到浙江的行情。但真若如此,只怕事情更大!”

    三名商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都是了然于胸,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但随意谈论就容易犯忌讳了。他们虽然不是海汉人,但也知道海汉对军事情报的监管极严,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他们三个怕是很难再平安离开三亚。

    但旁边偏偏就有个耳尖的费策贤一字不漏地把这番对话听进了耳朵里,他闭着眼装着打瞌睡的模样,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三名商人的对话中所蕴含的意思。

    前面的一番对话他都能听明白意思,但最后这姓江的商人说如果海汉从山东采买军需物资,那么事情就会更大,这却是要好好地需要琢磨其中的意味才行。这几名商人在议论的事情,却是与海汉最近的军事调动有些关系,所以才会让恰好听到的费策贤上了心。他来海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留意海汉的军事动向,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调动,兵部尚书特地叮嘱了他要盯紧这方面的信息不可错过,因为这很有可能会是战争的先兆。

    便听其中一名江浙口音的商人问道“章老板,你这趟来三亚,途中可曾遇到海军盘查?”

    那章老板一开口,却是福建口音“遇到了啊!到了香港岛停靠的时候,所有人都不准下船,只能在船上等候查验,还耽搁了两日才被准许离港。听说是驻浙江、福建两地的海军部队南下回海南岛休整,所以海汉控制的港口全都戒严了,所有商船都必须经过查验之后登记,才能拿到来三亚的许可。”

    另外一名操着广州府口音的商人应道“广州这边也是一样,前些日子珠江码头上便贴出告示,让近期要来海南岛的船先去海珠镇的海汉使馆登记,说是近期海军调动防区,为免大明商船误闯禁入海域才作此安排。不过在下却是不信,海军年年都在调动,以前怎么没见弄出这么大的阵势,只怕是海汉人有所图谋。”

    那江浙口音的商人道“王老板你意思是要打仗?那怎么可能,看看市场上的物价便知道,如今并没有出现物资短缺价格暴涨的迹象,说明国防部还没有在市场上大宗购入作战物资。”

    海汉公开采购的作战物资,基本都是后勤医疗用品为主,而且往往是要从大明进口原材料,这些物资的大宗采购很容易就会在市面上引起有心者的关注。

    广州王姓商人嘀咕道“放在以前的确如此,但如今可不好说,别忘了山东登州府也有海汉国的港口了,有些东西人家直接就从北方采购了,也不见得非要在江浙买。我知道江老板你家是做棉布生意的,但也未必能揽下海汉的全部订单吧?”

    江老板应道“哪可能揽下全部订单,就算是福瑞丰也办不到!不过你也说得有理,若是从山东采买棉布之类的物资,的确不会影响到浙江的行情。但真若如此,只怕事情更大!”

    三名商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都是了然于胸,这种事心里明白就行,但随意谈论就容易犯忌讳了。他们虽然不是海汉人,但也知道海汉对军事情报的监管极严,要是隔墙有耳被人听了去,他们三个怕是很难再平安离开三亚。

    但旁边偏偏就有个耳尖的费策贤一字不漏地把这番对话听进了耳朵里,他闭着眼装着打瞌睡的模样,心里却是在琢磨这三名商人的对话中所蕴含的意思。

    前面的一番对话他都能听明白意思,但最后这姓江的商人说如果海汉从山东采买军需物资,那么事情就会更大,这却是要好好地需要琢磨其中的意味才行。

    。

第1620章 图书馆() 
“您想去市立图书馆看看?”张千智听到费策贤突然提出的要求也未免有些讶异。这些天费策贤一直守在使馆工地这边当监工,倒也没什么异常动向,怎么今天去了一趟银行回来,就想着要去图书馆了?张千智肯定不会认为费策贤是要去查阅什么经史子集之类的书籍这么简单,必然是有其他某种目的。

    “本官既然来了海汉,也想好好了解一下这南海的地理环境,听闻市立图书馆中藏书众多,想必也有这类资料可供查阅,所以想去看看。”费策贤倒是没有刻意掩饰去图书馆的目的,只是没有提及自己为何会突然对这方面的知识感兴趣。

    张千智身负的任务有两重,一是作为安全部的干员就近监视费策贤的言行,二是作为外交部安排给费策贤的导游,负责引领他熟悉本地的环境和各类机构。原本费策贤去海汉银行办事也应该由张千智陪同,但对方以事关使馆资金安全为由拒绝了张千智同行,所以张千智也并不清楚费策贤在去银行办事期间所遇到的事情。

    按照安全部事前的安排,倒是并没有禁止费策贤去图书馆这类场所。事实上海汉在之前安排的各类活动都是为了拓展费策贤的视野,试图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来逐步影响对方的三观,而图书馆这种地方无疑也是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费策贤自己想去,远比海汉这边安排他去的效果会更好。至于图书馆里那些真正涉及到海汉核心利益的机密,以费策贤的身份自然无法接触到。他去到图书馆之后所能亲眼看到的资料,肯定都是在经过了筛选评级的安全范围以内了。

    “好,那费大人打算何时去,小人好作安排。”张千智对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