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223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223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矿产贫瘠的岛国,日本却很侥幸地拥有了较为丰富的铜矿资源,包括足尾铜山、别子铜山在内大大小小的铜矿‘床’,均匀分布在从关东到四国、九州的长约800公里,宽约数十公里的地质带上,储量非常丰富reads;。明朝期间,日本向大明大量输出黄铜,到17世纪8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铜输出量曾经居世界第一。因此执委会在动铜矿脑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日本这个货源地。

    但矿产贫瘠终究还是会很吃亏,日本虽然金银铜都有出产,却缺乏铸造青铜的锡矿,因此他们甚至连自行铸造铜钱的能力都缺乏纯铜的硬度太软,保存是大问题。于是日本不得不每年向大明出口黄铜,再折价换回大明铸造的铜钱在国内流通使用。直到丰臣秀吉在16世纪末统一日本的时候,日本国内主要的流通铜钱竟然还是“永乐通宝”。

    铸币这买卖有多赚钱,稍稍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能想到。不过穿越集团打算大量进口铜,可并不是为了铸币之后再返销到日本,而是真正要用于自己的产业发展上。

    催得最急就是军警部和海运部,军工部‘门’要研制的青铜炮,造船厂所需的耐腐蚀“海军黄铜”,都需要大量的铜作为生产原料。制作这些物品的合金中另一种金属锡,已经由驻广办在大陆找到了供应商,就是来自惠州府的“海丰号”商行,目前每月都会有十余吨锡矿从惠州运抵广州,然后转运至胜利港。而这些锡矿目前已经开始派上用场生产部‘门’上月已经试制出了一批铅锡合金,用来制作印刷用的活字,只要化工部‘门’的印刷油墨试制成功,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自行印刷一些宣传资料和扫盲读本了。

    另外以田独工业区为主的电力覆盖区,也需要大量的铜来架设输电线路。目前一号基地和港区范围,使用的电力仍然还是依靠光电为主,这显然不符合执委会把胜利港建设成“宜居城镇”的目标。至于铜在机械、冶金、轻工方面的用途就更为广泛了,说得严重点,铜供应量不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话,足以将穿越集团的工业化进程拖慢数年。

    以此时大明的铜价作比较的话,从日本进口虽然路途较为遥远,但即便加上运输费用,却仍比大明低了约三分之一。大宗购买的话,成本还能摊低不少,对于穿越集团这种用铜大户来说是相当划算的买卖。

    不过董烟云对此仍然有些疑虑:“我家主人早年的确与日本有不少贸易往来,但近年日本人更愿与红‘毛’人做‘交’易,可能还需等在下回到福建之后再打听一下进一步的消息。”

    董烟云这话说得云山雾罩,不过在座这三人却很明白话外的意思。当初大海商李旦控制了日本对大明的绝大多数贸易份额,李旦死后,许心素和郑芝龙分别继承了他在大陆与台湾的遗产,而日本方面的资源也被两家所瓜分。如今许心素和郑芝龙打得不可开‘交’,作为局外人的日本方面自然会存在坐山观虎斗的意思,在这个节骨眼上许心素如果找日本人进行大宗的‘交’易,对方的态度就比较难以预料了。

    宁崎这时候接话道:“董先生,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就送你一场大富贵好了。你有没有听说过滨田弥兵卫这个人?”

    董烟云摇摇头道:“在下一向只在福广江浙活动,对于日本了解不多,愿闻其详。”

    宁崎便简单给他讲述了关于滨田此人的事情。滨田弥兵卫是一名日本海商,在1626年到台湾购买生丝时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起了冲突,第二年滨田回到日本,便晋见幕府将军德川家光,试图说服江户幕府反荷。而1628年‘春’天,滨田再次率数百日本人到台湾,这次就被荷兰人直接来了个狠的,从船上抄出大量武器和火‘药’,将人船货全部都扣下了,滨田本人也被囚禁起来。

    宁崎说到这里便停了下来,董烟云不明所以地看着他道:“宁先生为何不接着说下去?”

    宁崎心道接下来的事情这时候还没发生,我岂能随便泄‘露’天机。当下宁崎干咳了一声道:“董先生回去之后,可以提醒许大官人注意台湾那边的变化。如果一切顺利,今年之内,不管是日本人还是红‘毛’人,都会主动求到许大官人‘门’上的。”

    董烟云奇道:“宁先生为何有此一说?”

    宁崎神秘地一笑道:“此乃天机,不可泄漏也!”

    宁崎装得神神鬼鬼,其实这事说穿了就一钱不值。滨田在台湾被囚禁了数天之后,带着手下人采取了武力行动,闯入荷兰在台湾行政长官彼得的住处,并且将其儿子作为人质,然后一同返回了日本。滨田回到日本之后立刻将彼得的儿子下狱,并封闭了荷兰人在日本平户的商馆。而在此之后日本与荷兰的贸易便陷入中断状态,直到1629年,深感事态严重的东印度公司大本营才下令将彼得撤职,并宣判其两年徒刑。这还没算完,直到1632年荷兰人将彼得押解到日本‘交’给了幕府执行监禁,双方的贸易才得以重新恢复。

    。。。

第294章 客串神棍() 
这场争斗并不仅仅只是日本海商与东印度公司住台湾办事处之间的冲突,其背后所隐藏的利益争夺才是关键。。更多最新章节访问: 。因为大明对日贸易禁令,日本人想买中国货很难直接从中国的贸易口岸买到,就只能绕个大弯从二道贩子荷兰人手里买,免不了会被重重地敲竹杠,对此日本人心里肯定是有相当大的怨忿。而荷兰人对于来台的日本商人从来不‘交’税也相当不满,在此之前就有日本商人因拒绝纳税而被荷兰人没收货物的先例。

    不过对于穿越集团来说,这两家之间的冲突却是一个可以加以利用的时机。只是由于自身海运能力的限制,目前穿越集团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把手伸到台湾海峡乃至日本方向,所以这个大好的机会就只能先便宜了许心素了。

    原本三方之中,荷兰是中间商,日本和大明需要通过荷兰人来进行贸易。而这下日本跟荷兰翻脸之后,可以说日本市场上就会出现一个极大的空白,谁先下手,谁就得利。日本人今后几年中想要购买到大明的货物,那几乎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跟许心素合作了。大明虽然有对日贸易禁令,但这禁令可管不住以海盗、走‘私’起家的许心素,只要他愿意做,福建沿岸有的是地方可以用来与日本商人进行‘私’下‘交’易。

    许心素现在垄断了大明与荷兰人的贸易,如果再把控住与日本的贸易关系,那可就真是大步奔着“富可敌国”这个目标去了。按原本历史从1628年至1632年,日本与荷兰之间的贸易会中断近四年之久,只要‘操’控得好,这足以让许心素从中赚出好几座金山银山了。

    当然了,执委会也绝对不会放任许心素一家坐大,等自身的海上力量逐步充实起来之后,海汉介入东北亚航线就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至于日后是不是会因为利益冲突而招来许心素反噬的这种可能‘性’,执委会倒并不是特别担心届时许心素的部属应该已经大量装备了海汉出产的武器,穿越集团在弹‘药’供应和维护保养上就足以卡住对方脖子,更别说武器本身在‘性’能上就存在的巨大代差了。

    宁崎没有把话完全说透,搞得董烟云也有些云里雾里。不过他好歹也在许心素身边当差多年,虽然没去过日本,但对日本商人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之间的龌蹉还是很清楚的,既然东印度公司关押了日本商人,那这事闹大之后会有什么后果,董烟云也能推测出几分。只是他实在想不通,发生在大员岛上的事情,这偏居于琼州岛南隅的海汉人是怎么得到的消息。

    如果是别人说出这种没头没尾的话,董烟云恐怕听都不会听完就直接嗤之以鼻了。日本跟东印度公司每年的‘交’易额都在百万两上下,这么大的生意,双方一直都很小心地维护着,就算是许心素都一直没有太好的‘插’手方法,否则早就直接把生丝贩去日本卖高价了。大明、日本、东印度公司这三方之间的利益纠葛复杂至极,又岂是局外人能够妄加评论的?

    不过说这话的是海汉人中的高层人员,那就要另当别论了。这可不仅仅只是因为现在福建方面有求于海汉人,对于海汉人的意见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更为重要的是,在来胜利港之前,董烟云在广州也听到了某些让人震惊的传闻。

    据说在天启帝驾崩、崇祯帝登基之前,海汉人便给了“福瑞丰”李家某些提示,让李家与广东本地的阉党划清界线。这种传言的可靠度本来不足采信,但在最近几个月全国范围内阉党清查当中,广州也有不少商人因为过去与阉党来往密切而被拖下水,在当地官场‘交’游广泛的“福瑞丰”却神奇地逃过了一劫,这中间的玄机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

    董烟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市井传言的程度,他还未必会在意。不过“福瑞丰”方面也一直没有在任何场合对这类传言做过任何形式的澄清,反倒是在近期做了一件让董烟云看不懂的事情李家的三公子李奈在某间酒楼跟两广总督李逢节的大公子因为小事起了纠纷,据说差点就动了手。而事后“福瑞丰”这边并没有任何的善后措施,既没有明面上的赔礼道歉,也没有‘私’底下托人说和,似乎毫不担心就此得罪了总督大人。

    李逢节的大公子是谁,董烟云不认识,但李奈他却是见过的他两次造访驻广办,都见到了这位据说与海汉人来往甚密的李三公子与海汉人谈笑风生。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董烟云也知道这位李三公子是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而且周游过不少地方,不管文化水平还是思想见识都非同一般,像他这种在广州城小有名气的富二代,怎么可能那么不明智地得罪了两广地区一把手的大公子?

    鉴于“福瑞丰”在此之前所‘交’恶的一些本地官员纷纷在阉党清查中落马,董烟云认为李奈的行动极有可能是有意而为之故意制造出这么一起事端,以表明自家与两广总督李逢节并非一路人reads;。这种行为非常危险,几近作死,如果李逢节能在这位子上再待个一年半载,“福瑞丰”这边铁定日子不好过。就算李逢节一时拿不住“福瑞丰”什么大的把柄,但好歹也是两广总督、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这么多职位在身,总会找到其他招数来慢慢耗死“福瑞丰”。

    可如果李逢节真在近期就倒了,那“福瑞丰”可就又一次赌对了。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最近这几年,两广总督可是如同走马灯一般,轮换速度之快堪称史上少见。这个节奏是从陈邦瞻在天启四年将位子‘交’给胡应台开始,接着当年胡应台就被何士晋接任,而何士晋也没坐太久,天启五年又把位子‘交’给了商周祚。商周祚上台第二年又升了兵部尚书,却在当年就请求退休,放弃了身上的所有公职,于是天启六年便由现在在位的李逢节接任。

    四年时间四任总督,谁都不敢打包票这李逢节能在两广总督的职位上坐多久,说不定新帝头脑一热,哪一天撤他职位的圣旨就会降临广州。 但问题是没人敢拿自己身家去赌这个,而“福瑞丰”却这么做了,董烟云认为这其中肯定有某种自己所不知的理由。而依照“福瑞丰”李三公子与海汉人的亲密程度来看,董烟云不得不承认传闻中海汉人对“福瑞丰”仙人指路的说法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不过那些终究都是广东的事,许心素的产业几乎都在福建,两广总督换不换人,影响不到许心素的家业,但日本跟东印度公司若是起了冲突,那就真的跟许心素有切身的利益关系了。如果要改变与日本、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关系,那么很多事情越早准备就越好,而且这种准备工作肯定是要冒一些风险的,如果海汉人说的情况是真,那的确有机会大赚特赚,如果是胡诌一气,那可就真把许心素给坑苦了。

    出于慎重考虑,董烟云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再打听一点内幕消息,至少要让自己确信这个姓宁的家伙不是在随意忽悠自己才行。董烟云斟酌了一下才道:“在下在广州的时候,曾听说‘福瑞丰’也得到了贵方对当下局势的颇多指点,不知是真是假?”

    “没错,是有这事。”宁崎对此毫不掩饰,当神棍就得有神棍的样子才行:“要不是我们给李家提前指路,‘福瑞丰’估计现在早就被锦衣卫给抄了。”

    董烟云没想到宁崎回答得如此直接,顿时吓了一跳,试探着问道:“那不知近日‘福瑞丰’的李三公子跟两广总督的大公子起了冲突一事,贵方怎么看?”

    “什么起了冲突,就是我们让他去做的。”宁崎很爽快地承认了这个事实:“李逢节没几天官好做了,还贴他干嘛?早点闹翻了好,免得下任总督上了还以为“福瑞丰”是跟李逢节一头的!”

    “竟有此事?不知宁先生是从何得知?”董烟云对于宁崎的说法简直不知该作何反应才好。

    “天机!”宁崎一本正经地伸手指往天上指了指:“有些事,知道个大概就好,不能知道得太细,容易出事。”

    董烟云道:“何以为证?”

    宁崎叹口气道:“我就特别不喜欢阁下这种刨根问底的人……好吧,我如果不说点什么,估计你也信不了,那就说说李逢节李大人的继任者吧!”

    旁边陶东来强忍住笑意配合道:“老宁,你这样连续泄漏天机,难道不怕遭天谴?”

    宁崎叹口气道:“那也没办法啊,这是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我个人也值了!”

    董烟云一听这是有干货了,赶紧屏气凝神听宁崎泄漏天机。

    “李逢节数月之内就会下课……不对,是罢免。”宁崎干咳了一声道:“接任他的人嘛,是以前任过广东巡按御史的王尊德王大人。”

    “不对不对!”董烟云连连摇头道:“你要是说别人也就罢了,但在下有一个同乡便是这位王大人家中仆役,在下对他可是略知一二!万历年间他的确是任过广东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