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1627崛起南海 >

第227部分

1627崛起南海-第227部分

小说: 1627崛起南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三日,两艘“探索级”帆船在胜利港造船厂同期下水,开始进行最后的舾装工作。按照造船厂的进度安排,这两艘船有望能在周年庆之前完成舾装和试航,列入新成立的海军编制。同期开工的第三艘“探索级”帆船现在虽然还在船台上,但也已经进入了下水前的准备期,预计下水也就是一周内的事情。如果造船厂的手脚够快,三艘“探索级”同时入列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由于造船厂将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探索级”的建造上,更大的500吨级帆船的建造计划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海运部原本打算能在一月底之前完成设计方案并在船台上铺设龙骨,但实际上这个工作一直延续到二月中旬才得以完成。两艘新船下水的时候,500吨级的大船还处于组装龙骨的阶段,能够赶在上半年完工就算不错了。

    在代表军警部出席了下水仪式的第二天早上,陶东来便乘坐“闪电号”快速帆船悄悄离开了胜利港。他这次秘密出行的方向是广州,而之所以要对这次出行保密,执委会也是考虑到陶东来的身份比较特殊,如果海汉首领造访广州这个消息传出去了,难保不会有一些心思叵测的人动了坏心眼。

    陶东来这次广州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代表执委会对驻外单位进行例行巡视,在目前的驻外单位中,黑土港、涂山半岛据点、驻崖办,陶东来都已经去巡视过工作,就只有驻广办那边还没有去过。二来执委会也需要了解一下驻广办目前进行的金融机构建设工作的具体进展情况说白了就是代表执委会到地方上核查账目。

    施耐德在新年时回胜利港参加完述职总结会之后,回广州时带去了足足十五万两现银和两千两黄金,作为驻广办开展通存通兑业务的启动资金。只要在驻广办办理了这个业务之后,海商们就不用再带着现银往返于胜利港与广州之间,只需有“海汉发展银行”开出的银票,就可以在驻广办或是胜利港的货币兑换中心直接换取足额现银,而且成色十足,无需再担心交易中的折色问题。

    有施耐德这个老牌金融诈骗犯在广州坐镇指挥,对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制度漏洞,执委会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施耐德本身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他肯定会比执委会这帮人考虑得更为周全。陶东来这次去的主要目的也只是看看具体的运作状况,并听取一下当地使用者的评价。

    从胜利港到珠江口的300多海里航程,“闪电号”仅仅只用了两天时间便完成了reads;。但由于“闪电号”的外形太过惹眼,不适宜出现在广州城外,所以驻广办也早早就安排了船到珠江口外来让陶东来换乘。又花了一天半的时间,陶东来才终于抵达了广州城外的码头。

    为了避免引起闲人的注意,驻广办并没有倾巢而出去码头迎接陶东来,只有何夕带着张船匠的小儿子张千智,雇了一顶软轿等在码头上。接到陶东来之后简单含蓄几句,便安排陶东来上轿回驻广办。

    当然驻广办内又是另一番气象了,施耐德等人早就准备好了接风宴席,陶东来一进院子就被直接领到了酒桌上。

    陶东来看着这一大桌酒菜忍不住打趣道:“你们这个接风宴,超标了啊!别忘了我的任务可是来检查贪腐问题的!”

    “陶总,要检查那也是吃饱了才有力气检查,超没超标那要看你有没有吃好,你要是觉得这顿没吃好,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超标,大伙儿说是吧?”何夕不由分说便将陶东来按在了主位上。

    陶东来自然也不会真的去计较驻广办这一顿饭价值多少银子,由于开展各种业务的需要,驻广办的财务自由度一直都相当大,日常千两银子以下的支出都不需要向大本营报备,只需在收支账上做好记录就行了。特别是何夕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多账目都是不适合公开的,相关的记录甚至连驻广办的一部分员工都没有权限调阅。

    当晚宴席上陶东来也没有主动提及工作上的事情,所有人都在酒桌上尽兴而归。

    第二天上午,陶东来才在书房中约见了施耐德和何夕,向他们了解驻广办目前的运作状况。

    施耐德先递了一本簿子给陶东来:“这是参与通存通兑大明商户的登记资料。截止二月底,福广地区共有十七家商户使用了我们的通存通兑业务,最低交易金额一千两起,最高单笔交易金额七万五千两,是上个月‘福瑞丰’的生意,总交易金额现在已经超过我们当初带来的本金了。”

    陶东来一边翻看簿子,一边微微点头。

    施耐德继续说道:“按照目前的交易趋势来看,驻广办这边的现银输入量还是远远大于了输出量,这与我们目前保持的进出口贸易顺差是基本一致的。现在驻广办还有存银二十二万八千两,黄金有将近四千两reads;。现在我们在驻广办外围接着后罩房的墙又扩建了一个院子,专门用来办理对外的银钱来往业务,等下我带你过去看看。”

    陶东来抬起头道:“实际的运作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主要还是信用度的问题。”施耐德毫不掩饰地说道:“虽然我们的产品在两广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金融领域,我们海汉这块招牌的信用度显然还远远不够。只有跟我们有直接贸易往来的商户,才会愿意使用我们开出的银票,而且这些商户出于安全考虑,基本都要求采用记名式银票,因此在市面上也根本不具备流通性。”

    “没关系,建立信用,让客户养成习惯,都是需要一段时期来慢慢进行的,这个不用太着急。起码我们现在已经开了一个好头,只要最富最有权势的这批人都开始使用我们的服务,向社会上推广就不会存在太大的难度了。”陶东来对于施耐德所说的问题还是给予了鼓励和安慰。

    在这个贵金属作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年代里,想要推行信用货币的难度自然很大,这不但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同时也要得到社会大众的逐步认可才行。价值观的的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驻广办在大陆也不可能照搬胜利港的经验,直接废止了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至少从通存通兑这个起点来说,以施耐德为首的金融部门所做的选择是极为正确的,这对于来往两地之间的客商具有极高的实用性,而且这批客商与穿越集团接触较多,“海汉”这块招牌在他们心目中的信用度也相对比较高一些。

    当使用海汉金融服务的群体越来越大之后,相关部门就可以开始逐步推出不记名的代金纸币,作为信用货币在市面上进行流通当然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流通范围都只能是社会上层人士的圈子里而已。

    银票这种东西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宋元明三朝都曾有官方发行的银票,可惜的是官方虽然有发行信用货币的眼光,却没有管理货币的专业人员,最后都因为随意增发而造成纸券价值大跌,最后不得不被官方自行废止。从宋仁宗到清末,前前后后搞了八百多年,最终都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而这种历史发展轨迹,正是施耐德等人下定决心要去改变的目标。

    。。。

    一直在为提高阅读体验而努力;喜欢请与好友分享!

第二百九十八章 驻广办的新业务() 
“老爷,到时辰该出发了。“知道了。”王勤应了一声,将一叠面值一千两的“海汉银票”和双方的交易文书小心翼翼地放进厚纸夹袋中,再装进了小小的花梨木公文箱里,合上箱盖。这种扁扁的方形文件箱是他在“海汉发展银行”开户所获得的赠品,箱子背面还刻有获赠者的名讳。

    按海汉人的作派,都是将需要随身携带的各种文件、票据放在这种形状的箱子里,以避免受到污损。王勤便见过海汉驻广办的施总和何总外出时都提着类似形状的箱子,看起来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派头。不过海汉人的箱子似乎并不是木头所制,而是银光闪闪有点像银子打造的,但份量却似乎很轻的样子。

    王勤当然会不知道rimowa这个牌子的铝镁合金公文箱是出自哪里,价值几何,但即便以他这17世纪的眼光,也能够感觉得出海汉人的这种随身装备逼格十足,因此在得到这个赠品之后,王勤便也开始有了随身携带公文箱的习惯。

    王勤提着公文箱出了院子,回头对管家叮嘱道:“若是有人到访,就说我去海汉驻广办了。”管家连忙点头应下。

    两个月之前,王勤代表惠州“海丰号”商行与驻广办谈成了矿石换海汉商品的买卖,“海丰号”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惠州府行情第一的商行,当地的达官显贵纷纷找上门来,托请“海丰号”代为购买市面上极为紧俏的海汉商品。按照海汉人的要求,“海丰号”组织运力向胜利港运送了两批共四船以矿石、锡锭、铅锭为主的货物,并换回了大量的海汉玻璃器,在惠州地面上赚了个盆满钵满。据王勤自己的估算,“海丰号”在这两次交易中所获的利润起码有近万两银子。

    在此过程中功劳最大的王勤,也因此得到了大老板的嘉奖,在广州城内购置了一个小院作为他的落脚之处,从此以后他也不需再在客栈长期包房了。王勤个人的待遇也有所提高,他甚至有余力在广州雇佣了几个下人,还用了几百两银子从珠江的花船上赎买了一个清倌人,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王勤当然很清楚自己今日的享受是从何而来,因此他跑驻广办的频率比以前更勤了,就算没什么事情,至少每隔三五天也会去登门拜访联络一下感情。海汉人为什么要每月从惠州进口锡矿铅矿,王勤不知道也没兴趣打听,但只要海汉人还有这方面的需要,“海丰号”就能源源不断地从胜利港采购到更多的海汉商品,获取丰厚的利润。

    自从驻广办推出了广州胜利港两地间银钱通存通兑的业务,王勤就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驻广办订货时直接将银子交给海汉人,然后拿着海汉人开出的银票去胜利港提货就可以了,这样就避免了上万两银子跨海运输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而且这银票是记名可挂失的,就算是不小心遗失甚至是遭人抢劫,王勤也不用担心遭受实际的损失。

    最让王勤觉得方便的是,由于“海丰号”与海汉人之间的交易都是放在广州结算,平时有大量的现银周转,要是放自己家里恐怕晚上连觉都睡不好,而放在海汉人那里,却感觉要放心得多。驻广办那帮护院的后生,一个个都是龙精虎猛,而且用的全是海汉造的火枪。王勤听一个相识的老板说过,海汉人这火枪据说比官军装备的鲁密铳还厉害,整个广州地面上也只有与海汉人关系密切的“福瑞丰”才能买到海汉人制造的火枪。有这么厉害的护卫,王勤自然是放心大胆地将“海丰号”名下的现银都存放在了驻广办里。

    王勤乘坐的小轿从大东门出了广州城,顺着大路往东走了不远,便到了驻广办外面。

    如今的驻广办不仅仅只是大门口门庭若市了,就连后门也停着一大堆轿子和马车。两个月之前,海汉人在驻广办院子的后面加盖了一圈院落,并挂出了“海汉发展银行”的招牌。从那时开始,驻广办的后门也变得热闹起来,不仅有了轿夫和马车在这里揽客,有了来此寻事做的力工,而且附近还出现了一些贩卖热食的小摊子他们的生意对象当然不是驻广办里的有钱老爷们,而是在这里等活儿的普通民众。

    王勤下了轿子之后,便碰到了一位熟人:“这不是马掌柜吗?幸会幸会!”

    王勤在广州待的时间长了,地面人脉也渐渐熟了,这位“永丰布行”的马掌柜他自然是认得的。据说“永丰布行”是海汉人的头号布料供应商,海汉人从大陆所采购的布料当中,超过八成都是由“永丰布行”供货。而且海汉人对布料的需求量极大,王勤也不太明白他们买那么多的布料回胜利港干嘛,难道是做成衣服再卖回广州不成?

    马掌柜笑嘻嘻应道:“王老板,又来取银子了啊!要不要先替你叫几个力工等着,过会儿好帮你抬银子出来。”

    王勤也笑着应道:“马掌柜真是爱开玩笑!鄙行这点小买卖不过养家糊口而已,哪能与马掌柜相比,见笑见笑reads;!”

    这处新盖院落在大门外立着两尊一人高的石貔貅,门口上方挂着黑底金字“海汉发展银行”门匾,大门两边还站着黑衣黑裤的门卫。守门的护卫人员见这两人手里都提着自家赠送的花梨木公文箱,便点点头示意他们自行入内。

    院内分为了北、东、南三块区域,中间是小小的天井。南边是办理一般银钱存取业务的“营业室”,五千两以下的银钱存取都可以在此办理。南边是“高级营业室”,负责处理超过五万两的银钱存取业务,不过王勤倒是一次都还没进去过。北边则是“特别事务处理室”,专门处理客户所遇到的各种麻烦,比如银钱的成色纠纷、银票挂失等等。 为了防止第一次上门的客户摸不着头脑,在天井里还专门立了一块指示牌,简要说明了三个区域的不同功能。

    两人都不是第一次来这里办事了,轻车熟路地去了正南面的“营业室”办理手续。“营业室”里的布置也很简洁,一道黑色的大理石柜台横贯屋内,将整间屋子隔成了两部分,而柜台后方有两名海汉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商户分别办理业务,其中一位商户面前的柜台上有一个打开的木箱子,里面满满都是银锭,少说也有两三千两之多,看样子是来存钱的。除了柜台上正在办理手续的客户之外,屋里还有几个人在等着,看样子一时半会儿还轮不到他们。

    两人入内之后,立刻便有小厮过来带他们到旁边的休息席就座,然后很快送上了热茶和点心,并发给他们两块号牌。王勤拿起号牌打量一下,转头问道:“马掌柜,这上面标注的数字是何意?为何你是甲七,而我是乙四?”

    “王老板最近没来这边办事吧?这是海汉人立的新规矩。”马掌柜向他解释道:“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